第37章
第37章
衆人聽到關羽的咳嗽聲,迫于關羽的淫威,才紛紛向季汐見禮。
在場的官員無一人不比季汐年長。
關羽知道他們肯定心有不服,因為他當年就不服諸葛亮,當然現在也不服。
以己度人,他們肯定不服季汐。
關羽取出了魯肅的推薦信,說道:“魯肅說季汐的才華不在龐軍師之下。”
龐軍師大家都知道是誰。
龐統的謀略大家都有目共睹,而且劉備帶着龐統攻川去了。
大家聽到關羽這麽說,都愣住了。
諸葛亮想不到替季汐出頭的人會是一向看不起文人的關羽,更想不到魯肅會對季汐的評價這麽高。
季汐到底是有什麽來頭?
張飛看到這些人聽到關羽說的話後一個個的都在發愣,就很想笑。
他當初聽到消息的時候也愣住了。
這些人步了他的後塵哈哈哈哈,咦?怎麽連季汐也在發愣?
季汐到現在才知道是魯肅坑了他。
他還以為跑到了劉備的地盤之後,魯肅以及孫權就拿他沒辦法了。
可以假裝投奔劉備,其實閑着。
沒想到魯肅會有這麽執着,看不得他在南郡當一條鹹魚,于是給劉備寫信推薦他。
得魯肅推薦,劉備的突然來信也就有了解釋。
季汐想通之後有些感嘆,當初天真的僞造徐庶的推薦信沒能用的上,而今反倒是得了魯肅的推薦加入了劉備陣營。
怕是之前做夢都不會想到的事情。
魯肅若是知道他大力推薦的人會聯曹滅吳,不知會作何感想。
關羽這麽說了後,衆人明顯服氣。
龐統也是魯肅大力推薦的人,入職也有好幾年了,其才華有目共睹。
魯肅推薦的人靠譜。
他們就是不相信季汐,也該相信魯肅的眼光不會有錯。
關羽見狀滿意了。
季汐跟随他學武有三個多月了,他的得意門生不容旁人質疑。
他已經想好了和季汐的相處方式。
在公事上他聽季汐的,但在私事上,季汐得聽他的。
習武的事不能落下。
難得見到一個好苗子,不能就這樣放棄了,那也太可惜了。
在缺将領的時候,軍師可以頂上。
王基領來拜見季汐的官員們,陸陸續續的都走了。
王基沒有跟他們一起走。
房間裏坐着五個人:諸葛亮、季汐、關羽、張飛、王基。
諸葛亮開始說正事。
在座的幾人當中以他的官最大,當由他來做決定。
雖然,事情是季汐和他商議過的。
可若非如此,他覺得關羽多半不會聽他的,張飛也未必肯聽他的。
他無法自如的指揮關羽和張飛。
諸葛亮說道:“勞煩關将軍留守荊州,張将軍護送明哲前往雒城,亮與子龍率兵溯長江而上,攻克巴東,與劉将軍在錦官城會師。”
趙雲和諸葛亮關系好,而且比諸葛亮也大不了幾歲。
只是大八歲而已。
諸葛亮稱關羽、張飛将軍,對着年齡差距不算太大的趙雲,則是親切地稱呼趙雲的表字。
趙雲對諸葛亮的決定沒有意見。
關羽則是說道:“益德護送明哲前往雒城是劉将軍的命令,理當遵從。但是……”
諸葛亮:“……”他就知道會是這樣。
關羽說道:“劉将軍讓諸葛軍師與我等一同鎮守荊州,為何要自作主張的輕易離開?”
他真的只是提出疑問,而非故意刁難。
張飛代替諸葛亮答道:“雲長兄,諸葛軍師做下的這個決定是同我和明哲商議過的,而且也會向劉将軍請示。”
其實是季汐率先提出來的。
關羽見張飛和季汐都同意了諸葛亮的決策,不再質疑和反對,說道:“諸葛軍師,我可以聽從,但請和我說說理由。”
諸葛亮知道這其實是季汐的建議。
張飛沒有聽出季汐提出這一建議的另一層用意,他聽出來了。
季汐是在幫他。
他不會傻到說出是季汐想給他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諸葛亮說道:“劉将軍做出決定的時候還未得明哲,現在有明哲加入,攻城拔寨的速度必然會加快。我身為軍師,當随機應變。”
關羽勉強接受了這個理由。
季汐見事情進展的順利,沒有讓諸葛亮失去這次能施展軍事才能的機會。
他很為諸葛亮高興。
原本,諸葛亮是在得知龐統死後,才率兵去與劉備會師的。
現在有了他的加入就不同了。
龐統還會不會死他不知道,但只要他不死,諸葛亮就沒有率兵去與劉備會師的理由。
只能和關羽繼續留守荊州。
如此一來,諸葛亮的第一次用兵就要被蝴蝶掉了。
諸葛亮的聲望也就一直刷不上來。
這只是其一,更為重要的是,劉備這麽着急地請他過去,肯定是攻城拔寨的時候遇到困難了。
所以才會想起他來,這麽急忙的叫他過去。
他幫助劉備解決困難,然後向成都進發,與諸葛亮兩路并進,能更快的拿下益州。
成都在這個時候稱錦官城。
諸葛亮給其他人都做了安排,唯獨沒有點王基的名。
王基着急地道:“軍師,我呢?”
諸葛亮看向王基,說道:“伯輿,我已與張将軍和明哲商議過了,你就跟着關将軍留守荊州。”
王基看向季汐。
季汐點頭,說道:“伯輿,等回家了我再和你細說。”
王基說道:“好。”
諸葛亮敏銳地捕捉到了關鍵詞,“回家”,問道:“明哲,伯輿,你們二人是住在一起?”
季汐和王基異口同聲地道:“是的。”
諸葛亮想起了之前有次關羽和張飛都不見了,問過別人才知道他們是去給王基的朋友過生日去了。
王基那個過生日的朋友就是季汐?
諸葛亮和季汐初次見面,對季汐不是很了解,但是對王基的才華十分看好。
這幾個月來,他和王基關系不錯。
他當初差點就讓王基做了他的主薄,可惜被關羽給搶去了。
他沒辦法和關羽争。
王基的武藝好,又懂兵法謀略,确實是做武将的料。
劉将軍賬下缺乏武将。
王基給他當主薄有些浪費了,确确實實應該去當一名武将。
這個時候已經到了飯點。
季汐已經入職了,當然可以和在座的幾人一起吃工作餐。
這兒的工作餐味道很好。
每個人的飯桌上都是一樣的四菜一湯,有魚有肉有蔬菜,營養均衡。
吃過飯後,季汐和王基先回家了。
劉備在信中說的是越快越好,所以張飛第二天就要護送季汐去雒城,也先回去準備了。
關羽留守荊州,哪也不去。
諸葛亮和趙雲是要帶兵走的,第二天肯定是走不了。
所以他們三個下午還得堅守崗位。
諸葛亮向關羽打聽季汐的事情,關羽直接将季汐的簡歷給了諸葛亮。
這簡歷比王基的還要漂亮。
他萬萬想不到王基和季汐以前就是從屬關系,而且季汐真的只有二十歲。
想他二十歲的時候還在南陽種田。
王基一回到家就和季汐說道:“明哲,我想繼續當你的主薄。”
這話不好當着關羽的面說。
季汐說道:“你實話告訴我,喜歡當個武将還是文官?”
他遵循王基的真實意願。
若是王基說喜歡當個文官,那他就把王基要過來給他當主薄。
若是喜歡當個武将……
王基糾結了一陣還是實話實說地道:“我喜歡當個武将,可是……”
後面的話被打斷了。
可是當初說好了等季汐出仕,他就辭去官職繼續當季汐的主薄的。
不能食言而肥。
季汐打斷了王基接下來要說的話,說道:“不用可是,我希望你能幹你喜歡的幹的差事。”
王基還待再說,被季汐接下來的話說服了。
季汐說道:“你我一文一武,正好能夠互補。你若是當上将軍了,比當我的主薄更能幫上我的忙。”
王基想當季汐的主薄,本質就是想要幫季汐的忙。
季汐這樣說,他就接受了。
王二聽說季汐要出遠門,也要跟着去,說道:“公子,讓我跟着你吧。”
劉備那邊有勤務兵。
季汐拒絕道:“你留在家裏照顧好王公子,等我回來。”
王二只好應道:“是。”
第二天,季汐出發的時候和張飛一樣是輕裝上陣,什麽也沒帶,連走哪帶哪的鈞介都沒有帶上。
當然荀爸爸送的壓歲錢和玉笛是帶了的。
張飛在第二天一大早就牽着兩匹馬來到季汐家中,喊季汐出門随他一起騎馬趕路。
他見到季汐腰側多出來的玉笛時沒有多問。
季汐洗了澡換了衣服還是和昨天一樣的裝束,只是左邊的腰側挂上了佩劍,右邊腰側挂上了玉笛。
一邊是佩劍,一邊是玉笛,挺好看的。
因為是急行趕路,張飛也是什麽都沒有帶,當然腰上挂着的佩劍是不能少的。
兩人出了城門,在官道上疾馳。
一路上都有補給站,倒也不用擔心衣食住行的問題。
他們是走劉備走過的路。
從南郡出發,北至葭萌,再前往雒城,一路上都是劉備自己的地盤,安全的很。
他們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到了雒城。
劉備聽說張飛來了,還帶了一個年輕人來,連忙出營迎接。
只是沒有想到年輕人也太年輕了。
張飛一看見劉備就興奮地說道:“劉将軍,我不負使命,将你要請的人給請來了。”
劉備:“……”兄弟,你這是請錯人了吧?
他派人八百裏加急把信送到張飛手上,再到張飛把人給請來,才過去不到五天,也太快了,而且大賢不是很難請的嗎?
季汐拱手行禮道:“劉将軍。”
劉備見季汐居然這麽年輕,不敢置信地道:“你就是季汐?”
張飛真的沒有請錯人?
作者有話要說:
主公,釋義:1、臣下對君主的稱呼;2、仆役對其主人的尊稱;3、賓客對男主人的尊稱等意思。
第一種,不管是劉備、曹操、還是孫權,都不是天子,叫他們主公寶寶感覺不太合适。
第二種,這,投奔他們的人沒有簽賣身契吧。
第三種,這個就更不符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