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35章
漢獻帝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213年五月,劉備入蜀進攻益州,圍攻雒城,久攻不下。
軍師龐統對此也無計可施。
“一年之內攻克益州,進軍漢中……”劉備在這戰事膠着之際想起了季汐在信中說過的話。
不得不說,在這種時候他心動了。
魯肅在信上只是說季汐之才不在龐統之下,當委以重用,人已經到南郡了。
其他的什麽都沒說。
“龐統非百裏之才”是魯肅給龐統的評價,拿季汐和龐統相比倒是給他舉個實例啊!
可是信上什麽實例都沒有。
別說實例了,就連季汐的住址都是他派人在南郡查到的。
就這樣他要怎麽信任季汐?
季汐提出的建議,制定的規劃,和諸葛孔明的背道而馳。
他不敢盲目的聽從。
若非如此,有魯肅的推薦,他不論如何都會給季汐一個官職的。
只是官大官小的差別而已。
或者魯肅在推薦季汐的時候,給他舉出了實例證明季汐的才華,他多半是會同意季汐制定的規劃的。
他是要看看過往功績的。
沒有實例證明,說明季汐只是個未出茅廬的新人。
他還真不敢冒然的嘗試。
可若是季汐真能助他在一年之內攻克益州,那就說明季汐之後的規劃具有可行性。
他便決定按照季汐說的。
更改對未來的規劃,由堅持聯吳抗曹不動搖改為視情況聯曹滅吳。
只是,從去年冬天到了今年夏天。
他去年收到季汐的回信後猶豫不決,放了季汐半年多的鴿子。
季汐現在還肯來嗎?
不需要的時候不理,需要的時候才……是他的不對。
光寫信是不行了,得派人去請。
張益德一向敬重文士,由他去請最為合适,定能将人給請來。
劉備給張飛寫信。
他怕張飛對季汐不夠重視,除了在信中三令五申一定要将人給請來之外,還把魯肅推薦季汐的信一起寄給了張飛。
張飛收到信左看右看,滿臉的不可置信。
但是名字和地址都沒錯,劉備讓他去請的人确确實實就是他認識的那個季汐。
他拿着信去找關羽商量。
關羽将季汐視作得意門生,一心想把季汐培養成一名出色的武将,恐怕一時接受不了。
這事必須要和關羽好好的說說。
關羽看到好兄弟張飛前來找他,臉上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意,說道:“益德,你找我?”
他還不知道自己将要迎來一個晴天霹靂。
張飛一臉的糾結,小心翼翼地試探道:“雲長兄,我給你說一個事,你要挺住。”
關羽見狀,嚴肅地道:“何事?”
張飛還是沒忍心說,遞上了手中拿着的信,說道:“這是劉将軍寄來的信,你看看。”
關羽帶着疑惑閱讀了信件,然後就懵了。
他像張飛一樣揉了揉眼睛,懷疑是自己看錯了,甚至念了出來,“與諸葛亮、龐統同拜為軍師中郎将。”
若是王基他還相信,換做季汐,不太可能吧?
他又看了看魯肅寫給劉備的推薦信,确實是向劉備推薦季汐無疑,而非推薦王基。
看日期,推薦信還是去年寫的。
去年季汐還沒有到弱冠之齡,魯肅就拿季汐和龐統比?
魯肅沒毛病吧?
而且推薦信上任何能證明季汐确實有才能的實例都沒有,單單只是提名龐統。
劉将軍還真敢一開始就對季汐委以重任?
魯肅對季汐的事跡除了對付孫權這一點,其他的都不知道,而這麽丢他們臉的事又不好和劉備說。
也不怪他會這樣推薦。
關羽無法接受這一事實,決定去找王基問問,說道:“益德,我們去問問王基吧?”
張飛點頭:“我也正有此意。”
王基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看到關羽和張飛來了,拱手道:“二位叔叔。”
張飛将季汐的任命書給王基看。
關羽緊張地道:“伯輿,你看這任命書是不是寫錯了名字,其實應該是你?”
王基欣喜地道:“不會有錯。”
“嗯?”關羽對王基的反應十分不解,怎麽就如此篤定?
他沒記錯的話季汐今年才剛到弱冠之齡吧?
王基眉眼中都帶着笑意,說道:“關叔叔,我是青州東萊郡曲城縣人,兩年前任曲城縣縣令主薄。”
關羽點頭,說道:“這個我早就知道。”
王基說到這裏陷入了回憶,有些懷念地說道:“關叔叔有所不知,當時的曲城縣縣令就是季汐。”
關羽:!!!
張飛:!!!
王基接着說道:“去年我任別駕主薄、谏議大夫主薄。”
關羽和張飛仿佛猜到了什麽。
王基笑着說道:“想必二位叔叔已經猜出來了,我一直都是季汐的主薄。”
關羽:!!!
張飛:!!!
關羽問道:“季汐的身世肯定不凡吧?”
兩年前季汐才十八歲,就當上了縣令。這官多半是買來的,或者是走了關系才當上的。
王基點頭,說道:“他是荀文若的義子。”
關羽和張飛聽了都是一個想法,有這麽好的家世,年未及弱冠就當上縣令且步步高升就不奇怪了。
張飛搖頭嘆道:“沒想到荀文若也會徇私。”
王基聽了不敢茍同,争辯道:“季汐是因軍功舉孝廉入仕,得封關內侯的。而非是花錢或者是托關系得來的官職和爵位。”
關羽:!!!
張飛:!!!
關羽問道:“他是立了什麽軍功?”
季汐在渭南之戰的事跡早就在曹操的勢力範圍內傳開了,在其他勢力範圍內則沒有流傳開來。
王基把知道的都說了出來。
反正他們和曹魏都沒有什麽關系了,而且還是曹操追殺的對象。
說出來不要緊。
關羽和張飛聽後不再懷疑是劉備搞錯了,拉着王基就去了王基和季汐的家裏請人。
他們走的時候又沒有告訴諸葛亮。
諸葛亮發現關羽和張飛又曠工,問了好幾個人才知道他們是奉劉将軍的命令去請人出山了。
諸葛亮:“……”
五月天熱起來了,季汐自制了一柄折扇,扇骨是用竹片制作的,扇面是用厚一點的白紙制作的。
白扇子總是不太好看。
季汐想着在扇面上畫點什麽就好了,可是不會畫畫,寫的字也不好看。
他只練了兩年的書法。
王基的字寫的都比他好,請王基在扇面上作首詩?
這時,家裏來客人了。
王二恭恭敬敬地将關羽和張飛請了進來,王基也提前下班回來了。
季汐聽到聲響迎出了門。
他一看到張飛就欣喜地喊道:“張叔叔,你來的真巧,我正有事情想求你幫忙呢。”
怎麽就把張飛給忘了呢?
張飛也樂了,問道:“明哲,你要我幫你什麽忙?”
這忙必須得幫。
劉備放了季汐半年多的鴿子,他正愁該怎麽請季汐出山呢,結果季汐有事求他。
這是多好的機會啊。
季汐“唰”的一下展開了手中的扇子,說道:“我想請你在扇面上題詩作畫,可以嗎?”
張飛擅長書法和丹青。
除了季汐,其他人都是第一次見到折扇,覺得十分新奇。
張飛一口答應道:“當然可以。”
他見扇子的兩面都是空白的,于是準備在扇子的正面作畫,反面題詩。
作畫好說,可以就地采景。
只是作詩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把詩作出來的,需要幾天的時間思考。
先作完畫再說。
張飛請季汐來到院中,想将季汐和院子裏的風景畫在扇面上。
季汐欣然同意。
張飛出圖快,畫風唯美,不到半個時辰就完成了畫作,在扇面上蓋上了他的私印。
季汐說道:“現在就等墨幹了。”
張飛擺手道:“這可不行,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我作不出詩來。”
墨幹的很快,他大腦一片空白。
季汐笑道:“不用你作詩,我想将前人的詩作寫在上面。”
張飛說道:“可以,要寫什麽?”
季汐再次感謝道:“多謝張叔叔,我來念,你來寫。”
張飛點頭道:“好。”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季汐默背陶淵明的詩。
他沒想到這首詩還真用的上,真是造化弄人。
張飛越聽越感覺不對,将沾滿了墨的筆停在半空不願落筆,照這詩的意思,季汐是想當個隐士啊。
看來他此行的任務十分艱巨。
季汐見張飛半天都沒有寫下一個字,問道:“怎麽了?”
不會是有字不會寫吧?
張飛拿出任命書遞向季汐,說道:“實不相瞞,我這來是奉劉将軍之命,請你出山相助的。”
季汐接過任命書看了一眼,心道劉備的膽子還真大。
都沒見過面,直接就敢給高職位。
事情都過去了半年多,他都以為早就沒戲了,沒想到今天收到了遲來的任命書。
這叫峰回路轉?
張飛緊張地看着季汐,就怕季汐會拒絕。
季汐當然不會拒絕,既然答應了出山,再在扇面上題陶淵明的詩就不太合适了。
當場作不出詩來那就不題詩了。
季汐建議道:“張叔叔,你就在扇面上寫一句話送我吧。”
張飛應道:“好。”
關羽不幹了,搶在張飛落筆之前說道:“你都在扇面上作畫了,寫字的事就由我來吧。”
他寫的字雖然沒有張飛好,但也是能看的。
學問雖然也沒有張飛好,但是又不是要在上面題詩,寫句話而已還是沒有問題的。
張飛将筆交給了關羽,“那就你來吧。”
季汐既然答應了就職,就要去辦入職手續了,等到扇面上的墨跡幹了之後,就去見了諸葛亮。
嗯,兩個人手上都有一把扇子。
作者有話要說:
主角弱冠後統一用名來稱呼,不用字稱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