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10章
五天後又是私學放假的日子。
季汐聽了一耳朵,正以為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時候,沒想到曹子建來到了他面前。
季汐:???
曹子建将一份邀請函放到了季汐的桌案上,臉帶笑意地說道:“五日後我在家中設宴,到時務必要來啊。”
說完,他便回到了自己座位上。
爸爸不讓他與朝臣交往,他宴請的人可都不是朝臣。
但這些人遲早會入朝做官。
私學裏有同窗十餘人,他就只邀請了好友荀俣和很會講故事的季汐,以及谏議大夫王景興之子王肅。
荀俣和季汐都是荀令君的兒子。
季汐雖然只是荀令君的義子生父不祥,但觀其言行和容貌,原本的出身絕對不會差,雖然不會作詩,但很會講故事,并不歧視。
至于其他人,沒有邀請的必要。
論才氣,那些人均不如他;論出身,也無人及得上他。
郭奕也不在受邀之列。
倘若軍師祭酒郭奉孝尚在,他或許會考慮拉攏一下郭奕。
可惜郭奉孝都已經病逝四年了。
文人風骨、才子傲氣使他不願意對那些沒有什麽背景的庸才同窗曲節下交。
此次宴請,他另有目的。
參丞相軍事陳長文是他妹夫荀長倩的姐夫,明明他與荀家一家人的關系都好,陳長文卻幫曹子桓而不幫他。
這讓他心頭很不是滋味。
陳長文有治世之才,又能在丞相府的軍事方面出謀劃策。
若是能得到陳長文的支持……
他能感覺的到爸爸喜歡他更甚于曹子桓,不然也不會向他表露出想稱魏公,再進一步稱魏王的意思。
這是有心讓他來當魏王太子。
季汐沒有想到曹子建也會請他。着實讓他感到意外。
這邀請函有些燙手。
曹子桓并不是一個大度的人,從他上位後與他有閑隙的曹洪、夏侯尚、于禁幾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來。
他如果和曹子建交往過密肯定會讓曹子桓不高興。
現在擺在他面前的有三個選擇:一是和曹子建劃清界限和曹子桓打好關系,二是和最後的贏家司馬懿打好關系,三是扶曹子建上位。
當然,他還可以選擇籍籍無名的度過一生。
他現在是荀文若的義子,有這層身份在可以靠荀爸爸的人脈關系當個不大不小的官,不去想建功立業的事。
呵,這就違背他留在曹魏想早日結束亂世的初衷了。
季汐知道曹子建競争世子之位失敗的原因,如果能利用先知趨利避害,成功率還是很高的。
曹子桓上位的結果是被司馬家竊取了天下。
現在歷史重來一遍,季汐想擁護曹子建上位,開創一個不一樣的魏國,實現三家歸魏。
他相信曹子建不會像謝靈運一樣只會吟詩作賦。
争位失敗還能活下來可不容易,足以見得曹子建在政治上不完全是個小白。
想想暴斃的黃須兒曹子文。
以前上中學時讀古人的詩,大多數詩人都是滿腹才華空有一腔報國熱情卻郁郁不得志,讓他十分心疼。
李煜雖是皇帝,但卻是後主。
季汐現在有機會助入選中小學生課本的詩人一臂之力,實現其政治抱負,當然不會錯過。
他沒有思考多久便做了決定。
中午放學之後,季汐問同乘一輛馬車的荀俣:“你以前參加過曹植的宴會嗎?我第一次去不知道要注意什麽。”
荀俣驚奇地道:“他也請了你?”
季汐見荀俣驚訝的樣子十分不解地道:“是啊,怎麽了?”
荀俣驚奇過後耐心地解釋道:“曹植的宴會不是那麽好參加的,每個人都要在宴席上作詩,你……”
話未說完,意思不言而喻。
荀俣看到季汐瞬間垮下去的臉色,嘆了口氣說道:“我先替你寫好吧。”
他經常幫季汐寫詩,都習慣了。
季汐聽到荀俣的話,一改垂頭喪氣的表情,眉開眼笑地道:“那就多謝了。”
他才入學不到半個月,作詩是真不行。
私學裏的同學都是從小學習如何寫詩作賦而不僅僅只是背詩,功底紮實,可以說人人都會作詩。
只有他才學了不到半個月。
剛開始那幾天因為作業寫的太差把教詩詞歌賦的夫子氣成河豚,沒少打他戒尺,把他手都打腫了。
荀俣心疼義弟,主動代寫作業。
現在是東漢末年,到季汐出生的年代中間間隔了一千八百多年。
其間文人墨客寫下衆多優美篇章。
季汐又是高中畢業沒過多久,會背的詩少說也有上百首。
随便聽到一個字就能念出一句詩。
有詩仙、詩聖、詩王做後盾,按理說他在詩詞方面不會落後于古人,最起碼不會挨戒尺。
可他一句都沒有引用前人的詩。
不是他有文人傲骨,不肯借別人的詩為己用哪怕只是引用也不願意,而是因為根本就沒有辦法借用或者是引用。畢竟都穿越了,所掌握的知識越多,讓自己生活的更好的籌碼也就越多,能用得上的就用,實在用不上那就沒有辦法了。
詩詞講究的是對仗和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季汐試着用方言背了一下學過的詩仙、詩聖、詩王……的詩,結果既不對仗也不押韻,差點沒笑場。
這種情況當然是不能用了。
古詩詞必押韻,如果不押韻,那就說明是讀音錯了。比如磚家就通過古詩押韻這一點來研究古代人的發音。
如果詩詞不是必須押韻,那磚家研究這個就毫無意義。
因為發音不同,季汐現在只有三國兩晉時期的詩能用。總不能用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詩作吧?別人還以為他要去當隐士呢。
也不能用樂府詩孔雀東南飛,與題目不符。
《洛神賦》倒是可以借用,可人家原作者就在眼前,好意思嗎?曹孟德的詩同理。
諸葛亮和王羲之的也不适合。
恕他才淺,除此之外其他詩人的詩賦都不會背。
荀俣的幫助解決了他一大難題,到時候帶小抄就行了。不求驚豔四座,但願不會因為作不出詩來而成為宴會上的笑談。
作者有話要說:
寶寶用方言讀了一下唐詩,好有趣呀~還專門搜了小視頻聽老鄉用家鄉話讀詩,別有一番趣味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