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青蓮寺
青蓮寺
時值炎炎夏日,因她們出門早,此時太陽還沒露出臉兒來,并不使人感到燥熱。反而時有清爽涼風輕輕拂過,感覺舒服極了。鼻息間盡是清新的泥草味,耳邊還有未歇聲的□□與蝈蝈嘶鳴,幾人相伴而行,說不出的輕松意趣。
從村道拐上通往集鎮的大路後,路上的行人明顯多了起來,大家都趁着天涼趕路,好去鎮上趕集。比起尋常的集日,今天路上的行人起碼多上兩倍不止,這多半是去趕青蓮寺趕觀音會的。
觀音會不止是觀世音菩薩的誕辰,對于普通百姓來說也是個節日,只要有閑工夫都會抽時間去青蓮寺轉上一圈,逛游玩耍之際,也祈求能沾染一點菩薩的福氣。
他們走到鎮口,打眼一瞧全是人頭,這都是進鎮的人。鄭二哥要先去賣豆腐,與她們約好會面地點就分了路。巧雲等三人漫步閑游往青蓮寺去。
青蓮寺并不在鎮子中央,而是在鎮子邊上一個相對僻靜的地方。
“佩蓮,你還餓不餓,要不要再買點吃食?去青蓮寺還有好一段路呢。”巧雲看着形形色色的吃食攤子問佩蓮。她備的餅子是兩個女人的胃口分量,一人吃三個能吃飽,可佩蓮把餅分了四個給她哥,自己只吃了兩個,她便擔心她沒吃飽。
佩蓮這會兒感覺肚中飽足,聞着路邊的那些吃食她一點興致都沒有,于是連連擺手道,“不用了,我這會兒感覺不餓,咱們先逛着吧,等逛到餓時正好買些小食吃。”平常聞着挺誘人的吃食,在她剛吃過那樣香甜的餅子後感覺也一般了。
“好。”
她們并不着急,于是一路邊逛邊走。旁邊也有許多步履匆匆的婦人往青蓮寺走,這都是去趕着燒頭一爐香的。聽說觀音會燒頭一爐香求子特別靈驗。
街上除了吃的用的,餘下賣得最多的便是女兒家的用品,梳頭油,胭脂,香袋,發釵,簪子......應有盡有。
“巧雲,素花姐,你們瞧這個泥偶,好憨啊!”佩蓮拉着她們到了一個泥偶攤錢。
那老攤主聽見這話,不贊同道:“咋能是憨呢!我這手藝好着呢,捏出來的泥偶跟別的都不一樣。”他都是用心捏的,每個泥偶或是表情或是形态,都有其精妙之處。
佩蓮笑道:“老伯,您別惱,我說的憨是指它好看呢,圓圓的像福娃娃一樣。”
她拿起那個泥偶給巧雲她們看。這泥偶憨态可掬,身着花裳,額頭上還用墨筆細致地描了劉海,栩栩可愛。
巧雲詫異道:“你竟喜歡這個?哈哈哈,咋一看還挺像你的。”一般只有小孩子才喜歡泥偶,大了就鮮少感興趣了,看來佩蓮有顆純真童稚之心。
Advertisement
素花也點頭,這泥偶正哈哈大笑,和佩蓮笑起來有幾分相似的神韻。
佩蓮一點都沒不好意思,大方道:“我打小就喜歡這個,覺得有趣極了。”她小時候還纏着兩個哥哥給她做過呢,可惜一來黏土難尋,二來他們的手藝也沒到位,從沒做成功過。
素花見她愛不釋手,道:“既喜歡,便買下來吧。”
佩蓮道:“我一個人買多沒意思,要不你們也挑兩個,我一同付錢。”
素花正欲推拒就聽佩蓮又道:“這是咱們第一次一起逛街呢,放在家裏也可留做紀念。”
素花跟巧雲對視一眼,都覺得這東西有些幼稚,但又不好掃佩蓮的興。巧雲想了個借口道:“這裏的泥偶跟咱們也不像呀,還是就買你那個吧,我來付錢。”
她正要掏錢,卻被佩蓮按住了手,她道:“還是算了吧。”
幾人轉身要走,那老攤主欸欸挽留道:“幾個姑娘回來!回來!這現成的泥偶不像,我可以現捏嘛,就照着你們幾個人的樣子捏,包管像!”今天攤子還沒開張,這是第一單上門的生意,他可得留住了。
佩蓮回身問他,“當真能捏得像?”
老攤主:“能!能!不像不收錢。”
佩蓮看向巧雲二人,躍躍欲試。
那老攤主還在推銷,“我這黏土好,捏的泥偶經久不裂,用的顏料也好,放再久都不褪色的,幾位姑娘就捏一個吧。”
素花和巧雲見佩蓮實在想捏,沒了辦法,只得同意。
佩蓮很珍惜這兩個合得來的朋友,便十分想弄個什麽物事來紀念,她叮囑老者,“捏好了再在底部刻個标記,我的那個就刻朵蓮花,巧雲姐的刻雲,對了,素花姐你喜歡什麽花?”
素花略想了想道:“就石榴花吧。”
佩蓮拍手:“好,這樣就齊全了。”
老攤主照着三人的模樣挨個開始捏。他人雖老,手也很粗糙,動作卻很靈巧,沒過多久就捏好了。
他道:“剛捏好的泥偶容易變形,得先晾晾,而且還需着色,幾位姑娘先去逛吧,回來時來攤位上取就是了。”這個天氣,只要太陽一出來,沒多久就晾幹了。
于是三人搶着付了定金,接着往前走。
他們走後不久,賀青山剛巧路過。他剛給這邊巷子裏的一戶人家送完柴,正打算回山上去。他晃眼一瞥就瞧見了這個泥偶,于是鬼使神差轉了腳步來到攤位前,他指着那個在晾風的泥偶道:“這個怎麽賣?”
老攤主擡了擡眼瞧了瞧,“那是別人訂好的,不賣。”
別人訂好的,是誰?這個泥偶跟她太像了,難不成是心悅她的人?至于旁邊的兩個泥偶他壓根兒沒瞧見,若是稍稍留意往旁邊一掃就瞧見佩蓮的泥偶,他便不會有此猜測了。
佩蓮跟他同村,他完全能認得出來。
腦子裏轉過幾個念頭後,他問攤主,“能不能照着這個給我捏一個?”
老攤主一口答應,“能啊!怎麽不能。”照着捏不用費啥心思,快得很,他難得碰上這樣要求不多的客人。
他很快捏好了,依然是說叫他晚點來拿。
賀青山很想現在就拿走,又擔心顏料未幹給捏變形了,出于一種微妙的心理,他叮囑老攤主,“你別擺在攤子上晾,我下午來拿。”他付完錢後就走了。
巧雲三人總算是到了青蓮寺附近,香客摩肩接踵,擺攤叫賣的小販更是繁多。
“咱們拉着手,別被擠散了。”巧雲拉着素花與佩蓮兩人。
素花和佩蓮:“嗯!”
青蓮寺因寺中一池青蓮得名。據有村裏老人說,這裏起初只有一個池塘,裏頭也并沒有什麽蓮花,都是些雜草浮藻,後來一個雲游的僧人到此,修了個小廟,僅得兩三間屋子,一邊是香室,中間是佛堂,供奉菩薩與佛祖,另一間屋裏則是那僧人起坐。
僧人清理了池塘,在池塘裏灑下了蓮花種子,到了來年開出一塘綠荷,煞是好看。這塘蓮花吸引了不少的游客,也有那富足人家的夫人小姐到此游玩賞荷,休息間隙找那僧人蔔卦解惑,沒想到盡都滿意而歸,漸漸地,這窄小野廟有了名氣。
後來一個富商為了還願,重新擴修了寺廟,改名為青蓮寺,香客也就愈發多了。有時還能碰見縣裏的達官貴人來這裏上香。
當年那僧人早就圓寂了,現在的寺廟是他收的弟子與後進的僧衆在維護打理。這弟子把師傅的本事習得不少,讓廟裏的香火一直旺盛到如今。
只不過那弟子如今也老了,輕易不出來會客。
青蓮寺翹檐黑瓦,規模不大不小。進了大門,院中載有銀杏樹,樹筆直高大,夏季正是郁郁蔥蔥之時。正殿供的是佛祖,左殿供財神,右殿供觀音,餘下諸多菩薩不提。後邊還有個小院,是僧人住處。
既是來許願,為表誠心,巧雲等人除了拜過觀音,還把其餘殿裏諸神佛拜了個遍。今日是觀音會,寺內會準備齋飯,可眼下時辰還早,是吃不成齋飯的。
三人從殿裏出來去賞了那滿池青蓮。如今正是蓮花盛放之時,塘內蓮花衆多,形态各異,或亭亭玉立,或含苞待放,或垂頭照影,朵朵都美得不行。
“這裏人太多了,咱們出去吧。”素花已被擠了兩個趔趄,若不是她們拉着,說不準都摔倒了。
這人擠人的是不好玩,她們攜手從裏頭出來了。
寺院門口因着觀音會空前的熱鬧,賣香蠟的,賣鮮花的,好些用于供佛的用品,還有賣鮮果水貨的,更是不少。
巧雲打望之際瞧見一個眼熟的婦人,喃喃道:“是她?”
素花巧恰聽見這話,問她,“誰啊?”
巧雲往右前方指了指,“那個穿玫紅衣裳的婦人我見過,上次張大戶的事兒就是她在鎮街上告訴我的。”她一直想感謝她,沒成想今天在這裏遇見了。
佩蓮不知前情,好奇道:“張大戶啥事兒啊?”
巧雲跟佩蓮很熟了,而且這在杜鵑村是衆所周知的事情,于是把之前的事情大致跟她講了下。佩蓮越聽越驚,慢慢瞪大眼睛,“天啊,原來之前聽到的傳言就是關于你的!”
山上也聽聞過張大戶想納妾,只是後頭沒有音信了,更不知他還梅開二度動過歹念。
巧雲見那婦人要走遠了,忙對二人道,“你們在旁邊等我,我去跟她道聲謝。”
素花嗯了聲,“你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