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結案(下)
第61章 結案(下)
囤積的兵甲到底去了哪裏。
這個問題從孟澤鵬掌控了公主府之後就成了一直盤桓在他心頭的疑惑。
公主府上下沒有半副兵甲,而作為公主府的主事人,從驸馬開始包括他的四個兒子,沒有一個人開口交代這些兵甲的去向。
如果不是暗衛查到的消息确實屬實、太行山東側的礦脈中确實有制作兵甲的工坊痕跡,他們只怕是都要以為這是遇到什麽幻象了。
孟澤鵬本來就不擅長文書工作,在邯鄲縣衙裏撓了老半天的頭都沒有理出一個思緒,還是等到他的軍師到位以後,才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邯鄲城雖然不大,但是每年都能有好幾趟商隊往邊關去行商。
這顯然是不對的。
邯鄲城中并沒有什麽特産,更沒有什麽能在邊關賺錢的特産。
商人逐利,沒有足夠的利益又怎麽可能有事沒事就帶着商隊往北境去?
除非他們運送的貨物确定了可以讓他們賺錢。
再考慮到邊境不夠安定的情況,只怕是這筆利潤還要更豐厚一些才行。
再聯想到那些消失無蹤的兵甲,一切似乎就都能聯系上了。
邯鄲距離邊境不算太遠,從這裏運送兵甲出境,運輸成本并不高,但卻能攫取十分豐厚的的利潤。
找到這其中的關聯之後,孟澤鵬才明白過來,原來公主府庫房裏發現的那些金銀財寶,不僅僅是來自于民脂民膏。
至于那些兵甲運送到北境之後又去了哪裏?
Advertisement
實際上并不需要細想就能明白了。
“為什麽……為什麽要這樣做?”陸舒然狼狽地後退了幾步。
她是太|祖皇帝的女兒,在她很小的時候,大恒還沒有立國,她是跟着母妃輾轉過、親眼見識過亂世是怎樣一番景象的。
她可以縱容驸馬一家試圖謀反,但卻不能接受他們裏通外國,行叛變之事。
因為她無比清楚,如果是顧家謀反,無論如何他們所有人都是自己的子嗣,世人重孝,他們必須要好好供養自己。
但如果是吃裏扒外,等到戎庭打過來了,她的榮華富貴頃刻間就會煙消雲散。
“啊對了。”陸遠平看着她失魂落魄的模樣,心中沒有半分憐憫。
這樣為了一己之私殘害無數人的罪人,不值得憐憫。
“你可能還不知道吧?監察院的人在排查顧明遠的人際關系時,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
對這樣的人,就要往他們的心頭捅刀,他們才會知道痛,知道後悔。
“你可知道邯鄲城中有一戶姓呂的人家,還頗有名望與家財。”陸遠平沖陸舒然笑了笑。
“聽說,那呂家家主管顧明遠叫父親。”
呂家?
陸舒然回想了一下,呂家也是個大家族了,只是她見過的男男女女就有數十口。
眼前一黑,陸舒然直直地栽倒在了地上,這回可沒有一個顧明遠來接着她了。
陸遠平沒有理她,轉身就走。
直到走出天牢的時候才随手指了個小太監,讓他去太醫院找個學徒來給陸舒然看一下,不用害怕,保證她在審判結果出來之前還活着就行。
陸執安一步邁出天牢的門檻,看着外面分外溫暖的陽光,和剛才天牢中陰冷的環境形成了極其強烈的對比。
像極了人間與地獄。
.
在根據線索猜到兵甲可能是運到北境之後,孟澤鵬就已經修書一封,讓他在北境駐守的大哥多注意一點從邯鄲方向來的商隊,一旦發現有哪支商隊攜帶兵甲,立刻連人帶貨一起扣下。
十天前剛有一支商隊從邯鄲出發,若是邊境駐軍反應及時,或許還能将他們攔在境內。
孟澤鵬從邯鄲回京的第五天,收到消息,商隊已經被扣押,他大哥已經去信請示皇上,是否要派兵押送回京。
回京自然是要回京的,有了這個商隊,顧明遠等人的叛國罪完全可以坐實了。
.
“賣報賣報!顧明遠謀逆案昨日已宣判!快來看看啊!”
“賣報賣報!顧明遠數罪并罰,千刀萬剮了!!!”
“賣報賣報!兩文錢就能看到顧明遠謀逆案詳情了!!!”
“賣報賣報!《大恒新聞報》顧明遠專刊走過路過不容錯過啊!!”
……
公審次日,大街小巷還在熱烈讨論着與昨日公審相關的話題,飛奔着的報童們又一次揮舞起了手中的報紙。
百姓們頓時眼睛一亮。
從去年十一月開始到現在,大恒新聞報已經刊行了五期,大家也已經摸出來了它每月一期的規律,每個月報紙發行的那一天就開始期待着報童們上街。
上期報紙公布公審日期的時候,還順便說明了會為了這件重大案件專門增刊一期,想要了解事情詳細經過的讀者可以關注一下。
這不,現在就來了。
別看昨日在太平坊中的百姓有好幾萬,實際上京城人口衆多,有時間精力前往太平坊的終究只是少數,更多的人得來的消息也并不确切。
可以說,有很多人都在等着這份增刊呢!
哪怕他們看不懂也買不起呢,自然有那關注這些事情的書生願意借此來賺些許銀錢,讀給他們聽。
這些書生們家境貧寒,聽他們讀上一遍也只需要一文錢,比買一份報紙還便宜嘞!
随着報童們上街,已經互相熟悉了的百姓與書生各自湊作一堆,開始聽報紙上所寫的經過。
這一期增刊上的內容沒有固定刊的內容豐富多樣,全程就只寫了顧明遠的生平,以及他所做的一些比較需要注意的事情。
整件事情的經過直接從他被指為驸馬,與公主成親後開始說起,所涵蓋的內容包括他什麽時候出軌,出了多少次軌,什麽時候發現的礦脈,如何找人開采,如何借着戀愛腦公主的信任和縱容假借謀逆之名行叛國之事。
顧明遠的生平履歷一直列舉到了他們一家被控制住之前舉辦的那場宴席,其中就包括了許多百姓們格外在意的屠村和擄掠民夫事件。
到這裏為止,這份增刊的篇幅也不過是剛剛用完了一半。
剩下的一小半篇幅則是将顧家所有人所涉及的罪名、每項罪名按照律法應該判什麽樣的刑罰,以及最後數罪并罰下,他們最終要受到什麽樣的懲罰,一一列舉了出來。
因為牽扯到的人實在是太多,罪名也不少,所以硬是占據了一半的版面。
當書生念到主犯顧明遠行淩遲之刑、死後挫骨揚灰時,圍在他身邊的百姓們就開始拍手稱快。
當書生又念到曾經是公主的陸舒然被剝奪公主封號、逐出皇室、擇日斬首示衆時,百姓們開始鴉雀無聲。
在現在這個年代,皇族有許許多多的特權,大家都知道,這是所有人默認的潛規則。
或許是因為知道百姓們會産生疑惑,所以在這一條後面特意注明了這麽判的原因。
【陸舒然身為大恒公主,不思為百姓謀福利,反而坐視有可能出現的分裂國家的行為發生,間接導致了屠村案等惡劣事項的發生,不僅不配公主身份,同時也枉為大恒子民,她應當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應有的代價。
只是身為人子,陸舒然畢竟是太|祖皇帝的血脈,皇帝的長輩,所以在處決方式上給她留了一分體面,希望百姓們體諒。】
這段話是陸遠平親自寫下的,報紙上也有标注,所以當百姓們聽完了這段話,也不由得陷入了沉默。
很顯然,對于百姓們來說,他們是無法想象一個皇帝會特意為了一件事來與百姓們解釋,甚至于為了他們這些草民而處決了公主,還是以斬首的形式。
這樣公正的處決對于百姓們來說是極能拉高好感度的。
因此,雖然因為陸舒然是陸遠平血脈上的長輩的原因,陸遠平在選擇死法的時候沒有做得太過分,但是大家對這一點點的小寬容還是能夠理解的。
除了最重要的首犯,後面還刊登了諸多從犯的罪名,從上到下一個個地數過來,光是斬首示衆的人數都已經超過了二十,另外還有三個淩遲、絞刑三十,流放抄家無數。
這一份增刊仿佛成了閻王的生死簿。
當然,除了這些沉重的消息,在增刊最後的最後,還公布了對于以上犯人家財的處理方式——
依照他們各自所犯下的罪行,對于被他們欺壓過的百姓進行補償,家中還有直系親屬在世的,補償直接發放到人;家中已無直系親屬在世的,補償取消。
在補償過後依舊還有財産剩餘的,大恒将會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使用這些資金改善民生。
至于改善民生涉及到哪些方面,在下一期正刊當中會提到。
報紙到這裏就讀完了全部內容。
但是在末尾這個懸念留得實在是有些讓人心癢難耐。
對于并沒有受此事牽連的百姓們來說,用貪官污吏被沒收的家財來改善民生,反而對他們更有利一些。
而對于那些明白着遭了罪的百姓們而言,報紙上所寫的直系親屬究竟包括了哪些親屬,是他們所關心的重要問題。
這一日,大街小巷中都在讨論着朝廷會用來改善什麽方面的民生,而監察院的門前陸陸續續的來了不少的趙地百姓。
他們都是為了前一日的公審來的京城,昨日公審結束時已近宵禁,來不及出城,才在城裏多逗留了一日。
原本是打算今日一早就回家的,沒想到剛剛解了宵禁沒多久,就聽到了報紙上的消息。
會為了公審來京城的趙地百姓幾乎人人家中都因為這次大案中的某個人而遭了劫難,對于報紙上所說的補償自然也是格外的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