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章
第 5 章
應平縣百姓的生活每日千篇一律且枯燥麻木,今日卻有所不同,百姓圍在一起竊竊私語,也不怕守在城門口的差役。
“新來的縣令老爺要修河道,造孽哦,飯都吃不飽,還要去做苦工。”
“前幾日不是貼了告示說了此事嗎,我還當什麽新鮮事,剛走了一個舊老爺,又來一個吃人的新老爺。”
“噓噓,瞎說什麽,也不怕把你捉了下大牢,告示上說了,這次修河道不是服徭役,是縣令老爺招工,用糧食來抵工錢。”
“真的假的?”
這話一出,衆人嘩然,有個蓄着絡腮胡的大漢仗着身量撥開人群擠到告示前。
大漢小時候跟着鄉裏的夫子學過一些字,因此能看懂一些。
城牆上張貼着一張新告示,告示上寫明:衙門修河道招人,需要年歲18以上50以下四肢健全行動方便的男丁。每天中午衙門負責午飯,工錢每十日一結。又說此次修河道是為了應付雨季防止洪災,希望各位百姓能夠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舟共濟共渡難關,以保今年能有一個收成年。
大漢一目十行地看完,不假思索就去守備處報名登記,他的大名很快出現在登記簿上,而他的前面已經有十幾個人名了。
這些年,應平縣的百姓食不果腹,還沒有到餓殍遍野、易子而食的程度,完全是靠了這片物産豐富的山川林地的野食。
對應平縣的百姓來講,金銀財寶都沒有糧食重要。
因此陸陸續續圍觀的漢子都搶着去守備處報名,一些婦人也匆匆忙忙的挎着籃子趕緊回家告訴家裏人,生怕招工滿了自家失去做工的機會。
陸久安還安排人拿着告示去各個鄉裏敲鑼打鼓大聲誦讀,百姓聚在一起,有不明白的地方另有專人解惑。
熱火朝天大張旗鼓的如此行動3日,才勘勘湊齊500餘人。
陸久安拿着冊子嘆氣:“人還是太少了。”
Advertisement
陸起安慰他:“因為大人只要壯年男子,其他腿腳不便、身材弱小的您都不要。”
陸起安暗忖,這哪是主要原因呢,主要原因還不是因為勞動力都跑山上當山匪去了:“招來那些缺胳膊少腿的,體弱多病的,一天救人都來不及,還有什麽精力修河道。讓你們這幾天拟的章程呢?”
郭文和各方書吏分列兩排,聽聞立馬從衣袖裏掏出一塌紙呈上去。
郭文雖然做人不太地道,但是做事還是井井有條。
修河道的地理位置、人員管理、時間安排、所用糧食都有涉及,且條理清晰,陸久安一邊看一邊聽他彙報:“順着低窪的地勢,沿岸動用人力開挖拓寬河道,挖出來的土壤還可以用來砌高河堤。另外如果人力充足的話,還可以在其他地方開挖引流水道。”
“不錯!”陸久安真心實意的贊賞,陸起被派指與郭文一同拟章程,聞言露出一個與有榮焉的笑容。
陸久安語氣一轉:“不過,只單單提到了修理河道的注意事項,其他的諸如動工期間如果有人受傷,如何安置?暑氣炎熱,如何預防高溫疾病?突發溺水等事件,如何處理?洪水過後,是否會出現瘟疫?這些都是一些事關百姓安全的問題。”
“民者,國之根本,其他損失都可以挽回補救,唯獨生命不可覆轍。我希望在我任職期間,諸位都能将應平縣百姓、将你們個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陸久安一連串提問砸下來,砸的下方幾人不屑有之,震驚有之,了悟有之。陸起則是奉自家大人唯是從,大人說什麽,他就聽什麽,拿着筆不停地記錄,一副好好學生的模樣。
“郭主簿這份章程算是佼佼之作,只是諸如文章格式及內容有待完善改進,我這裏做了一個統一的模板。”陸久安将做好的模板散發下去,讓人傳閱。
模板是按照陸久安的職業習慣排版的一份策劃案,他趁此機會宣傳一下本職工作,好讓人提前适應他的工作模式:“這是最簡單的一套模板,以後你們但凡是遞交給我看的章程,都按照這個來。”
負責掌管禮的書吏捧着策劃案眼前一亮,如獲至寶:“大人這份章程面面俱到,着實妙哉。按照大人這裏面寫的,如果把活動背景、活動目的、時間周期、地點、人物、步驟、可能出現的不良影響及應對措施都一一例舉出來的,整個流程包括突發情況都會計劃周全了。”
他平時負責整個縣衙各種儀式相關的事務,複雜瑣碎,所以比起其他人來講更能體會策劃案的方便之處。
陸久安說的這些對于縣衙的人來講都是新鮮的,雖然有人覺得這要求古怪了些,但是由于他是探花出身,在寫文章方面,倒是沒人不服。
研讨會進行到此,他不再多言,吩咐下面的人在今天讨論的基礎上查漏補缺,力求盡善盡美。
次日卯時,天微微擦亮,梨家灣蒸騰着一片渺渺霧氣,空氣中浮現一絲絲沁人心脾的涼爽。平地的雜草已經被人清理幹淨,此時站滿了高低不一的男丁,正交頭接耳,左顧右盼。
“铛铛铛!”隊伍前面的人拿着鑼鼓用力敲了幾榔頭,吵吵嚷嚷的聲音才慢慢低下來。
身着差服的衙役分列隊伍兩側,手持鐵遲維護秩序。
隊伍前面站着2個書吏和主薄,大樹旁邊停着兩輛馬車,幾個來做工的漢子好奇地瞪大了雙眼,只看到簾子放下來掀起一角。
書吏捧着手冊高聲宣讀:“肅靜,現在說一下修理河道的相關規定。”
“卯時在此處集合,午時休息吃飯,過了酉時才算結束。此次做工分組進行,每十人一組,分工合作。”這是陸久安參照現代工廠流水線工作想出的法子。書吏将這段時間會做的工作類容也詳盡地宣讀出來,方便大家根據情況量力而行,選擇組隊。這樣即效率,也方便管理。
“另外,每10組安排一個随行大夫,中途身體有任何不适都可以找大夫免費醫治。”5個長須慈目的中年人從一輛馬車中魚貫而出,身挎一個藥箱,向書吏和主薄拱手致禮。
“天吶,石大夫也出來問診了。”
人群竊竊私語,不敢相信衙門竟然招來了大夫随行,為在場的人進行免費醫治。
“做工期間不得尋滋生事,擾亂紀律。違反的人沒收工錢,情節嚴重的取消此處做工的機會,予以逐出。各位自行組隊,滿十人在我這裏登記。”
很多人不明就裏,互相讨論起來。
也有機靈的漢子當先在隊伍裏交錯游走,有尋找相熟之人結伴而作,有壯年尋找相同勞力争取做更多的工,當然也有部分賊眉鼠眼、面色兇惡的打着坐享其成的主意,那些被找上的老實易欺之人不敢伸張,就只能忍氣吞聲的答應下來。
馬車裏伸出一只淨白的手,招來書吏耳語幾句。
人群便聽書吏又回到隊伍前大聲宣講:“剛才只說了懲戒的法子,還沒說獎勵。根據組隊做工情況,除了每十日一結,大家都可以得到工錢糧食。每三十日一結,再分設3種獎勵。做工排名第三多的一只隊伍列為丙隊,每人多獎勵一升米;往上為乙等,每人獎勵2個雞蛋;最多的隊伍列為甲等,每人獎勵一包鹽。河道修理完畢統一再作結算,甲等再額外設獎勵,獎勵待定!所以各位可以先考慮清楚再組隊。”
果然這話一出,人群騷動,部分已經組好的隊伍打散重組,有些人知道隊友是個偷奸耍滑好吃懶做的人,就會拒絕他的加入,有些力量大些的人,還會去尋求那些青壯年,共同謀取獎勵。
其中兩隊人馬尤其顯眼,隊伍裏面都是一些人高馬大,孔武有力的壯漢,一個絡腮胡大漢打頭上前:“我們組好了。”
書吏鋪上紙墨:“好,報上姓名。”
“邱江。”
書吏一一登記姓名,輪到這組最後兩人,只見前方投射下來兩道影子,書吏不由擡頭看去,見對方氣勢凜然,手臂上的肌肉鼓脹,身材高大,不由心裏一怵,再細看,只是兩個尋常莊稼漢:“什麽名字。”
一人答道:“楊耕青。”不等書吏發問,又替另一人回答:“韓致。”
隊伍登記完畢已經晌午,自然是吃了午飯再做工。做飯的地方選在離河道不遠的一個廢棄農屋裏,漢子們自帶了碗筷,湊到一堆席地而坐。
飯是糙米做的,做成的幹飯,菜是野菜葉子,好在分量十足,漢子們久違地吃了個撐腸拄腹。
這大大出乎了隊伍的意料,以往赈災搭帳篷布的粥都是清湯寡水的,喝在嘴裏刮嗓子,一碗下肚還饑腸辘辘。
原想着這次縣衙也是糠水應付了事,倒沒想到告示裏說的管飽,是真的撐到肚子發脹的程度。這才剛剛開始,還沒到達地方,隊伍就對要做的工作充滿了希望。
情緒空前高漲,突然的暴雨也澆不熄心中的火熱。有些人幹脆就着雜草和雨水把碗匆匆一擦,讨論起了接下來的分工和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