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35章
羊肉鍋子還沒來,弘歷喝着奶茶問開了:“徐先生說我們大清最早是八旗軍政一體,阿瑪,什麽叫軍政一體啊?”
“日後你就知道了。”四爺一顆心瞬間又提到了嗓子眼,壓着聲音呵斥,“小孩子別問這麽多。”
寶啊,你怎麽還記得八旗,這兩字眼下不能提的啊!
“跟他們說。”康熙帝面色平靜,看了倆孩子一眼,“我大清立國的根本,他們姓愛新覺羅的,就算是年紀小,也該知道得清楚。”
四爺看一眼康熙帝,見他若無其事的捏起勺子,嘗一口酸奶,似乎覺得味道還不錯,輕輕點了點頭,便慢慢吐出一口氣,說道:“咱們太祖皇帝當初興兵以黑旗為幟,領着手下四處征戰。人數多了後,就分出了另外幾旗。八旗丁壯戰時皆兵,平時是民,征戰所得人畜財帛按功勞大小分享。人人都能因軍功得到錢財爵位,故而八旗兵士英勇善戰,助我大清得了天下。
八旗旗主皆為王公,參與政事,早先的時候各旗內部事務也由旗主裁決,故稱軍政一體。入主中原後,咱們大清沿用前明官制,旗主不再管旗下各種軍政事務。八旗精銳半數拱衛京城守護皇族,另半數駐紮各水陸要沖、邊疆海防,替我們看着天下兵将。”
說道這裏,他略微停了停,視線不經意間掃過弘晝,問:“阿瑪這麽說,你們能明白八旗對咱們大清朝廷的重要性了吧?”
咱們姓愛新覺羅的,就是這樣用八旗兵将看着全天下漢民。就算是要改,也要悶在心裏,做夢都不能說出口,知道嗎?
“八旗對朝廷忠心耿耿,是守衛大清的勇士啊。”弘歷疑惑的轉頭,那弟弟怎麽說八旗能拖死大清。
弘晝對上三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疑惑一瞬,反應過來了。
這是聽完了講解要發表看法,弘歷說完了,該輪到他了?
“史上的開國皇帝都只對有功的大将封爵賜銀,宋還有‘杯酒釋兵權’。咱們太祖是對所有兵将們都好,他們也為朝廷盡忠盡職!”弘晝眨巴着眼,擡頭挺胸,很是為有這樣的兵士驕傲的樣子,“如今天下太平,他們不用四處征戰,正好多生些孩子。每人生十個八個兒子,這十個八個兒子再各生十個八個孫子。很快一個八旗軍士就變成一百個八旗軍士,我大清就有數不清的英勇将士了,必将所向無敵!”
弘歷雙眼放光,與有榮焉:“弟弟說得好!八旗子弟這樣為咱們大清盡忠,咱們還應該對他們更好!”
對對對!你還真幹過這種事,給所有滿洲八旗子弟提高待遇。因為銀子不夠,給除滿清入關前有從龍之功的遼東漢軍外,其他漢軍都脫旗啦。
康熙帝腦袋都疼了,這十個八個已經要養不起了,再來一百個,大清是得被拖死。
Advertisement
才決定了不動八旗,看來也是刻不容緩了……
這大清明明兵強馬壯,國泰民安,怎麽照弘晝這麽一說,竟然是花團錦簇下的烈火噴油麽?
四爺則是被這種說法驚呆了,他嘴裏的一口奶茶來不及咽下去,才驚覺這“一變百”後,朝廷全部稅銀都花了也遠遠不夠!
再聽弘歷叫着要對八旗子弟更好,便再也忍不住,“噗”的一聲,好巧不巧,噴了弘晝滿臉。
他可算是知道八旗是怎麽“拖死”大清的了。
沒有陰謀,也沒有謀反,他們只安分守己的生養孩子,就能叫大清入不敷出了!
他才理了近幾年的戶部賬目,旗人的各項支出在逐年增加,去年已經超過了一千三百萬兩銀子!
弘晝說的一生十,十變百誇張了些。但,哪怕是一變三,三生九,也能叫朝廷舉步維艱了。
所以他剛才還特意提了那二百萬。八旗子弟有田有屋有錢糧,日子還過不下去的,不是賭就是花在了窯姐兒身上。這種人居然還有臉哭窮,找朝廷要救濟!
簡直就是朝廷花大價錢,養了一幫子無恥廢物!
富足安逸的生活消磨了勇士們的志氣,皇阿瑪每年都去木蘭圍場狩獵,到底代替不了真正的練兵。
八旗,到底還是得改啊!
被噴了滿臉的弘晝,錯愕的擡頭,一抹袖子,委屈:“阿瑪,我哪裏說錯了?”
“魏珠,快叫膳房送水來!”康熙帝一連串吩咐,“也別叫弘晝自個洗了,你們幫着洗洗頭,這身衣裳也不要了。”
四爺覺着自己被兒子和阿瑪共同嫌棄了,讪讪:“弘晝,阿瑪不小心的。”
“皇瑪法,我也要洗頭換衣裳。”弘歷皺着眉頭,“好像也噴我身上了。”
乾清宮的飯桌大,他和弘晝隔得遠,其實沒沾着他,他就是感覺不得勁。
看着倆孩子都一臉幽怨的瞅四爺,康熙帝心裏突然就豁然開朗了。
他拍拍四爺的肩膀,意味深長:“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心急喝不了熱奶茶。老四啊,咱們既然已經走上了這條道,就不着急,走穩了,一個坎一個坎的過。”
“謝皇阿瑪,兒臣知道了,兒臣這就去找兄弟們商量。”四爺面上一喜,急匆匆行禮,後退兩步,轉身大踏步出了乾清宮。
“還說不急呢,飯都不吃了。”康熙帝笑着搖搖頭,坐在桌前,“趙昌,快把這撤了,換幾樣新的來。”
這一桌子點心,指不定哪道就沾上了老四的口水,他可吃不下去。
緊接着,弘晝就見識到了四大爺催賬的效率。
皇子們都被他拉來當了讨債公司的小弟,每人抓阄分配任務。
前太子胤礽身先士卒,住進了一位姓愛新覺羅的表叔家裏,十分無奈的表示,什麽時候表叔欠國庫的銀子還完了,他什麽時候走。
他一臉我也沒辦法的樣子,溫和的笑道:“我這個廢太子若是完不成現太子安排的差事,實在是沒臉回去。”
這位表叔,當天下午就忍着肉痛賣了寶刀寶馬,趕在戶部放衙前一刻還了欠賬。
他要敢叫康熙帝的心頭肉沒臉,康熙帝就能叫他全家以後都沒臉!
有了第一個做示範,老二胤礽手裏另幾名欠賬的宗室,也紛紛湊了銀子還錢。
與其等前太子爺住到家裏來了再還錢,不如先還了,還能讓這位爺記着一分情。
他能豁出去不要臉面了,誰還能頂得住哇!
見康熙帝似乎對兄弟們讨債這事兒很感興趣,四爺瞅了一眼聽得津津有味的兩孩子,繼續講故事:“十三弟抽中的都是外地來京的官員,這第一家就遇到了難處。一年一百兩俸銀和一百斛俸米,在京裏要租房子,養一家老小确實不容易。十三弟看那家九口人擠在三間房裏,妻女都做繡活賣錢貼補家用,轉頭回家拿了銀子交給戶部,替幾家實在困難的,把借款都填補上了。十三弟本就手頭不湊手,另幾家日子還過得下去的,咬咬牙,也給錢還上了。”
他略微等了一會,沒聽見康熙帝說什麽,把提高官員俸祿的建議壓在了心底。眼下國庫捉襟見肘,還得有別的來銀子門路了,才好提這事。
“這讨來銀子最多的是老九。”他喝口茶潤潤嗓子,笑道:“老九那塊是最難啃的,頭一個就是前戶部滿尚書希福讷。希福讷挪用戶部三十萬兩銀子,只說銀子都花沒了,要殺要砍全憑九貝子一句話。老九就拿了他那金算盤,帶着幾個掌櫃在希福讷府裏算開了。從院子、田産、鋪子到家具、擺設、絲織、馬匹車駕,乃至簽了賣身契的奴仆和兒子小妾頭上的銀簪,都給标了價錢。直言三天內還不上錢,他就要按這個價到街面上去賣了。全賣了都不夠也沒關系,兒子孫子接着還,算上利息還!
老九就這樣挨家挨戶的讨,各家雖說沒還清,但也還了大部分。餘下的,老九還給各家定下了分批還的期限。老九一人就追回來一百萬兩,得了個‘抄家貝子’的稱號。”
康熙帝聽得于心不忍,告誡道:“他們都是對大清有功的老臣,你們也別逼迫得太緊,慢慢還,兩三年還清也使得。”
“兒臣也是這樣想的。”四爺笑道,“八弟那邊就定的五年還清。”
他沒說老八追回了多少,繼續道:“十六弟那邊是最好笑的,他抽中的恰恰是九弟和十弟的欠款。十弟還嚷嚷,‘兒子花老子的銀子,怎麽能叫欠款要還的?’十六弟哈哈笑着,‘咱們兄弟一人去國庫借個百八十萬兩,百姓們還要不要活了?十哥你想花皇阿瑪的銀子,找內務府要去。咱們先把欠戶部的還了,弟弟我去皇阿瑪面前撒潑打滾給十哥要去。’”四爺很是欣慰的邊點頭邊說,“九弟和十弟這次倒都叫人刮目相看,麻溜的就把銀子還了。”
康熙帝往後一仰,目露愉悅:“老九和老十這幾個月長進不少。”
弘歷心裏偷笑,九皇叔怕被阿瑪您“革去黃帶子,削宗籍,暴死于幽所”呢!
弘晝心裏啧啧,國庫這樣能借銀子,可不都是康熙帝您一筆一筆批的?批的時候不覺得多,這好些年的一合計起來,才發現這窟窿有多大了吧!
四爺繼續講其他兄弟們的業績,有好有壞,總之都認真去讨債了。
追完了京裏的,還有各省裏的,統統都得還錢。
好些家大業大的也借錢,借錢出去放高利貸,這種人就該抄家流放!只是追回欠款,算是便宜他們了。
“兒臣想着往後國庫可不能輕易往外借銀子了,皇阿瑪體恤他們生活不易,他們辜負了皇阿瑪一片聖心。有些人本來都不需要借錢度日,看別人借,他也跟着借。比如九門提督隆科多,還沒等老三上門,他聽到風聲就還了錢,對外說是當了一把寶刀。”
康熙帝看着從前謹小慎微,如今動不動義憤填膺,時不時進宮來怼他這個皇阿瑪的太子,心裏贊自個兒,涵養又好了!
哎,老四突然性情大變,也是聽到那心聲說了什麽吧?比如“活生生累死自己”這樣的錐心之言?他這個當阿瑪的,多擔待,多擔待。
場面都鋪開了,這太子總不好再給廢了,那大清倒是真的要亂了。
破弊政得用利斧,這斧頭所向披靡,就不能圓潤了。
總歸有他在後頭看着,老四的性子還能磨個幾年。
四爺不知道康熙帝百般思緒,兀自冷哼一聲,“他欠的錢不多,當了三年九門提督,也不會還不起,就是拖着。這種人慣會見風使舵,品行不堪。”
這牆頭草占着九門提督的位置,實在是讓人難安。
喲,這是想叫佟佳.隆科多移個位置了?弘晝在心裏幸災樂禍,據說四大爺你能在康師傅去世後迅速坐上皇位,這位九門提督隆科多關閉京城九門,穩住京中局勢功不可沒呢。
四大爺上位後,為了表示對這位大功臣的看重,在奏折裏都要讓人稱呼他“舅舅隆科多”呢。叫“舅舅”是因為四大爺的養母是隆科多的親姐姐,佟佳皇貴妃,那位臨死前被封為皇後的孝懿仁皇後佟佳氏。
禮法上,隆科多确實是雍正的嫡親舅舅。而這位隆科多本人則自稱“舅舅奴才隆科多”!
可惜“舅舅”位高權重之後就飄了,飄了五年,被四大爺以結黨營私,收受賄賂,私藏玉蝶等四十一條大罪囚禁。雍正六年,死于禁所。
“隆科多行事謹慎,獨善其身,偶有些小錯也無妨,人無完人。”康熙帝頭疼。老四這眼裏容不下一顆沙子的性子不改,遲早還得把自己累死!
就是,就是!弘晝心裏猛點頭。
雖然隆科多不是個好東西,寵妾滅妻厭惡嫡長子,結黨營私貪圖享樂,還是牆頭草一個。
但不得不說,他之所以會飄,還不是四大爺給捧的?高興的時候誇人家是“真正當代第一之超群拔類稀有之大臣”!要治罪了,罵人“欺罔狡詐,放肆貪婪……應為人臣之所共憤”!
還有年羹堯,多半也是信了四大爺奏折裏“朕實不知如何疼你”“真正累了你了……心疼你,落眼淚”“阿彌陀佛四字,但願年年歲歲書賜你也”的肺腑之言。
也飄了。
最後落了個“擅作威福……以為人臣負恩罔上者誡”。辜負皇恩,于雍正三年,被賜自盡。
“給朕說說看,滿朝文武你能看上眼的有幾個?”康熙帝睨一眼四爺,大聲斥責:“朕還要說你喜怒無常,沒有容人之量呢!聖人尚且要三省吾身,菩薩也要人間煙火供奉,這人哪有十全十美的?”
前些日子還當面諷刺朕用人不當!這要是換了別的皇帝,這樣大逆不道的兒子,還想當太子?早打發到邊疆吃沙子去了!
四爺觑一眼康熙帝,小聲嘀咕:“十三就樣樣都好,文武雙全,品行高潔,做事周全……”
“停停停,除了十三就沒別人了?”康熙帝頭更疼了,所以俠肝義膽文武雙全才智過人忠孝兩全光明磊落賢明的十三,也給你生生累死了?
呵!這心聲對十三的溢美之詞還真多,每每提及朕就是“康師傅”,千古帝王排名進前五都難!
四爺想了想,勉勉強強道:“二哥也不錯,二哥……”
“你住口!”康熙帝怒從心中起,手裏的奏折朝四爺猛地扔過去,站起來指着他的鼻子罵:“你現在、立刻、馬上去找幾個得用的人來!不準再拿你兄弟當牛做馬!”
哼!感情你還想累死朕的保成?
四爺條件反射的偏頭,一把抓住了直直朝額頭飛來的折子,稀裏糊塗的跪地請罪,“皇阿瑪息怒,兒臣這就去找幾個得用的朝臣來。”
不是,皇阿瑪這氣來得也太莫名其妙了吧?誇誇十三弟和二哥都不成?拿兄弟當牛做馬?冤枉啊!二哥的差事都是他自己主動要的,他可不敢真使喚二哥!
要不是知道皇阿瑪您等着二哥的功勞給他賜爵,兒臣保準給他供起來,啥都不會讓他幹。
【對哦,四大爺快去找田文鏡、鄂爾泰、李衛,都是你的心肝寶貝呢。這次讓田文鏡老了就退休,享幾天含孫弄怡的天倫吧,人年紀大了精力不濟真不合适再當官了。鄂爾泰等人賞識等很久了,你可是稱他配享太廟呢。還有李衛,後世百姓們喜聞樂見的官兒,大字不識幾個卻是治世能臣,為官的榜樣。】
弘歷眼眸睜大,這個李衛,聽起來好有意思哦!
四爺一個趔趄,過門檻時差點摔了,心,心肝寶貝?這心聲用詞可真肉麻,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他心裏重複了幾次人名,尋思着怎麽把人找出來。若按心聲說的,他應該在位不了幾年就死了,那這田文鏡和鄂爾泰應該年紀不小了。李衛不識字,是個捐官,也好找。
康熙帝面上嫌棄之色更重,老四這都用的什麽人?年紀不小了還未嶄露頭角,不是才華不出衆,就是死心眼子。居然還有大字不識的心,心肝寶貝?
心聲的說法皆有跡可循,沒想到老四一張冷臉下,居然是這樣熱情似火的心腸!
他思忖片刻後下旨,令四川巡撫年羹堯回京,任戶部漢尚書,八貝勒胤禩任四川巡撫。
朝中文武本就向着老八,老四這個太子再另重用一些微末之人,這局面繼續下去,朝堂還得亂。
他又想起了那句“他先是支持老十四奪嫡,失敗後又挑唆弘時奪嫡”。
如今老二、老三都在盡心盡力辦差,老八一身本事心不甘情不願,反而功績平平,倒不如外放。
他不在京中,若是僅憑來往書信就能挑唆了十四和弘時,也算是本事……
人名都有了,四爺給三人找出來,仍是廢了好大一番功夫。
他将京中五品以上官員名冊翻了個遍,愣是沒找着讀音是田文鏡,鄂爾泰和李衛的!
他不信邪,領着小十六幾個,連十八省知縣的名冊都翻遍了,最後在七品監察禦史上找到了田文鏡,五十二歲了,當了二十多年的知縣知州。
考不上進士,以國子監監生的身份捐的官。家境也不豐,只捐了個福建省長樂縣縣丞。
另一個确定是捐官的李衛,查無此人!
“鄂爾泰一聽就是滿人名字。”老十胤建議道,“讓宗人府報上來?”
天吶!四哥不知發了什麽瘋,要找這幾個聽都沒聽說過的人!說他們都是有大才之人。他們兄弟幾個翻了大半天名冊,眼睛都要瞎了,才找到一個叫田文鏡的老頭兒。
這老頭兒須發都白了一半,瞧着身板也不結實,幹了一輩子還是個從七品,不知還有幾年好活了。
他實在是想不明白,四哥找一個這樣的人來幹嘛!
十六胤祿沉思片刻,狐疑道:“弘晝?”
十二胤祹眼珠一轉,意味深長,“若是這個叫田文鏡的老頭真能幹大事,那……”
他們雖然都信了那心聲的話,但都是未來之事,且讓人難以置信,這心裏多多少少總會不時左右搖擺。
幾人面面相觑,恍然大悟,找,上天入地也得把這幾個人找出來!
若真是有大才,他們往後再不敢有一絲懷疑!
叫鄂爾泰的人不多,太子爺一聲令下,宗人府找齊人手點燈熬夜查玉蝶。
第二天下午,頂着兩個大大黑眼圈的宗人府府令,捧着名冊來了戶部。老十幾個聽了信,立刻放下手頭的差事來圍觀。
還活着的叫鄂爾泰的人,一共三名。一個剛五歲,應該不是他們要找的人。一個六十二歲,據說是個目不識丁的瘸腿老兵,應該也不是吧?最後一個,西林覺羅.鄂爾泰,滿洲鑲黃旗人,父親鄂拜曾任國子監祭酒。
“應該就是他!”十二胤祹欣喜道,“國子監祭酒定然才華橫溢,這個鄂爾泰是他兒子,差不到哪去。”
老十胤忍不住催促:“四哥,快說是不是他?”
三個心聲透露的大能人,前兩個都是漢人,就這一個滿人。他們本來還有些不服氣,滿人怎麽不如漢人了?
眼下怎麽着,那兩都是捐的官,這個滿人鄂爾泰一聽就不一樣!
當四爺拿着名冊上備注的消息,繼續念:“十七歲中秀才,二十歲中舉……”
老十胤忍不住贊道:“哇!二十歲的舉人,厲害啊!”
雖說滿人中舉要比漢人容易得多,但二十歲的滿人舉人也是極少的呢!
“然後呢?四哥,他是不是在翰林院入職?”十六胤祿一拍巴掌:”定然是個少年英才!要不然咱們肯定早就聽說過他了!”
十五,十六星星眼,喜笑顏開的盯着四爺,想聽他再說幾句這個大能人鄂爾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