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鴻門宴
天色已經有些暗了。
衆人進了木棚,裏面極為簡陋,只有四五只小凳,一張用木板搭的臨時桌子,桌上擺着一些文書筆墨。
袁沛初連忙将幾只小凳搬了過來,凳子不夠,只能請李睿李晃先坐下。
李睿拉着梁斌鴻一起坐下,“梁大人給本宮講講,如今災區是什麽情況?”
梁斌鴻看着李睿認真而帶着痛色的臉,他突然有種感覺,眼前的年輕人不像那些屍位素餐的官員,更不像那個養尊處優,不将百姓的性命當回事的三皇子。
“太子殿下,洪水直接造成的傷亡并不大,但最要緊也是最難的是災後重建。太多的房屋都被洪水沖毀,災民需要妥善安置,還要預防災後可能肆掠的疾病。洪水将莊稼都淹了,撤離得太緊急,百姓都沒有帶太多糧食,現在糧食都已經快吃完。連日下雨,百姓帶出來的衣物大多受了潮。現在最需要的是糧食,禦寒的衣物,還有防疫的藥材。但是這些現在都很緊缺。”梁斌鴻沉聲說道。
李睿點點頭。工部的官員們只是來協助修築河道,後面站着的禦史們心下暗自思量,他們的任務就是協助調配米銀等物的。
梁斌鴻又說道:“眼下天色已晚,這裏的事,下官已安排妥當,這邊沒有可供歇息的地方,我們還得回城去。”
雖然才剛到災區,但是路上花的時間太多,天色已晚,留下來也做不了什麽了,李睿等人只好又跟着梁太守回了益州城。
沒有接風宴,衆人簡單地用了晚膳。這兩天一直在趕路,沒有好好休息過,衆人都很困倦,各自安歇了。
李晃躺在床上卻怎麽都睡不着,那一張張哀愁的毫無生氣的災民的臉,一遍遍的出現在她腦海裏。李晃下了床,披上外衣,走進院子。
沒想到太子也正坐在院中。李睿跟她一個院子,這是李晃要求的。
見她出來,李睿對她笑了笑,“怎麽不睡?”
“哥哥不也沒睡嗎?”李晃走過去,坐在李睿旁邊。
兩人都沉默了一會兒。
“晃兒,你知道,如今國庫空虛,秋稅又還沒有收上來,我想戶部拿不出多少銀子來赈災。米銀,藥材,布匹,這些沒有銀子用什麽去買呢?災後防疫一定要做好,可是我們現在連藥材都沒有。”李睿仰頭看着漆黑的夜幕。
李晃拍了拍李睿的肩膀,說道:“哥哥,車到山前必有路。”
李睿轉頭看着她,勉強扯了扯嘴角。
李晃卻對他笑了笑,說道;“哥哥,我想到了辦法。”
李睿卻道李晃在安慰他,伸手摸了摸李晃的頭,沒有說話。
“哥哥,我看這城裏富戶商賈不少,明天我就讓他們捐贈錢糧。”李晃正色道。
李睿有些吃驚,“他們如何肯?”
李晃笑了笑,說道:“我自有辦法。夜深了,哥哥回去安歇吧。明天我就不和你們一起去災區了。”
李睿見她神神秘秘的樣子,心下生出期待來。
第二天一早,李晃起床的時候,李睿他們已經出發去往災區了。
李晃洗漱完,自己研了墨,寫了一封長信,燃了蠟封了口。将信交給一名暗衛,命他快馬加鞭送回京城去。
全順端來幾個饅頭,一碗清粥。李晃也不嫌棄簡陋,幾下吃完了,便來到前院。
袁沛初今天也跟着李睿他們去了,府衙裏只有幾個衙役。李晃随手叫過一個。
衙役一陣小跑過來,躬身給李晃行了禮。“王爺,您有何吩咐?”袁沛初特意交代過留守的衙役,後院那位是王爺,要好生伺候。
“你叫什麽名字?”李晃邊說便往廳裏走。
“小的吳成業。”衙役說着,很有眼色的給李晃搬了張椅子過來。
李晃一屁股坐下,點點頭問道:“這益州城可算富庶?”
“益州位置好,是西南商路的必經之地。很多外地商戶都遷到了城內,如今城裏近半人家都是商戶。”吳成業答道。
李晃點點頭,進城的時候她就發現了城內的建築大多都豪華氣派。
“行,麻煩你們跑一趟,給所有城裏的富戶都下張帖子,就說寧樂王有請,嗯,時辰就定在申時吧。你們這有沒有宴客的廳子?要足夠大。”
吳成業為難的說道:“城裏富戶怕有近千戶呢,跑下來至少需要三四個時辰。衙裏有宴客的廳子,但是不能容納這麽多人。王爺,您看?”
李晃沉吟了會,問道:“那城裏不是商戶的富戶有多少?”
“大概兩百來家。”
“那今天就請這類富戶。”李晃說道。
李晃讓吳成業将府衙裏所有會寫字的人都叫到了一起,就連會寫字的暗衛都被李晃拉了過來。
府衙裏的筆墨紙硯最不缺,加上李晃一共八人,同時開工寫請帖。
半個時辰後,衙役們每人懷揣着幾十張請帖,騎着馬往城裏各處派發請帖去了。
吳成業不明白這王爺打的是什麽主意,難不成她想讓這些富戶捐銀子不成?吳成業這會到了孫府,這家出了做大官的子弟,一躍成了益州的大戶。叫開門,開門的小厮見是衙役态度很冷淡,“不知這位差爺有何事?”
吳成業将請帖遞給他,說道:“這是寧樂王爺給你家老爺下的請帖,我還要去往下家,請你轉交給你家老爺。”說完不待小厮反應,轉身上馬離開了。
小厮看了看手裏的請帖,是一張單面請帖,上面簡單寫着幾句“茲定于嘉定十九年己酉月丁酉日申時于太守府衙宴客,屆時請光臨。”還蓋了個寧樂王的印章。小厮從未見過如此簡陋的請帖,連客人名字都不寫,字還醜得連他看着都嫌棄。正猶豫着要不要送去給他家老爺,就碰到了管家。
“你手裏那是什麽?”管家見那像是請帖一樣的紙問道。
小厮連忙将請帖遞給了管家,“林管家,剛剛一個衙役送來這張請帖,說是寧樂王爺有請咱們老爺。”
林管家将請帖接了過來,雖然簡陋,但是印章看着像是真的,而且還是由衙役送來的,怕真是寧樂王發的帖子。當下不敢耽誤,連忙拿着去尋孫老爺。
孫老爺看完請帖,沉思半晌。這女王爺在大興名頭響當當的,孫家大房在京城裏做官,曾說過這寧樂王從小就張揚跋扈,活脫脫的混世魔王。卻不知這個時候怎麽來了益州,還給他們下了帖子。
未時末。府衙前車如流水,馬如游龍。梁太守上任後,從來沒有舉辦過什麽宴會,這會倒是像恢複了前任太守在任時的風光。
城裏的富戶老爺們大多互相之間都認識,這會見城裏的朱門繡戶幾乎都來了,心裏疑惑更甚,不知道這寧樂王想做什麽。但是見有那麽多人,心底的擔憂倒是淡了下來。寒暄的寒暄,敘舊的敘舊,好像這真的只是一場平常的宴會。
衆人被請進後院,寬敞的院裏緊湊的擺着各類椅子凳子。待客的衙役安排衆人坐下,別說茶了,連桌子都沒有。
衆人坐定後,李晃身着一身靛藍襕衫快步從院門走了進來。
李晃走到正前方,笑着對衆人拱拱手,說道:“本王多謝各位賞光。”
衆人極驚訝,沒想到眼前這個穿着一身男裝,身量纖長的年輕人竟是大名鼎鼎的女王爺!衆人都是人精了,壓下驚訝站起身來,齊齊給李晃見禮,“見過王爺!”
李晃伸出雙手作出下壓的動作,笑道:“諸位不必多禮,請坐請坐。”說着自己也坐在了椅子上。全順坐在一旁,面前有張桌子,上面還放着筆墨紙硯。
衆人心裏猜測着寧樂王可能是想要讓他們捐銀錢,如果真是那樣,說不得真要捐一些了,畢竟王爺面子還是要給。
沒想到接下來李晃絕口不提捐銀子的事,只是挨個挨個的問每家的情況,比如有沒有子弟在做官啊,叫什麽名字啊,在哪裏做官啊什麽的。被問之人自然老實回答,全順就開始記錄。不是所有富戶都有子弟在做官,但是幾乎都有當官的親戚。
剛開始大家還覺得沒什麽,反正這又不是什麽秘密。但李晃越往下問,被問之人就越不安,為什麽寧樂王旁邊的下人要把他們回答的內容記下來?他們稍微說得快一些,還被要求重複回答。為官之人哪個身家會清白了去,這寧樂王莫不是被派來清查貪污的吧?衆人越往深處想越是害怕,所謂越富有就越惜命。
一個時辰過去,李晃還沒有停下來,全順手寫得太酸,換了一個衙役來記錄。李晃看着院裏冒着冷汗的衆人,笑了笑,停了下來,說道:“瞧本王,竟忘了給各位老爺上茶。”說着吩咐一旁的衙役們上茶。
一摞摞粗瓷碗被搬了上來,幾個衙役擡了幾只大桶上來,一個衙役用一只大瓢往碗裏裝着茶,其餘衙役就将茶水分發給院裏的老爺們。
冒了一個時辰的冷汗,衆人早就渴了,也不管碗是粗瓷還是細瓷,端起來就喝。結果茶一入口就差點噴出來,這是什麽劣質茶啊,不僅澀口,還有一股濃濃的黴味,當即就想吐出來。但是看着前面的寧樂王也喝着同樣的茶,還面不改色地都喝下去了。不敢作聲,強忍着像灌藥般一口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