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稻田捕魚忙
稻田捕魚忙
衆人跑到打谷場的時候,村裏頭的老人孩子們已經先動了起來, 正忙着搬石頭給防雨布壓陣腳。
“挖排水溝!”胡楊扯着嗓子喊, “在打谷場周圍挖排水溝。這樣就是雨下大了,水也會很快淌走。”
這一個收割季, 胡楊風頭無兩, 不僅河對岸的石橋口大隊派人過來學習如何制作新式農具, 就連附近的白子鄉公社革委會主任都親自上門取經。
他一聲令下,旁邊的村民全都動了起來, 用鐵鍬挖,用鋤頭釘耙鋤,迅速挖出好幾條排水溝來。
還有人拿來了大掃帚站在硬土夯成的打谷場上, 往外頭一下下地掃着積起來的雨水。機靈的孩子則趕緊跑回家, 拿來蓑衣讓掃水的大人穿上。
一群人忙了半天,等到暴雨停歇, 大家才安排好值班的人, 各自回家休息。
餘秋扯着嗓子在後面大喊:“回去洗熱水澡啊, 喝碗姜茶驅寒,不要感冒了。”
衆人全都揮揮手:“曉得了,小秋大夫。”
大隊多了個愛操心的小赤腳醫生,還怪有意思的。
下了這麽場暴雨, 天氣倒是涼快了不少, 暑熱一掃而空, 十分舒爽。餘秋他們都睡得分外香。等到早起聽說夜裏又斷續下了兩場雨的時候, 知青們都驚訝的不行。他們完全沒感覺到。
胡奶奶樂了:“你們這年紀要是還睡不好的話, 那都要不長個子的。只有到我這個年紀才舍不得睡覺。多睡一刻鐘就少一刻鐘。”
郝紅梅放下喝玉米糊糊的勺子,非常認真地跟胡奶奶強調:“奶奶,我國人民的平均壽命正穩步快速提高。”
餘秋撲哧笑出聲,快被這姑娘給逗死了。
吃過早早飯後,大家照舊下田幹活。臨出門前,秀秀帶上了家裏的雞籠。
楊樹灣人家的雞籠有點兒像飯罩子,也是倒扣的半球形,用竹篾編織而成,只頂端也挖了個圓形的口,剛好方面人用手抓着,直接将雞當成菜扣住。
其實就目前一家兩只雞的數目,這麽大的雞籠做窩已經有浪費的嫌疑。但祖祖輩輩留下來的習慣,大家還是保留到了今天。
田雨好奇地問小姑娘:“秀秀,你今天還要去抓野雞啊?”
她聽說楊樹窪山上有野雞的,農閑的時候,有人逮了回家跟酸菜還要筍子燒,好吃得很。
“罩魚。”秀秀咧開嘴巴笑,“今兒田裏頭肯定有魚。”
果不其然,一場暴雨讓河水倒灌入田中。虧得昨晚大家将最後收割下的稻子全都脫了粒,否則泡在田裏頭,才真是要哭死個人呢。
不少跟秀秀差不多大的孩子都手裏拿着雞籠,在還沒有來得及插秧的稻田裏頭跑來跑去,尋找随着河水流淌進來的魚的蹤影。
生産隊長們嘴裏頭罵着,說要放水耕田插秧了。實際上卻只指揮大人們趕緊給插上秧的稻田放水,省得灌進來的水太多,秧苗被淹沒了曬不到太陽會死掉的。
社員們也是一邊忙碌着查看秧田,一邊笑着罵自家的子侄輩們,也不阻止孩子。忙了這麽多天,現在只剩下最後一部分秧田要插秧也該讓娃娃們松快松快了。
胡楊他們有手電筒,當然比連馬燈都舍不得用,只憑借水面波動判斷魚位置的孩子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他們靠手電筒尋找田裏頭的魚,然後秀秀出手如電,提着雞籠就沖過去,直接罩上。
餘秋看着她将胳膊從頂端的圓口伸進雞籠中,一頓拼命地攪,等裏頭的魚都轉暈了的時候,她再撈起來,直接用茅草穿着魚嘴,丢進背簍中。
衆人全都脫了鞋襪,沖過去看戰利品。等看到黃颡魚的時候,田雨高興地大喊:“我們可以煮湯喝。”
“加豆腐。”陳媛也激動得不行,“跟豆腐一塊兒煮湯特別好喝。”
胡楊的手電筒往邊上晃了下,立刻連聲喊:“快快快,這兒,大魚,絕對是大魚。”
秀秀趕緊拎起雞籠過去,直接往上面一罩,果然是條大魚,雞籠都差點兒被大家夥給撞翻了。
餘秋慌忙奔上前幫着摁住雞籠,秀秀再伸手進去攪和了半天,好不容易趁着大魚暈了的時候抓住魚,卻悲慘地卡在了雞籠口。
魚太大,又在本能地掙紮,根本撈不出來。
“快快快,從下面出來。”郝建國急得不行。
餘秋立刻反對:“不不不,往田埂上挪,到岸上再拿走雞籠。不然魚肯定跑了。”
韓曉生也支持她的觀點,于是一群知青就七手八腳地抓着雞籠,護着秀秀集體往田埂邊上挪。
好不容易腳踏實地了,陳媛趕緊招呼大家團團圍住雞籠。這樣就是掀開的瞬間,秀秀沒有抓到魚的話,大家也能從四面八方加以補救。
旁邊秧田裏正在撅口子放水的村民都笑得厲害,一個勁兒給這群大孩子打氣:“加油啊,看動靜起碼有十斤重呢。”
田雨小心翼翼地掀開雞籠的一角,示意秀秀緩緩往下放大魚。郝建國已經抓着茅草根,準備直接穿過魚嘴。
衆人靜聲屏氣,十幾道目光全都盯着大魚。等到魚下放到縫隙口的時候,郝建國出手如電,一舉穿住了魚嘴巴。
知青們齊齊伸出手去,幫忙摁住拼命撲騰的大魚,一個勁兒地催促郝建國:“快快快。”
只要紮緊了草根,魚被抓住了命門,就可以丢進魚簍當中了。
結果郝建國紮好大鯉魚,手剛往上提,草斷了。
大魚猛的擺動,以躍龍門的決絕姿态翻身而起,直直撲向前方,魚嘴重重地沖向拿着手電筒的胡楊,将他撞翻在地。
胡楊大喊着:“手電筒——”,直接一屁.股坐到了田埂上,撲騰的大魚被他連着手電筒一并抱在了懷中。
他嗷嗷叫着,嘴巴呸呸呸。剛才這魚親了他一嘴。
天色已經發灰,旁邊農田裏目睹了這一切的村民全都笑得前俯後仰。
何東勝趕緊沖過來,幫忙制服了這條還被小知青死死抱在懷裏頭的大鯉魚。
他笑着調侃滿臉懵的小胡會計:“怎麽,人家有田螺姑娘,你還指望這鯉魚變成個美嬌娘,給你當媳婦不成,摟得這麽緊。”
旁邊的農民們都喊了起來:“哎喲喲,鯉魚精變成了個金牡丹,給張生當媳婦。”
胡楊鬧了個大紅臉,趕緊從田埂上爬起來。
鯉魚太大,豎起來都有小半個人高了。楊樹灣的百姓也鮮少見這麽大的一條鯉魚,紛紛過來看熱鬧,佩服小胡會計好運氣。
紅鯉魚呢,魚躍龍門,可不是好大的運氣。
胡楊連連擺手,這魚不是他抓的,是秀秀逮到的。
大隊書記剛好下田看秧田的狀況,笑着點頭:“你就好好拿着吧,這是楊樹灣的土地送給你的。沒看到大鯉魚是往你懷裏頭鑽的嘛。”
邊上農民笑得更加厲害了。
胡楊臉紅得快要滴血,趕緊拎着木桶放邊上去了。
來來往往幹活幹活的農民全都過來瞧胡會計的收獲。他羞得厲害,趕緊跑下田去幫六隊挖水溝了。
因為是頭回嘗試做稻鴨魚共生種養殖,六隊只拿出了二十畝地做試驗。社員們收了稻子後就鏟掉稻田之間連接的田埂,然後再四周挖出水溝來。
因為材料的限制,胡楊最終還是沒人制作出人力挖土機。
不過銳意進取的胡會計并不願意放棄,他很快另辟蹊徑,決定采用更科學有效的辦法解決問題。
他設想過利用楊樹灣的烏篷船,在床底側邊裝上刀片,然後田裏灌滿水,船往前開,刀片就直接劃開了田埂。
餘秋嚴重懷疑這孩子家裏頭是不是有車,車身還被熊孩子如此劃過。
可問題的關鍵是,烏篷船要如何開進田裏頭?更尴尬的是,烏篷船能在田裏開起來嗎?再說烏篷船前進時的動力有這麽大嗎?
于是這個計劃胎死腹中。
不甘心的胡會計又推出了第二套方案。
相形之下,這個方案比較接地氣,就是一根柱子底下裝齒輪上面連着風車,然後利用通車轉動時的力量,齒輪旋轉達到切割田埂的目的。
理論角度來講,這個方法很巧妙,但實際上風車帶動的力量太小,根本就沒辦法讓齒輪飛速旋轉,于是這個計劃又泡湯了。
思前想後,胡會計決定還是腳踏實地,好歹自己也得動動鐵鍬。
于是他設想一排田埂都平着地面插上鐵鍬,田埂下面鐵鍬頭向着的方向接木桶。然後田裏頭蓄滿水,利用水的沖擊力使得被挖斷的土方往下倒,剛好落入木桶當中。
接下來木桶就可以沿着水,直接被運到邊上用壘砌水溝的外圍。
但問題的關鍵是,既然鐵鍬都已經挖了田埂,為什麽不直接将土掀木桶當中,還非得依靠水沖呢?
胡會計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感覺自己的想法的确有點兒傻。
好在生産隊長覺得有必要鼓勵知青同志的積極性,折中采取了他用木桶走水路運土的方案,充分滿足了胡會計聰明才智得以發揮的被需要感。
餘大夫很想翻白眼,感覺胡楊的确白長了張聰明面孔。這分明是因為今兒田裏頭已經被淹了,所以人家才順水推舟而已。
胡會計可沒有如此複雜的心思。
直到太陽下山,六隊男女老少齊上陣,藏完了最後20畝水田的秧之後,胡楊還在琢磨着如何改進挖水溝的工具。
郝建國奇怪:“他們還要挖什麽水溝呀?不是都已經弄完了嗎?”
胡楊責備地看了他一眼,認真地強調:“明年,明年肯定所有的田都會養魚養鴨子,到時候平田埂挖水溝得需要多少人手啊?”
周衛東忍不住笑出聲,調侃拎着木桶的同伴:“喲,你這是真準備娶個金牡丹,在楊樹灣安家落戶了。”
胡楊氣得拎起水桶,作勢要讓周衛東要好好親一口大鯉魚。
周衛東趕緊往前跑,嘴裏頭還嚷嚷着朋友妻不可欺,君子不奪人所好。
胡楊都快氣瘋了,直接将木桶推給女同胞們,追着周衛東破口大罵。
不知死活的周衛東仗着自己是全校長跑冠軍,居然還敢回頭朝胡楊做鬼臉。
兩人一前一後誰都不肯放棄,看的邊上陸續結束農忙任務回家的村民全都叫好,還分成兩派分別給胡楊跟周衛東加油。
餘秋跟在後面囧囧有神,感覺廣大人民群衆還真是活潑呀。
周衛東一直跑到知青點才停下,不是因為他跑累了,而是門口站着熟悉的身影。
半大的孩子歡快地奔過去,一把抱住自己大哥:“大哥,你怎麽來了?你們高中來我們這兒學農嗎?那你可晚了一步,我們楊樹灣今兒剛結束雙搶。”
周衛東的大哥很是心疼地看着弟弟:“不,省裏頭組織了慰問團,我就是過來看看你。”
當着人家大哥的面,胡楊當然不好對同伴動用武力,他趕緊滿臉堆笑:“周大哥,你來啦。正好,我們今天有大魚,吃烤魚。”
他轉過頭,招呼了一聲餘秋:“快快快,你們收拾了魚,咱們烤了了招待周大哥。”
“餘秋?”周大哥驚訝地擡起頭,轉頭問弟弟,“是咱們八中的餘秋嗎?她也在楊樹灣插隊呀。”
走在隊伍尾端的餘秋渾身一個激靈,突然間反應過來,周衛東的這位大哥很可能認識這個時代真正的餘秋啊。
※※※※※※※※※※※※※※※※※※※※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臭寶他胖媽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九節菖蒲 10瓶;泉水 5瓶;郭星星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