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26章
高睦随皇帝來到長樂宮後,意外發現,舞陽公主竟然悶悶不樂。
公主之前随劉賢妃回宮時,還興高采烈,難得能與母妃私下相處良久,怎麽反而不見笑容了?高睦着實不解。
高睦之前拜見諸位皇妃時,舞陽公主正賴在劉賢妃懷中說笑,高睦當時親眼看到了舞陽公主與劉賢妃之間的親密,不然,她該以為舞陽公主與她一樣,也和母親感情生疏了。
晚膳上桌時,高睦突然想到,這頓長樂宮中的小宴,是皇帝對舞陽公主的寵愛。要不然,她與舞陽公主,午宴之後就該出宮了。
那麽,公主忽然愁眉不展,是因為舍不得出宮嗎?
高睦想起了“新婚之夜”時擠入她懷中睡覺的舞陽公主,想起了舞陽公主那句“我第一次睡在宮外”。
膳桌之上,幾乎全是舞陽公主喜愛的菜品。
有皇帝在場,劉賢妃定不會只按舞陽公主的口味安排膳食。高睦不用腦子也能猜到,這桌菜品,必是皇帝的意思。
皇帝還親自對舞陽公主勸菜,若不是廳中宮官林立,真像是一場尋常人家的家宴。不,就算是尋常人家,也很難看到這樣的父女情深……高睦想到了世情。
生男為弄璋,生女為弄瓦,自古以來,就是男貴女賤。世人普遍重男不重女,疼女兒的父親少有,像皇帝這樣,與女兒如此親密的父親,就更少見了。
賢妃娘娘的眼睛,也幾乎黏在公主身上。有這樣的父母,難怪公主想家……
“高睦,你也多吃點。”
劉賢妃的招呼打斷了高睦的思緒,也提醒了舞陽公主。
“母妃說得對,高睦,你多吃點,不要客氣,就當這是我們府裏。”舞陽公主不僅口頭附會着劉賢妃,還找宮女要了雙布菜的長筷子,把每樣菜肴都夾了一筷子,全塞到了高睦碗裏。高睦吃飯本來就斯文,又與父皇同桌,要不給她多夾點菜,還不知道能吃幾口。
皇帝啞然失笑。錦衣要高睦把宮中當“我們府裏”?看來,她與高睦,在公主府,定然是夫妻恩愛。
Advertisement
劉賢妃也暗自高興。無心之語最能反應一個人的真實心境,錦衣張嘴就把高睦說成了一家人,想必與高睦真的相處極好。
眼看舞陽公主把高睦的飯碗塞滿了菜品,皇帝也不阻止,還笑贊道:“錦衣都會給夫婿布菜了,果真有賢婦風範,不愧是朕的女兒。”
“賢婦”二字讓舞陽公主手腕一僵。剛好高睦的碗差不多被塞滿了,舞陽公主順勢放下了手中的公筷,垂首應道:“父皇過獎了。”
“怎麽?誇了你一句,還害羞了不成?”皇帝似乎沒看出舞陽公主的異樣,哈哈大笑地打趣道,“還是說,朕的錦衣,出閣之後,就只記得驸馬了?你就只給高睦布菜呀?”
“父皇也多吃點。”舞陽公主時常與皇帝用餐,記得皇帝的飲食喜好。她不假思索地給皇帝夾了一塊驢肉,又給劉賢妃布了一筷子菜。
皇帝見舞陽公主記得他愛吃驢肉,笑紋更深了。
劉賢妃含笑接受着舞陽公主的布菜,心底卻在嘆氣。當“賢婦”有什麽好處?錦衣的姐姐中,就不乏人人稱贊的賢婦,她就沒見過真心快活的賢婦。可是,這個世道,只允許女子生活在後宅,錦衣從前那些游逛京城的自在日子,都是皇帝特別的恩典。當皇帝想終止這個恩典時,她只能勸錦衣接受,否則,只會讓錦衣吃更多苦頭。
高睦從前性命堪憂,除了王夫人,其他人就算給她布菜,她也不敢吃。而王夫人,根本沒有給高睦布菜的心思。算起來,這一次,幾乎算是第一次有人給高睦布菜。
高睦默默吃完了舞陽公主夾來的菜肴,家宴結束後,她感受着舞陽公主的沉悶,掏出了請求的語氣,對皇帝說道:“公主這幾天一直很想念父皇和母妃,臣冒昧,想求父皇,讓公主留宿宮中。”
“你想讓錦衣今晚歇在宮中,你一個人回公主府?”哪怕是皇帝的兒子,就藩之後,也是不可能在內宮居住的。高睦除非想找死,否則的話,不可能主動要求留宿宮中。皇帝相信,高睦的意思是,只讓舞陽公主單獨留宿,他卻依然有點懷疑自己的耳朵。
高睦點頭稱是。
“傻小子,天下間哪有新婚夫婦分開宿歇的道理?”皇帝笑罵道,“你也不怕被人笑話。”
“臣不怕被人笑話。”高睦道。
劉賢妃眼前一亮。
今日回門,是劉賢妃第一次與高睦相見。一看到高睦俊秀的面貌,劉賢妃就對女婿有了三分滿意。此刻,這份滿意,更是漲到了九分。
世上的女人只許有一個男人,世上的男人卻可以有許多女人。在很多男人眼中,女人只是一件随時可以更換的衣服。劉賢妃看來,高睦能将舞陽公主放在自身顏面之前,就超越了世間大部分夫婿了。所以,一聽到高睦這句“不怕被人笑話”,她立馬對高睦有了九分滿意。
至于剩下的一分……新婚夫妻,不乏恩愛之輩;能恩愛到老的,卻沒有幾對。人心易變,等高睦走到人生的終點時,如果還能保持對舞陽公主的珍視,劉賢妃才敢給出十分滿意。
高睦一直不明白,為什麽女子必須出嫁,必須住進丈夫的屋檐下。成婚以後的姑娘,哪怕只是回娘家的次數多了些,也會被人說三道四。
在高睦幼時,她就曾經想過:母親不缺田産,也不缺銀錢,要是母親能帶着她搬出越國公府居住,她就能安全了。
若不是舞陽公主的“娘家”是皇宮,高睦願意讓舞陽公主一直住在“娘家”。在這件事情上,她是真的不怕被人笑話。
可是,她不怕,皇帝怕……高睦憶及皇帝那句“垂範天下”,又補充道:“臣可以明日來宮門外接公主回府。”
高睦來迎接舞陽公主,足以對外界宣示恩愛,明眼人都能知道,只是因為宮禁,才“夫妻”暫別。如此一來,讓舞陽公主在宮中小住一夜,皇上也不是不能考慮吧?
如果皇帝沒有将高睦“升行”,沒有拿掉高睦的越國公世子頭銜,他确實會考慮高睦的提議。
可是,“驸馬升行”這個挑戰倫常的做法,讓高睦與舞陽公主的婚事陷入了公衆的焦點中,已經引起很多非議了。真要讓高睦明天來宮門口接錦衣,外頭更該覺得朕欺負高睦了……皇帝搖頭道:“皇子女出閣後,一律不得留宿宮中。”
“高睦,我們走!”舞陽公主原本心懷期待,一看到皇帝搖頭,她就氣呼呼地拽起了高睦。
“欸,公主,慢點。”高睦見舞陽公主打算不告而別,連忙定住了腳跟,還伸手制止了舞陽公主。且不說高睦不敢對皇帝不恭,就沖着舞陽公主思念父母,下一次入宮還不知是何時候,真要讓舞陽公主就這麽負氣走了,回頭該後悔了。
舞陽公主果真停下了腳步,卻不是因為高睦的制止,而是想起了劉賢妃的告誡。她轉身,行禮告辭道:“父皇、母妃,兒臣與高睦出宮了。”
“都是成了親的人了,怎麽還像個孩子似的,一眨眼就生氣了?錦衣,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父皇留你和高睦在長樂宮用晚飯,已經是特恩了。要是留你住在宮中,你哥哥姐姐們都該怨朕偏心了。聽話,來日方長,你以後時常入宮來請安,也是一樣的。”
子女對父母不告而別,放在普通人家,也是不敬父母的罪名。皇帝面對舞陽公主不告而別的賭氣,不僅不生氣,反而還好言好語的解釋?難怪都說舞陽公主是皇上的掌上明珠……高睦暗自驚嘆。
舞陽公主聽到的,則是皇帝的責備。
父皇見我生氣了,也不留我,還怪我像個孩子,看來,真像母妃說的那樣,成婚之後,父皇就不許我不守規矩了……舞陽公主有些絕望。她聽完劉賢妃那些私房話後,本來就心情沉悶,至此,更是忍不住紅了眼眶。
“錦衣乖,成婚了就是大人了,不哭。”皇帝親自給舞陽公主遞上了手帕,“朕知道你舍不得父皇母妃,只是不能留宿宮中,又不是再也見不到父皇母妃了。聽話,不哭了。”
舞陽公主聽到“大人”二字,眼淚掉得更快了。她忍不住伏到了皇帝懷中,哭訴道:“父皇,兒臣不想做大人!”
為什麽成婚之後就必須做大人呢?她不想做大人,不想成婚!她想像從前一樣,永遠做父皇寵愛的孩子,不用當賢婦,不用懂事,不用守各種各樣的“婦道”,不用與父皇母妃分開,也不用把自己悶在公主府中!
“說什麽傻話呢!人長大了就是長大了呀。快別哭了,不然眼睛都哭腫了,外人該以為你和高睦感情不和了。你看,高睦都被你吓着了。”
高睦确實有點懵。她為了照顧舞陽公主的思家之情,才提出了讓舞陽公主留宿宮中,早知道會勾出舞陽公主的眼淚,她就不多嘴了。
舞陽公主不覺得眼淚會吓着高睦,她卻怕連累高睦。聽到高睦的名字,舞陽公主試圖控制眼淚,卻仍在抽噎個不停。
“賢妃,來,哄哄錦衣,帶她去淨個面。”皇帝似乎是拿女兒的眼淚沒辦法了,擡手招來了賢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