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宴席
宴席
桑秋正想着問問, 午飯得準備幾個人份的,就聽到椿兒喚她。
她一轉頭,見椿兒不知何時已經出去了一趟, 此時回來,手中拎着個食盒。
見到桑秋轉身過來,椿兒将食盒打開:“桑廚娘,這是在附近飯館買回來的吃食,您看看合不合口味。”
桑秋沒想到她自己來宋府做飯, 居然還能吃上從外頭買的飯食, 倒是讓她十分訝異。
椿兒将食盒中的飯食拿出來, 口中還說着:“咱們這兒偏了些,邊上也沒有什麽太好的酒樓飯館,您将就着吃吃看,跟您的手藝肯定是比不上的。若是吃不慣的話, 您同我說,我再想辦法。”
“不用這麽麻煩。”桑秋趕緊止住椿兒繼續往下說的勢頭,“這些就可以很好了!”
桑秋說的可是真心話, 看着椿兒從食盒中端出來布好的四菜一湯,一道香噴噴的炙鴨, 搭上三樣清爽的時蔬,再加上一碗四喜丸子湯,配上一碗晶t瑩香糯的米飯, 簡直是桑秋這些時日來, 吃過最豐盛的一餐。
“那你們吃什麽?”
桑秋的飯食有了,但是這些給她打下手幫忙的廚工們, 可都還沒有吃上呢。
“您放心,我們的吃食, 有張師傅做呢。”
張師傅應當就是原本府裏的庖廚了。桑秋剛在桌前坐下,就看到有一位師傅走到桑秋沒有在用的一口竈前忙活起來,看起來像是要做上一大鍋面條,看起來應當就是那位張庖廚了。
以桑秋的食量,根本吃不完這四菜一湯,她見不得食物浪費,硬是拉着椿兒同她一起吃了。
“桑廚娘,這怎麽行,我怎麽能同您一起吃呢……”
“有什麽不行的,我們都是做活的,沒什麽分別。”桑秋将菜分了一半給椿兒後,拿起筷子美滋滋地吃了起來。
這家飯館的庖廚手藝很是不錯,這道炙鴨的火候掌握得很好,炙鴨的表面的這層鴨皮被烤得又酥又脆,一咬就發出如玻璃紙一般好聽的清脆聲響,同時口中油脂四溢,因為炙烤過的緣故,油而不膩。
而底下的鴨肉則又軟又嫩,油脂浸潤下,肉質并不幹柴,又經過佐料的腌制,十分入味,空口吃就很美味,與米飯一起,又很是下飯。
吃着大頌朝的炙鴨,桑秋不由自主地想起前世的北京烤鴨來,啧啧啧,光是想想,就讓人垂涎欲滴,不僅鴨皮薄脆,肉嫩多汁,蘸上白糖或甜面醬,添上細黃瓜條和薄蔥絲,再用薄到透明的餅皮将這些食材統統卷起,送進口中。
除了鴨皮和鴨肉,剔下肉後的鴨架,也一樣可以物盡其用,無論是熬成粥,還是煮成菜泡飯,或者是在鍋中炒香,撒上椒鹽孜然,做成香酥可口的椒鹽鴨架,味道都很是美味。
要不怎麽說,鴨子渾身都是寶呢!
另外幾道時蔬也都很清爽,吃一口鴨肉,再吃上一口時蔬,既濃郁又清新,四喜丸子湯又極其鮮美,桑秋這一頓吃得美滋滋的。
而與桑秋分食這些飯菜的椿兒,起初還是有些忐忑不安的。
雖說桑秋自我定位是來做工的廚娘,但椿兒得到宋諸的叮囑卻是,讓她一定要好好照看好桑秋,他不在庖屋的時候,一定不能讓桑秋出什麽意外,同時盡力滿足她的需求。
椿兒原先在宋母手下做活,後來因為做事踏實,人又機靈,被宋母派給了宋諸,也算在宋家待了好些年了,她還是頭一次見到宋諸對哪一位姑娘這麽上心,潛意識裏自然已經把桑秋放到了和宋諸一樣的位置上。
和主人一起吃飯,她原先可是想也不敢想。不過看着桑秋笑語盈盈的樣子,她漸漸也放下心來,埋頭把桑秋分她的飯菜都吃了個一幹二淨。
嗯,好吃。
椿兒同之前駕馬車的夥計一樣有了個心願,要是桑秋能成為他們的女主人就好了!
吃飽喝足,桑秋感覺渾身更有勁了些,開始為暮食做準備。
宋諸的這桌是家宴,人并不多,所以菜品無需準備太多,桑秋統共準備了三道涼菜,六道熱菜,還有一樣湯,一樣主食,和最後的甜品。
涼菜的第一道就是皮蛋豆腐。
皮蛋豆腐的做法很簡單,只需将皮蛋與豆腐切好後擺盤,淋上醬油與醋調成的料汁,再用一些蔥花芫荽和辣椒丁作為點綴,就可以直接端上桌。
桑秋穿越過來後,發現大頌還沒有研究出皮蛋的做法,曾經還想過要靠做皮蛋去賣發家致富。不
不過那時剛穿過來的她還是第一次腌制皮蛋,沒有掌握好腌制的訣竅,糊在鴨蛋表面的那層泥也不夠嚴實,做出來的皮蛋沒有完全凝固起來,沒能賣上錢不說,還讓那時本就拮據的她損失一筆成本費。
再後來,她就想盡辦法來了山中書院,倒是沒再想着賣皮蛋賺錢了,不過等到安頓下來,忙過一陣後,她又惦記上了那一口許久未吃到的皮蛋,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琢磨,終于成功腌制出了皮蛋來。
這次下山,她除了帶上她那些瓶瓶罐罐的醬料,還帶了些皮蛋過來,剝開蛋殼露出裏面好看的松花紋,看得其他人都一愣一愣的,從沒見過長得這般青黑色半透明的蛋,蛋清裏還有像霜花一般的奇妙花紋。
剛剝開的皮蛋,對于沒吃過的人來說,有一股怪味,讓人忍不住皺起眉頭來,但切開後一擺盤,醬汁一淋,皮蛋頓時就變得誘人了許多,看起來晶瑩剔透的。
另外兩道涼菜,則是五色拌菜和糖水南瓜。
五色拌菜,顧名思義,集齊了紅黃綠黑白五種顏色,紅的胡蘿蔔,黃的雞蛋,綠的青瓜,黑的木耳,白的豆芽,五種食材分別碼在盤子的一角,圍着盤子繞上一圈,而中間放上了一碟秘制的蘸料,看上去十分清爽,而蘸料又是鹹甜酸鮮辣皆備,與食材本身的滋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糖水南瓜則是将蒸好的南瓜放涼後,用糖水進行腌制,再點綴上紅色的大棗,入口冰冰涼涼甜絲絲的,正好與其他菜肴的鹹味中和,十分開胃。
涼菜桑秋信手拈來,而熱菜則要費上不少功夫。
桑秋尋思着,宋諸他們應該不乏在好的食肆酒樓吃飯的經歷,她的廚藝都源自前世,論擺盤和菜色的精美程度,肯定無法與那些專業的酒肆相提并論,不如發揮自己的優勢,從菜品創意上來做文章。
于是,提前預備好的菜單上赫然寫着,魚香肉絲,辣子雞,糖醋排骨,酸菜魚,拔絲地瓜,開水白菜……
嘿嘿,沒見過吧。
宋諸當時拿到桑秋寫給他的食單,看着上面從沒見過的吃食名字的時候,沒有發出任何疑問,只是微笑着收下,無條件信任桑秋的廚藝。
桑秋當然不會辜負他的信任,揮舞着鍋鏟,大炒特炒。
魚香肉絲的名字裏,雖然帶了個魚字,但其實并沒有用到魚肉。關于“魚香”的說法,既有說是模拟魚的風味因而得名的,也有說是音同“餘香”的,桑秋也不知道到底哪種說法才是正确答案,只知道她勾出來魚香醬汁,色澤紅亮,鹹酸甜三味濃郁而突出,聞來有很明顯的辣味,嘗起來卻被酸甜味所掩蓋,只留辣香回味,還真同魚肉的香味有幾分近似。
而真正有魚的酸菜魚,則是将整條鲈魚都片成極薄的薄片,鲈魚的刺本就少,片魚片時又小心地将裏頭的骨刺給挑了去,吃起來只需大快朵頤,不用擔心被刺紮着,十分爽快。
腌制得足夠酸濃的酸菜做底,整碗魚湯都是亮黃的顏色,魚片挂滿了湯汁,鮮嫩爽滑,酸菜的酸味襯得魚肉的鹹味更加明顯,辣椒帶來的辣味又很好地刺激着舌尖的味蕾,勾得人食指大動。
除了主角的魚片,酸菜魚裏還放了些白菜和金針菇作為配菜,這兩種蔬菜很是吸味,白菜葉片的褶皺和金針菇的間隙裏都挂滿了湯汁,屬于蔬菜的清新口感仍在,卻又被酸湯染上一層濃烈之色,別有一番風味。
往最底部撈一撈,竟然還藏着些寬粉條,看起來與桑秋在食堂裏做過的粉絲是用一種工序,只不過切得更寬了一些,口感也更韌更彈,很有嚼勁,在酸菜湯裏浸泡久了,很是入味,滑滑彈彈的。
辣子雞一下鍋,頓時油煙四起,霸道的辣味攻城略地,席卷着庖屋內的每一寸領地,要不是桑秋很有先見之明地讓大家先離得遠些,此刻恐怕是此起彼伏的噴嚏聲了。
熱油與辣椒碰撞而産生的“滋啦滋啦”聲響不絕于耳,桑秋一手鍋鏟,一手颠着鍋,将鍋中的雞塊炒得金黃酥香,又加入了靈魂點睛之筆的花生米,最初濃烈無比的辣味過後,聞到的就是雞塊和花生米的香味了。
出鍋前,桑秋除了撒上鹽,還撒了不少白糖和芝麻,增味提鮮。別看整只盤子裏放眼看去都是紅彤彤的辣椒,但其實辣子雞的辣味并沒有看起來那麽重,雞肉外酥裏嫩,表皮被炒得幹焦,內裏卻還保留着水分,鮮美無比,回味無窮。
辣子雞最得趁熱吃,所以剛一出鍋,桑秋就迫不及待地讓傳菜的婢女将其端了出去,生怕冬日裏天氣冷,晚了一會會就變涼,影響口感。
很快,熱菜都已經做得差不多了,桑秋開始做拔絲地瓜。
比起一道菜來,拔絲地瓜其實更像是一道甜點,所以桑秋選擇在幾道辣菜之後做拔絲地t瓜,剛好用這道菜的甜味,來緩解方才辣味的沖擊。
地瓜切成滾刀塊,裹上一層生粉吸去多餘的水分,六成油溫時下入地瓜,炸至表面金黃焦脆,接下來的難點就是熬糖,拔絲地瓜成功與否,糖漿是其中的關鍵。
根據桑秋之前多次做拔絲類菜品的經驗,等到糖熬成類似淺琥珀的顏色,糖漿中的氣泡由大魚眼泡轉為細密的小氣泡時,就是下入地瓜的最好時機。
因為是端出去給客人,桑秋還是有些不放心,先用一根筷子蘸上點糖漿放到冷水裏試了試,看到糖漿迅速變硬結成脆殼,這才放了心,将鍋離火,倒入剛才炸好的地瓜塊迅速翻拌,讓每一塊地瓜都能均勻地裹上糖漿。
最後盛裝到盤中,邊上再放上一碗涼水,拔絲地瓜便大功告成。
因為這道菜,最亮眼的當屬拔絲的環節,其他人都不知道該如何拔絲,而熱菜也已經接近尾聲,只剩一道開水白菜還在蒸,只需等蒸完後淋上高湯即可上菜,桑秋已經交代過了幫廚,所以她跟着傳菜的婢女,一起往前廳走去,準備給諸位演示一番拔絲地瓜的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