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梅幹菜
梅幹菜
很快便是三日後的旬假了。
因為等到小寒之後, 書院就會放假,學生們都要歸家過年,加上天氣又冷, 所以這次旬假,許多學生就沒有歸家,而是選擇留在了書院裏。
于是旬假期間,需要來食堂用飯的人數比以往旬假時都要多上一些,食堂衆人也就需要比以前多加上一會班了。
好在食堂早就已經步入正軌, 且随着新添置的一批用具廚具的投入使用, 以及食堂中央那新搭的竈臺的保溫作用, 效率大大提高,不用像桑秋最初來食堂時那般有些手忙腳亂了。
這幾日的菜譜早已定好,從紅燒排骨粉蒸肉豬皮凍,再到醋溜白菜炖豆腐烤土豆, 保證每餐都不重樣。
而桑秋自己,因為答應了宋諸的邀請,所以把自己在旬假的排班放到了最後一日, 留出時間來下山做飯去。
這些菜肴的做法,桑秋早就已經教會了他們, 不過為了保險起見,她還是将這些食譜都給寫了下來,留在後廚中, 以便他們需要時随時翻閱。
施師傅和阿壯本就是識字的, 而阿重和小蛋兒原本略認識幾個字,這些時日, 桑秋得空也沒忘記少教他們識字,雖然她的字寫得不怎麽樣, 但教人多識幾個字,那還是不成問題的,而且她也講究個因材施教,教的多半是與食物和做法有關的詞彙,所以她留的食譜,大家都能看得懂。
這一日桑秋雖然不用去食t堂忙着做朝食,但是為了不耽誤下山,還是起了個大早。
宋諸的馬車早就在書院的大門口等着桑秋了,駕車的是上次桑秋就見過的那名夥計,天氣寒冷,夥計一邊在馬車前來回踱步,一邊探着頭往大門裏張望,遠遠看到桑秋往門口走來,趕緊從車上搬出腳蹬來放好,方便桑秋上車。
畢竟他家宋夫子可是千叮咛萬囑咐,要他一定要看顧好桑秋,千萬不能出現任何岔子。
“抱歉哈,去食堂拿了些早點,耽誤了點時辰。”桑秋手上拎着個包袱,手裏還揣着幾個油紙包,臉上帶着歉意。
“哪有的事,桑廚娘,您上車吧,外頭冷。”桑秋說是耽誤了時辰,其實還沒有到他們約好的時間,只不過是桑秋一向喜歡提前些到,不愛讓人等她罷了。
“好。”桑秋點了點頭,先是将手中的油紙包分了兩個到夥計的手裏,才利索地踩着腳蹬上了馬車,“想着你早早過來,給你也拿了份,也不知道合不合口味。”
“合,當然合!多謝桑廚娘!”夥計沒想到桑秋居然還給他帶了吃的,頓時喜出望外,看向桑秋的眼裏充滿了感激。
桑廚娘人也太好了吧!
夥計又想起宋諸之前的舉動和叮囑,他機靈活絡,哪裏看不出來,宋諸對桑廚娘的情誼可不一般。
此時他打從心底裏,無比盼望着宋諸能夠得償所願,将桑廚娘給娶回家去。
桑秋已經上了馬車坐穩,還不忘貼心地讓他慢些來,先将早點給吃了。
油紙包裏包着的,是兩只又白又胖的大包子,包子皮醒發得很好,蒸得又蓬松又柔軟,隐約可以見到從裏面透出來的內餡的油光,是他最喜歡吃的那種包子。
夥計平日裏并不在書院裏,沒能日日吃上食堂的飯食,雖然在府裏也有庖廚會每日做飯,但是聽說書院食堂裏自打桑廚娘來了以後,就變得比外面的酒樓還好吃,他只聽得到卻吃不着,心癢得很呢。
此時雖然只得了兩個大包子,但他已經十分滿足,趕緊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大口。
出乎他意料的是,包子裏竟然不是肉餡的,而是包着一種黑黢黢的蔬菜,吃起來甘鹹交織,口感柔嫩,汁水充盈,是他之前從來沒嘗過的包子味道。
包子還熱乎着,咬開的口子裏,熱騰騰的餡料呼出白煙來,雖然分辨不出這是什麽餡料,但他毫不猶豫地就連咬上好幾大口,将好吃的包子趕緊趁熱吃下肚。
等到一整只包子都落了肚,他這才依稀想起,這種香味獨特,滋味鮮美的內餡,似乎很久以前嘗到過一次,名為梅幹菜,是用新鮮芥菜或油菜腌制曬幹後制作而成的,只不過上次吃到的梅幹菜是和豬肉一起烹制的,只是作為輔佐的點綴,沒想到梅幹菜還能用來做包子餡。
雖然桑秋貼心地讓他慢點先将包子吃完,但夥計也不敢耽擱,幾口吃完這一只梅幹菜包後,又立馬拿起另一只大口咬了起來。
沒想到這只包子又換了種餡料,裏面是鮮嫩的青菜和香菇餡,青菜被切得細碎,嚼起來毫不費力,又保留了清脆的口感,香菇丁散落其間,增添了屬于菌類的獨有鮮味,清新而又爽口,配上暄軟的包子皮,吃起來絲毫沒有油膩之感。
這兩只包子雖然都是素的,沒有肉餡,但卻絲毫不比大肉包子來得遜色,夥計緊趕慢趕地吃完,打了一個滿足的飽嗝,感覺到渾身都充滿了勁兒,原本被冷風吹得有些僵硬的手身體,也變得暖和活絡起來。
“桑廚娘坐穩咯,我們這就出發了!”
馬車行駛起來,雖然山路有些颠簸,但宋諸的夥計的駕車很穩當,馬車裏的桑秋雖然能感受到來自車輪下的颠簸,但還算舒适。
她此時也正吃着帶過來的包子,比起大口一張的夥計來,她吃得要慢一些,細細品味着梅幹菜的鮮美滋味。
這些梅幹菜也都是她自己曬的,食堂後院空間有限,她就把自己所住的那屋前面的那片空地也給用上,足足曬了好幾缸的梅幹菜,除了用來做梅幹菜包子,還可以做梅菜扣肉,烙梅菜燒餅。
傳統的梅幹菜的做法,需要三曬三蒸,最後曬完後的梅幹菜變得黑黢黢的,完全看不出原本綠油油的芥菜的樣子來,若是第一次吃梅幹菜的人,說不定看着這顏色,心裏就會泛起嘀咕,但只要一嘗過,保準沒有不滿意的。
除了裝着包子的油紙包,桑秋手邊還有個鼓鼓囊囊的包袱,裏頭裝了許多瓶瓶罐罐,随着馬車的颠簸,瓶罐微微晃動相碰,發出輕輕的叮當聲來。
這裏面裝的可都是桑秋的寶貝,也是她看家的家夥,都是各種她自己做的醬料,有辣醬、豆瓣醬、甜面醬、魚香醬,還有些炒香的芝麻花生碎,磨成粉末狀的辣椒面、香菇末等等,方便等會烹饪的時候直接使用。
宋諸早在昨日晚上就已經下了山,下山前提前來找過桑秋,同她說過一聲,所以桑秋今早見到只有夥計一人在等她的時候,并不意外。
桑秋之前就将她預備的食單交給了宋諸,上面詳細寫了每道菜需要的食材及份量,方便宋諸派人按着去采買。
宋諸要請的這桌家宴安排在暮食,桑秋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準備,所以并不着急,還有閑情掀開馬車的窗簾往外看去,只不過這個季節,山中的樹木凋零了一大片,目之所及都是樹葉已經飄落的枝桠,有些蕭瑟。
桑秋于是又放下簾子,在車廂裏找了個舒服的位置,靠着軟枕閉眼休憩。
馬車裏燃着好聞的熏香,味道不濃不熏人,似乎帶了點安神的功效,桑秋閉着閉着,困意就席卷而來,就這樣在馬車上睡了過去。
等她睜開眼時,馬車已經停了下來,外頭傳來夥計喚她的聲音:“桑廚娘,到了。”
桑秋動了動有些發麻的四肢,趕緊拎上她裝滿調味料的包裹下車,入目就是一間古樸的宅子。
這間宅子已經是在運城東側,遠離最熱鬧的市集,周圍靜悄悄的,十分僻靜。
夥計領着桑秋進了門,宅子裏頭也和外面看起來一樣,清幽雅致,宅中還挖了一方湖,湖中央還設了一座湖心亭,另有棧橋架于湖面上,蜿蜒着通往內院。
“桑廚娘,走這邊。”
桑秋跟着他走過曲折的棧橋,沿着回廊走了一段路,來到了庖屋門口。
庖屋不算太大,但所需的東西都一應俱全,食材也都已經提前備好,幾名幫廚和婢子正在做些擇菜洗菜的準備工作。
桑秋走進去看了幾眼,對這間廚房還是十分滿意的。
“那桑廚娘您先忙,有什麽事,吩咐椿兒便好。”
這名叫椿兒的婢女看起來很是機靈,上前幫桑秋接過她手裏的包袱:“桑廚娘,我叫椿兒,有什麽需要的,您盡管說。”
桑秋系上圍裙,挽起袖子,很快就準備開幹。
庖屋裏有好幾個竈臺,桑秋先将其中的一個架上一口大砂鍋,将老母雞和豬筒骨放入其中,文火慢炖上,等到暮食的時候,能炖出一鍋極為鮮美的高湯來。
桑秋拿出用來揉面的大盆,往裏頭倒上面粉,就開始加水揉起面來。
她最喜歡的就是揉面,感受着面粉在手裏逐漸成團,再被揉得表面光滑,手感極好,揉起來雖然需要費不少力氣,但很是解壓。
桑秋看了看時辰,思忖着快到暮食時分了,時不時得先做點午飯來對付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