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柿餅、老鴨湯
柿餅、老鴨湯
最終燕承風是學着桑秋當時的樣子, 将綠豆糕留在了食堂的桌上,吃完他的飯後,見桑秋還沒從後廚出來, 就默默把綠豆糕的盒子,放在了桌上的顯眼處,看了一眼通往後廚的簾子,獨自離開了。
宋諸同桑秋說的,是他方才送小鳶兒回去的時候, 聽到山長說他這幾日有些食欲不振, 暮食都沒有用多少, 想問問桑秋,有沒有什麽開胃一些的吃食,能夠給山長帶一些的。
桑秋立馬就想到了剛才給燕承風炒的那道酸辣白菜,要說開胃下飯, 那是一頂一的。
她向宋諸确認了山長只是食欲不好,而沒有腸胃不适難受等狀況後,很快又去做了t一份熱氣騰騰, 鍋氣十足的酸辣白菜出來,同時又配了只大饅頭。
饅頭是食堂裏每頓飯都會備上一些的, 桑秋每次覺得胃口不開的時候,比起米飯,也更喜歡吃上一只大胖饅頭來。
今晚暮食不是桑秋當值, 她做完這些其實就可以回去了, 不過她用的鍋碗瓢盆,她還是都自己清洗收拾完, 也花不了什麽時間,一轉眼的工夫, 就已經搞定。
“你帶傘了嗎?”
桑秋過來食堂的時候,剛曬了一下午的太陽,哪知道晚上的天色變得如此之快,竟然下起小雨來,自然是沒有想着備上一把傘的。
好在她記得食堂裏本也有幾把油紙傘,雖然老舊了些,但擋點雨,想來還是可以的。
她暗自慶幸,幸好她剛到食堂的時候,就去看過她那些挂着的寶貝柿子,因為擔心半夜她照看不到的時候出現什麽意外,每次到了晚上,她都會将柿子挂回到屋內的牆壁上,等到第二天白日,再挂出去,所以柿子沒有淋到什麽雨水。
桑秋打開用來放雜物的櫃子,從裏面扒拉了一把舊的油紙傘出來。
她試着将這把油紙傘撐開,傘骨形狀倒是完整,就是傘面中間,竟然破了一個大洞。好吧,看來這傘被遺留在這裏,不是沒有道理的。
桑秋還想再找找別的傘,就被宋諸給攔住了:“別找了,用我的吧。”
宋諸帶來的這把油紙傘,确實很大,足夠并肩站下兩個人,但是桑秋想到方才宋諸剛進來的時候,被雨水微微打濕的半邊肩膀,還是搖了搖頭:“你先去給山長送吃食吧,我再找找。”
她一邊說着,一邊翻出了另外幾把傘,試了試,卻發現沒有一把可以用的,要不是傘骨歪折了,要不就是跟最開始找出來的那把一樣,傘面上留有破洞。
Advertisement
宋諸已經将靠牆放着的油紙傘拿起撐開,一手拎着食盒,另一手持着傘柄:“走吧。”
桑秋沒有辦法,看了看宋諸手中的傘,的确比普通的油紙傘要來得大一些,于是還是鑽進了宋諸的傘下,與他一同走進了雨幕裏。
風從斜口往傘下吹,飄進來不少雨絲,宋諸将手中的傘柄斜了斜,幫桑秋擋住從側面吹來的風和雨。
她的步子會比宋諸小一些,但兩人走在一起,竟是相同的速度,想來是宋諸有意放慢了些腳步。
桑秋趕緊加快步伐,兩人用一把傘,多少還是擠了些,還是走快些,少淋些雨更好。她一加快,宋諸立馬就感覺到,不動聲色地也加快了自己的步伐,無論桑秋是什麽速度,都能保持與她并肩而行。
書院不大,兩人很快就到了桑秋所住的屋舍門前,桑秋見狀趕緊從宋諸的傘下鑽了出來,小跑了幾步到了屋檐下,對着宋諸揮了揮手:“多謝,你趕緊去吧。”
宋諸一手拎着食盒,一手撐着傘,無法像桑秋這樣揮手,他對着桑秋點了點頭:“明日見。”
“明日見。”
桑秋旋即轉身,用鑰匙開了房門進去,沒有看到宋諸一直停留在原地,直到她進了屋,點亮了屋內的燭燈,這才重新走入雨簾裏。
*
接下來的日子,桑秋依舊是食堂和住處的兩點一線,忙忙碌碌。
不過食堂裏出現的新菜色是越來越多,什麽糖醋排骨、虎皮青椒、雞蛋豆腐、上湯白菜、鹽烤小土豆,雖然不是每天都有,但每隔上幾天,必會有那麽幾樣從沒見過的菜,讓學生和夫子們都大飽口福。
這些時日,學生們吃飯時讨論的話題,當然少不了食堂裏的各種菜色,但漸漸也多了些關于考試的內容,臉上除了吃到美食的欣喜之外,也肉眼可見有不少愁色。
畢竟書院每一次的考試,那是十分重要的,通過與否,關乎到一年後,能否升學進入下一學堂,是以無論是平日裏懸梁刺股的,還是随性恣意踩點上課的,全都開始為接下來的考試,做起了準備。
曾經也是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高考過來的桑秋,很是理解這些學生們,見他們學習辛苦,十分貼心地專門在朝食裏,給他們加了一道核桃煮雞蛋,來補補大腦的損耗。
她也不知道核桃究竟有沒有用,但她那時可沒少喝宣傳很是補腦的“X個核桃”,就算是心理作用,那也是聊勝于無吧。
而最讓她開心的,是她的吊柿子經過大半個月的風吹日曬,終于成功曬成了柿餅。
她忍耐不住,還沒等得及拿去捂霜,就已經先嘗了幾只。
柿餅的表面已經被曬得幹幹的,掰起來很有幾分韌勁,但掰開後,裏面露出的柿子肉卻是極為綿軟的,顏色是深紅的,輕輕一捏一擠,果肉就如同流心的蛋黃一般半流淌出來,晶瑩剔透。
嘗上一口,柿餅蜜甜蜜甜的,舌尖上滿是屬于柿子的獨特香味,質地又綿又潤,外層又嚼着很有嚼勁,與內裏的柔軟對比鮮明,味覺層次豐富,吃來仿佛有幾分陽光的味道。
做成柿餅的柿子,甜度要比新鮮的時候,更高上好幾個度,吃上幾個美味甘甜,若是多吃了,會覺得有些齁,不過桑秋可舍不得多吃,每一只都吃得小心翼翼,分外虔誠,吃完後還偷偷将流到手指上的柿子果肉舔幹淨。
她吃過幾只解了饞,又留了幾只分給宋諸和小鳶兒,食堂裏的衆人也都分了一只,吃得他們眼睛都直了。
剩下的柿餅,桑秋全都從繩上解下來,放到提前準備過幹柿子皮的壇子裏,捂在柿子皮下,再靜待上一段時日,等柿餅表面都結上一層白霜,味道就會變得更加香甜,還有潤燥止咳的功效。
捂白霜也需要十來日,這十來日看着柿餅卻不能吃,實在難熬,但最後結出白霜的柿餅的滋味,又讓桑秋不後悔這段時日的等待。
這段時間,桑秋做的新吃食很多,而讓她費了最多力氣的,卻是看上去很樸素的素雞。
素雞在現代工藝裏,已經基本都是由工廠批量進行生産了,桑秋在大頌要做素雞,只能自己通過熬豆漿做豆皮,然後将豆皮一層一層疊起來放在大塊的紗布裏,用紗布将豆皮緊緊裹起來成長條狀,然後用線繩将紗布捆緊定型。
這樣一來,工程量确實大,桑秋只試着做了一次,做出來的素雞數量也着實有限,最後是切成了大小均勻的小片,煎到兩面金黃,再用五香的做法,烹調上入味的醬汁,每人只能分到那麽幾片。
素雞經過煎制,外皮微微焦脆,內裏韌而柔軟,嘗起來的确很有幾分雞肉的口感,若是不說,從沒吃過的人,很難立馬想象出,這種白嫩的切片素雞,居然是完完全全的豆制品。
五香是桑秋最喜歡的素雞做法,各種香料使素雞的滋味更為香濃,做出來的素雞帶着棕紅的顏色,撒上翠綠的蔥花,老遠就能聞到香氣。
雖然大家都對素雞的做法啧啧稱奇,但做起來着實太過費力,桑秋短時間內,還不想再做第二次了。
天氣已經越來越冷,山中的冬季比山下來得更早些,這剛到立冬,說話間呼出來已經有了白氣。
天冷的時候,桑秋就更喜歡待在廚房裏,爐火燒着,周遭的空氣都騰着一股暖意。
竈爐上是一口巨大的鍋,此時裏面正咕嚕咕嚕地炖着老鴨蘿蔔湯。
冬季正适合吃蘿蔔,老鴨又是很适合的進補食材,兩者搭配在一起,炖上一大鍋老鴨蘿蔔湯,剛好能在立冬之時,好好吃上一頓,來抵禦即将到來的冬季。
蘿蔔選的是個大水分足的蘿蔔,炖起來口感更新嫩入味,甘甜味也更明顯,切成塊狀鋪在鍋底,此時已經吸飽了老鴨炖出來的鮮美醇厚的高湯。而老鴨被剁成小塊,炖煮了好幾個時辰,鴨肉已經變得酥爛,一層黃亮的鴨油浮在湯面上,撥開這層油脂後,底下的湯又是澄清的,濃郁的鴨香味撲面而來。
這只老鴨是附近農家養了好些年的,肉質比平時的鴨要更堅韌些,但是油脂更豐富,很适合用來炖湯。
今天用的新鮮的白蘿蔔,講究一個鮮美,若是換成酸蘿蔔來炖,又是另一種酸爽滋味。
桑秋光想着,就覺得自己的唾液不自覺地分泌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