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桂花糕
桂花糕
“小女子”桑秋說完這句俏皮話, 就開始專心致志地啃起她手中的這只柿子來。
說是啃,其實也并不準确,因為橙紅的柿子皮一剝開, 就露出裏頭柔軟的柿子肉來,在陽光下散發出晶瑩剔透的光亮,不需要費力,就能輕松含抿進嘴裏。
柿子果肉飽滿而多汁,蜜甜的柿子化在嘴裏, 如蜜一般香甜, 口感十分綿密, 不需要咀嚼,就滿足地咽下一大口,仿佛秋日溫暖的陽光也跟着一同吞了下去,滿口都是柿子香甜的氣息。
她拿的是竹籃中放在最上層, 也是最成熟的幾只中的一只,果皮薄如透明的紙,果肉晶瑩如寶石, 豐富的汁水随着桑秋的咬動,不停地往外冒, 桑秋須得迅速地用嘴啜吸一口,将汁水全部吸進嘴裏,才不至于滴落到手上身上地上。
這可是靠桑秋不知吃過多少個柿子, 才吃來的經驗, 比起脆柿子,她更偏愛這種軟柿子, 汁多肉軟,有些軟到極致了, 甚至可以插根吸管直接吮吸着來吃。
想到這裏,桑秋忍不住偷偷偏側過頭,瞄了宋諸一眼,心裏想的是,也不知道平日裏吃飯無比斯文的宋夫子,吃起柿子來會如何。
不過眼下顯然是無法得見了,宋諸右手提拎着裝滿柿子的竹籃,左手握着桑秋塞給他的柿子,沒有三頭六臂再将柿子剝開嘗。
而且這當街邊走邊吃,桑秋是做得自然,但是人家端莊文雅的宋夫子,可不見得會做。
桑秋很快将一只柿子吃完,她的眼光果然不差,這些柿子的味道很是不錯。
她在心裏盤算着,柿子一下子吃太多容易腹瀉,每日吃三個足矣,留出新鮮吃的份量,剩下的可以曬一些柿餅,再做一些柿子醬,之後無論是泡開化水,還是抹在饅頭上,或是做進糕點裏,味道都很不錯。
雖然她吃得很利索,但還是有些柿子汁水流到了手上,有些黏黏的,桑秋用帕子擦不幹淨,想找個地方尋點水清洗。
前方不遠處,就有一間茶館,桑秋的眼睛在門口給客人淨手的水盆裏瞟了瞟,宋諸就适時開口:“走了許久,不如去茶館裏坐坐?”
桑秋還不太累,想要買的東西也還未全部買完,不過此時她倒是迫切需要坐下來淨手,于是欣然同意:“好啊。”
左右時辰還有多,坐上一會喝喝茶,也挺不錯。
兩人于是就進去找了張空桌坐下,今日天氣晴朗,秋日的陽光明媚,他們就沒有往茶館裏走,而是選了張支在外頭的茶桌,喚了茶館的夥計過來,要上了一壺茶,宋諸又另外要了些茶點。
Advertisement
桑秋一進去,就趕緊先去洗了手。水盆邊還放了澡豆,桑秋手上t除了剛剛沾上不久的柿子,還有一股吃午飯時蹭到碗口留下的羊肉味,以及手掰燒餅的油酥味,正好用了澡豆,仔仔細細來回洗了幾遍。
等她回到位上時,他們的茶水已經上來了,宋諸正拎起茶壺,拿了兩只杯子往裏頭斟着茶水。
桑秋原本還不覺得渴,此刻看到了茶水,倒是忽然覺得自己的嗓子眼幹得很,有些癢癢的。
只是剛端上來的茶水還是熱的,桑秋看着茶杯上不斷往外飄散的熱氣,只能捧着杯子不停吹着氣,讓茶水能夠涼得快一些。
她湊得近,又撅着嘴吹氣,熱氣自然就撲面而來,罩住了桑秋的整張臉,暖暖熱熱的,讓她不禁閉上眼睛,感受着這股熱氣的熏騰,還能聞到茶水中的淡淡桂花味。
她覺得好聞,不禁又湊近了些,小巧的鼻頭動了動,想将桂花的香味都吸進鼻子裏。
“這麽喜歡的話,不如吃點桂花糕吧。”宋諸推過來一碟糕點。
桑秋從茶水熱氣中擡起頭來,只見宋諸推過來一只小巧的白瓷盤,上面疊着幾塊潔白的糕點,正正方方的形狀,糕體中間摻了些金黃的碎瓣,正是新鮮的桂花。
桂花有嫩黃的銀桂和金紅的丹桂,無論是泡茶喝還是做成糕點,桑秋都更偏愛丹桂一些,香味濃不說,顏色也好看,金黃中帶着橘紅的顏色,讓人挪不開眼。
桑秋于是拿了一塊桂花糕來嘗,香甜軟糯,桂花的香味濃郁,粉粉綿綿的,除了用于點綴的桂花之外,似乎還用桂花泡了水來和面,使得整塊桂花糕,即使是沒有粘着桂花的糕體,也有一股桂花香。
她午飯吃得很飽,此時并不餓,雖然桂花糕的味道不錯,但吃完手中的一塊後,她就停了手。
茶水也放涼了些,喝起來熱而不燙,溫度正适合,桑秋慢慢啜飲着杯中的茶水。茶水中除了桂花,用的是一種深褐色的茶葉,味道有些像桑秋上輩子喝過的烏龍茶,不過桑秋對于茶葉沒有什麽研究,分辨不出來,只覺得杯中的茶水醇香甘甜,還帶着幾分清爽的果香,加上甜美的桂花香,十分适口。
桑秋其實不太愛喝茶,但這桂花茶的味道卻很好,是她會喜歡的口味。
她很快将杯中的茶水喝完,又重新添了一杯,方才飲過茶,桑秋的渴意緩解了不少,有心情慢慢品茶,同時閑着沒事,看看路邊熱鬧叫賣的攤販,盤算着還需要買些什麽。
剛才他們過來時從這些攤販前走過,桑秋已經大致看了一遍他們所賣的東西。她已經買了一籃子的柿子,鮮果一類就不再買了,果幹蜜餞之類的倒是可以再買一些,還便于保存,雖說她自己也能做,但這類吃食做起來,到底有些費時費力。
梅子是最常見的,酸甜滋味皆有,有腌制蜜漬的,也有晾曬成梅子幹的,種類也多,青梅烏梅珍珠梅,飯前吃來開胃,飯後吃來解膩,桑秋自己喜歡吃,她猜小鳶兒定然也喜歡。
買完梅子,再順便買些桃脯、杏幹,豐富豐富口味。
不遠處還有一家小攤,正在吆喝着賣馓子。
馓子最初是寒食節食用的,後來大頌開朝時,聖上下旨免除了寒食節禁火,不再需要在那幾日依靠馓子為食,後來馓子倒是慢慢變成了平日裏常吃的一種面食。
這種吃食,桑秋前世沒有吃過,但見其模樣,跟麻花倒是有些相似,都是用面粉做成胚後,油炸出來的面食,就是麻花的形狀多為擰在一處的繩結狀,而撒子更像是一團經過油炸的面條,更加細長,口感也更酥脆些。
麻花多為甜味的,而撒子則帶着微鹹,空口吃酥香脆響,油香味十足,同時也可以泡着豆漿或湯吃,甚至是掰開拌上一拌,做成涼菜,甚至是炒菜吃都行。
所以這市集上,賣馓子的攤販有許多,有挑了扁擔的,也有同賣柿子的小女孩那樣提了竹籃的,甚至有家夥式更齊全的,直接推了輛小板車來,支了個炭爐,起了油鍋,現炸現賣的,因為能看到制作過程,生意很好。就連兩旁的食肆,也不少做了馓子賣的,擺在正門口的案臺上。
這些馓子雖說做法大差不差,但形狀還是有不少差別,有的細一些,有的粗一點,有團成一團的,也有繞成一圈的,油炸上色的程度也不盡相同,有的炸出來的黃色要淺一些,有的則偏向焦褐色,瞧着油香十足的。
另外還有些每家的獨門方子,譬如有加雞蛋、加芝麻的,有一家似乎還加了香蔥,油炸的時候,有濃郁的蔥香味飄揚過來,金黃焦脆。
桑秋的鼻子動了動,聞着空氣中不斷傳來的各種香味,打定注意要買些馓子回去。
另外還有糕點,附近的幾家糕點鋪子看起來就高檔,價格定然是不菲的,桑秋不想花這個冤枉錢,準備一會兒逛逛看看,不行的話,就只買些茯苓糕回去,她方才在街口就看到有人賣茯苓糕的,看起來用料紮實,應當不錯。
想到糕點,桑秋不由自主地往桌上的白瓷盤上一瞅,只見盤中的桂花糕還有五塊,加上桑秋方才吃的那一塊,統共六塊,宋諸是要一塊也沒吃。
“咦,你不吃嗎?”桑秋有些驚訝,這盤桂花糕是宋諸點的,她還以為是他想嘗呢。
“我向來不愛吃這些甜食。”宋諸慢條斯理地搖晃着手中的茶杯,一臉坦然。
“那你……”
“這家的桂花糕看起來不錯,就點上一盤,你若是吃不完,就帶回去給鳶兒吃,也不浪費。”
“哦哦。”桑秋點了點頭,覺得很是合情合理。
她腹中還很飽,再吃上幾塊桂花糕就容易漲肚,不好消化,于是就喊來茶館的夥計,幫忙将剩下的五塊桂花糕都打包起來,帶回去給小鳶兒吃。
他們又喝了幾口茶,将茶壺中的茶水都飲盡,付了茶和糕點錢,宋諸幫忙拎着打包好的桂花糕,兩人一前一後出了茶館。
桑秋直奔附近賣蜜餞果脯的小攤而去,買了不少梅子和杏幹,桃脯也挑了一些。
之後她就揣着包好的果脯,又飛奔到了一家賣馓子的食肆門口,瞧了瞧,問了價錢,覺得有些貴,于是又轉頭去了邊上的推着板車的小販處,買了些新鮮出爐的現炸馓子。
她手中的包裹越來越多,随後又分了一些到宋諸空着的另一只手裏,兩人皆是大包小包,滿滿當當。
正當桑秋覺得買得差不多,想同宋諸商量,要不要先回馬車停放的地方擱置下東西,等駕車的夥計回來,就發現身旁的宋諸忽然停下了腳步。
“怎麽了?”
桑秋循着宋諸目光的方向看去,只見他正盯着路旁的一家店鋪看,她擡起頭看了看店鋪門口懸挂的招牌,上面寫着“胭雲坊”三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