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雞油
雞油
而在桑秋看不到的地方, 正做在學堂裏的潘舟,覺得自己最近的運氣真是有點背。
先是不知在哪弄丢了寫有自己姓名的木牌,遍尋無果, 還沒來得及去補一個,他就因為貪吃辣食後又着了涼,鬧了肚子,虛弱地在床上躺了一整日,才終于緩過來。
落下了一日的課程, 潘舟急急忙忙回到學堂上課, 卻又不幸被夫子逮住自己沒有随身佩戴木牌。
更不幸的是, 逮住他的夫子不是別人,正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宋夫子!
現在學堂裏人人皆知,最可怕的不是別的,就是宋夫子的留堂!
換在以往也就罷了, 留堂也就是遲一些吃到食堂那難吃的飯菜,早吃晚吃沒什麽大的區別。但現在可不一樣了,要是被抓住留了堂, 那可是要比其他同窗,晚上好久, 才能吃到食堂好吃的飯菜!
更要命的是,自從被宋夫子發現學生們妄圖通過留堂,拖到食堂飯食不多的時候, 再蹭宋夫子的光, 吃到食堂開的小竈後,這條路便再也走不通了, 食堂的桑廚娘可說了,以後想吃上香噴噴的飯菜, 可得準時來,往後就過時不候了!
所以學生們個個都打起了十分的精神,生怕又被宋夫子給留了堂,到時候真的吃不上飯菜了。
本來今天下午的這堂課,不是宋夫子講的,而應當是姜夫子,只是不知道為何,踏入學堂門的,卻成了宋夫子。
“姜夫子有事,今日這堂課,便由我來代授。”宋諸的聲音從講桌前傳來,底下的學生趕緊專心凝神,以免被宋諸給盯上。
潘舟學業還算不錯,在學堂上也聽得認真,本來留堂這種事,是萬萬不會發生在他身上的。但沒t想到,宋諸卻眼尖地發現了他沒有随身佩戴統一的木牌。
“宋夫子,真不是我不想佩戴,是我不小心給弄丢了……”潘舟徒勞地解釋了一番,但他也知道,書院本就要求每位學生都保管好自己的木牌,如果不甚丢失了,就要立刻去補辦上。
哎,都怪自己,沒事幹嘛硬是要把姜恒被辣得不敢再多吃的酸辣土豆絲,全部都給吃了!
就着土豆絲又多吃了大半碗飯,潘舟吃得肚子又飽又漲,自覺已經很久沒有吃得這般飽過了。
他雖然在家中也經常吃辣,但還從沒有一次吃這麽多辣椒過,加上吃得過多腸胃本就容易不适,晚間又穿得過于單薄吹了冷風着了涼,結果鬧起肚子來,讓他把木牌的事給忘到腦後去了,沒來得及補上。
Advertisement
原本姜夫子倒是個很是随性灑脫的,除了盯着他的遠方親戚姜恒,對于其他人,那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不是過于跳脫,他都懶得多加管束,只管自己講完課就了事。
可是萬萬沒想到,今天竟然是宋諸代姜夫子來給他們講課。
潘舟也不知道這宋夫子怎麽眼睛如此之尖,竟是随意掃了一眼,就發現了他沒佩上木牌,但他也自知理虧,只能默默垂下了頭。
他上午還是有些不适,沒敢多吃,只吃了朝食的花卷,喝了點熱湯,午間回齋舍躺了躺,沒有去食堂吃飯。歇完後自覺身體已經好了不少,正準備晚上去食堂好好飽餐一頓,來安撫安撫已經空了許久的肚子。
結果還沒等到開始上課,僅僅只是宋諸走進學堂,随意往下面那麽一瞥,就被他發現潘舟少了那塊木牌。
潘舟心裏苦,但他有苦也難言,只能安慰自己,這樣也好,剛鬧過肚子,可不得少吃點,萬一食堂裏的飯食太過誘人,讓他實在抵擋不住誘惑,多吃了幾口,又再次不舒服起來,那可就不好了
等他留完堂,寫完宋諸額外布下的試題,天都已經擦黑了。
“愣着做什麽,不去用暮食?”
宋諸收拾了東西正要踏出學堂門,看到潘舟還呆呆地立在原地,善意地出言提醒。
“哦哦……”潘舟被宋諸喊得回過神來,“宋夫子,我這就去……”
聽着他蔫蔫的語調,宋諸輕笑了一聲,停住腳步:“不如,同我一道去吧?”
*
桑秋準備好了暮食的紅燒蘿蔔和白菜卷後,又想在每日的例湯上做做文章。
這一大桶湯的靈感,自然是來自于她以前上學時,食堂裏會免費供應的湯,拿一個大大的保溫桶裝好,放在打飯的飯桶邊上。
說是湯,那還真的就是湯,一眼看過去,桶裏只有湯水和幾片可憐的青菜葉,用打湯的不鏽鋼大勺往底部撈一撈,或許能再撈出幾片葉子,幾塊豆腐,有時候運氣好的時候,還能撈出些肉絲來。
除了青菜豆腐湯,還有番茄蛋花湯、紫菜蝦皮湯、榨菜毛豆湯等,無論是哪種湯,共通之處,便是這湯都如清水一般,撈不出什麽料來,只有極有毅力,不停在桶裏,沿着桶壁往上撈着的人,才能撈到一些料,中途還要被急着打湯的其他同學連連催促。
桑秋當然不是會厚着臉皮在桶前撈湯料的,通常随便打一碗湯便作罷,雖然免費的湯,還要什麽自行車,但桑秋在食堂吃飯的時候,總是會想,要是這湯能夠更好喝一些就好了,這樣她也就不用偶爾,還要帶瓶飲料到食堂裏來喝了。
實在是食堂的免費湯太過清湯寡水,除了能嘗到一點鹹味之外,幾乎嘗不到任何食材的味道,要不是還能看到那麽幾片菜葉子或者紫菜,她真的都要懷疑,每天的湯是不是一樣的。
就是因為桑秋曾經對食堂的湯很不滿意,所以輪到她自己負責食堂飯食的時候,她就想着如何把湯,做得更可口些,不再“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不過其實曹孟德口中“食之無味”的雞肋,若是用對了烹饪方法,那味道甚至某種程度上,還勝過普通的雞肉一籌呢。
可惜昨天忘記同殺雞的阿壯講了要講雞肋留下,他在把所有的雞肉都剔幹淨後,沒有多想,就直接将剩餘的雞骨架給處理掉了。
桑秋很是遺憾,雞架子雖然沒有什麽肉,但無論是做成醬香雞架還是幹烤雞架,吃的都是那啃骨架的勁和嘬骨頭的味兒,配上酒喝,再來一小盤炒香的花生,那滋味可真是妙得不得了,是最好的下酒菜之一。
今天的湯,倒是有跟平時不一樣的原料,那便是昨日留下的一些雞油。
雞皮下油潤的脂肪,昨日取下來一些,因為是山間散養的雞,跑動得多,所以皮下的脂肪相對不多,但是雞肚子裏,倒還是藏了不少脂肪。
桑秋将這些雞油收攏起來,洗去表面的雜質,拿刀劃拉成小塊,加入蔥姜和料酒焯過水,煮出浮末後,再把雞油撈起沖淨,重新起鍋,将焯水瀝幹後的雞油倒入鍋中,用中小火慢慢熬制。
塊狀的雞油很快變熱,發出滋啦啦的悅耳聲響,金黃的雞油慢慢炸熬了出來,滿屋都是濃濃的雞油香。
熬雞油其實也沒有什麽太大的難度,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好火候,防止雞油變焦糊鍋,熬出來的雞油就用不了,白白浪費。
等到鍋中的雞油脂肪都被熬得幹焦褐酥,就可以用笊籬将雞油渣撈起,等鍋中的油略微放溫後,細心撇去其中的雜質浮末,過濾一番後,放到完全幹淨,沒有水漬的大碗裏。
現在的天氣已經涼了下來,雞油在室溫下放置上一段時間,就在碗中凝固了起來。
凝固的雞油差不多能放上一周的時間,只不過如今沒有冷藏措施,桑秋也不确定雞油放久了會不會變質,還是早點用完為妙。
熬好的雞油,無論是炒菜、煮面,甚至拌飯、拌粥,挖上一小勺加到裏面,香味頓時更上一層,就是最普通的青菜,也變得鮮美無比。
可惜桑秋做蔥油的時候,還沒來得及熬上這雞油,否則用雞油來做蔥油,雖然桑秋之前沒試過,但想來味道也一定差不了。
有了這一大碗雞油,例湯就有了改頭換面的原料,桑秋往正在煮的一大鍋湯裏加了幾勺凝固的雞油,在高溫的作用下,雞油很快就在湯裏化了開來,重新變得金黃油燦。
原本很是清淡的青菜豆腐湯,立馬就染上了一層油潤的光澤,雞油的香味從鍋裏不斷往外飄散。
等到湯煮好,桑秋用小碗盛了一點,吹了吹,抿上一小口,果然鮮爽得很。
她點點頭,對于這鍋點了雞油的青菜豆腐湯十分滿意,今天這碗附送的湯,不比兩道主菜要差。
唯一讓她還有些不太滿意的,就是這豆腐。
因為點豆腐也是一門複雜的手藝,食堂中所用的豆腐,都是從山下豆腐坊裏買的,雖然偶爾也會同時買一些豆漿,但豆漿都用作朝食作為與面點同吃的湯水,不會用來自己做豆腐。
但山下這家豆腐坊,豆漿磨得還算過得去,可這豆腐,點得卻着實不讓人滿意,有時太硬有時又不太成型,質地也粗糙,遠沒有達到桑秋想要的那種細膩嫩滑,又微帶點韌性的口感。
桑秋以前自己試過做豆腐,但用的最多也就一小盆豆漿,對于食堂所需的如此大量的豆腐,要自己用豆漿來點,她也沒有把握,生怕白白糟蹋了豆漿,所以目前為止,她用的都還是山下買回來的豆腐。
這幾日随着阿壯他們三個學的越來越多,施師傅也身體恢複,桑秋越發得心應手,她手上的活也空了不少,或許能有時間,慢慢嘗試看看,能不能做出好吃的豆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