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因緣
因緣
葉渺今日來得比往日都要更晚一些。以往的黃昏之時是葉渺結束一天的修行後回家的時刻,而在今天,到了夕陽向晚時,葉渺卻才姍姍來遲,剛剛踏上方寸山上的土地。
他來了後也一言不發,只是曲起腿坐在葉知微身前,低垂着眼睫,咬着下唇,也不去看師父,只低着頭。
葉知微托着下巴打量了他片刻。葉渺一來他就注意到他泛紅的眼眶了,像是剛剛哭過。徒弟一個字都不說,他又是第一次當師父,沒處理過這種情況。于是再三斟酌下,葉知微還是放輕了語氣,溫和地問道:
“怎麽了?今日為何來得這樣遲,是出什麽事了嗎?”
葉渺動了動嘴唇,再度開口時,聲音還有掩蓋不住的沙啞:
“李先生去世了。”他說。
“李先生……是你的家人嗎?”
葉渺點點頭,而後又搖了搖頭:“是一個照顧了我很久的老先生。”
“這樣啊。”
葉知微琢磨着這幾個字的含義。古人常把“壽終正寝”解釋為一個人活到生命的上限後自然死亡。如果一位老人沒有經受過什麽病痛的折磨和意外的事件,而是在家中像睡着一樣自然逝去,無病無災,這種喪事便可稱為是“喜喪”。
他把這些話解釋給葉渺聽,又說了什麽諸如“人各有命”“凡人終将逝去”之類的廢話。葉渺像是都聽進去了,他說一句葉渺就點一下頭,點着點着,就又掉下兩滴眼淚來。
于是葉知微便适時住了口。這個十幾歲的孩子正在經歷人生中第一次的死別,也許是在本能地尋求着年長者的安慰。這時的一切大道理似乎都顯得過于蒼白,葉知微靜默片刻,伸出手,動作很輕地把葉渺攬進了懷裏。
“不哭了。”葉知微柔聲說着。
葉渺靠在師父的肩膀上,用力閉了一下眼,還是忍不住小聲抽泣了起來。
其實生和死的道理他都明白,自古以來各種描述生命與死亡的詩句和文章他也都看過不少,知道“死”是一個什麽樣的概念,明白長命百歲對絕大多數凡人來說都是一種奢望,也知道人之将死的道理。可朝夕相伴過的身邊人驟然離去,他還是不可避免地感到難過。
Advertisement
他只是……有些難過。
非常非常難過。
人死了,就是心跳停止,呼吸消逝。是夜幕降臨,是燭火将熄。是再也睜不開的眼,再也擡不起的手。是生命中無數的可能性在剎那之中戛然而止,是舉目茫茫,不見來處,也看不到歸途。
葉渺被師父抱着,哭得一抽一抽的。在抽噎的間隙中,葉渺斷斷續續地叫出“師父”。他數不清自己叫了幾聲,只記得自己不管說什麽,葉知微都會輕聲應和他。句句有回應,聲聲有回響。
如若春水墜江潮。
*
直到李先生死去的那一刻,葉渺也不知道他究竟叫什麽名字。人死後是要認祖歸宗的,李先生去後,他遠道而來的家人匆匆趕來,而後将他葬在了清潭鎮附近的青山一角處。
葉渺也跟了過去,沒有靠近,而是遠遠地站在一旁。這個老人的喪葬并沒有什麽很複雜的儀式,他悄無聲息地來,又悄無聲息地去,安安靜靜地在這個無人知曉的青山腳下沉眠。期間葉渺被一位婦女——據說是李先生的侄女——叫住問了幾個問題,大約是葉渺和他之間的關系,是怎麽認識、怎麽相處的雲雲。葉渺一一回答後,他看到這位婦女很輕地嘆了口氣,而後摸了摸他的頭。
“走吧。”她說。
于是葉渺就走了——被匆忙趕來的葉安領走的。他被葉安抱着,視線掠過葉安的肩膀遠遠地看到了那塊象征着逝去的沉重的墓碑。
墓碑上刻着逝者的姓名和生辰。葉渺眯着眼,想要努力地看清上面的字。這幾個字的筆畫都有些複雜,在逐漸變遠的距離中,葉渺依稀辨得墓碑上刻着的是“李儒楓”三個字。而後他默念着這三個字,又把臉埋回了哥哥的胸膛裏。
*
葉知微好像比以前更認真了些。
不過也可能是錯覺,畢竟葉知微依然是從前那副腦袋一歪就睡過去,眼睛一睜就打着哈欠繼續和他聊一些有的沒的,時不時還會給他塞一些奇怪的符咒法器,的樣子。
好像也沒什麽變化……?
“所以,入道者需斬斷塵緣。”
師父又開始講這些道理了。要說葉知微與從前相比最大的變化在哪,大概就是他似乎真的開始認真地給葉渺灌輸一些理念,關于長生,關于大道。雖然很多時候聽上去都過于虛無缥缈,但畢竟是葉渺從前從未接觸過的東西,聽上去倒也還算新鮮。
腦門上突然被彈了一記。走神了。葉渺揉了揉額頭,又集中起了注意力。
“……不然就很容易就會走火入魔。聽到了嗎?”
葉渺點點頭。葉知微狀似滿意的樣子,又問:“你還有什麽紅塵未了嗎?”
“紅塵未了是什麽意思?”
“就是,你在凡間與塵世間還有沒有什麽沒有沒有割舍掉的聯結?無論是與人,還是與物。”
這個倒是有。葉渺就和他說了,說他有哥哥,有朋友,還有算不上是老師的老師。
“什麽老師……”
葉知微很輕地蹙了一下眉:“修道者需要在凡間了無牽絆。小葉子,這些人都是你放不下的牽挂嗎?”
這麽說好像也算是。葉渺卻遲遲沒有點下這個頭。
所以什麽叫了無牽絆呢?是要和他們斷絕關系?還是就此不再去思念他們?那句話怎麽說的……相忘于江湖?
是這樣嗎?需要這樣嗎?
于是葉渺就又皺起了臉。他還是不太明白為什麽修了道就要抛棄家人和朋友,按人間道義來講,抛妻棄子為不仁,六親不認為不義。難不成修道者皆是不仁不義之人?
他想不明白,就一直垂着眼苦想。葉知微看他這幅樣子就知道這孩子又在鑽什麽牛角尖了。他伸手撫平葉渺皺在一起的臉,問道:“有什麽想不明白的嗎?”
葉渺想了想,道:“有的,師父。”
“嗯哼,說說看。”
“為什麽修道者需要斬斷塵緣?”
“這個啊,自然是避免被塵世因果纏身。”
“什麽是因果?”
“嗯……”
什麽是因果。葉知微也開始沉思,思考要怎麽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給他這個腦子轉不過彎的小徒弟給講明白。
“這樣。修仙呢,是一個重大且長遠的目标。就像你背的那句詩一樣,‘道阻且長’。”
葉渺好像沒背過這句詩,但他還是點點頭,等師父接着說下去。
“總之,就是需要你高度的專心和全神貫注,不可以受到別的情緒和情感的幹擾。你在塵世中的所有塵緣,包括故人在內,你對他們的情感都可能會成為你修仙路上的阻礙。”
“修仙不僅僅是追求長生之道。佛家講求‘緣起性空’。‘緣起’便指因果,佛陀認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在因果律之中,俗世的塵緣便為‘因’,而‘因’必然又會指向‘果’。這些因果對于修真者來說都是很大的拖累,因而斬斷塵緣也相當于是斬斷因果。而斬斷塵緣亦可消除心中雜念,才可以真正達到‘超然物外,了卻生死’的境界。這樣聽明白了嗎?”
他師父為了給他解釋這麽個概念可真是不容易,又是佛又是道的引經據典了那麽一堆,他再聽不明白是不是就有些不知好歹了?
事實上他也的确是稍稍理解了什麽塵緣,什麽因果的含義,也明白了為何修真者需了卻所有因果紅塵。但也正是明白了,才會更加迷惘。葉渺迷惘地想,我真的可以嗎?
他真的可以完全放下他在人間的所有塵緣嗎?
葉渺沒說話,葉知微也沒去催他。雖然葉知微什麽也沒有說,可葉渺卻總覺得師父已經看透了他心裏在想什麽。師父已經把他引領到這個地步了,他如果這時候再來一句“我還沒準備好”,會不會有些……
葉渺腦子裏的胡思亂想還沒理出個什麽頭緒來,就又被彈了一下腦瓜崩。
這次真的被打疼了。葉渺捂着額頭,咬了一下嘴唇,也不敢對師父造次什麽。他擡起臉,發現葉知微正托着腮看着他。
就這麽看了有一會兒,葉知微又伸手揉了揉他的腦袋,嘆息道:
“你入世未深,現在就強求出世的确是一件強人所難的事。行了,別喪氣了,師父陪你玩別的,蔫頭巴腦的。”
葉渺的一頭卷毛被揉得翹起好幾根。葉知微多看了一眼,而後選擇伸手把它們搓得更亂。葉渺有被師父的話安慰到,可他仍然覺得還是他自己的悟性不夠,師父不過是寵慣他才會說好聽話給他聽。
這麽想着,葉渺的心情變得有些複雜。不過葉知微的心情像是還不錯,又給了徒弟提問時間。于是葉渺思索片刻,問道:
“師父,你當時走火入魔是因為紅塵未盡嗎?”
“為師何時走火……”
葉知微話說了一半又停了下來,回憶中似乎真的有一次疑似走火入魔。
于是他便止住了上句話,十分自然道:“那次自然是意外。”
“是這樣嗎?”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