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秋收
19 秋收
這次村裏的小孩看到盛滿滿沒有一哄而散,只是離得稍微遠些,後來個個都專注于撿拾穗,哪裏還顧得上觀察盛滿滿是不是在旁邊。
林芳借着拾穗和盛滿滿貼貼,和盛滿滿說話,簡直高興地快要忘了自己是來拾穗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村裏小孩拾穗的速度都十分驚人,盛滿滿視力好但動作慢,根本搶不過這些習慣在田間地頭勞作的小孩兒,最後她僅僅只拾到十來株稻穗。收獲少得可憐,但她一點都不羞愧,遠離衆人的視線,從空間裏拿出八個鴨蛋。
她已經好久沒往外拿過鴨蛋,因為實在是不好解釋。但想到最近家人忙得夠嗆,飯卻從來沒怎麽吃飽過,她看着心疼,就借着到田裏拾穗的機會這麽幹了。
家裏六口人看到盛滿滿拿回來的鴨蛋再一次傻眼,村裏那麽多人天天在田裏頭幹活,就沒有看到過什麽鴨蛋啊,這孩子就去田裏一次,怎的就撿到鴨蛋了?
盛滿滿笑得露出牙龈:“我運氣太好了對吧?”
家裏人:确實也只能歸為運氣了。
盛滿滿之所以拿出八個鴨蛋,本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分得一個,可在農村有誰家是這麽糟蹋蛋的呀,馬氏這次不聽盛滿滿,給她煮了一個,拿三個出來煮湯,剩下的都放起來。
沒餘糧沒存款,哪裏舍得放開吃蛋啊!
地裏的作物收完,像谷子一類的作物,要進行脫粒。高山村生産隊用的事拌桶脫粒,就是一個方形的桶,桶內架着谷架,負責脫粒的人甩動胳膊将谷子狠狠地拍打在谷架上,谷粒就一粒粒脫落了。這活需要壯勞力來做,即便是壯勞力,一天下來也是累的夠嗆,當然計的工分也給的最多。
脫完粒,谷子要進行晾曬,晾曬過的谷子要揚場,用木鍁等農具高高揚起曬幹的稻谷,借助風力去掉混雜在裏面的空殼、葉和塵土。
揚場不是一次就能搞定的,需要來回揚幾次才能徹底将雜物清除幹淨。
之後要徹底曬幹,這些谷物才能裝袋,計算出要上交的量,送到鎮上的糧管所。
一直到十一月中旬,秋收才徹底結束,與此同時,激動人心的分糧時刻也到了。
因分家之前的工分都算給盛家老宅那邊,盛朱這一家雖然後期都很努力掙工分,但時間內終究是太短,累計的工分不多,分到的糧食也很是有限。不過這些糧還王隊長家的糧後,接下來頓頓吃稀的,再摻雜點野菜,也是能吃到明年這個時候。
可盛滿滿等不及要到明年秋收再養雞養鴨,她跟盛朱和馬氏算了一筆賬,提議拿一部分糧食去賣,然後買雞買鴨,雞鴨下蛋後拿去賣,能攢下一些錢。
“如果我們做飯時多放些野菜,那剩下的糧食也是夠吃的,那攢下來的錢就是多賺的;如果不怎麽夠吃,我們就拿錢去買糧,賺到的錢能買到差不多的糧食,還能白得兩只雞和兩只鴨,也是不虧的。”
盛滿滿向林芳打聽過這裏的物價,這裏稻谷和麥子大約一毛錢一斤,而生雞生鴨差不多1元錢一斤,雛雞雛鴨差不多1-3斤重,就算2斤,買四只就是8斤,要八元錢,大約要賣80斤稻谷麥子。
雛雞雛鴨養段日子後,一天能下1-2個蛋,她不貪心,就算一個,一個月按隔天下蛋算的話,一只能下15個蛋,四只就是60個蛋,一個蛋能賣7分錢左右,那一個月就能賣約四塊錢,那花出去的八塊錢,兩個月就能回本了呀!
何況,盛滿滿還能暗度陳倉,将空間裏的雞鴨蛋慢慢給倒騰出來,到時候家裏賣蛋的錢只會多不會少。
這筆賬盛滿滿沒跟家裏人細算,她現在是小村妞一個,學都沒上呢,上哪兒去學的算數,無師自通多吓人。
家裏的人多多少少都上過幾年學,可這筆賬有些彎繞,也不是誰都能算清,但盛朱和盛寶顯然是能算明白的,盛滿滿一說他們稍微一算就表示贊同。
盛滿滿又說:“還得帶我到鎮上看病。”
盛朱、馬氏和倆姐妹一下子沒反應過來,還是仍被蒙在鼓裏的盛寶說“是得看看”,他們才反應過來她是說她的傻病,都有些不自然地點頭。
之所以沒有告訴盛寶和元老太太裝病的事,是擔心兩人會對盛朱一家用這種方式分家有意見,一家五口商量過後,決定隐瞞此事。家和萬事興,日子如今正難着,沒必要為了考驗人性而節外生枝。
回到正屋,剩下一家五口時,沒轉過彎來的馬氏問:“她爹,給小滿看病的事怎麽說?”
傻病是裝病的呀,怎麽還要去看病?
馬氏就是太老實,想不到那些彎彎繞繞的東西,得虧盛朱還有點心眼:“不是真要去看病,咱說要帶小滿去鎮上看病,是做給村裏人看的,回來後咱就說,看過醫生了,醫生說小滿只要吃藥就能好起來。”
“然後我就慢慢變正常啦。”盛滿滿笑着附和。
馬氏嗔怪:“不胡話,本來就是正常的。”
“嘻嘻。”盛滿滿朝馬氏露出俏皮的笑。
于是又一個趕集日,盛朱和馬氏背着糧,帶着盛滿滿去鎮上趕集。
沿着彎彎曲曲的山路走啊走,盛滿滿都走不動還沒到鎮上,馬氏将背上背的一小袋麥子放到盛朱挑着的擔上,背起盛滿滿。
今天不只馬氏一家去趕集,前後都有往鎮上去的人,有人看到馬氏背着閨女,就有些看不慣:“一個傻子,居然寵成這樣!要是我家閨女,我非得給兩下子不可。”
“是啊,地裏地裏的活兒不幹,在家裏好像也不做飯,做傻子反倒還更好命!”
幾個婦女偷樂,其中一個就被她兒子說了:“娘,你亂嚼什麽舌根!”
婦人還算聽兒子的話,沒再湊進人堆裏說閑話。
而有那好奇地就問馬氏:“盛老三媳婦,你怎麽帶小閨女出門吶?”
馬氏就說:“去看病呢。”
“哎喲,是該去看看了,興許能治好。”
“嗯。”馬氏點頭,不欲多說。
“這病難治,肯定要花不老少錢。”那人又說。
“花多少錢都得治啊。”馬氏說這話可不心虛,她在知道小閨女裝病之前就是這麽想的,砸鍋賣鐵也要治。
馬氏怕露餡,不想和這些人多說話,就加快腳步往前走。
盛滿滿趴在馬氏背上,忍不住道:“娘你辛苦了!”
又扭頭對身後快步追趕母女倆的盛朱說:“爹也辛苦了!”
哎喲,把盛朱馬氏給樂的,心裏暖融融。試問村裏有哪個家長聽見孩子說過這話?那都是不會表達的,她家小閨女也不知像誰,嘴這麽甜!
從天剛蒙蒙亮,走到太陽都升老高了,一家三口才終于到了鎮上。
村裏來鎮上的都在集市紮堆,馬氏帶着盛滿滿離開集市去別處避人耳目。
小鎮對于馬氏這種很久才來一次的農村婦女來說很是熱鬧,但在盛滿滿眼裏,滿眼都是灰撲撲的房子,低矮厚重,沒什麽好看的,唯一讓她覺得不錯的是這裏的綠化,可比後來很多城市的綠化好太多。
“小滿想到處看看嗎?”馬氏自己走了這麽長的路,其實已經很累,可她覺得女兒難得來一次鎮上,若她好奇,那她就背着她到處看看去。
這個年代的人可真是任勞任怨的讓人心疼,盛滿滿心疼勞累的馬氏,拉她的手:“娘,我們去那邊坐着吧。”
兩人就找了個僻靜的地方坐着,等到時間差不多,才回到集市。
集市門口,盛朱已經等待多時,他蹲在兩個挑筐旁,挑筐裏一邊是兩只雞,一邊是兩只鴨。
“買好啦?”馬氏拉着盛滿滿的手興匆匆走過去。
“嗯,買好了。”盛朱也是一臉的高興,他從兜裏掏出一袋糖果遞給盛滿滿,“爹給你們買的糖果。”
盛滿滿笑眯了眼:“謝謝爹。”
東西買好,一家人就又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家,盛滿滿把糖果丢給盛放讓她給分了,她則癱倒在床上動也不想動。去哪兒都要靠兩條腿奔波的年代,實在是太累了!
可盛朱和馬氏像是不知道累似的,回到家就組織家裏人給雞鴨蓋窩棚,等到傍晚時分,一個簡易的窩棚就蓋好了,從中間隔開,一邊養雞,一邊養鴨。
雞和鴨晚上就關在窩棚裏,白天則要帶出去散養,讓雞鴨吃草地裏的蟲子、葉子、小石子等,鴨子還可以趕進河裏,讓它吃水中的浮游生物或者小魚,這樣既可以替家裏省喂養的吃食,還可以讓雞鴨肉質更健康。
秋收後要進行清田,各家的勞動力都要去田地裏幹活,養雞養鴨這事就交給了盛滿滿。
盛滿滿可幹不來趕雞趕鴨的事,她怕自己攆不上雞鴨,再把雞鴨弄丢了,就只在院子裏散養。可她又不允許雞鴨去後院,那裏種着菜,怕把菜給啄了,也不讓雞鴨到前院,以免弄的到處都是雞屎鴨屎,又髒又臭。
她圈出一小塊空地給雞鴨溜達,溜達結束就将它們趕回窩棚中,然後她再去外面抓蟲子回來給它們吃。
一開始盛滿滿難以接受抓蟲子、挖蚯蚓這件事,她雖不恐懼它們,可讓她去抓,她心裏也是抗拒的。
可為了不讓雞鴨多吃家裏的糧食,她也只能硬着頭皮幹了,從一開始抓一只蟲就哼哼唧唧很久,到後來已經可以做到面無表情了。
盛滿滿幹活慢,每天抓的蟲子是不夠四只雞鴨吃的,盛開盛放還有盛寶放工後就幫忙捉蟲挖蚯蚓,對家裏的四只雞鴨分外上心。
十天過後,這四只雞鴨中的兩只母雞母鴨就陸陸續續地下蛋了。是的,雞和鴨分別只有一只,之前盛滿滿完全忘了還得買公雞公鴨這回事,當然母雞母鴨不受精也可以下蛋,但如果想要留下種蛋孵小雞小鴨的話,就得有公有母。
盡管賬目有變,卻仍是值得做的買賣。
雞鴨下的頭窩蛋都比較小,村裏的說法是頭窩蛋營養價值高,因此這些頭窩蛋馬氏都給盛滿滿留着,一天給她煮一個,想把她的腦子養回來。孩子不傻,可孩子不記得很多事,得補補。
慢慢的,雞鴨蛋的個頭越下越大,最後趨于穩定。
盛滿滿私下裏偷偷比較,發現空間裏雞鴨蛋的個頭和自家的差不多,品質也幾乎類似,這就更方便她往外運輸雞鴨蛋了。
于是某一天,馬氏早起來撿鴨蛋,就發現自家的雞和鴨分別下了3個蛋,把馬氏給喜的呀。
村裏人養的雞鴨一天就下1至2顆蛋,下3個蛋的也有,但少之又少,誰能養出這種下3個甚至4個蛋的雞鴨,那是倍兒驕傲的事,說出去人人都羨慕。
當然,馬氏是不會将自家雞鴨很能下蛋的事往外說的,她只跟家裏人樂呵,家裏幾個負責雞鴨吃食的人愈發的上心了。
接下來家裏的雞鴨就每天雷打不動地下三個蛋,馬氏經過土方法挑選出受精的蛋,讓雞鴨抱窩孵小雞小鴨,剩下的蛋則留着趕集時拿到集市上賣。
盛滿滿就眼睜睜看着,她拿出來的雞鴨都被挑出來,沒有一個是受精蛋。
不過這也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家裏現在時不常的就能煮個蛋改善夥食。盛滿滿愛吃雞蛋,馬氏就給她留雞蛋吃,鴨蛋都拿去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