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風住塵香花已盡(1)
風住塵香花已盡(1)
素素秀目含淚道:“這一支芙蓉花簪……是我娘的遺物。”
蕖香睜大眼睛,張大嘴巴,“啊?”了一聲,一臉不可思議的樣子。
這一支珍貴的芙蓉花簪,不是麗仙姐姐獲得花魁娘子這一稱號的彩頭嗎?怎麽會是素素娘親的遺物?
物是人非事事休,睹物思人,素素強忍着心酸,淚珠兒不停地在眼眶中轉,她指着這一支芙蓉花簪說道:“你看,這花蕊上有一處比別的不同,正是我剛滿周歲那年,偷偷拿了這一支芙蓉花簪玩耍,不小心磕到的了,磕掉了花蕊上的寶石,後來娘親讓人用黃寶石修補了,只是到底材質有幾分不同,若不細看,是看不出的。”
蕖香順着素素的手仔細一看,果不其然,這簪子上的芙蓉花蕊上,有一處與別個不同。
她撓了撓頭,疑惑問道:“這一支簪子是花魁姐姐給我的,怎麽又會是素素你娘親之物?”
往事不堪回首,素素用手帕子抹了眼淚,哽咽着說道:“蕖香,你可曾聽說過颍川林氏?”
蕖香是個鄉野丫頭,哪裏聽說過這個,搖了搖頭。
素素便娓娓道來,原來這一支芙蓉花簪背後,還掩藏着一段百年望族的榮華衰敗史。
話說自本朝開國以來,皇家天子一脈軒轅氏和七大世族共治天下,三百年過去,皇嗣綿延不絕,這七大世家卻有的興盛,有的衰敗,如今只剩下四大世族,分別是京兆上官氏、蒼梧顏氏、晉嶺祝氏,還有就是颍川林氏。
這四大世族,以京兆上官氏歷史最為淵源悠久,前朝便稱霸一方的豪門壯族。這京兆上官氏與皇家軒轅氏聯姻最為緊密,自開國以來歷經的十幾位皇後,半數都是這京兆上官氏的嫡女。難怪世人戲稱,本朝皇位,一半是軒轅氏,一半便是這京兆上官氏。
晉嶺祝氏,雖不京兆上官氏這般顯赫,卻可是實打實的“巨富”,他們緊握本朝的金礦、銅礦、鹽礦,在這神州大陸上流通的每一枚錢幣,每一張銀票,都是這晉嶺祝氏所印發的。世人都說,若是皇帝老兒缺錢花了,還要向這晉嶺祝氏打欠條呢!
這蒼梧顏氏,本是發跡于行伍之中的一支世族。族中不少兒孫都當兵從軍,盤踞在軍隊之中。但自老祖宗秦國公顏齊去世之後,兒孫不争氣,早把那騎馬打仗的本事丢了,都成了酒囊飯袋之徒。
又逢北金國入侵、黃巾賊作亂,蒼梧顏氏一族統帥的軍隊頻頻敗仗,惹了衆怒,族中子孫喪命的喪命、丢官的丢官、抄家的抄家,本已是奄奄一息,不曾想竟殺出了一個名為顏巽離的旁系子孫。
這顏巽離因是旁系子孫,本不受重用,從軍隊裏最底層的大頭兵做起,白手起家,用兵如神,就有如那天神下凡一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竟一路做到了統帥三軍的上将軍。不僅掃平了黃巾賊的內亂,更是北上抵擋了北金國的馬蹄,不僅救了奄奄一息的蒼梧顏氏,更是救了本朝的江山社稷。
Advertisement
顏巽離有如此豐功偉績,從發跡于行伍之中的士卒,扶搖直上,成為了當今輔佐幼帝、總攬天下事務攝政王。只是因他殺伐之氣過重,六親不認,世人都稱其為“孤王”。
而這颍川林氏,雖不似京兆上官氏那般顯赫,也沒有晉嶺祝氏那般顯赫的家財,更不似蒼梧顏氏那般把持着三軍,卻是天下讀書人最為向往的世族,更是被譽為“國師”一族。
三百年間,颍川林氏出了不少讀書人。從本朝以後,幾乎每一任的太子太傅均出自這颍川林家,可以說,滿朝的文官,無不是這林氏的子孫,或是受教于林氏的學生。
只可惜,五年前,這颍川林氏因錯行一步,壓錯了籌碼,在與孤王顏巽離的鬥争中敗得一塌糊塗,廢太子下了天牢,這林家也牽扯其中。浩浩蕩蕩的一個大家族,頓時作了鳥獸散,把持朝政數百年的“國師”一族的颍川林氏,也成了過眼煙雲。
颍川林氏蒙受了滅頂之災,祖宗上上下下,男為奴,女為娼,林素素正是這颍川林氏的嫡女,若非這一場浩劫,她原本是養在深閨、金尊玉貴的千金小姐,怎會淪落到煙柳之地,成了女兒河裏蓄養的“揚州瘦馬”。
提起家族往事,素素自然是傷心萬分。她望着那一支芙蓉花簪,忍淚道:“這一支芙蓉花簪,原是十年前,宮中為慶賀上官皇後生辰那年,由宮裏最精巧的能人巧匠,打造的四支花簪,分別是牡丹花簪、桃花花簪、梅花花簪、芙蓉花簪。”
蕖香這才知曉,原來這芙蓉花簪是出自宮中,難怪會如此精巧,不似凡品。
素素繼續說道:“母儀天下的上官皇後留下了雍容華貴的牡丹花簪,便将餘下的芙蓉花簪、桃花、梅花,各自賞了人。當今皇帝的姐姐,也是先帝最從最寵愛的公主,玉姬長公主得了桃花簪,上官皇後的嫡親小妹子,上官三娘子晴滟上官得了梅花花簪,我的娘親林芸是林家的嫡長女,得了正是這一支芙蓉花簪。”
“我娘與上官三娘子素來交好,是從小長大的手帕交。那一年,上官三娘子與沈将軍夜奔前,見了我娘親最後一面。我娘知道,此行上官三娘子與沈将軍一別,怕是再無見面之日,二人便互相交換了花簪作為信物,說是要以後有了兒女,要互相認彼此為幹娘。無論天南海北,彼此的兒女憑着這一對花簪,便能相認。”
蕖香聽了這麽一番話,先是震驚于素素竟然出身如此高貴,乃是鐘鳴鼎食的簪纓世家,又聽到“上官三娘子與沈将軍”,眼睛一亮,興奮地說道:“你說的上官三娘子,就是那位抗擊金軍的上官三娘子嗎?!她竟然是你的幹娘?!”
見蕖香也知道她幹娘上官三娘子的事跡,素素微笑着點點頭,頗有幾分自豪道:“自然是她。”
原來這位上官三娘子,可是一位傳奇女子,事跡廣為流傳,被民間老百姓們譽為“巾帼女英雄”,風頭蓋過了所有的世家女子。她的傳奇事跡傳遍了大江南北,就連窮鄉僻壤出身的蕖香也聽走街串巷的說書人說起過她的英雄事跡。
這位上官三娘子,閨名叫做上官晴滟,是先皇後的嫡親妹子,不僅出身高貴,更是天資聰慧,年僅五歲,便能吟詩作對,心思靈巧,十個男子加起來也比她不過,家中寵愛異常。
如此金尊玉葉地養到了十五歲,本到了是談婚論嫁的年紀,可她看不上那些高門大族的世家子弟,慧眼識英雄,偏偏看中了投到自己家中的白衣門客沈承影,二人私定終身,于一個仲夏夜夜逃私奔,從此浪跡天涯,過着閑雲野鶴一般的生活。
黃巾賊作亂之際,北金國趁朝中內亂之際,發兵攻打國門燕州。沈承影、上官三娘子夫婦見朝中無人,便棄了原本逍遙自在的神仙日子,來到了燕州,投身于北金國的守城之戰中。
沈承影将軍率領不到一萬人的軍隊,苦苦支撐了二十餘天,據敵軍于城外。這期間,他連下了十幾道上書請求朝中支援糧草,抗擊北金國,但彼時黃巾賊已經攻打到了皇城腳下,皇帝已是自顧不暇,已将遠在天邊的燕州視為棄子,沒有任何支援。
燕州守城将領見支援無望,早就逃光了。唯有沈承影夫婦率全程不到三千人馬苦苦支撐。
伉俪二人號召燕州全城老百姓齊心抗敵,奔波在戰争的最前線,說出了那一句振聾發聩的千古名言:“金兵入關,勢如破竹。封疆大吏非降即逃。燕州雖小,卻要為天地之間留下一股正氣。在城三千人馬,一千迎敵,一千內守,一千外巡。上陣不力,守城。守城不利,巷戰。巷戰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盡!”*
燕州苦苦支撐了四十天,到底因敵衆我寡、孤立無援、彈盡糧絕,被金軍大破城門。
沈承影、上官晴滟夫婦見國門已破,北金國即可揮軍南下,直取皇都,更兼黃巾賊作亂,朝中腐朽不堪,國運将盡,山河國破,生靈塗炭,已到了窮途末路之際,不願茍且偷生,便雙雙從燕州城牆跳下殉國。
沈承影夫婦精忠報國,卻逢兵荒馬亂之際,無人收斂二人的屍骨,又一說北金皇帝完顏弘感其忠義之士,厚葬了這一對夫婦。本朝的老百姓們為感念心念百姓、以身殉國的這一對俠肝義膽的夫婦,便在許多地方立了為他們夫婦立了祠堂,供奉着香火。
上官三娘子因其傳奇事跡,被天下女子仰望。她們一是向往着上官三娘子與沈将軍的傳奇愛情,更向往着上官三娘子打破了女子困于內帷的桎梏,鳳凰一般飛翔廣袤的天空,清麗的鳴叫之聲響徹了神州南北。
蕖香的阿娘李素珍,一輩子逆來順受,謹守三從四德,卻也在日常起居的房中挂了一幅上官三娘子守城抗敵的畫像,嘗嘗流露出無限向往之情,想來在她的心底,也曾無比向往過上官三娘子自由、熱烈的一生。
不少女兒河中的姐兒,房中也都挂着上官三娘子的畫像,乞求着保佑。就連一向眼高于頂的陸麗仙,也常常畢恭畢敬地到金陵城內供奉上官三娘子的祠堂去上香。
至于這芙蓉花簪如何流落到金陵,成了金陵女兒河花魁娘子的彩頭,想來是上官娘子守城之際,走到山窮水盡之時,将自己的所有的妝奁都捐了出去充作了軍費,這芙蓉花簪流落到行商手中,後被輾轉流落到金陵。
如此這般,這皇宮大內的芙蓉花簪才到了花魁娘子陸麗仙手中。再由麗仙轉交給了蕖香保管,如今又被素素一語道破了這芙蓉花簪的來歷。
這一支芙蓉花簪承載着數十年的歷史,不僅見證了先皇後榮華富貴,也見證了素素親娘和上官三娘子姊妹情深、沈承影夫婦的伉俪情深,更見證了一朝的榮辱興衰,真可謂是“滄海桑田,物是人非。”
時隔今日,先皇後已經仙去,燕州已淪陷,沈将軍、上官三娘子以身殉國,屍骨未存,簪纓世家颍川林氏也已成了過眼煙雲。素素所有的親人都已經陰陽兩隔。
唯有這芙蓉花簪,歷久彌新。
這讓她如何不傷心……
素素抹淚道:“當年娘親給我說,她與我幹娘約定。若往後的兒女都是姊妹,便結拜為手帕交,若都是兒郎,便結拜為異姓弟兄,若是一男一女,便結為……”說到這,素素臉微微一紅,把頭低了,不再言語。
她嘆了口氣,繼續道:“幹娘與沈将軍殉國之後,未曾聽聞過留下骨血。幹娘的那一支梅花花簪,也因我家被抄家,充入國庫。想來當年的約定,怕是不能踐行了。”
說着,素素又想到如今自己孤身一人,舉目無親地流落在煙花柳巷,不由得又落下淚來。
蕖香早已是聽呆了,她一個鄉野小丫頭,哪裏想過這一支芙蓉花簪背後竟然有如此一段跌宕起伏的淵源。
她見素素又傷心地哭了起來,這才回過神來,不知所措地撓了撓頭,心中忽然靈機一動,說道:“素素你別哭了。”
“要不,咱們結拜為姊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