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二十八
二十八
新年伊始,吃不完的宴席讓孟章每日都醉醺醺,孟夫人也忙得腳不沾地。
事一多,人就煩,煩了就愛念叨,所以孟夫人又開始催孟章成親,要他趕緊娶個賢內助,開枝散葉的同時,也能幫忙打理家事。甚至趁他喝醉,夫人還安排紅蓼與紫堇與他行房,口口聲聲說要抱孫子。
孟章本就頭昏腦漲,又要哄着她娘,頗有心力交瘁的感覺,得了空就偷偷躲到竹園睡大覺。
催歸安靜地在一旁紮着燈籠骨架。雖然手指還不甚靈活,力氣也不大,無法完成細致的動作,但他很認真地摸索每一根小竹條,确定位置後才用細繩紮緊。他腳邊放着幾個已經紮好的燈籠骨架,完美得一點也不像是出自盲人之手。
孟章已經醒來,卧于榻上看着催歸的一舉一動,享受着片刻的寧靜。
“哥,哥……”乞寶歡快的聲音傳來,胖胖的身軀很快出現在門口。
催歸噓了一聲,示意他安靜,他才踮着腳尖蹑手蹑腳地進來。
“怎麽這會兒來,小心挨罵。”這會兒正是準備晚膳的時候,廚房裏最是忙碌。
“沒事。”乞寶把手中的碗放到桌上,然後用勺舀了一粒糯米圓子送到催歸嘴邊,獻寶似的說:“哥,嘗嘗,剛做的酒釀圓子。”
圓子裏包着芝麻,很香,但催歸吃一粒就不吃了。他知道乞寶愛吃甜食,所以借口太甜了,不喜歡,讓乞寶把剩下的吃掉。
乞寶吃得很滿足,一邊吃一邊讓催歸別紮了,等晚上他做。
“快吃吧,吃完了去跟三娘說準備幾樣清淡的菜送來。”催歸頭偏了偏,身子沒動,繼續紮他的燈籠。
乞寶含着圓子嗯了幾聲,喝光碗裏的湯,又再次強調晚上他來糊燈籠紙,才急急忙忙離開。
“三爺,先吃些點心吧。”催歸端起桌上的糕點慢慢走至榻邊。
“以為你只是鼻子靈,沒想到耳朵也這麽尖。”孟章笑着伸了個懶腰,剛剛乞寶吃圓子把他吃餓了,肚子咕咕響了幾聲。
“眼睛不好使,耳朵鼻子自然就靈敏一些。”催歸雙手捧着茶壺,聽着聲音給孟章倒了杯茶。
“紮燈籠做什麽?”孟章挑了塊荷花酥塞進嘴裏。
“後天園子裏要挂。”每年元夕,萬香樓也會裝點一番。
“再過兩天就元夕了啊。”孟章深感自己最近喝多了,日子過得稀裏糊塗。他沉吟了一下,突然心血來潮地說:“元夕那晚,一起去逛燈市吧。”
燈市?催歸仰起頭在記憶裏搜尋着。
萬香樓的人不是誰都可以随便進出,催歸就不能,尤其是到了可以幫傭的年紀,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根本沒時間出去。
他只記得母親還在時,有一年元夕與乞寶偷溜出去,可還沒來得及逛兩下,就碰到樓裏的雜役,被抓回來不說,還挨了幾板子。
孟章見催歸沒回答,以為他在擔心不能出去,正要說他會跟金三娘提,催歸就答應了。
“那就這麽說定了,到時我來接你。”就像和同伴約定去玩一樣,孟章心情很好。
“好,謝三爺。”明知去了也看不見什麽,催歸還是很期待。
南北向的瓊安大街連通城門與皇宮,将京城一分為二。元夕燈市就設在瓊安大街上,處處火樹銀花,流光溢彩。
今天孟章不僅沒帶随從,自己還一身随從打扮,就是想不引人注意,可他身上的貴氣哪裏是一身粗布麻衣可以掩蓋的,所以走在他旁邊的催歸時不時就能聽見路人的低語,主要是對孟章相貌的贊美及身份的猜測。
當然,也有不少人對催歸評頭論足,畢竟他眼覆布條,手持竹杖,一個顯而易見的盲人,來這湊熱鬧,好不奇怪。
然而,孟章不甚在意,反而盡地主之誼般詳細地給催歸講解路邊裝飾的各式花燈,還有商販賣的小玩意兒。
催歸側着頭一邊聽,一邊在腦海裏勾畫着街上的場景。只是他原就少出門,又瞎了這麽多年,好多東西的記憶已經模糊,有的甚至想象不出來。而且,街上人太多了,他的竹杖總會不小心碰到他人,這讓他走得更慢,心裏漸漸萌生退縮之意。
天橋下有人耍雜技,陣陣叫好聲吸引了很多孩子。一個小孩從催歸身邊跑過時,撞了他一下,差點撞掉他右手的竹杖,也讓他的方向感産生一瞬間的混亂,左手下意識地就往前伸出。
“我在這。”孟章說着,直接握住催歸的左手,與他靠近些,“相信我的話,就讓我帶你走。”
“有勞三爺。”雖然孟章之前就走在催歸身邊,但催歸始終感覺是獨自一人,現在手被孟章牽着,許是有了身體接觸,催歸的安全感陡升。走了一段後,他幹脆不再用竹杖探路,全憑孟章帶他。
天色越晚,街上人越多,到處人聲鼎沸,催歸被孟章帶着走走停停,不是吃小點心,就是買小玩意兒。
孟章買了串糖葫蘆自己吃了一粒感覺不錯,就放到催歸嘴邊,碰碰他的嘴唇,大聲說:“糖葫蘆不錯,吃一個。”
催歸張嘴咬住一粒,感覺竹簽被抽走後,才吃進嘴裏。焦香清甜的糖衣,微酸開胃的山楂,很好吃。
糖葫蘆是孩子的最愛,催歸小時候也曾趴在門縫上渴望着街對面那一串串亮晶晶的糖葫蘆。今天,夢想成真了,他細細地品嘗着,品嘗着人生的第一顆糖葫蘆,也品嘗着有生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