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二十四 (一更)
第24章 二十四 (一更)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一共來了七個人, 走在最前面的人手上拿着一份文件。
秦雯是總局信息中心的主任,昨天她們一行人就在牧原附近休息,本來總局是打算後天再來查, 看看牧原飼料是不是真的快要被迫“停産”。
沒想到這還沒一天牧原就敢放消息說停産妄圖制造輿論給國家壓力。
“秦主任,沒想到還麻煩您親自過來。”牧原的人看清來人便迎上來。
秦雯皮笑肉不笑, 她當主任這麽多年也不是沒見過想坑國家的錢的, 但是像牧原膽子這麽大的還是少見。
而且牧原落到她手上似乎也不是第一次。
她道:“聽說你們飼料原材料不夠被迫停産了, 國家當然要來看看情況。”
牧原的人只感覺額頭上冷汗直冒,好賴話他還是聽的出來的, 這很明顯就是國家知道牧原庫存充足, 但心思不純想給國家壓力。
秦雯沒有再說什麽, 只讓牧原的人帶她去生産線和他們的糧庫。
她到的時候生産線上沒有人,但有幾臺機子都還是熱的, 估計是臨時關閉。
生産線上也還有殘存的玉米粒, 地上也有散落的飼料,還有飼料口袋套在機器上準備裝貨。
這一看就能猜到根本沒有所謂的停産, 與其說是停産不如說是暫停銷售。
而且剛才來的路上他們還看到印有牧原集團四個大字的貨車經過。
不過牧原的人再怎麽僞裝也沒用,監管部門的人分了兩隊,一隊是秦雯帶着去總部,另一隊則是去了牧原在當地距離較近的另一個工廠。
牧原的人本想的是帶秦雯去遠的那個他們也有時間僞裝, 可萬萬沒想到正中監管部門下懷。
Advertisement
此時另一隊已經拍到了證據, 秦雯便也能直接挑明。
“原材料不足?被迫停産?國家不開放糧庫?”
秦雯越說越生氣,最近形勢本就複雜多變, 外國全是惦記龍國糧庫的, 龍國自己也有兩個省市受災, 其他城市會不會也出現天災還說不準。
就算商人逐利也要有點底線吧。
要是多一些像牧原一樣的企業,龍國的未來可想而知。
牧原的負責人看到秦雯手機上的照片臉色瞬間變得蒼白, 一句話也說不出。
對牧原的處理很快,晚上龍國市場監督管理局就發了通知。
【龍國市監局:正是危難時刻,國家、企業、社會和人民應該衆志成城共度難關,可總有一些“黑企業”妄圖通過“賣慘”的方式制造輿論,企圖達到自己不為人知的目的,國家嚴厲打擊這種不良企業,日前牧原集團試圖通過停産的方式…………國家将從重處罰此種行為。】
這份通知不僅講了對牧原的處置,還完善了對于這種行為的處罰。
“都這種時候了怎麽還有黑心企業。”
“牧原幹這種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沒想到吧,逃得了一次逃不了第二次。”
“應該處罰的再重點!這種企業都不該存在!”
華燕也在第一時間看到了處罰通知,她是牧原老客戶,知道的內情也更多。
牧原的處罰可不止通知上說的那麽“簡單”,聽說牧原高層直接大換血,只是明面上還叫牧原而已。
這中間肯定也有對家公司出手,牧原公司現在的高層好像就有優甄的人。
她完全支持國家,對類似企業就該快刀斬亂麻。
可能是看到牧原的下場,原本打着同樣主意的企業也都安安分分生産。
“華老板,牧原……這。”王老板也在看到通知後打來電話,他是真怕自己好不容易挖來的顧客又回頭買牧原。
華燕喂了一次優甄,品質不錯也确實比牧原便宜,而且牧原自己內部都還比較混亂,之前聯系的經銷商也都沒有再賣,再重新聯系一個經銷商也麻煩
“放心吧,我肯定還是用優甄。”
華燕語氣肯定,只要優甄不亂搞她也懶得換。
王老板聞言終于松口氣。
牧原倒下,之前被壓制的其他牧業公司也終于能出頭。
飼料價格因此下降兩毛錢,這對養殖戶來說還算個好消息。
李部長看着手機上的消息忍不住吐槽:“這個牧原就是仗着它是龍國最大的牧業公司才敢搞這些,之前牧原就因為想要壟斷市場被懲罰過。”
龍國類似牧原想要大搞壟斷的企業有好幾家,最後國家頒布反壟斷法,還扶持其他同行業公司,就怕一家獨大,這幾年倒也初見成效。
“這就是殺雞儆猴。”旁邊的專家忍不住喟嘆。
之後龍國需要的基礎物資不少,如果每個企業都要折騰一下要浪費很多時間,這條通知一出其他企業怕是也不敢有小動作。
這幾天龍國評估過各企業的餘量,除了大米和面粉需要國家幫忙,其他的油和各種調味品暫時都供應的上。
就是肉的問題國家還需要一點時間,根據許槐桑提過的,豬瘟大概是在半年之後出現,在那之前肯定能想出對策。
“對了,之前在系統商城買的預警器全都裝上了,有幾個臺風預警器在剛裝上就開始報警,估計是要有臺風,可是國家氣象臺沒有檢測出來。”
許槐桑不是所有的省市經歷過的都記得清清楚楚,她上一世這個時候天天都和師兄師姐待在實驗室裏,有一些持續時間很短的天災她可能都沒看到。
臺風她是真的沒有印象,不過系統商城給的預警器應該也不會亂報警。
國家給所有近海城市安裝了預警器,從安裝好就開始報警的都在蘭河嶺。
蘭河嶺面積不大,但每年地區生産總值都很高,相應的也很卷,因為地理位置蘭河嶺經常會有臺風。
李部長到:“預警器預告的是十日後有臺風登陸,雖然不确定預警器是不是真的準确,但國家已經在讓地區做好臺風前的準備工作。”
國家猜測預警器應該是在臺風生成前十天就能檢測到,現在龍國的科技能保證臺風生成前七天檢測出來,并确定生成地點和大概路徑。
偶爾也會有不準确的地方,但生成前一到三天氣象臺能保證準确率100%。
在這三天國家動靜不會太大,只是讓地方政府做好臺風前準備,三天之後如果氣象臺也發現異常波動就會通知民衆準備。
在他們讨論的時候,蘭河嶺政府已經下達文件。
……
蘭河嶺地方政府。
崔素英在基層工作七八年,平時的主要任務就是在災前提醒和幫助群衆做好災前準備工作。
早上工作群裏就發了一個關于臺風前準備的文件,現在群裏全是讨論這件事的。
臺風崔素英也經歷過,災前準備這兩年也做過不少次,但一般都是臺風來臨前三天才會開始準備。
可是這次文件裏講的卻是“為十天後的可能登陸的臺風做好準備”。
不管是國家還是地方從來不會用概念性詞語,登陸就是登陸,他們還第一次看見可能登陸。
手機又開始叮叮咚咚的,崔素英一猜就知道是今年三下鄉行動來實習的大學生在閑聊群裏發消息。
小趙:萬一沒有臺風呢?
小劉:一看你就沒經驗,文件裏說了不能引起民衆恐慌,意思就是悄悄準備,以防萬一
小王:對,我們悄悄的去檢查,就算之後沒有臺風民衆也不知道
群裏消息彈的很快,大致都圍繞在是不是真的和怎麽準備兩個話題上。
臺風準備無非就是讓市民準備好充足的水和食物以防被困,收好陽臺上的盆栽雜物,門窗也要确認牢固,防止狂風把窗戶玻璃震碎。
政府的工作就是要确保應急設備、防護用品等充足,還要制定應急預案,保證遇險能盡快疏散群衆提供足夠的食物和保障通訊。
蘭河嶺沒有大範圍的耕田,比起其他城市準備工作要輕松不少,近兩年還新增了社區聯動,很多工作也變成社區在做。
不過很快他們就沒時間讨論,工作群又發了一條消息,是給每個人分配的工作。
崔素英在一堆人名裏找到自己的名字,她被分配到的是兩個郊縣比較偏的鄉村。
蘭河嶺中心城市發達,可是郊縣的經濟不怎麽跟的上,而且郊縣鄉村裏的大多都是老人,如果他們不去挨個通知,那些老人根本不知道。
崔素英收拾好東西就坐地鐵出發,到達分配給她的村子時已經是十點半。
第一個村子基本都是平房,也都是最近幾年蓋好的,只要不是太強的臺風都不會有什麽太大損害。
雖然心裏是這麽想的,可崔素英還是把村子裏每個地方都檢查了一遍,可能會有危險的地方也在紙上做好記錄。
“侬辣辣做啥額?”一個蘭河嶺本地的老人走到崔素英身邊。
從崔素英進村子開始他就在觀察,看她走了一整個村子才忍不住說話。
“爺爺,我在看村子裏有沒有什麽地方需要修補。”
崔素英不是本地人,可在這裏久了也聽得懂一些方言。
老人臉上露出疑惑,村子上一年才翻新過一次,怎麽又來檢查。
崔素英見老人不信還把自己的工作證翻出來給老人看,老人這才放心,他一開始以為是小偷在踩點,還在心裏嘀咕怎麽現在的小偷膽子這麽大。
“村子裏就那棵樹最危險。”
老人的家人在這時趕來,也正好聽到崔素英的話,于是手一指答道。
“老人年紀大了,有點糊塗,問他問不出來的。”來人一邊說一邊要拉着老人回家,崔素英也借機離開。
那人說的樹是在村口,那棵樹在年前不知道什麽原因樹幹裂開,搖搖欲墜的,平時村子裏的人都繞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