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過了十一月中旬, 建邺也開始冷起來, 這年不知怎麽,淨是下淅淅瀝瀝的小雨, 偶爾雨裏還夾着雪花,感覺上去,到處不僅冷, 還是一種帶着潮氣的冷, 陰絲絲地往骨頭縫裏鑽。
沈皇後的肚子已經挺了出來,因為天氣總是下雨,怕滑跤, 也只好總悶在宮裏。
“唉!”她對過來陪她的楊盼嘆着氣,“閑是閑得來!感覺身上都要發黴!我和你阿父說,我是小戶人家出身,天天做事忙慣了, 現在把我關在房門裏頭等飯等睡覺,一天三個飽一個倒,日子說多難過就有多難過!你們姊弟幾個白天要讀書, 你阿父白天要處理朝政,就多了個我, 無聊死了。”
楊盼适時把兩個弟弟的作業本遞了過去:“阿母,你瞧瞧阿火和阿燦的窗課本子。”
沈皇後翻了兩頁, 老老實實說:“其實,除了劉師傅畫的杠子和圈圈,其他我也看不懂什麽。讀書做學問, 總歸是好的,他們若有三分像你二舅,我也就心滿意足了。但是,誰知道呢!你看就你三個舅舅,也是各有各的性格,分開看都不像同樣爹媽生養的。所以說,孩子的将來,也不是咱們做父母的想怎麽樣就怎麽樣的。”
她倒像看開了似的,摸了摸凸出來的肚子,嘆口氣說:“阿盼,你是做長姊的,你要先拿出一個懂事的模樣,他們倆怕你怕得很,不定就乖巧了。”
楊盼心裏轟然:上輩子她不就起了個不懂事、不乖巧的壞榜樣?年幼的時候猴天猴地,仗着自己得寵公主的身份,不知道幹了多少不靠譜的事。及至大一點要嫁人了,又是作天作地,非羅逾不嫁,出嫁時一路豪奢,散掉了國庫多少錢財——她阿父為君風評極好,大概唯有不講原則地寵愛女兒這點讓後人诟病了。
想來,兩個弟弟也看在眼裏,不肯跟着父親出去打仗歷練,只在宮裏争着比着日子豪奢。可惜他們和公主不一樣,太子的地位遠遠高于臨安王,不管什麽都要高一頭——不患寡而患不均,臨安王楊燦心裏不高興,周圍又有幾個湊趣的弄臣奸宦,撺掇着臨安王說什麽“都是陛下和皇後的骨肉,誰又不如誰”之類的話,終于釀出事情來了。
她還在那裏愣怔,沈皇後說:“這陣子怎麽總發呆?你弟弟們的窗課本子,你拿去請你二舅指點指點,他說誰好,就一定是對的。”
又說:“對了,這次進貢到宮裏的物件裏,有沒有什麽好東西?下個月準備過年,宮裏又是忙的,給你外公外婆、二舅三舅,還有幾個舅舅家的表哥、表弟、表妹們的禮物,我可就交給你分發了。”
這兩件活計楊盼都喜歡,點點頭說:“好嘞,我這就去找二舅,他被阿父留在建邺這麽久,估計也想家了。我要趁年前,叫他多教我點東西。”
她蹦蹦跳跳去二舅沈嶺常呆的那座滿是藏書的宮殿。
殿外圍着皇帝的親信侍衛與宦官,都一臉肅穆,離門窗老遠地站着,楊盼一看就知道這郎舅倆又有要事商量,她百無聊賴地在外頭等着,瞧見一只貓正攀在牆頭,是肉呼呼毛絨絨的喜人模樣,不由繞到牆下,嘬着嘴唇逗引那只貓。
貓“咪嗚咪嗚”叫兩聲,順着牆檐輕悄無聲地走,楊盼在下頭跟着走,不覺走到了藏書宮殿的後院。後院也有人把守,只不過認得這位寵冠天下的公主,見她在牆根那裏嬉戲,也只笑笑不攔阻。
突然,宮殿的後窗推開一扇,裏頭的話清清楚楚飄了出來:“……遇到這樣的情景,還能如此鎮定,也是個人才。倒是北燕那位皇帝并不是傻瓜,這一次戲弄,接下來就要謹防着他——”
窗口順便潑出半杯殘水,以及露出國舅沈嶺的半張臉,他目光敏銳,一下子看見了楊盼,半句話頓時咽下去了。
Advertisement
好一會兒,他才叫道:“阿盼,你怎麽在這裏?”
楊盼說:“我……我來找阿舅有事。”
皇帝的臉也在窗口閃了一下,言語感覺有些不耐煩:“我和你阿舅有事,你先離開吧。”大約是因為他自己沒交代清楚,不好責怪外頭的侍衛和宦官,所以只是橫眉看了那群人一眼。
那些人自然也是人精,趕緊上來勸楊盼:“公主,陛下有事,您先到殿外的暖和屋子裏等一等,等陛下的話說完出來了,臣再來請公主。”
沈嶺潑茶時的那半句話,楊盼本來完全沒有放在心上,但當她到殿外的裙房裏,坐在火爐邊喝茶吃栗子的時候,突然覺察出不對勁來:
阿舅開窗潑茶動作自然尋常,說的話應該是不用避忌外頭侍衛宦官們的,既然這樣,見到她楊盼為什麽就把半句話咽下去了?
莫非和她有關?可她又不認識北燕的什麽皇帝!
再想想,與她有關、而且她不宜聽到的,難道和羅逾有關?
楊盼的心頓時“怦怦”地跳起來,本來“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心态頓時變化了,變得特別想知道發生了什麽。
楊盼在心慌意亂中胡亂猜測着,也不知等了多久,外面有個小宦官頭一伸,笑融融道:“公主,陛下已經和國舅談好了,問公主還過不過去?”
楊盼起身說:“我要去。”
她手裏還攥着兩個弟弟的窗課本子,進入溫暖的大殿,這時候,父親和舅舅的臉色都已經放松下來,兩個人正跷着腿,喝着茶,在聊秣陵過年的老習俗,皇帝笑着說:“我那丈人爹還是不肯到建邺來過年麽?你去勸勸他們老兩口,我這裏對他們沒有任何規矩,權當到女兒女婿家玩,豈不好?阿圓又有了孩子,也特別想念他們老兩口呢!”
他轉眸看見楊盼,招招手說:“阿盼,剛剛有事找你二舅麽?”
楊盼把弟弟的窗課本子遞給沈嶺:“我弟弟們寫的窗課,想請阿舅指點指點。”
“原來是這事。”沈嶺笑道,伸手接過了楊盼手裏的本子。看了一會兒評價道:“若論用詞和音韻,太子和臨安王還都算是聰明有天分的孩子,只是靡靡之感甚強,故作閑愁,無病呻_吟。”
皇帝接過本子看了看,皺着眉問:“為何會如此?”
沈嶺說:“長于深宮之中,養于婦人和宦官之手,平日不見疾苦,不辨菽麥,自然是這樣。”
皇帝敲敲自己的頭:“失敗!失敗!一直忙于征讨,無暇教好自己的孩子。”表情落寞,還順勢瞟了瞟楊盼。
上輩子,我也是失敗的哎!楊盼心裏想,突然覺得能重來一世真好。她撒嬌一樣坐到父親身邊,把腦袋擱在他的肩頭。
“阿父,”她軟綿綿說,“我也不要做無知無能的人,你信不信我?”
皇帝先還輕輕地撫着她的辮子,聽了這一句突然側身問:“阿盼,你明白地說,你又想幹嘛了?”
楊盼不由骨嘟了嘴:“阿父,我就這麽叫你不相信?”
沈嶺不由笑了:“陛下,剛剛是我疏忽了,多了一句話飄到公主的耳朵裏。公主是不是想問羅逾?”
楊盼一下子被他猜中心思,倒有些不好意思起來:“只是好奇……”
皇帝臉色不大好,揉了揉鼻子說:“想用反間之計的,沒有成功。這小子深藏不露,膽子也大。要逼出他的真面目,太不容易了。”
“阿父既然這麽不信任他,為何不——”楊盼說了半句,皇帝和沈嶺也能夠聽懂。
拷問的手段千千萬萬,若真想逼出一個結果而已,刑獄裏那些行刑的老手多得是吓煞人的手段,羅逾不過十五歲的少年,皮嬌肉嫩,當真堅強到什麽折磨都抗得過去?
楊盼覺得自己這半句話問得實在不好,萬一皇帝真的起意,她不是害死他了?
皇帝卻無奈一樣搖搖頭,對沈嶺說:“阿盼現在也不肯去內書房跟郭師傅讀書了。二兄你多辛苦點,多教教她吧。前朝的那些往事,陰微得記不進史冊的東西,多少就掩埋掉了,可是裏頭藏着的秘密,卻能揭開好多東西。”
他最後搖了搖頭:“其實我不是好戰的人,雖然從戰場上發家,從戰争中獲得了地位和權力,但是我也深深知道,多少老百姓為戰争不能生還,多少眼淚和鮮血裹藏在其中,這就是民瘼,不知道的人——像你的弟弟們,只怕永遠不明白其中吶喊不出來的苦。”
楊盼真不明白父親這一大段有感而發是從何有感,說給她聽又是什麽意義。只是父親輕輕地揉了揉她的頭發,一如既往地寵溺地看看她,然後起身就離開了。
倒是二舅,在皇帝走之後,終于發聲道:“你不要擔心羅逾,他沒事。”
接着又來了一句更莫名其妙的:“你阿父阿母擔心你喜歡上了不該喜歡的人,但我倒覺得,你喜歡一個更強大的少年郎,其實是你的眼光。”
楊盼完全聽不懂:王霭年輕有為,不是比碌碌的羅逾更強大?
沈嶺看着她懵了的神情,嘆這到底還只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又想到自己與妻子的一段情緣,當時亦是不被所有人看好,可是堅持下來了,他獲得了最圓滿的愛情。他對楊盼說:“現在說‘喜歡’,或許為時太早,但是阿盼,阿舅希望你明白,這個世界上确實有東西強求不來,也确實有感情可以沖破一切藩籬。”
楊盼扁着嘴,淚水在眼眶裏打轉,她不敢說,她已經不敢相信羅逾的愛情了。
楊盼心裏藏着的小心事,沈嶺也不是神算子,猜她不中;但沈嶺對羅逾的觀察,倒是足夠精準。
皇帝楊寄無論是賭博還是打仗,謀算失敗的情況不多,但是這場反間計确實是被羅逾識破的。
要知在千軍萬馬、一場混戰的沙場上,遇到衣着不同的敵人就是一陣槍搗戟戳,除了将領還有可能被活捉之外,一般的軍士、武官、文書等等,一樣是命如草芥。
然而,當羅逾聽着數萬大軍的步伐聲,他慢悠悠起身,穿好衣服,又慢悠悠到主帥的軍帳前。
“明公,怎麽了?”他徐徐問王藹。
王藹“嗯”了一聲,黑沉着一張臉掩飾着一點失望之色,過了一會兒才說:“哨樓那裏遠遠看到遠處的沙塵,估計先那幾個俘虜是做前鋒探馬的,大隊伍在後頭趕過來了。”
羅逾說:“哦,若是北燕的大隊伍來了,我們這裏區區數千人,該怎麽辦?”
王藹看着他,冷笑道:“能怎麽辦?”
羅逾亦冷冷道:“明公心裏有譜,自然淡定。”
王藹猛地轉身,死死盯着羅逾,臉色一下子鐵青起來。羅逾毫不示弱地回瞪着,過了一會兒才昂然笑了一笑,拱拱手說:“我算什麽名牌上的人?明公未免對我太費心了。”
過了一會兒,探馬來到主帥帳前,給所有慌亂的人一顆定心丸:“回禀參領,前方來的是洛川的守軍,陛下派來增援雍州的。”
軍帳裏拎着心的人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笑眯眯看着王藹,王藹到底直脾氣,一點笑模樣都沒有,呵斥着:“多些警惕才少些被動,不知道你們高興個什麽勁!”
他眼角餘光看到羅逾,這朗朗少年翹着唇角卻沒有一絲笑意。
王藹說:“既然是自己人,檢查交接一下。各自再休息一天,明日開拔。”
其他人領了命下去了,王霭悄悄拉住也準備離開的羅逾的衣袖。
羅逾會意,停下步子。
人都走光了,王霭看着軍帳的簾子放下了,才說:“你剛剛一番話,是什麽意思?”
兩個人彼此鬥着心思,都不肯說實話——羅逾尤其不能說實話,哪怕這實話可以結結實實打王霭的臉——他笑道:“我說什麽了?”又自己一副恍然的模樣:“哦,大概是我說的‘費心’那句?那是我謝謝明公對我一直以來的特別優待。”
作者有話要說: 楊盼:還是舅舅好,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