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0. 「陳厲峰搶劫案」·暧昧
第10章 10. 「陳厲峰搶劫案」·暧昧
據陳厲峰改口後的陳述,其與被害人王濤的妻子盧靜是初中同學。那時的盧靜寡言內向,幾乎沒什麽存在感,初中畢業後去學了美容美發,在鎮上開了間發廊。
發廊開業酬賓辦卡優惠,陳厲峰正好路過,進去儲了五百塊錢。幾次理發外加閑聊,兩人才又熟絡起來。
盧靜天生皮膚白淨,五官素淡,講話從來輕聲細語,和陳厲峰認識的其他姑娘都不一樣。他漸漸地對她有了好感,正打算要表白,就得知了盧靜要結婚的消息。
結婚對象是經朋友介紹認識,也就是王濤,在當地開了兩家火鍋店,經濟條件還算不錯。盧靜當時已經二十六歲,在同村裏算是“老姑娘”了,家裏催得緊,嫁也便嫁了。
盧靜婚後育有一女,經常因為孩子和生活瑣事經常同王濤發生争吵,感情不太和睦。男方家裏一直希望能再抱個孫子,盧靜卻因身體不好,不打算再生,久而久之,與公婆的關系也有些僵。
一次,陳厲峰去理發的時候,無意間看見盧靜脖頸有傷,可問了她又什麽都不肯講。直到同樣的事情發生了四五次,盧靜才吐露了自己被王濤家暴的事。
溫婉柔弱的女人總能激起男人的保護欲。陳厲峰勸說盧靜與王濤離婚,盧靜卻很猶豫,因為女兒快上幼兒園了,王濤的戶口已經遷到鎮上,她想讓女兒去鎮裏的幼兒園,教育條件能好一些。一旦提了離婚,擔心王濤那邊不肯配合,本來他們就不喜歡這個女孩。
陳厲峰也不好強求,便給盧靜留了一千塊錢,說之後有困難再來找他。
盧靜當然不肯收,但是強扭不過,只得暫時留下,想着以後有機會再還給他。
自從知道盧靜難處,陳厲峰隔三差五總要到發廊裏來看看,有時候也帶點給小朋友的禮物,玩具、畫本之類的。盧靜過意不去,理發也不收錢了,有時家裏炖了排骨,便會拿飯盒裝着,帶到店裏給陳厲峰。
兩人一來二去,感情漸漸升溫,卻囿于王濤的緣故,始終都沒捅破那層窗戶紙。
陳厲峰自幼父母離異,父親常年在外做生意,母親體弱多病,過世得早,他就寄宿在舅舅家,直到因為争奪母親留下的一間門市房和舅舅鬧掰,相互再無往來。
他書念得不多,也沒正經工作,有點小聰明,全用在打牌上了,和村裏人關系不好,也沒誰給他炖過排骨,盧靜是唯一的一個。
案發當日,盧靜給陳厲峰發信息說自己包了酸菜餡餃子,想要給他送點。當時的陳厲峰因為前晚通宵打牌,正在朋友家裏補覺。醒來後收到信息,即與盧靜相約在村東兩公裏處的松樹林裏碰面,位置相對僻靜,以免撞上熟人。
好巧不巧的,兩人還是意外撞上了王濤。
彼時大約傍晚六點,天色已黑,盧靜提着飯盒來到松林找陳厲峰,卻被躺倒在地的男人差點絆倒。驚見男人正是丈夫王濤,渾身是血,已無呼吸,盧靜吓得不輕,好一會兒才勉強冷靜下來,撥打了110。
因為擔心與陳厲峰等關系暴露,她便讓他先一步離開現場。
至于王濤究竟因何被害,陳厲峰拍着胸脯保證,他是真不知情。
“那條信息還在嗎?”姜郁問,“就是盧靜發給你要送餃子那條。”
陳厲峰搖頭,“删了。”
姜郁覺得奇怪。追問:“為什麽删了?”
陳厲峰道:“手機內存不夠,就給删了。”
*
離開看守所後,張筱問姜郁:“現在咱們去哪?”
“去紅花村,找盧靜求證。”姜郁上車發動引擎,“我總覺得哪裏不太對勁。”
約一小時後,兩人抵達紅花村。
王濤家中無人應門,向鄰居打聽之後才知道,自從王濤出事,盧靜就帶女兒回了娘家,沒在村裏再出現過。
姜郁輾轉拿到盧靜電話,一通撥去說明來意,盧靜沒承認也沒否認,只是拒絕配合作證,希望律師別再打過來了。
陳厲峰能否脫罪尚未可知,配合作證則是承認兩人确有私情,聲譽難保。紅花村巴掌大小的地方,鄰裏鄉親擡頭不見低頭見,地方越小,越是人言可畏。
姜郁能夠理解盧靜做出的選擇,卻也不得不為案件陷入僵局感到煩惱。這時心裏又難免要怪陳厲峰,如果最初向她坦白實情,案件或許又是另一種走向。
如今她能繼續堅持無罪辯護,主張被告即便到過案發現場,也未搶劫傷人,畢竟那把瑞士軍刀和帶血的石塊上都沒提取到陳厲峰的指紋。但被檢方一路步步逼退至此,她在法官那裏總歸丢掉不少 “印象分”,辯護詞的份量也要打折扣。
“疑罪從無”的道理誰都明白,真正裁度起來卻仍逃不過法官心證——證據要充分到什麽程度才算“排除合理懷疑”?
排除誰的合理懷疑?
律師提出的懷疑是否合理?
如果陳厲峰無罪,那麽誰該為王濤的死亡負責?
*
晚上姜郁回到家裏,拖着一身酸軟疲憊,正打算去泡個澡解解乏,就接到母親隋麗萍打過來的電話。
本來不太想應,直到來電變成未接,隋麗萍又打了第二遍。
姜郁這才按下接聽,語氣恹恹:“喂?媽。”
“欸,姜姜,你下班了沒啊?”
“嗯。怎麽了?”
“也沒什麽事。這不明天就周末了嘛,你看你要是不忙,就回來一趟呗?讓你陳叔叔給你炒兩個菜,咱們也好久都沒聚了。”
“陳叔叔”名叫陳大右,比隋麗萍小兩歲,是她當年做服裝批發的時候認識的,中年離異,有個兒子。後來服裝生意不景氣了,陳大右就帶着隋麗萍開起手機店,最紅火的時候在松河市裏有五六家分店,賺了點錢,後來投進股市虧多盈少,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
大概顧及女兒感受,隋麗萍和陳大右的半路愛情一直處于地下狀态,直至姜郁上了大學,她才跟女兒提起有這麽個人。那時在電話裏,隋麗萍對這位“陳叔叔”評價甚高,說他會照顧人,腦子也活,很會做生意。
姜郁大三那年春節回家,第一次見到陳大右本人,說吓一跳絕不誇張——男人光頭金鏈花襯衫,怎麽看都像混社會的,跟“會照顧人”死不搭邊。
相處一段時間過後,姜郁對他的印象又改觀了些,沒見這人做什麽出格的事,不過是嗓門兒大了點,外加有點暴發戶屬性。因為早年跟人學過廚子,陳大右燒得一手好菜,反正比隋麗萍做飯好吃。
姜郁并不反對母親另謀幸福,只是真的很難融入,總覺得家裏多了個陌生人,有種說不出的別扭。之後回老家次數更少,好在工作越來越忙,借口也越來越容易找。
“這周末不行,得在所裏加班準備材料。”她随便找個理由搪塞。
“噢,這樣啊。”隋麗萍頓了頓,才繼續說,“其實有這麽個事兒,想跟你商量一下。你陳叔叔一直想做那個平板電腦的授權代理店嘛,但是咱們這小地方你也知道,年輕人沒幾個,開了店都不知道要賣給誰。前一陣子他去濱江考察,覺得東城新區那邊商業環境不錯,學校也多。想要賺錢,還是得把店開到那邊去。挑挑選選的,看中幾個門臉兒,拿不定主意。正好你就住那邊嘛,就想讓你幫着參謀參謀,比較一下租金啊、客流啊,看看開在哪裏合适。”
“開店的事情我不懂啊。”姜郁第一反應是不想摻和,“而且他來濱江開店了,你怎麽辦啊?”
“那他要是真做起來,我也跟過去呗。把家裏這邊的房子租掉好了,能賣掉也行,然後去那邊買套小一點的,也離你近一點,互相有個照應。”
姜郁最怕的就是這個,趕緊勸道:“媽,你別沖動啊,等我回去再商量商量。現在實體店鋪也不好做。”
“那你什麽時候能回來啊?年底店鋪租金很便宜的,等過了年要漲價了。按一個月漲800塊算吧,一年就是9600塊,小1萬塊出去了。你租了店鋪還要裝修的,等裝修好都要2月底了,到時候——”
隋麗萍話多語速又快,姜郁聽得後腦勺嗡嗡直響,索性長痛不如短痛:“知道了,媽,我明天回去行嗎?等我回去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