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四十三章
“你們聽說了嗎,容安縣挖出了一塊鳳玉,上頭刻着一個蕭字。”
昨日落了雨,深秋的街頭落了一地的黃葉,粘在水坑中,覆在了行人的腳底板上,又掉到地面,被另外的行人踩去。就像這謠言,從容安縣傳到了洛城,又從洛城傳到了京都,卻不知道最後會止于何處。
“當然聽說了,你還有沒有聽說滁州的漁民從魚腹中發現了一張紅條,上頭寫着蕭氏女裴家郎,天作姻緣。”
“這倒是沒聽說過,可我聽說昨日夜裏西頭的寺廟出了倒金光,說是神女現世。有人去瞧了,那寺遠的振惡池上也出些了一個蕭字。”
“哎呀,竟然有這奇事。”
京都流言四起,這些怪事在販夫走卒中流傳,被不斷的加工,最後讓人覺得真有些玄乎,莫非真是神靈的指示。
明珠從外頭聽了這些傳言,便回來與蕭妩說。
蕭妩只是笑笑,世上哪裏有這麽巧的事,不過是裴賀在造勢罷了。
——
煉丹房
皇上怒道:“你當真是好大的膽子,敢在外頭造這些奇事怪談。”
“兒臣不知道父皇在說什麽,兒臣什麽也沒幹,是神明的指引,難道父皇不信嗎?”裴賀問道。
大裴皇上自稱是上天派下的使者,怎能不信神明。
“還請父皇下旨,賜婚于我與裴給事中之女裴賀。”裴賀請旨。
皇上譏笑一聲,道:“你可知道人得到想要的東西,總是要付出代價的。你登上太子之位的代價是親手殺死過去的自己、是衍兒之死、是成為孤家寡人;那你今日應該付出的代價是什麽了,讓孤想想。”
Advertisement
皇上頓了半響道:“江南的水運交給如年來做吧。”他雖是放權的皇上,可他終究還是皇上。
裴賀行了禮道:“多謝父皇賜婚。”
不過是江南的水運給了他又如何,他要蕭妩做太子妃,舍棄了這水運又有何妨,在裴賀看來,這代價是太過于合算。
——
成婚是人生的大事,自是馬虎不成,尋常百姓人家都需遵循六禮,太子成婚規則也自是少不了的。
皇上下旨,立戶部蕭易中之女蕭妩為太子妃。消息傳遍朝野,也傳遍于市坊百姓之中,人人皆道,原來天降祥瑞中的蕭氏女就是蕭妩。有人祥瑞的鋪墊,自是無人置喙,只道是天定良緣。
女子成婚自是需要從娘家出嫁。
“阿妩,你先回裴府,我明日便上門議婚”,裴賀道。
他心中雖不舍得與蕭妩分開,可也不得不按着這些古來的規矩來。
有傳言道“若不遵從這禮教來,神佛便會不賜其和美。”
裴賀本是不信神佛,可是在蕭妩的事情上他不敢不信神佛,他不敢拿他們的婚姻去賭,今世他要他們長相厮守。
蕭妩點了頭,道:“好。”
車輪辘辘,駛出太子妃,既有行李三車,又有親兵護衛。
裴賀既擔心蕭妩在蕭府住的不習慣,又擔心她不安全,便有了這般的場面。
還未到蕭府,便瞧見蕭家夫婦在門口等着了。
馬車停了,蕭母就走了上來,拉住蕭妩的手。她已聽聞太子要立蕭妩為太子妃,可她高興的并不是她給蕭家帶來的榮耀,而是蕭妩有了名分,可以在太子府中有一席之地,可以不受其他女子的氣。
再另她高興的就是,自找到蕭妩以來,蕭妩是第一次回家久住,母女兩可以好好說說話,她怎能不高興。
蕭母關切道:“寶啊,自找到你以來,你那屋子娘日日讓人打掃,終于盼到你回來了,為娘高興。這一路上累了吧,進屋休息。”
蕭母雖不是她的親生母親,但她對她是真心實意的好,蕭妩感受得出來。前世她母親早逝,生下她不久便亡故了,她還從未感受過真切的母愛。這一世,她依然沒有對親生母親的記憶。
而蕭母給了她真正母愛的感覺,蕭妩是感激裴賀給她找了這樣的母親的。
“好,娘。”蕭妩将那聲“娘”叫了出來,她兩世皆未親口叫過娘。
這一聲娘震得蕭妩心熱,那眼淚不自覺地就湧了上來,這是蕭妩第一次叫她“娘”。
“寶兒乖,阿娘高興,今天真是個好日子。”蕭母喜極而泣。
三人進了府,蕭夫人帶着蕭妩去瞧了屋中,問道:“可還喜歡,有不喜歡的地方跟娘說,娘給你改。”
那屋中寬敞明亮,打理的十分整潔,屋中還擺着一盆花,讓這屋中更加有了生機。裴易中是一個清官,但這屋中的用具雖不是最好的,但已經是很好的了,不難看出蕭母是将這府上最好的東西都往她這放了。
蕭妩點了點頭,道:“娘,我都喜歡,這裏很好。”
第一聲“娘”叫出後,這其後的“娘”就叫的順口了。
蕭母見她喜歡,心中自是歡喜,道:“累了吧,休息休息,娘去給你拿雞湯。”
蕭父笑道:“你母親今早知道你要回來,就熬了雞湯,一早上都閑不住,忙上忙下的。”
蕭母笑着拍了蕭夫一下,道:“就你多嘴,你去将那雞湯拿來。”
二人琴瑟和鳴,平平凡凡的幸福,蕭妩瞧着這畫面笑了。
蕭母扭了頭,對蕭妩道:“娘幹這些事一點都不累,滿心都是高興。”
蕭妩點了頭道:“謝謝娘。”
“你我母女二人有什麽好說謝的,寶兒,還是有些受了,該多吃些,這幾天在家中,娘多給你補補。”蕭母瞧着蕭妩羸弱的身體,滿目都是憐惜。
蕭妩笑着點了頭,道:“好。”她是吃不胖的,在太子府裏裴賀也沒少給她投喂好東西,可她就是胖不起來。
蕭父從外頭端來了雞湯,盛好了,試了試勺柄溫度,覺得差不多了,便要遞給蕭妩。
蕭母瞧着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樣子,甚是欣慰,對蕭妩道:“小心燙。”
那雞湯的溫度正正好,也不油膩,蕭妩道:“好喝。”
蕭母見蕭妩愛喝,道:“今日我讓人把後院的雞殺了,明日再給你炖。”
蕭母心疼蕭妩,自是想要将所有蕭妩喜歡的都給蕭妩。
住在蕭府上,蕭妩受着蕭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晚上用了晚膳,蕭母帶着蕭妩往她屋裏去。
屋中僅有燭臺兩座,屋中陳舍皆是質樸,不難看出蕭父為官清廉。
蕭母打開衣櫃,從裏頭拿出一件衣裳來。蕭妩瞧了竟然是喜服。
太子大婚是天下的大事,一絲一毫都出不得差錯。因而太子妃的喜服向來由宮中制衣局來做,由制衣局繡主監管,用的皆是最好的布料和珠寶。
蕭母拉着蕭妩道:“娘知道你的喜服要由宮中做,為娘這是早就備下的,想着你哪一天結婚了高高興興的穿上。現下你雖穿不上了,但為娘自己繡了也是圖着喜慶。”
蕭夫人說得輕巧,可蕭妩自然是知道制作這麽一件喜服要花費多少精力。接過蕭母手中的喜服道:“我很喜歡,謝謝娘。”
蕭妩想着不能白費蕭母的心意,便想穿給蕭母看看,她前世未有母為其制衣,今生有了這機緣,蕭妩覺得重活一世,她未非一無所獲。
蕭母笑着道:“姑娘大了,急着嫁人,娘這衣裳還未做完,等娘再把這些針線整整,你再穿。”
蕭妩倒是不急的嫁人,可裴賀急着娶妻,一大早便就上門定禮。
浩浩湯湯的隊伍從太子府行至裴府,一箱箱木箱子緊雖其後,綿綿不覺,讓人瞧不見頭,一時間萬人空巷,好大的氣派。
路人交頭接耳道“這太子殿下可真是寵愛這未來太子妃啊,這一箱箱的,裏面不知道有多少寶貝了。”
“可不是嗎,鳳女配皇子,确實是該這麽喜慶。”前些日子的怪事被越傳越玄乎,一時間蕭妩被冠以了神女的名頭。
那梨木箱子被擡入了蕭府,愣是蕭夫蕭母瞧了那些禮單都驚面面相觑。
蕭府今日設了宴,熱鬧的聲響傳入了後院。
“小主是太子殿下上門定親了。”明珠笑着道。
蕭妩能成為太子妃,明珠心中自是歡喜十分,她沒有想到太子會不在乎身世,娶了小小的給事中之女為太子妃。
瞧着二人就要修成正果了,明珠喜上眉梢。
又問道:“小主可要出去看看?”
蕭妩瞧着鏡中的自己已梳妝完畢,點了點頭道:“我們出去瞧瞧吧。”
在屋內就能聽見外有的報喜聲,這出了屋聲響更甚。蕭妩不經想起前世,前世何曾不是這般熱鬧,可到後來只剩寂寂深院,熱鬧不再。
院中的桂花開着正勝,聞味那花香,蕭妩不禁停步而望。
廊後的裴如年也停了腳步,人瞧花,而他瞧人,人比花嬌。前世他也曾這般躲在廊木後瞧她,他滿眼都是她,可她從未将目光移向他。
他想這一世會不一樣嗎,他想起中秋節蕭妩對他的畏懼,嘴角不由勾起了一抹苦笑。可他的腳步卻向蕭妩邁去,他想試一試當他去到她面前時,她眸中是否會有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