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娘子軍、籌備鋪子
第17章 娘子軍、籌備鋪子
“地方不用太大,能放兩面貨架就行。而且咱們賣鞋履,又不用挑水生火的。主要還是不能離家太遠……”
虞凝霜正在給虞全勝羅列鋪面要求,讓他巡街的時候留個心眼,看看何處有合适的鋪子出租。
因為鋪子只需承載展示鞋履的功能,所以在她的構想中,一個臨街的小門臉房就足夠用,這樣價格也不會太高。
虞凝霜每日賣完冰飲子,也到處轉悠着看鋪子。她這一陣實在繁忙,在外打點完諸般事宜,回家還得主內。
家裏的蒲編娘子軍已然開班好些日子了。附近鄰裏聽說許寶花無償教授蒲編,而且以後好像還要開鋪子和她們收貨?于是都抱着看熱鬧的心态過來。
來了才發現虞家是認真的。
如果想學,就免費領一抱蒲經,然後必須先從最簡單的蒲扇學起。
中途若是想退出,盡管撂下蒲經退出便是。但是但凡認真跟着練習,等這抱蒲經用完,在蒲扇這一項上基本也出師了,成品品質是可以被拿去賣的程度,也相當于獲得了虞家的認證,之後可以給虞家供貨蒲扇,拿到分成。
只不過在那之前,要先免費給虞家編二十個蒲扇,作為學費。
虞凝霜設計的這一套流程,說到底就是一套市井百業的學徒系統——學藝時不交學費,之後給師門打白工償還。
與那些讓學徒白打工一年零一節的師門相比,她這已經是非常良心了。而且作為一個深有遠見的老板,她為“員工們”的專業發展提供了通道。
所以虞凝霜才設計了那循序漸進的編制順序,而不是像許寶花之前教楊二嫂時,依着對方的需求上來就教蒲履。
現在,每位和許寶花學習的編織工,必須先編蒲扇出了師,然後是帽子,再然後才能接觸到基礎版的蒲履。以此保證編織工在編鞋履時,已經是熟手。
這樣不止她們有穩定銀錢進項,虞家收貨的質量也能被保證。
這種方法前期投入大,收效慢,但是後勁兒足又綿長,對于所有學藝的編織者們來說,更是百益而無一害。
Advertisement
她們大抵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除了最開始兩個并非真心學習的樂子人放棄了,再沒有人放棄,一路跟着學了下來。
目前,大多數人都開始編蒲帽了,而虞家兩個屋裏,已經堆了百十來把大蒲扇。
虞凝霜一回家,就見小小的院裏擠了七八個人,地上都是一簇簇蒲經,無處下腳。這種雜亂卻讓她覺得舒适又安心,不自覺就抿嘴笑了起來。
“霜娘回來了!”
“今日飲子生意怎麽樣?”
“看看這小娘子多俊吶!”
正低頭聚精會神編織的衆人見她回來,都一疊聲地打着招呼,外加用手在她身上扒拉來扒拉去,虞凝霜在她們熱情的圍堵下更舉步維艱,一邊回應一邊好不容易才走到房前,放下辎重。
而後,她提起牆根曬得溫熱的一桶水,将一條棉帕在裏濡濕了,開始擦拭裝飲子的瓷甕。
衆人見那瓷甕幹幹淨淨,啥也不剩,估計也就是壁上挂了一層糖汁子,難免感嘆。
“嚯!又都賣啦?這得掙多少錢?”
虞凝霜笑笑沒答,只是她剛拎回來的那條足有三四斤重的銀亮鳜魚,已經不動聲色地說明了一切。
楊二嫂罕見地默不作聲,不時偷看虞凝霜一眼,眼看着她很耐心地将那瓷甕用濕帕子擦了幾遍,最後再将剩下的半桶水全倒進去涮一遍。
楊二嫂咽了咽口水,想着自打虞凝霜正式開始賣飲子,就再沒在她家蹭過飲子了。
她不禁想起最後喝荔枝膏水那一回,當時那點飲子在虞家也算稀罕物。
可現在,不過半個月過去,虞家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她今日來得早,正見虞含雪穿着新衣在喝楊梅膏水。小丫頭的神态輕松,一點沒有之前小心翼翼、一滴不舍得撒的影子。
而那膏水色澤又潤又濃郁,清香味兒不斷往她鼻子裏飄,一看就是用足量新做的果膏沖的,現在想起都覺得饞人。
楊二嫂正攙着呢,虞凝霜先湊了過來,拿着她剛編的蒲帽大加贊嘆。
“還得是我二嬸子編得最好,不愧是之前就學過的。”虞凝霜将那蒲帽戴上,眼睛在帽檐的陰影裏仍是晶亮,“嬸子,您這手藝也夠教人了,我阿娘忙不過來時,您可得幫襯幫襯。”
這下楊二嫂不用喝飲子,心裏也是甜得冒泡兒了,滿口答應下來,動作也一下子快了不少,簡直将手裏的蒲經編出了殘影。
虞凝霜煞有介事再誇兩句,就扭身去廚房裏收拾鳜魚去了,等着晚上把它蔥燒了。她還買了兩大張千層蒸餅,到時候沾着魚湯一起吃,想起來就覺得舌頭要被鮮掉。
她越想越高興,邊哼着歌邊思忖蒲編娘子軍的未來。
有楊二嫂這麽一號人在裏還真不錯。因她性子潑辣,又外向好強,所以已經被虞凝霜暗中選作了“班長”,可以讓許寶花輕松不少。
虞凝霜在琢磨院裏的人,院裏的人也在琢磨她。
帶着女兒一起來學蒲編的羅大娘學得最認真,天天都來,她就也天天看虞凝霜拎着好吃好喝回來。
“寶花,霜娘這麽能幹,誰家娶了她真是天大的福分哦!”
這話題一出,馬上就有三四人擠到許寶花身邊。
“還沒相看人家啊?”
“霜娘這品貌,王子皇孫也嫁得。”
“可不是嘛?娶妻娶賢,聖人娘娘當年也只是個農女不是嘛?”
聽着這幫人都要把虞凝霜安排進宮裏去了,有個木大嫂趕忙道:“你們心也太大了,嫁去豪族,萬一霜娘受了委屈都沒處訴。要我說啊,還是知根知底的好。诶寶花,我有個侄子在軍巡——”
“拉倒罷!”在一邊聽了半晌的楊二嫂終于翻了個白眼,高喊出聲。
“你那侄子是個傻大個兒,話都說不利索的稻草人,還惦記人家的金鳳凰呢。”
她把手中一把蒲經當雞毛撣子擺着,将許寶花身邊圍着的幾人趕回位置。
“去去去,別說這有的沒的,好好學蒲編罷。”
看着木大嫂那敢怒不敢言的樣子,楊二嫂臉上露出一點點驕傲出來,最後總結道:“霜娘能看上你侄子?霜娘最有看人的眼光了!”
不管這虞家小院裏的日子如何變換,她總是不知不覺中被虞凝霜拿捏得死死的,倒是一直沒變的。
*——*——*
不過幾日,虞凝霜還真找到了合适的鋪面,是田六姐上心幫着打聽的。
那鋪子本是賣香藥的,就在街角。按照地界算,也屬于這寧保橋南大集,和田家雜煎就差兩條街。
鋪子寬只一丈多,縱深則深些,有兩丈多。屋裏無甚裝點,只有一組櫃架擺着,但是足夠實用了。
大小合适,位置也好,虞凝霜第一次跟着牙人去看時就基本認定了。然而也是因為位置好,租金要八兩一月,超出了虞凝霜預算。
她好說歹說,最後談到每月便宜了半兩,又央得鋪子主人同意鋪子開張時再開始計算租金,把重修裝潢的時間省了下來。
虞全勝本來被妻子派過來,給虞凝霜撐場子。然後他就發現,自己還真就只是個撐場子的。虞凝霜才是虞家話事人,和氣又巧妙地把事情談得妥帖。
待雙方拍板,簽了文書,虞凝霜将三個月租金一遭付了,此事便成了。
辛辛苦苦大半個月攢的錢,這些又只剩幾兩小碎銀在身,可虞凝霜沒時間嘆惋,如一只全速旋轉的小陀螺一樣開始了鋪子的修葺。
鋪子盡頭打個櫃臺,許寶花坐在後面又能歇乏,又能将整個鋪子情況盡收眼中。
再把門窗重新刷漆,地上重新鋪板。那組櫃架還算新,擦幹淨了就能用。
櫃架都是貼牆放,中央卻是空着的。于是依着這狹長的屋型,虞凝霜還打了一套長長的寬板凳,順勢擺上。這就像是現代鞋店裏可供顧客坐下的換鞋凳。
誠然,讓此世之人當衆在外試鞋是天方夜譚,但卻也給了虞凝霜靈感——等以後開一家專門服務女賓的鞋履鋪,想來是可行的。
至于現在,能讓顧客對着貨架坐下休息一會兒,聊聊天,扇扇風,不僅可能增加銷路,也算是她對目前市場“賣鞋的鋪子只負責賣鞋”這種無趣的售賣方式嘗試的一次解構吧。
至于更出人意料的營銷手段,虞凝霜還是要特意留到開業當天。
風風火火折騰三天,鞋履鋪終于開業。
這一日,虞全勝和虞川都請了假,一家五口都穿了新衣,早早來到紅紙裝飾的鋪門外。
沒餘錢請人吹打彈唱,所幸虞全勝的大嗓門有了用武之處,将“新店開張”四字喊得響亮悠轉,直砸到每一個路過人的耳朵裏,引得人紛紛駐足觀望。
随着噼裏啪啦的鞭炮,人們就見那“許娘子蒲履”的招牌上了門楣,便知這是新開了家鞋履鋪子。
只不過……為什麽鞋履鋪子門口,還擺了張長案賣飲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