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第93章
緊接着, 楚孑又往下挖了挖。
旁邊的考古工作人員也趕緊過來幫忙。
一群人又耗費了小一周的時間,才把內棺下面的金餅都挖了出來。
是的,金餅不止是只有一排, 而是整整五排!
直接鋪滿了整個內棺的底部!
共計一百枚!
這下子,從劉賀墓中出土的金餅總量就達到了驚人的385枚。
直接破了華國考古史上單一墓葬出土金餅數量的記錄。
當然了, 畢竟是劉賀, 經過這麽長時間的考古發掘工作, 大家覺得他破什麽記錄都不過分了。
但楚孑他們卻發現內棺底部的這些金餅和別的金餅不太一樣。
其中大部分已經被磨損了些許, 但仍有九塊金餅上刻着“臣賀酎(zhou4)黃金一斤”的字樣, 這引起了一衆考古學家的高度重視。
“酎金”指的是漢代諸侯向朝廷進獻的黃金, 這與稅金不同,而是以皇家要祭祀宗廟為由收上來的財産,有《漢儀注》的記載為準,“王子為侯,侯歲以戶口酎黃金于漢廟, 皇帝臨受獻金以助祭。”
所以說,這些金餅是海昏侯劉賀特意鑄出來, 準備進獻給當時的皇帝漢宣帝劉洵的。
但出于某種原因, 這些金子并沒有送出去, 而給皇家準備的東西也不能随意處置,不得不帶進墓中随葬。
從邏輯上講,這些并不是劉賀奢靡浪費的證據,而是他不敢逾越禮法制度的證明。
Advertisement
但從視覺上來講,還是挺給人震撼的。
由此可見,整個內棺的構造, 大概就是屍體上覆蓋着一層玉器,頭下面也枕着玉枕頭, 身子下面鋪着黃金,其他地方則用各類金石玉器、瑪瑙翡翠塞滿……
西漢流行的“厚葬”可見一斑!
“最關鍵的是,雖然這些東西看上去非常昂貴華麗,但并沒有逾越禮制,”秦铎感嘆道,“這麽看來,海昏侯也算是個聰明人,緊緊守着自己諸侯王的身份。”
但這也是幾位專家頗感到遺憾的點。
要談到“厚葬”,有兩項是繞不過去的。
要知道西漢墓葬什麽最出名?那無非就是黃腸題湊和金縷玉衣了。
黃腸題湊指的是西漢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壘成的框形結構;而金縷玉衣則是不必多說了,是指用金線縫起玉器蓋于屍體之上。
在此前的徐州獅子山和保定滿城等幾個西漢時期的諸侯王墓葬中都有這兩項遺制,但在海昏侯的墓中并沒有見到。
但考古學家本來都以為劉賀會這麽“聽話”的時候,他們又很快發現了什麽不對。
在內棺的一攤淤泥之中,他們忽然見到了薄薄一層排列整齊的塊狀物。
而在這些塊狀物的縫隙之間,還找到了金縷的痕跡!
那樣子,像極了金縷玉衣的遺存物!
難道是經過長時間酸性地下水的腐蝕,連金縷玉衣都被腐蝕了?
實驗的實驗員立即拿了專業的儀器進行檢測。
而很快出具的實驗報告卻令人大跌眼鏡。
這并不是金縷玉衣,但同樣是一種在漢代很珍惜的東西。
琉璃。
琉璃這個東西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那時候就有陶胎琉璃制品,漢代琉璃主要用來制作随葬明器,也稱\"柚陶”。
專家們緊接着又找到了很多琉璃的碎片,而那些所謂的“金縷”,也不過是在普通的絲線外面包裹了一層金箔罷了。
也就是說,劉賀真的死守了自己身為諸侯的規矩。
但又沒完全守規矩。
他想了各種辦法讓自己的墓葬看上去和帝王一樣,但又搞出來了一些小差別。
這究竟是表達自己的野心呢?還是在宣洩自己的不滿?亦或是彰顯自己曾為帝王的榮耀?
而那些茫茫多的請求見漢宣帝一面的木牍,是否代表着劉賀品嘗過權利之後的留戀呢?
深夜,楚孑一個人登上了那座小土坡,喝着啤酒,思緒萬千。
看完了這些茫茫多的報告,他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麽想象劉賀這個人。
有點野心,有點實力,但又沒完全夠格。
似乎一切都差了一些。
應該也是在這樣一個深夜吧,劉賀忽然被宮裏來的傳令官叫醒,說先帝劉弗陵駕崩之後,他被推舉成為新的帝王。
那時候,他和楚孑一樣大。
劉賀會怎麽想象這件事呢?這突如其來的,是驚喜嗎?
他七歲父親就去世了,成為了昌邑王,富甲一方,卻仍讀了許多書,養了三百多位下屬。
這樣的人,想必應該還是有點野心的吧。
所以,他才會在第二天中午就匆忙踏上了趕往長安的路。
但他同時也只是個十幾歲的公子哥,任性和好玩依舊是他性格的底色。
不然他也做不出在路上依然大肆采買,甚至私藏美麗的女子。
可他也不完全是個傻的。
他到了皇城之後,必然是明白這裏的權力結構的,彼時霍光早已誅殺了政敵,一家獨大,最關鍵的是,作為此刻整個皇城的最高權力者,也就是先帝劉弗陵的皇後,此時的上官太後,正是霍光的外孫女。
整個皇城都被霍光把持的密不透風。
劉賀顯然是壓抑的,他知道自己想要掌握實權就必須動搖霍光的黨羽,可是思來想去,他還是下了一步錯棋。
他動了長樂宮的宮廷禁衛,換成了自己的人。
而長樂宮是上官皇太後的寝宮,她擁有高于皇上的最終決策權,而實際上她也受到霍光控制。
所以,動了長樂宮的禁衛,就等于直接觸碰了霍光的逆鱗。
霍光立即行動了起來。
他找到了當時權利在他之下第二高的人,也就是丞相。
根據漢書記載,丞相當時看到霍光來找自己,吓得渾身哆嗦。
而丞相的夫人,也就是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女兒,見自家丈夫如此恐懼,就在霍光離席更衣的時候對他說一定要趕緊同意,否則恐怕小命就沒了。
丞相就這樣答應了霍光所提的廢除皇帝的申請。
丞相都如此了,其他的大臣哪敢不同意?
《漢書》非常詳細了的記載了別的大臣聽到這個消息時的反應。
“群臣皆驚愕失色莫敢發言 但唯唯而已”
這足以看出,彼時的劉賀其實并沒有做什麽嚴重到要被除去皇權的事。
不然大臣們應該欣然同意,而不是這樣害怕地被迫同意。
可霍光在拉攏大臣的時候,難道劉賀會閑着嗎?
他和自己帶來的兩百位親信同樣在預謀推翻霍光。
也許,那1127件荒唐事就是劉賀所故意營造出的昏庸假象。
但此等雕蟲小技哪能騙的了霍光?
霍光反而将計就計,就用這些事作為了廢除皇帝的理由。
劉賀就這樣在一場速戰速決的皇權鬥争中敗下陣來,被召到了長樂宮。
霍光朗讀了劉賀的全部罪狀,最後,用最結實的理由請求皇太後允許廢帝。
“陛下未見命高廟 不可以承天序當廢”
霍光最後的理由竟然是劉賀即位以來,并沒有去宗廟祭拜。
要知道,祭拜這件事可是應該由霍光安排的啊。
這就是霍光留的後手,故意不讓劉賀去祭祖,最後竟也是用這個罪狀讓劉賀失去了皇帝的資格。
隔天,劉賀帶來的二百多位親信全部遭到誅殺,當街問斬。
《漢書》記載“昌邑群臣坐亡輔導之誼,陷王于惡,光悉誅殺二百餘人”,也就是說,他們死的理由是沒有盡到輔佐帝王劉賀的責任,讓他惡行不斷。
臨死前,他們在鬧市當中哭嚎“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早該斷的是什麽呢?
是劉賀想要把握朝政的幼稚想法,還是霍光的性命呢?
無人知曉。
楚孑看着漫天星鬥,不免覺得有點悲涼。
他忽然想到,那晚,劉賀會不會和上官皇太後進行了意味深長的對視呢?
上官皇太後,也就是昔日的皇後,是華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皇後。
6歲就被霍光推薦入宮,成了十二歲的劉弗陵的皇後。
她成為太後的時候,也不過15歲,甚至比劉賀還小了3歲。
但她卻是整個皇宮地位最高的人。
那晚,面對言辭咄咄的霍光,上官皇太後只說了一個字,就讓劉賀又成了庶人身份。
“可。”她說。
她只是上官氏,連名字都沒有,也只有這一個字可說。
之後。
劉賀被幽禁在了昌邑國,他昔日的樂園故土,變成了一座巨大的監獄。
而曾被專房擅寵的上官皇太後也一直住在長樂宮裏,看着自己母親、族人接連被漢宣帝誅殺,閉門獨居,直到老死。
……
至此,海昏侯劉賀墓的所有文物基本都被清點完畢。
一切的一切也就剩下最後一個問題亟待解決了——
劉賀因何而死?
33歲,顯然不是壽終正寝。
是身患惡疾,還是遭人暗害?
史書上的記載,海昏侯的死只有“薨斃”二字。
那具體原因到底是什麽呢?
死因調查也是墓葬考古的重點之一。
而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遺體解剖。
但經過仔細尋找,除了幾塊蜂窩狀的腿骨和幾顆牙齒外,專家們并沒有發現更多的遺體。
幸好,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一衆專家的細心觀察之後,他們發現了一個疑點。
在內棺的淤泥當中,有一些顆粒狀的物體,它們并不是大家之前以為的小石子。
實驗員對它們仔細分析,最終确認,這是某種香瓜子。
這些瓜子,除了存在于胃部以外,食道、臀部也都有分布。
它們居然比人骨還要耐腐,而劉賀的死,會不會和它們有關呢?
就在專家組思索的時候,楚孑忽然想起一條新聞。
這是一條十幾年前的新聞了,在座的很多年輕學者根本就沒聽說過。
而且,這新聞跟秦漢考古并不相關,所以其他專家起初聽得時候并沒有太放在心上。
但很快,他們意識到了二者的關聯性。
“在幾十公裏外的靖安縣,發現過一個東周的墓坑,墓坑中有多具年輕女屍,”楚孑說道,“而在她們的腹部,都發現了與劉賀內棺內類似的香瓜子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