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82章
餘後的幾天, 秦铎發現,楚孑的話明顯變少了。
除了挖土和嗦粉之外,他經常一個人站在墎墩山考古發掘現場的一角, 看着整片區域,不知道想些什麽。
但秦铎知道, 楚孑的這個狀态, 或者說這個階段, 考古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
了解歷史, 和親手打開、甚至改寫一段歷史是很不一樣的體驗。
後者就像是一個要初次主刀的醫生, 總會對自己的水平與技術而焦慮, 又會為自己能否真的做到這一切而畏懼。
但這些負面情緒都是好的。
會讓他變得堅定,讓他的手變得更穩,也讓人變得更謹慎。
這就是之前所有專家學者都不會篤定的去提這個墓主人就是劉賀的原因。
如果是的話,很可能就會從無到有的擴展出一段新的歷史,哪怕這段歷史在華國的泱泱五千年之中只是滄海一粟, 但這份責任足以讓人敬畏。
所以秦铎沒有過多地去打擾楚孑,而是任由他在這片土地上行走、思考, 建立聯系。
其實, 連楚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麽。
進入考古工地, 就仿佛進入了一個與現代社會沒有太多聯系的小世界。
但楚孑也知道,最近就連這個小世界變化的也很快。
自從在陪葬坑K1發掘出了五輛真正的馬車之後,就基本确認了這個墓的主人至少是個諸侯王級別的貴族。
整個發掘項目也被定位了全國考古界的重點項目。
Advertisement
無數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外國的秦漢考古專家、漢墓專家、絲織品保護與修複專家、古生物學家、錢幣學家……都紛紛趕至墎墩山附近。
僅僅是專家數量,就不少于上百,更別提這些專家所帶來的學生團隊了。
除此之外, 昌南市周邊的高等院校考古系或歷史系,也都派來了相關的老師和學生。
全國各地的考古隊也抽調來了适合進行現場發掘的考古工作者。
一個龐大的考古基地被一點一點建立起了, 楚孑他們這種先到的學者就像是看着一個青年人成長一樣,見證着他的壯大。
從幾十人,到一百人,再到上千人。
從幾個帳篷,到高高拱起的保護蓋,再到周邊各種醫療、支援團隊的建設……
甚至,為了對出土文物進行更好的保護與研究,西江考古所斥巨資在這考古基地中建設了一個實驗室。
在實驗室考古逐漸成為考古學的重要方向的時候,西江考古所也不願意落在後面。
不到半年,整個考古基地就已經全部落成了,這在全球範圍來看,也算得上是飛速了。
值得一提的是,全部考古工作者,尤其是要下工地、進墓室的一線隊員,基本都是二十五到三十五歲之間的年輕人。
這也足以體現上頭的意思,想要借着這種難得一見大型考古機會,對年輕的考古人才進行系統化的培養。
在未來的十年裏,這個考古基地,将成為全國漢代考古學者的培訓基地。
就在考古基地建成的同時,工地也傳來了好消息。
主墓周圍陪葬坑的發掘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了。
下一個目标,也是最令人矚目的工作,就是對主墓M1的發掘了!
不僅僅是考古的老隊員們都十分興奮,就算是新來的隊員也都開心不已!
因為直到現在,還沒能确認墓主人到底是誰,而那決定性的證據,一定就在主墓裏!
……
經過楊領隊和屠教授以及一衆專家學者幾個月的讨論,終于确定了主墓的發掘保護方案。
主墓M1是一個“甲”字形的大墓,總面積400多平方米,根據超聲探測以及遙感繪制的雙重确認,主墓的構造更像是一個“回”字。
這也符合漢墓的一貫結構,方形層層疊疊,最外層都是回廊,而中間的部分才是主椁室,恐怕真正的棺椁就停留在裏面。
一般來講,考古發掘工作講究由內及裏,這次他們的開掘也不例外,經過和土質學家的确認,整體的挖掘工作将從北邊的主墓外回廊開始。
開墓當天的形式猶如開業剪彩一樣,楚孑跟着自家的屠教授,以及其他的專家學者站在最前面,而他們的後面是一排拿着專業設備的科技考古人員。
哪怕是不怎麽了解考古的人,也知道秦始皇陵兵馬俑坑被打開時,兵馬俑飛速氧化的故事。
很多學者認為秦時代崇尚黑色,而關于兵馬俑本身到底是黑色還是彩色的争論,直到如今都沒有定論。
要知道這些文物在地下的封閉空間裏存在了幾百上千年,對環境的變化是十分敏感的,打開墓葬無可避免的會導致空氣的灌入,還會引起濕度、溫度變化,還有些外部的微生物進入,都會對文物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以前這些事都無可避免,只能強行發掘,總會對文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這也是考古工作很容易被人诟病的原因。
但現在不同了。
日新月異的科技進展也體現在了考古這個小小的學科上。
在考古基地建成的同時,一些列高科技的精尖設備也從全國各地來到了小小的墎墩山。
低氧工作室、古屍儲存櫃、真空低氧封閉裝置等等……
一些列低氧系統以及成套的裝備,都是首次應用于考古文物保護工作。
要知道,這些設備本來是用于國防武器保護領域的,可以幾乎百分百的杜絕電化學以及黴變的損害。
衆人皆知的“邱小姐”的後代,原本就是由這些設備保護的。
所以,大家都對這次的考古發掘十分有信心。
開墓之前,考古基地裏的低氧工作站已經開始工作了,這樣能讓發掘出土的文物第一時間進入低氧的環節,進行實時保護。
唯一擔憂的……
就是之前那夥盜墓賊了。
但沒想到形式比他們想象的還要不好。
将墓室上的填土清理完畢,通過了筆直向下,直通墓口的墓道,三十多位第一批的考古工作者就降至了墓室的水平面上。
楚孑攥緊了拳頭,覺得有些緊張。
這可是他第一次看到真實的墓葬啊。
會是什麽樣呢?
等将主墓回廊打開之後,衆人驚訝的發掘在封土的夯層上面,有大大小小十個盜洞!
“壞了,肯定是因為M1和M2的封土太高、太引人注目了,”楊領隊一邊看着那些盜洞一邊說道,“這都不是一個朝代的盜墓賊……”
楚孑也湊近,看那些盜洞,附近的土質都是不一樣的,顯然經過了不同時期的變質。
而且,根據眼前所能看到的情況,大家都發現椁板七扭八歪,整個回廊似乎并不像是方方正正的,而是各處都有畸變。
一衆專家學者立即上前查看。
因為這不可能是建造的時候就建歪的,必然是後面遭到了外力破壞才至于此。
與此同時,工程組的工程機械也開始了在兩邊的作業,将墓葬最前方的封頂木板進行了拆除調離。
這樣更能看清四周的情況。
可以用一片狼藉四個字來形容。
因為盜洞太多,所以盜洞近旁的東西幾乎都被挖幹淨了,這就導致了不同程度的塌陷,而過度的潮濕也讓此處的場景看上去十分的不幹淨。
幸好現實不像是盜墓電影中的那樣,盜墓賊打了個盜洞就能在墓室裏暢通無阻了。
現實中,盜墓賊只能偷的走盜洞旁邊的東西。
雖然漢代有一個說法,就是人死後亡魂會在墓地裏走動,所以在各個墓室之間建了通道,但這些通道極其狹窄,而且每一個墓室都堆滿了東西,人根本走不了。
所以,這些盜墓賊的活動範圍受到了極大地限制。
而且,他們的運氣似乎也差了點,還沒打開蓋板的時候大家還不确定,但打開之後,大家發現這十幾個大大小小的盜洞全都沒有打進主椁室。
也就是說,盜墓賊們根本沒偷到什麽要緊的東西!
M1幾乎是一個完成的墓葬!
而一旁在研究盜洞的教授也給出了答案:“根據初步觀察,這些盜洞,離得最近年代也是五代十國那時候打的,更近的就沒有了。”
衆人松了口氣的同時,又産生了更多疑惑。
這是因為運氣,還是別的什麽……
另一邊,看那些七扭八歪的蓋板的教授給出了答案:“這些蓋板不是由于人力破壞産生,依我看,更像是地質運動的結果。”
“地質運動?”楊領隊想了想,“曾經發生過什麽嗎?”
這下,一衆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楚孑身上。
經過半年的相處,大家已經充分了解了楚孑這孩子的記憶裏真不是蓋的。
就算是文獻裏只提過的一句話,他也能記在腦子裏。
所以,大家都希望他能提供一些信息。
而楚孑也不負衆望,只是稍加思索片刻,就說道:“公元318年,昌南地區發生了一次大地震,有記載旌陽縣令許遜放棄了官職,帶領旗下一衆弟子,仗劍天涯,‘于豫章除孽蛟,海昏誅巨蛇’。”
“似乎也是因為那次地震,讓原來的枭陽縣、海昏縣等豫章古縣淹沒到鄱陽湖中。”
楊領隊點點頭:“看來是了,近幾百年鄱陽湖水位下降,所以才讓這座墎墩山重新變回了土地,怪不得都沒盜墓賊光顧呢。”
“而且,這也引起了附近地勢的變化,”地質學教授推推眼鏡,“盜墓賊通常是用封土的位置和風水學來定穴的,自然定不準了!”
這下,一衆考古學家全都興奮起來。
如果這裏的墓葬曾經都是在鄱陽湖裏,被鄱陽湖泡了幾百年,那麽一定會被保護的十分完好!
連這旁邊臭烘烘的淤泥看上去都可愛極了!
畢竟考古界有一句老話——
“幹千年、濕萬年,不幹不濕就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