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財務危機】騙進豬圈宰了!
【財務危機】騙進豬圈宰了!
【大韭菜們的勢力變弱,無力抵抗中央後,我們聰明的小豬豬就開始把韭菜們騙進豬圈殺了。】
劉徹: “”你才豬豬!你才住豬圈!
不過念及仙幕在給自己說未來之事,劉徹決定大度的放過這個整天喊他莫須有小名的仙幕。
就是漢武帝還是得嫌棄下:這該死的小名!
【也就是假借文帝時期遺流的祭宗廟習俗,等地方諸侯王們進京祭祖時,開始酎金助祭的割韭菜活動。以所獻酎金的分量,成色不好為借口,廢列侯一百零六人1.
漢武帝再一次從窮光蛋變成了‘有錢人’。
甚至頒布《左官法》和《附益之法》,不許諸侯王招結賓客,聚斂財富,在根本上孤立諸侯王。
不得不說漢武帝就是霸氣,不愧是被稱之為千古一帝的人,敢于先對地方豪強們下手,而不是嚯嚯老百姓。要知道歷史上遇到這種地方豪強做大,但不敢對地方下手的皇帝多了去了,像唐朝與明朝後期也是地方豪強做大,皇帝連屁都不敢放,只敢欺負百姓,以至于加劇亡國之禍。】
仙幕的花式誇贊衛青他們聽到耳中,确實不得不佩服皇帝,此變革之法,多陽謀不光彩,但于國于民大有益處。
沒見那沒打地主的唐和明都亡國了嗎!
他們家皇帝果然不愧是千古一帝!
一時間他們看向劉徹的眼神滿是崇敬,看得劉徹心神蕩漾,想要把仙幕這一番話摘抄給百姓們看,然後一起誇誇!
不過未來之謀還是更适合适當的時候拿出來,太早拿出來威懾力減弱,那可就糟糕了。
還是小範圍播放視頻比較好。
【割完大韭菜漢武帝手中是有餘錢,但我們都知道漢武帝的各項目标倒是花錢如流水。】
這話聽得劉徹心中一咯噔,他他他又沒錢了
【是的,漢武帝他……又沒錢了,或者說錢還是不夠嚯嚯。】
桑弘羊則露出沒有猜錯的笑容。陛下的一切行動哪樣不費錢
“諸侯王以不成氣候,若論家産能與諸侯相媲美的……”桑弘羊思考, “怕是只有商賈之家了。”文景帝時期也縱容商賈活動,以至于地方富戶豪強不再少數。
圍坐在一起的主父偃思考了一番還真是,按順序就是富商了。
【大韭菜割完那就得割第二波韭菜——商人。
于是他來了,他來了,遠近聞名的理財小能手,一代經濟大師,主導封建封建王朝財政兩千多年,美聯儲與國企的祖宗,頂級金融人才,割韭菜教父桑弘羊帶着鐮刀走來了!】
“仙幕介紹桑公時前面竟有如此多頭銜”主父偃驚異的眼神看向桑弘羊,前面他的提議可是連提都沒有提過他主父偃的大名,沒想到在這裏竟然看到桑弘羊面前的一堆頭銜。
桑弘羊也被這陣仗下了一大跳,難道接下去的活動皆是他桑弘羊在做的才值當仙幕如此誇他。
不得不說仙幕前面一大推頭銜雖然他們看不然太懂具體意思,但模糊的意思總歸是知道的,那就是——桑弘羊很牛啊!
【漢武帝是個講‘禮’之人,就如同面對諸侯王一開始的勸捐一樣,他對在文景朝時悠閑度日的商人們說: “嘿,老兄,捐點兒錢打戰”
但結果可想而知。】
漢武帝的心中升騰起一股不妙的情緒,諸侯王沒人理會他也就罷了,商賈不會也不理會吧他一個皇帝都下場勸捐了,真沒人理會他吧
要真是這樣子得多丢面兒啊!
【是的,壓根就沒人理會漢武帝。
除了一名叫蔔式的漢子堅持做漢武帝打匈奴勸捐榜上的榜一大哥。
其餘商人:你自個兒玩兒去,咱不想理你。
即使漢武帝對這個榜一大哥又是送官‘召拜式為中郎,賜爵左庶長’,又是給‘田千項’,胸口上給榜一大哥挂着感動漢朝十大人物當全國榜樣‘布告天下,尊顯以風百姓’。
但商人們還是油鹽不進。
就連漢武帝拿自個兒的私房錢也就是少府錢做表率,希望能帶動商人們一起為國家的打匈奴事業花錢,商人們還是沒有絲毫動容。
‘河南上富人助貧民者,上識式姓名。兩次輸其家半財助邊。其餘富豪皆手醫財,唯式尤欲助費2.
面對此等情況漢武帝的心那個叫拔涼拔涼的。】
漢武帝聽得也心拔涼拔涼的: “先禮後兵,如若這些人如此不聽‘勸’,也無需再勸了。”溫和的語氣下是掩蓋不住的冷意,漢武帝覺得這些人真是敬酒不吃想要吃罰酒啊。
他猜想後面的措施應當也仁慈不了多少吧
事情如他所料,不是仁慈不了多少,壓根就是按着這些富戶的肩膀割韭菜啊!
【軟的不來那就只能來硬的,畢竟漢武帝窮是真窮,需要錢也是真的需要錢。
沒有邊疆的戰士們沖鋒陷陣,哪來的風花雪月所以如此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的富商有什麽用留着過年嗎沒用!
不給我阿徹面子那就開殺!
在桑弘羊等一衆智囊團的計謀下《遷茂陵令》現世——徙郡國豪傑及奴婢數十萬于茂陵,施行軟性“強拆”。
現代社會拆遷暴富,而漢武帝這邊……
拆遷窮三代。
漢武帝的《遷茂陵令》表示:奢靡浮華,富可敵國的巨富們啊,只要你財産在300萬錢以上,一律遷徙到京城附近的茂陵。也不白來,我還送你錢20萬,田2頃的高額“拆遷補償款”,脫商成世家名門。
于是一群萬億富豪只能被迫遷徙,求爺爺告奶奶,即使求到衛青這個大将軍手中的郭解也只是死得更快,被皇帝拉出去做典型而已。
富豪的財富形式多是土地,房産,奉旨遷徙的富豪只得賤賣土地房産。皇帝又說了:你家中的田地也不用擔心,我會‘低價’收購,然後送給流民。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性關懷’, 300萬以上的東西轉換成20萬給人, ‘低價’采購的田地到底有多低,咱門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這政策好用到漢武帝公元前127年也就是推恩令實施的當年用了一次,公元前96年又用了一次,實在是賺的錢多多!赤貧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漢朝政府糧食稅收激增,而豪強們也被強行“均富” 3——此為三贏。
這些來長安的富豪們成為了茂陵子弟也就是富二代,開始一擲千金,致使長安城成為世界第一豪華都會——此為四贏。
漢武帝為了更好的去賺錢甚至官方出品了古代愛馬仕——上林苑的白鹿幣和白金幣,價值四十萬錢的白鹿幣‘王侯宗室朝觐聘享’,直接就把漢武帝之前放出去的拆遷款連本帶利收回來了——此乃五贏。
對此博主只能感嘆,賺錢還是得看漢武帝家的理財小能手啊!】
衛青沒有想到皇帝這個政策的實施竟然還會有他出沒,也沒想到這玩意兒竟能賺如此多的錢!
對此他只能感嘆道: “仙幕這視頻如若能夠讓天下人觀看,陛下怕就不會有此困擾了。”天下富商豪強終歸是低估了皇帝的能力,才敢在皇帝需要時只顧着往後縮,要是能窺見歷史,怕不是得吓得直接獻上一半家産。
桑弘羊卻持不同看法: “若是讓富戶豪強們知曉中央是真能下鐮刀,那就糟了。”
聽到這裏,一衆皇帝心腹看過去。
桑弘羊笑了: “自願上交的財務哪有抄家來的多。”自願上交可能就是二三十萬,但讓他們遷徙茂陵可是能解決百姓耕種問題後還能大賺一筆。
而且那些來長安的富商子弟們在長安一擲千金,購買白鹿,白金幣,桑弘羊更加滿意了,這又搜刮了一波錢,不把這些人兜裏的錢挖空他就不姓桑。
主父偃看得嘴角直抽: “你們法家真是一脈相傳,白鹿幣與管仲賣的石破天驚壁有何不同。”
桑弘羊聽得那叫一個驕傲,能和管子相媲美那他就高攀了,他反問道: “為何要有不同”能達目的者方為正道。
東方朔看主父偃又與人擡杠,說道: “觀仙幕所講之策,應當就是桑公手筆,桑公對後續分田地可有詳解”
桑弘羊腦洞仿佛能和未來接壤: “低價采購的田地還地于民,可只收取低稅,如十分之一稅。用低息‘反哺’百姓。甚至能由官府供借,之後折成實銀,少利錢歸還官府,如一成利錢3.
如此這般百姓們有房住,有田種,手中有餘錢也能進一步推動財政收入。”桑弘羊很滿意這個政令, “此乃六贏。”
說來說去,桑弘羊覺得別看現在說得對百姓多好,皇帝先割上層富戶豪強,實際上他并不覺得帝王前面收刮的財富能支撐多久,割‘韭菜’的鐮刀注定得下到百姓頭上,要不仙幕怎會多次提到百姓生活困苦。
東方朔聞言感嘆道: “此法甚妙。”不過他也知曉,此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且只有陛下能用,其餘帝王若想用此,難矣。 “陛下勢大,中央力強,地方列強才能聽命,要是換個帝王,比如文景二帝,地方直接舉兵進長安都說不定。”他們的陛下,厲害!
此話獲得一種人的認同: “文景至漢武七十年間,國都雖鄙廪庾盡滿。但錢大體皆在權貴手中。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只能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3.
這些富戶竟還能在匈奴烈馬強弓面前堅持勸朕用公主和親來茍且偷安,陛下下手是自然的。”
漢武帝聽他們說得起勁,聽完心中算盤也打得乒乓響: “諸位愛卿說得對,此令确實可。”
“不過……”不過漢武帝聽到桑弘羊說的抄家卻有別的想法, “即使是《遷茂陵令》又如何,終歸還是不如抄家來得錢快又多。”漢武帝覺得還是太放過這些人了。
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無權勢的富戶們不就是帝國待宰的羔羊至于什麽時候宰殺,要是如那蔔式一樣的為國為民者自然得善待,但若是占盡國與民財又不願為國出力者,養肥後宰殺才是歸宿。
漢武帝覺得還是抄家來得實惠。
不知未來的他是否直接抄家了,他每次看下方小吏報上來的地方情況真的是恨不得讓仲卿帶着小隊進城搶錢,實在是他們太富裕了,而這些富裕是吸漢朝上下百姓的血得來的富裕。
【小小和你們說一聲,此法也就是漢武帝能用用,漢武帝曾孫漢宣帝,重孫漢元帝也曾想用,但地方的豪情的土地兼并已經嚴重到不能再強拆了,于是後面遷茂陵令也就廢除了。】
事情不出東方朔所料。但漢武帝眼中的嫌棄卻已經快溢出來了: “朕的這個曾孫與重孫實在不争氣,竟連地方都壓不住。”不過土地兼并嚴重倒是需要他多加注意,看來還是得他這代解決啊。
劉徹惆悵:朕為大漢承受了許多……
就是不知這曾孫是哪個皇子的後代,漢武帝想到後宮中只有據兒一個皇子就更加惆悵了,聽說他未來還會死皇子……
劉徹:所以他這個曾孫和重孫還不能知道是誰的
劉徹:這未知的以後,更糟心了。
【不過漢武帝的財政自然不會就此結束,他這次直接可持續性竭澤而漁——抄家進行時。
搞出了算缗令。】
“算缗令”東方朔不解,此法陛下于元光六年就已下達地方,但效果可不見得好。
熟知朝廷政策的中朝官員有一個是一個,腦中皆是問號,這對有市籍的商人收運輸車稅可沒有什麽用,朝廷收不到什麽錢。
難道是未來又有新變化
————————
看到教員對文景二帝看不上,是讓我很驚訝的一件事,因為看很多觀點都在稱贊文景二帝,不過他們的朝代确實留下了一些阻力,比如那些列侯豪強們,也只有漢武帝有這個魄力一舉幹掉他們。
教員:高祖之後,史家譽為文景之治,其實,文,景二帝乃守舊之君,無能之輩,所謂“蕭規曹随”,沒有什麽可稱道的。倒是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黩武……
1漢武帝的酎金助祭
2平淮書
3.
遷茂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