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豪氣沖天的秦始皇
豪氣沖天的秦始皇
百官和始皇沉默過後自然是哄堂大笑,被眷顧總比被厭棄好。
始皇介紹《天工開物》這本書沒有忘記一開始的目的: “此書若現,怕是大秦農工業發展将更上一層樓。”
想到這裏秦始皇心中的豪氣自來。誰說他秦始皇只能是被後人站在肩上的巨人誰說他秦始皇只能被人摘桃什麽叫漢高祖跳一跳摘個桃什麽叫百代皆行秦法什麽叫罪在當下利在千秋他秦始皇就要把所有好的東西用在他大秦身上,他秦始皇就是要把《天工開物》記載中未來漢唐宋元明的各項發明用到極致!
他秦始皇就是要做第一人也要做最後一人!
他不需要被人站在肩上,他只需要大秦萬世永昌!
他要這華夏大地有且只有一個國家,那個國家就叫做大秦!
對于秦始皇的想法廷上的衆人自然不知道,但是即使知道了他們定然也是認同。畢竟沒有誰想被當成別人的踏腳石,沒有誰想做當下的罪人,要做就要功在當下與千秋并行!
此時面對秦始皇‘農工業發展将更上一層樓’的說辭廷上的墨家,農家,兵家等實用性博士最有感受,他們僅僅聽其中工藝的名字就已心潮澎湃,更遑論不遠的未來能夠真實地摸到看到這本書。
墨家博士出列道: “陛下,與《天工開物》此書相似的有《周官。考工記》,但裏間僅記述木,金,皮革,染色,玉,陶等六大類三十個工種,種類遠不及《天工開物》……”說着他的目光受不住地往《天工開物》上飄。
始皇也不小氣,術業有專攻,集思廣益: “雖還無法查看裏面的內容,但仙幕卻有為他附上介紹,朕方才已讓人抄錄,與諸位愛卿一觀。”說完直接揮手,一份份絹帛立刻被送到百官手中。
“一百三十項技術,不知這與造紙術并排的印刷術為何物,還有油,鹽,糖,酒之法與我大秦有何不同筒車,水灘,風車,吸鹵器這些東西的力學,熱學物理知識又是何物”光只看這介紹墨家博士們就議論紛紛,在腦袋中試圖想出筒車,水灘,風車,吸鹵器等物的構造。
“這裏這裏,你看它裏面竟然有提到培育稻,麥新品種。這是指未來有新的高産品種出現難道稻,麥品種可以培育土脈可歷時代而異,種性可随水土而分,人力可改變産量”農家明顯對農業種植感興趣,令他們沒想到的是竟然可以在這裏看到關于土脈,種性,人力的力量。
“我觀仙幕展示造紙術時還配上了圖畫,那這本書裏也是圖文并茂解析的所以這些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在場的衆人無一不急切難耐, “現如今唯有盡快把科舉制研發推廣至全大秦,才能迎來下一波歷史值爆表,讓這本《天工開物》變成可翻閱狀态。”
“現在科舉形式已經基本确定,接下來就是廣邀十二家大才至鹹陽一起探讨典籍如何制定,才能廣造紙以推天下。”
廣邀十二家大才……
Advertisement
衆人把視線投向始皇,始皇灑然一笑: “衆卿所言也是朕之想法。”
“天降意于大秦,賜科舉取士與造紙之法,朕欲随民願聽之。天下賢能,才德各殊,有所長短,有所明藏,取士之法應當較短量長,惟器是适。現國有法,墨,儒,道,農,名,陰陽,縱橫,雜,醫,兵,小說等十二家學說觀宇宙天地,人倫事理以事秦。
今異家者,各推所長,窮盡智慮,闡明其旨,雖有蔽短,但合其要歸皆利國利民,殊途而同歸天下,百慮而一致,為國之股肱,大秦将參考十二家學說典籍分科取士。
現召集天下大才于鹹陽,共制科舉取士之标尺典籍。以法督責強國;以墨節用天志;以儒德教化民;以道與民生息;以農勸課耕桑;以名辯析治人;以陰陽數術五行;以縱橫護國利民;以雜家博采衆長;以小說娛民;以兵強軍;以醫治病。
願臣民集百家之長,補百家之短,折中選之,兼收并蓄以事秦。”
“不知衆位愛卿覺得如何”
随着秦始皇的話落,他滿意地看到前方銀柱中的銀液往上飛漲了一大波,距離橫線還差一小截而已。
“陛下聖明!”諸多臣子附和,但也有臣子還心懷疑慮。
一直都極少發言的丞相隗狀此次出列,他面色平靜卻隐含擔憂: “陛下,十二家學說皆為科舉取士之标尺典籍,不分主次,恐生變故。”
不僅隗狀,就連王绾也有疑慮: “陛下,臣以為十二家學說中雜,醫,兵,小說未成體系,若以四家也為‘标尺’,是否過于繁雜”
秦始皇輕笑: “兩位愛卿所說之話皆有理。”
他看向隗狀: “十二家學說不分主次,等十二家大才聚集于鹹陽,廷辯之時自然會‘打’出個主次,愛卿無須擔心。”
打百官聽了腦袋上冒出問號。
不過他們想到諸家見面就會争辯的場景,突然懂得了始皇陛下的意思,可不就是‘打’嘛。十二家皆以己身學說為榮誰也不想被人壓一頭,到時候等他們聚集鹹陽是好戲正登場。
一想到一群人高馬大的諸子在鹹陽宮殿上争執的場景,在場的官員們就覺得期待,別人的熱鬧試問誰不喜歡看
聽到陛下心中有數,隗狀垂首退下,順便也在心中悄悄期待一波諸子聚集在一起後的‘盛景’。
解答了隗狀問題的秦始皇再看向王绾: “王相所言雜,醫,兵,小說未成體系,正好借此機會讓其聚集鹹陽,修出體系,而且……”秦始皇不知想到什麽停頓片刻, “參考十二家學說,非分十二科取士。諸子百家互相借鑒,吾等當折中選之,兼收并蓄以事秦,不可真以一家之言取士,衆愛卿可知曉”
聽此無論大小官員皆悟。
折中選之,兼收并蓄以事秦,難怪陛下旨意中只言十二家學說中的一部分。法家督責強國,墨家節用天志,儒家德教化民,道家與民生息,農家勸課耕桑……
此刻百官皆拜服: “陛下聖明。”
秦始皇看向那一溜煙的黑腦袋微不可及嘆氣。繼而就是期待,不知何時朕才能把天下英雄盡收彀中!
*
秦始皇的旨令随着車馬,飛鴿與流水由鹹陽一路向東西南北擴散。
路上的孔鲋打開叔孫通快馬加鞭送來的書信,等看完信中內容,直接笑出了聲。
身旁的儒生看到孔鲋的表現皆是好奇: “師父,不知叔孫師叔講了何事”
孔鲋把信傳給身旁的小徒弟看。
小徒弟看了信倒吸一口涼氣,繼而就是對師父孔鲋投以崇拜的眼神: “師父,您這是早料到秦始皇會召集天下大家共議科舉取士之法才讓我們盡早出發的”
孔鲋笑而不語,只說道: “取儒家之德,教化百姓。取法家之制,督責臣民。取道家之本,順應民心。取墨家之長,發展工科。折中選之,兼收并蓄。秦始皇倒是聰明人。”
小徒弟以及後面看了書信的其他徒弟皆贊同: “百家學說殊途同歸,但卻也是各推所長,互不相服,秦始皇身為一國諸君折中選之,兼收并蓄确實聰明。”
“就是……”小徒弟眉頭皺起, “這次過去恐怕又要遇見名家那群鮮仁又巧言令色的家夥了。”
“嗯嗯,又要和墨家那群家夥争論孔墨誰強這個事情了,真是的!”
孔鲋在一旁聽着弟子們的碎碎念,不發一言。小童的争論罷了。
“哎!不對師父!”
徒弟突然的驚呼吸引了孔鲋的注意,他轉頭道: “怎麽”
小徒弟此時臉都氣歪了,指着書信的一行字說道: “師父!你看這墨家竟然排在我儒家前頭!”
剛剛光顧着看整體意思的孔鲋: “……”
他看向诏令上的排序,直接向衆位小童表演一個瞳孔震驚。
繼而精眼微眯,墨家竟排在他儒家前頭實在是……
孔鲋暗中捏緊拳頭,看向鹹陽的眼中盡是戰火。花兒為何紅自有他的道理!等老夫到鹹陽就讓你秦始皇知道儒墨中分天下,其徒滿天不是沒道理!排序不是這樣排的!
孔鲋正捏拳準備教秦始皇花兒為何如此紅時,同樣接收到诏令的墨家钜子。
墨家钜子一看到诏令就樂開了花,呼朋喚友快活道: “汝等快來看看,秦始皇竟然把我墨家放在法家儒道之前,這秦始皇真識相,哈哈哈哈!”
“怕孔鲋那老小子小現在已經氣到要找秦始皇拼命了吧!哈哈哈!”钜子笑到最後直接笑抽了肚子,直喊人不行了。
而在他的身旁,則是一群同樣笑抽肚子的墨者。實在是他們墨家與儒家中分天下,但行為風格差太多了,一個經常下地和持刀成游俠,一個自稱君子風度文人風骨,常被拿來對比,以至于他們自己也開始有了這種競争想法,遇見了也經常處于刺幾句的狀态。
“哎喲笑的不行了,等老夫到鹹陽定要整理好典籍,讓他秦始皇面上有光,知道我墨家的真材實料。”笑到不行的钜子擦掉眼角的淚珠感嘆道。 “今兒個被我們墨家壓了一頭,孔鲋那老臉怕是都氣歪吧我看儒生那群人怎麽維持他們的君子風度。”說完他想象了下孔鲋氣得臉歪的樣子又不由自主地笑抽了起來。
不得不說最了解你的人就是對手,還真讓墨家钜子給猜中了。孔鲋可不正積蓄力量準備找秦始皇教他花兒為何如此紅嘛。
而在秦地某處,某人拿到書信時已經是夜間。他看到來信瞬間就笑了: “道表,儒身,法骨,墨行,兵搏,縱橫言,陰陽謀。”他輕笑: “這秦始皇好算計。”
身旁的小童不解: “先生不喜歡秦始皇那不準備去鹹陽嗎”不去的話,他就不收拾行禮了。
男人嘴角勾起: “怎麽不去老朋友們都去了,要是不去,怕不是欺吾道家無人了。”
說罷,起身行向裏屋: “告知我道家子弟,該是時候去鹹陽會會我們的老朋友了。”
聽到這話,小童臉上瞬間笑開: “好嘞!小子我這就去收拾!”小童神采飛揚地去收拾行李,要去他從未踏足過的鹹陽咯!
某處醫館,收到書信的公孫光挑眉: “這秦始皇召集諸子十二家中竟有我醫家一席之地”
正在師父處學醫的淳于意不服氣道: “師父,我醫家治病救人,怎麽不能占據諸子百家一席之地!”
公孫光對小兒之言并不在意: “小兒之語,就是看不懂形勢。”
被認為是小兒的淳于意毫不在意,且臉上滿是自信之色: “小兒又如何,我猜師父定會遵诏去往鹹陽。”
公孫光看小兒自信的樣子就不爽,捏着淳于意的臉蛋: “是是是,師父的小徒兒最厲害,走,帶上陽慶一起收拾行李去。”
小人兒淳于意揉揉被捏紅的臉蛋,沖着小師父的背影龇牙咧嘴,裝兇狠。随即想到竟然要去鹹陽,小人兒就又開心起來了,邊走邊蹦跶: “也不知那秦始皇有沒有病,要是有病我就可以替他治病了,這樣他就是我的第一個病人哩!”小人兒不知還好他師父不知道他這一番話,這小娃娃竟然敢想始皇生病要是知道還不揍得他屁股開花!
而在秦國某處小村子。田地中央,穿着粗布衣裳的老者正向身旁的幾名少年教學: “旱,澇,風霧雪霜,病,蟲災為農之五害,爾等再教導黔首種田時要着重注意蟲災,其他的就需要你我多加關注再提醒于黔首。”
幾個少年認真傾聽,此刻也紙還在制作中,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心傾聽,牢記于心。
“五害以‘澇’為首,汝等應……”
“許子!”
還準備繼續說下去的老者被一道聲音打斷,他轉頭看去,一個中年人站在田埂上沖他招手。
看到許子看過來,田埂上的中年人高聲喊道: “許子!你兒子從鹹陽來信了,還有秦始皇的诏令!”
聽到兒子的來信許子還能不在意,但秦始皇的诏令就不一樣了,他蹙眉囑咐幾個少年人先觀察,然後向中年人的方向走去。
拿過信件,等看清信中內容,許子臉上不禁揚起微笑: “哈哈哈,我農家也要成為國之大法了!”說着他眼角的淚不住地流了下來,一副受不住刺激要暈過去的模樣,吓得中年人急忙抱着他到樹下,田中的少年人聽到動靜也趕忙過來幫忙。
等看老人平靜下來後,少年人才問道: “許子這是怎麽”
中年人也摸不着頭腦,一拿到信他就交與許子,他還未看信呢。
冷靜下來的老者把手中的信件交與他們,于是一中年,三少年終于知道老者為何如此激動了,因為他們的心口也跟着怦怦直跳。少年人最掩藏不住心事,他直接一個蹦起來: “許子!我們農家要制典籍為大秦科舉取士做标尺嗎!!”
老者看到幾個少年喜不自勝的模樣,臉上浮現出笑容,對他們給予肯定的回答: “對!”不過他再次看了一眼書信,就發現其中的一點, “不過此時說這些為時尚早,還需要看去鹹陽後能不能受到始皇重用。”
即使聽到這話,幾個少年人也不氣餒,連聲道: “農乃國本,許子無需擔心,我們農家定會受到重用的!”
“快快快!我們快去收拾東西,準備趕往鹹陽,師伯早早啓程去鹹陽了,我們現在再不趕過去就晚了!”
看老者走不動,幾個少年人索性把他抱起來,直接飛奔回去。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心在勸課農桑,豐衣足食,在相信秦始皇定會重視我們農家的!”清風傳來他們激昂的聲音,在田間飄搖……
除了傳到個別人手中,秦始皇的召令還傳與全國,讓整個大秦為之沸騰。
“始皇陛下真的開始着手準備科舉取士了”
“對!聽說準備以十二家學說制典籍來取士!”
“那我等出人投地的機會不就來了!我們快去砍竹子造紙,這樣等秦始皇典籍出來我等就有紙張抄錄了!”
當然也有不開心的。
比如舊楚項家,比如此時舊齊田家。作為世家大族他們本就擁有向上爬的資本,現如今秦始皇想要以新典籍科舉取士這不就動了他們的糧倉。
田橫看到手中的書信眉頭皺得死緊,滿臉嫌棄地向他哥說道: “哥,你說這個秦始皇怎麽說一出做一出,那破屏幕都沒讓他們研科舉制他們研個什麽勁兒,搞得以後我們怕是只能和那群卑賤的黔首一同考試了。”
田榮對此倒是适應良好,畢竟他連想怎麽轉換成秦國齊家都想好了,也不缺這一天兩天的。
他笑道: “科舉取士能緩解無處上進的士族怒氣,也能為軍功爵分擔壓力,秦始皇推行科舉取士是必然的。”
話是如此說,但并不妨礙田橫心中的煩躁: “一想到要同那群卑賤黔首一同科考就煩。”
田榮無奈: “哥何曾說過會讓你和黔首一同科考你有我田家百餘年積累,而黔首一窮二白,需重頭開始。你現在就可以入仕,與黔首一同科舉是你的的子孫後代才對。”
聽到兄長的解釋田橫: “……”他腦中卡殼半響,癟嘴繼續嘴硬, “那我替我子子孫孫委屈行了吧”
田榮受不住地舉起手就給田橫腦袋一個大暴栗: “你這個混小子,就是嘴巴不饒人。”
田橫看到兄長要揍他連忙跑路,邊走邊喊: “我就是不想同別人競争那大秦的勞什子官位嘛!”
田榮看他撒丫子跑路還不忘嘴硬,無奈搖頭。
他看向桌案上的書信,建立秦國齊家的第一步就是壓着他弟學習下十二家典籍吧。在心中暢想了下弟弟被壓着學典籍的苦逼樣子,追不上弟弟的田榮心中終于舒坦了些。
棍棒底下出賢弟,不學習就綁着學!
張良此時也已接收到消息,倉明君看到秦始皇的诏令笑道: “知曉分科取士,較短量長,惟器是适。這秦始皇不愧是聰明人。”說完,他轉頭看向張良,笑問道: “子房是否要同我去鹹陽一觀”
看到張良沒有表情的臉色,他舉手做投降狀: “只一觀,不入鹹陽宮。”
張良垂眸,似在思考,良久他道: “去鹹陽一觀也不無不可,等百越視頻後,再看要不要入鹹陽宮吧。”
倉明君驚訝: “喲,子房你想通了”
張良望向遠方: “就看這天下需不需要我張良……”
沛郡豐邑。而在蕭何身為沛縣主吏掾在鹹陽诏令發出來之後的第三天才收到诏令的具體內容。
當看到诏令後他沉默良久,繼而蹙眉。朝廷未來即将放開賢才取士,他已身為沛縣主吏掾,不知……
蕭何想到百越之地,想到未來的自己官至丞相,繼而內心再次充滿豪情,王侯将相之位,他蕭何有何不可!
當張良還在思考要不要去鹹陽,當蕭何還在豪情萬志的時候,距離蕭何兩百裏處的淮陰。
少年韓信正計算從淮陰到鹹陽的路程和在其中将會遇到的阻礙。巴拉下腦袋瓜,十三四歲的少年獨自上路被拐走的幾率比平安到鹹陽的幾率大太多了。
他聽說最近郡縣裏很多如他一般年紀的少年都在幻想自己是那張三,然後還有幾個聰明的被人悄悄帶走,不知生死。
少年韓信輕嘆,望着屋頂的大破洞,沉默。
他也想去鹹陽……
————————
哈哈哈,你們最近的誇誇好給力,我擁有更多點自信心啦~(每一個評論的點贊一定有我的份~)
想與你們分享看到的一個關于諸子百家的資料,很好哭的樣子嗚嗚嗚,我秦始皇就是這個賢主嗎
《易》曰“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今異家者,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使其人遭明王聖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
天下(學問)的途徑雖然不一樣但是歸趨是相同的,思慮雖然很繁雜但是目标一致。”在各家的學者,各自推崇他們學說的長處,用盡了智慧和思慮,闡明他們學說的要旨。雖然各自有偏見短處,但是綜合他們的主要歸趨,發現他們也都是從六經分支出的。假使讓他們遭遇到聖明的君王,能折中采用他們的主張,他們都可以成為輔佐的人才啊。——《漢書·藝文志·諸子略》
木,金,皮革,染色,玉,陶等六大類三十個工種——《周官。考工記》
儒家之德,教化百姓。取法家之制,督責臣民。取道家之本,順應民心。取墨家之長,發展工科。道表,儒身,法骨,墨行,兵搏,縱橫言,陰陽謀,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先秦諸子百家學說極其特點
筒車,水灘,風車,吸鹵器這些東西的力學,熱學物理知識——《天工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