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綠陽山往事
綠陽山往事
在汴京處理好所有的事情以後雲幼清和赫連雪一行人便離開了。
雲幼清本想着讓梅舒雲留在汴京,這樣方便照顧梅老将軍和梅老夫人,只是梅舒雲說她父母現在面上雖是在牢獄之中,實際上卻過得還不錯,所以她選擇了跟随雲幼清和赫連雪離開。
看到自己的父母過得還不錯是梅舒雲願意離開的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她卻沒好意思說出口。
月華公主如今已經向她坦白了心意,她繼續留在汴京實在是尴尬的很。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世間男子有龍陽,女子有磨鏡,梅舒雲雖說不會把赫連華當做異類,只是那份別樣的情誼放在她身上确實讓她有幾分承受不起。
南方發水此事非同小可 ,晚一天,可能就會有更多的百姓喪命,所以必須要快馬加鞭趕往發水之地才好。
此次發水最為嚴重的地方是嘉松郡東南方向的淮江縣,而嘉松郡也是去淮江縣的必經之地。
雲幼清也放心不下嘉松郡的素荷和祝長冬,她打算回去看一看,再把從緋葉那裏得到的五百兩交給蒙書喜,準備開店鋪的事宜。
水患之下必有瘟疫,這次雲幼清回去的最主要目的其實是帶着祝長冬一起去。
為了縮短行程,雲幼清一行人此次還是選擇了從綠陽山而行。
---
“大當家,西北方向來了幾輛馬車!”
“啊,又來人了啊......”俞淞擡起來了埋在書裏的腦袋,揉了揉眼睛,“綠陽山好久沒有這麽熱鬧過了,這一次應是故人來啊......”
俞淞站起身來,朝着書房的門口走去,嗙的一下子撞到了門框。
Advertisement
邊上的山匪看着俞淞的樣子想笑又不敢笑,他們大當家眼睛不好,但是耳朵沒問題,他若是笑了,俞淞肯定能聽到。
俞淞又嘆了口氣,一只手摸了摸自己的腦門,另一只手摸索着門框,小心翼翼地走了出去。
俞淞已經猜到了來人的身份,他決定這次一定要給赫連雪留下一個好印象,畢竟他想做的事情,最好要有一個皇子才顯得名正言順。
“這次一定要好生招待那些貴客。”俞淞在心裏給自己默默打氣。
可當俞淞走到了外面卻又聽到了石梁嚣張的聲音。
“你們這群人還敢回來?真當我綠陽山石梁好欺負是吧!”
石梁雖然叫嚣着,可是腳步卻沒有上前一步,赫連雪十分閑适地坐在馬車的前室看着石梁的大呼小叫,露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笑容。
石梁突然靈光乍現,意識到自己像被人觀賞的潑猴,認清這一點後,石梁也難得的安靜了下來。
“诶,诶......”俞淞向着幾人的方向小步急趨,在經歷了第三次摔倒之後終于來到了幾人的面前。
赫連雪看着走上前來的俞淞,站起了身,向着俞淞一拱手:“在下還有要事要處理,不知大當家可否通融一下?”
俞淞撓了撓臉,眯着眼看向了赫連雪:“嗯......我有些事情想和閣下商量一下。”
赫連雪撩開了馬車的簾子,看向了雲幼清。
雲幼清點點頭,同赫連雪一起下了馬車。
于是梅舒雲、梅舒朗、青果、初陽也跟了下來。
俞淞一時間覺得有些頭暈目眩,他不善與人交談,在赫連雪面前開口已經是做了極大的努力,現下眼前卻出現了一群人,這可真是要了他的命啊。
不過還好他的眼疾比較嚴重,看不清這些人的面龐,他心中的壓力也就小一些。
石梁看着突然出來的這麽多人,示威似的揮了揮拳頭。
赫連雪瞥了石梁一眼,那石梁便心不甘情不願地收斂了許多,但是眼神還盛着諸多不屑。
梅舒雲冷眼旁觀,雲幼清似笑非笑。
俞淞雖然眼睛看不清,但是也感覺到了氣氛的不對勁,于是便猜測又是石梁不知道在惹什麽幺蛾子。
俞淞皺着眉頭:“石梁,不得無禮。”
石梁冷哼一聲,離開了幾人的身邊。
俞淞帶着一行人來到了他的書房。
“各位不要客氣,随意坐吧。”俞淞揮了揮手,放下了豪言壯志,俨然已經忘了自己為了防止石梁來書房煩自己所以只在書房裏放了一張桌子和一張椅子。
看着衆人沒有反應,俞淞才猛地意識到這一點,随即漲紅了臉,叫了幾個山匪,搬了好些個椅子過來。
衆人終于坐下了。
雲幼清看了看赫連雪,發現赫連雪沒有說話的打算于是便自己開了口:“不知大當家有什麽需要我們幫忙的地方?”
俞淞的拳頭抵在唇邊咳了兩聲,等了許久好似才做好了決定緩緩開了口:“我姓俞,前朝姓尉遲。”
“要知道當今聖上對前朝的人可謂是趕盡殺絕,所以我不得不改名換姓......”
俞淞猶猶豫豫吞吞吐吐,像是在說一件難以啓齒的事情。
雲幼清看着俞淞垂下的失落的眼睛和握緊的拳頭,問了一個十分簡單的,甚至還有些多餘的問題:“真的嗎?”
“當然!”俞淞猛地擡起來頭,患有眼疾的他的眼睛此時此刻都亮了起來,只不過那光亮很快就熄滅了。
俞淞又垂下了頭:“好吧,關于前朝的事情是真的,關于我的事情是假的,我,我不是前朝的人。”
“那大當家那麽說可是有難言之隐?”雲幼清看向俞淞的眼神并無責怪,即使俞淞看不清也能感受到雲幼清的善意。
俞淞嘴邊挂上一抹苦笑,說起了好似并不相關的事情:“你們知道綠陽山的大家是怎麽來的嗎?”
梅舒雲聽到了這裏感覺有點奇怪,當年北涼的皇帝剛稱帝之時,整個北涼可謂是百廢待興,盜匪橫行,所以當今聖上主張剿匪,當年的梅家也是剿匪的功臣。
所以說,按道理來說,綠陽山的這些山匪并不應該存在。
見大家都看着自己,俞淞擡起了頭,将綠陽山的往事娓娓道來。
最初的綠陽山只有寥寥可數的幾戶人家,都是因為飽受戰事摧殘才逃來的,大家就在這個資源還算充沛,土地還算肥沃的小山頭安了家。
可是漸漸地人越來越多了,問了剛從外面逃來的人才知道這世道在當今陛下的統治之下已經越來越不像樣子,稅收越來越高,徭役越來越重。
官匪勾結,層層剝削,越來越多的人撐不下去了,朝廷上下沆瀣一氣,受苦的只有老百姓。
打不過,那便逃吧。
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自己的故土,誤打誤撞地來到了綠陽山。
綠陽山的人越來越多,再往後,綠陽山的來客便不只是北涼人了。
還有大朔人。
這兩個國度的皇帝,一個暴虐,一個昏庸,兩邊的百姓叫苦不疊,過不下去的人便奔走而逃。
所以最初的綠陽山看起來只是一個貧窮的小村莊,因此在多年前的剿匪行動中得以安然無恙。
而俞淞,只是碰巧姓俞而已,他的父母在他幼年時帶着他來到了綠陽山,那時的綠陽山還有一位教人讀書的老先生,俞淞争氣,雖然父母大字不識一個,他卻被那先生稱為百年難遇天才。
那位先生給俞淞講述了天下之大義和太平盛世天下大同的繁榮景象,于是幼時真的認為自己是一個天才的俞淞便勵志開創盛世。
可惜那位老先生沒過幾年便病逝了,俞淞也給自己安排了一個重要的使命,帶着大家走出綠陽山,開創那個自小便埋在他腦海裏的太平盛世。
綠陽山中俞淞學問最甚,且有野心,當俞淞給綠陽山的大夥說了自己的計劃之後,大夥都很支持,于是婦孺和老人去了綠陽山的後山,若是沒有他們這些很早就在綠陽山紮根的人的指引,其他的人是很難去到那裏的。
其餘的年富力強的人則跟着俞淞在這裏建了自己的寨子。
俞淞根據自己兵書裏學到的內容教大家習武列陣,所以綠陽山的“山匪”看起來才會如此的訓練有素。
可是随着俞淞年齡的增長,他發現自己見過的東西實在是太少了,猶如一只坐井觀天的青蛙,他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宏圖大志光靠自己是不行的。
少年時意氣風發的俞淞也變得沉默不愛說話,但他還是綠陽山大夥眼裏最好的大當家。
于是他借用了前朝皇室的勢,想要舉起光複前朝的旗幟,吸引越來越多的能人異士加入自己,可是除了一個沒有文化的誤入綠陽山的石梁誰也沒有吸引到。
石梁不認字,卻崇拜讀書人,于是俞淞這個患有眼中眼疾的書呆子成了石梁的大哥。
石梁桀骜,卻聽俞淞的話,俞淞趕不走石梁,便只好讓孤身一人的石梁留在了綠陽山,最後健碩的石梁成了綠陽山的二當家。
俞淞知道赫連雪一行人身份貴重,想要盡力挽留,他自認為看人很準,不會留下那些對綠陽山不利的人,這一次,他賭對了。
赫連雪、雲幼清、梅舒雲都是和他有着相同想法的人。
雲幼清透過俞淞的話語,從眼前的綠陽山看到了世上千千萬萬個綠陽山。
這世上,究竟還有多少百姓在受苦?
“大當家所言也是我們的想法。”雲幼清看着俞淞,眼神中染上了敬佩,“只是我還有一個問題。”
俞淞瞬間緊張了起來。
“可否告訴我教您讀書的夫子的名諱?”
俞淞有些疑惑,他不知道雲幼清為什麽要問這樣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不過他還是如實說了。
“季書林,那位先生的名字叫做季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