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章
第 22 章
“我是想吃肉,但我更想學怎麽養豬,勇哥,在老家,我家一年才能分幾斤肉,家裏十幾口子人,根本吃不到幾口,我想學好了,等我回了老家,就能多養幾頭豬,隊裏的人也能多吃幾口。”
說這話的時候,二丫眼睛都在放光,好像已經看到了,分豬肉時候的場景。
“你還想回去?”刁勇不是看不上二丫出身農村,他爺爺不也是泥腿子出身麽,而是奇怪二丫會有想回老家的想法。
如今只要是能有留在城裏的機會,哪個不死死抓住了,沒有機會的都拼命創造機會,哪有會有想回村裏的。
刁勇以為二丫知道,劉建仁對她以後生活的安排。
“當然得回家,不回家去哪,等我回了老家,我就讓我爹給我蓋上個大豬圈,養上兩頭豬,到了年底,交上一頭,自家殺一頭,想怎麽吃就怎麽吃,那日子得多美。”
刁勇被二丫這副幸福的表情感染,想想那樣的日子還真是挺美的,也就沒說以後二丫可能會留在這裏的事,以後的事誰知道呢,想多學點總是好的。
“成,我幫你找人問問,你跟着後勤他們學學,可你不能給人添麻煩啊,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去安市呢,咱們的可就指着這些豬吃肉了,可不能因為你給霍霍了,還有訓練不能落下。”
二丫一再保證,第二天下午,二丫就成了後勤的編外成員,主要是跟着他們喂豬。
家裏現在不缺人看孩子,自留地的土豆也收了,白菜蘿蔔都種了,二丫有了自己的時間,家裏人也高興,二丫做想做的事情。
吳川烏也把留的作業減少了,他教的這些東西有用,可卻不實用,養豬這事看着好像挺簡單,可裏面的道道兒卻不少,二丫要是真能學會了,以後回了老家也是有個能立足的手段,吳川烏教二丫這麽多,就是想讓二丫在農村活出個不一樣的日子來,而不是真的讓她成為一個醫生,那對二丫來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二丫你好好學,等明年開春了,就讓你建仁哥,給你抓兩只小豬回來養,你來個實際操作,等豬養大了,可得給我了郵過去些,讓我嘗嘗味兒。”
吳川烏已經決定八月末去鄭家鎮,吳白及和吳白前已經安頓好了,倆人醫術不錯,又不是什麽掐尖冒頭的人,也是因着自身原因,處處與人為善,和同事鄰居關系都不錯,就想早早的把吳川烏接過去,九月東北就開始降溫,再晚怕吳川烏一下子不适應,再就是也不好一直住在吳白青這裏,給老子養老,不就是他們當兒子的責任麽。
二丫很是喜歡吳川烏這個建議,“那感情好,到時候就把豬圈建在自留地附近,咱們這兒養豬不用上交吧,那我可不可以再養點雞鴨鵝,咱們這地方這麽大,不養點什麽多浪費,前頭還有河,多适合養鴨子,哎呀,我怎麽現在才想起來,現在養也晚了。”
二丫不愧是農民的女兒,到了哪裏都想發展農牧業。
幾個人被二丫懊悔的樣子逗笑了。
“怕什麽,明年開春就養,想養什麽就養什麽。”吳白青就喜歡二丫這種勁頭。
“好嘞,等明年這個時候,咱們家就能吃上自己家雞下的蛋。
吳爺爺,可惜你過些日子就得走了,要不你就能吃上我養的豬的豬肉了。”
吳川烏離開最高興的就是二丫,倒不是二丫不喜歡吳川烏,她很敬重他,不過很不喜歡他留的作業,知道學習好,可學習的苦,她真的吃不了,寧願種一畝地,也不想背一頁書。
吳川烏哪裏不知道她的那點小心思,“你要真想給我吃還不簡單,直接做成臘肉,多少都壞不了,你郵多少,我能吃多少。”
“臘肉,我們那沒有臘肉,只腌肉,用鹽腌,味道不是很好,只有鹹味。
臘肉怎麽做的,好吃麽?”
事情半點沒影,二丫就想吃臘肉了。
二丫好奇的樣子,讓人特別想給她弄一塊來給她吃。
晚上餐桌上就有一盤蒸臘肉,味道很是正宗,二丫吃的不要不要的,要不是還知道克制,這一盤都不夠她一個人吃的。
這一盤臘肉是從刁家拿來的,刁勇戰友從川蜀地區郵寄過來,這段時間軍屬院裏都缺肉,能吃上這麽大一塊肉,可是改善生活了。
“這肉可真好吃,鹹味兒正好,還有股香味,比鹹肉好吃多了,我想學,以後等我豬養好了,我也做,做好多。”
二丫現在這樣開朗的樣子是劉建仁沒想過的,這樣真好。
“豬都沒影,你就別想了,先去後勤那好好學吧,萬一讓人攆回來了,你可別哭。”
二丫用一個白眼回應了她哥打趣。
劉建仁的腿好的差不多的時候,吳川烏已經去鄭家鎮半個多月了,二丫也在後勤混的很熟了。
部隊嘛都是些大小夥子,突然來個小姑娘,還是很照顧的,雖然是來學養豬的,不是很理解一個小姑娘喜歡學這麽髒臭的活,和他們知道一般軍屬院的小姑娘一點也不一樣,可不妨礙他們喜歡帶着她。
以為是個來添亂的,沒想到是個幹活的好受,麻利又有眼力見,不怕髒不怕累,能為了看母豬生小豬一宿宿的跟着他們熬夜不睡,是個能幹事的小姑娘。
後勤的兵們都愛帶着二丫,這樣懂事的小妹妹誰不喜歡呢。
養豬這活,在二丫的印象中,應當沒什麽難度,不就是喂食麽,可見識多了之後,這樣的話就再也沒說過,也不再說什麽以後養豬的事了,怕鬧笑話,連帶着學習的勁頭都高了不少,認字的動力也大了,越學習,越知道自己的無知,也也明白吳川烏對自己的好。
韓麗珍說二丫到這來,不像是來過日子的,像是來上學的,見什麽就像學什麽,和剛來時候的二丫一點也不一樣。
二丫的忙碌,差點讓她錯過了齊子怡的生日,還是齊子怡氣哄哄的自己來找,二丫才知道齊子怡要過生日了。
“作為你最好朋友的我要過生日了,你就沒點表示,我都想好了,等你過生日的時候,我就送你一套書,之前我在書店了見過,覺着特別适合你,你這麽喜歡種地養殖,那套書你肯定喜歡,就是現在不能出去,要不我就先買回來了。”
過生日,在老家只有長輩能過,那也是年成好的時候才行,年成不好的,不過是那天飯桌上的粥裏多兩勺糧而已,二丫是從來沒過過自己生日。
齊子怡要送她生日禮物,二丫是很高興的,可她從來沒給別人送過生日禮物。
“過生日還有禮物呢,不過今年不用你送了,等我送你,你什麽時候過生日,我準備準備,我生日過了。”
齊子怡不是不知人間疾苦的,來這一趟也不是真的想讓二丫送她禮物,之前過生日還有同學在一切熱鬧熱鬧,今年只能在院裏待着,想讓二丫陪着她過生日,車瑞錦告訴她,今年不能過生日,不能搞特殊。
不能在家裏搞,就自己樂呵呗。
“你什麽時候過的生日,怎麽不告訴我,咱們不能弄什麽特殊的,就是我揪兩朵花給你也好,那可是你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日子,值得紀念,要不我就交不到你這個好朋友了,不怕,下周我過生日,咱倆一起,就當給你補過了,咱們那天什麽也不敢就是玩,我知道一個地方可好看了,我帶你去。”
二丫點頭同意,過生日啊,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話可真好聽。
知道齊子怡生日,二丫就像給她送個禮物,可她從沒給人送過生日禮物,想了一天後,還是像韓麗珍求救了。
“你要給子怡生日禮物,子怡愛美,我看你針線活不錯,你做個什麽東西給她,她肯定喜歡,我那有布,你挑一塊。”
小姑娘過生日總是想收些意想不到的東西。
二丫有些不好意思用韓麗珍的布,可她自己着實沒什麽能拿出手的,總不能給齊子怡背一段湯頭歌吧,還是從裏面挑了一塊不是很大素色的料子,說是要做個小包。
二丫的奶奶曾是地主家的丫鬟,主要就是跟着學針線,手藝是真不錯,也是劉家唯一能傳下來的技藝,凡是劉家的姑娘都得學,要不是覺着男孩學針線實在不像樣,劉家的小子們都得撚針挑線。
二丫學的時候,家裏條件不好,能練手的針線布太少,手藝沒有堂姐、姐姐們好,可一般的繡花還是會的,比一般只會做個衣服的那些人,要強很多。
二丫抽出時間給齊子怡做了個小包,其實有些像荷包,比那大了些,一個小手包,上面繡了幾朵小花和兩只指甲蓋大小的蝴蝶,簡單卻很大方,吳白青和韓麗珍都說好看。
到齊子怡生日這一天,倆人特意跟刁勇請了天假,早早的就出了軍屬院,從自留地後頭的小路上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