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直取藩都,首戰告捷(一)
直取藩都,首戰告捷(一)
且說姬蓉與姬風兩路會師,聚齊義軍十五萬,直逼藩都。
大軍駐守昌都,先鋒軍調撥五萬,行軍七日,距藩都城外三十裏紮營。
藩都是北地與中原的交通要塞,銅牆鐵壁,足有兩萬守軍,易守難攻。按照正常的軍隊占比,攻城軍人數起碼得是守城軍的三倍。
将軍帳連續三日人來人往,各路謀士蹿到一起無非下定一個結論——
難啃。
“藩都城池堅固,若要強攻,必遭頑強抵抗。姬盛知道藩都乃是要塞,必定增派援軍加強防守。我方大軍初成,攻城器械尚且不足,投石器只有一架,恐怕,沒有三五幾月,攻不下來。”
“何況,我軍糧草不多,越往後耗,對我們越是不利。”
幾個年輕的謀士各抒己見,冷不丁,公羊绶冷笑嘲諷:
“諸位作何擔心?你我不過區區謀士,不比北柴先生,身居軍師。軍師自比張良諸葛,必定神機妙算,走馬奪城。”
公羊绶年過五十,是姬風麾下最得力的謀士。但會師之後,姬蓉成為主公,北柴成為軍師,他們這些跟着姬風的謀士便黯然失色,再加上前幾日争辯時,九個謀士加起來辯不過一個北柴,心裏難免堵着氣。
想着,這個乳臭未幹的黃毛丫頭,充什麽能人居士?
話音落地,識相的幾個謀士幫忙打圓場,但明裏暗裏,總是輕視。
“這個,公羊先生心直口快,軍師莫往心裏去。”
“我等長居北地,熟讀兵書,待人處事方面,還請軍師海涵。自然,也相信軍師是有一番才能,方得主公青眼。”
“正是,此番攻打藩都,不知軍師有何妙計?”
Advertisement
姬蓉進帳便看到這一幕,以公羊绶為首的幾個謀士坐得筆直,一個個盯着前方。
對面,北柴站在親手搭建的藩都模型前,灰色廣袖長袍顯得身形颀長,墨玉折扇收攏,棍子一般在掌心敲打着,嗒,嗒,嗒,好像對一切了然于心,一點也不着急。
幾人見到姬蓉,形式着行了個禮,便又繼續回到方才的對峙當中。
北柴似乎沒覺得他們在質疑自己,只優哉游哉,當成普通的計策商讨,淡淡擡頭,問:
“這幾日,我去前線偵查地形,諸公在軍營幾經商讨,可有破敵之策?”
“這......”
幾人面露難色,為什麽為難,适才在讨論時俨然說了——糧草、兵力、攻城器械、時間、守軍衆多、城池堅固,如此種種加在一起,攻城難度堪比登天。
公羊绶反客為主,率先質問:
“軍師既然是軍師,想必,不能只有口舌之能。你既問我等,那你自己,可有良策?”
北柴緩緩打開墨玉折扇,于胸前扇了兩下,浮起幾絲銀發。
“義軍聚散,在主公一人。謀事成敗,在我一人。北柴不才,尚有一計。”
公羊绶虛了下眼睛:“哦?洗耳恭聽。”
北柴繞身到藩都模型前方,扇子指向城外的山脈。
“藩都以北,地形險要。七裏開外,有一山嶺,名為白虎嶺。若我們能夠将敵軍引誘出城,在白虎嶺設伏,便可重挫之。”
“哈哈哈!”公羊绶大笑,“軍師拿我說笑麽?如今人人都知道義軍揭竿,首取藩都。藩都守将必定固守不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敵人固守城池,任憑軍師在白虎嶺布下天羅地網,也無濟于事。”
“若我有辦法讓他出城呢?”
“此話當真?”
“我願立軍令狀。”
“若軍師辦不到呢?”
“軍法處置。”
公羊绶杵着拐杖站起,眼睛如刃:
“好。若你當真拿下藩都,從今往後,我這把老骨頭,任由軍師差遣!”
見狀,姬蓉有些擔心。
她信任北柴的謀略,也深知,以她們為首的女将們,亟需一場勝仗來以正視聽。然則,當北柴說出“三日為期”時,心裏還是咯噔了一下。
她握住北柴的手,書寫的筆鋒因此停下,落下一滴墨點。
“主公。”
北柴擡眸,目光如炬。
“信我麽?”
姬蓉為難,英氣的眉漸漸擰起,嘴唇繃了起來:
“我信你運籌帷幄,但三日之期,是否太短了些?”
北柴勾唇:“三日足矣。”
被握住的手指動了一動,在姬蓉的掌心刮了一下,無人瞧見,卻讓姬蓉放下擔心。
“好。”她松手,站直身體,高聲發號施令,“傳令:三日之內,三軍上下,任憑軍師調遣。但有不從者,軍法處置!”
于是,在衆目睽睽之下,北柴簽下軍令狀。為期三日,攻下藩都。
當日下午,全軍整隊列陣,所有中尉以上的将領至将軍帳,分領軍令。
臺上,姬蓉身為主公,站在正中央。姬風站在其右側。左側,乃是托着主公帥印的軍事,北柴。
銀發綁成利落的發丸,灰色衣袍在疾風中高高飄起,衣袂翩跹。她往前一步,絕色的面孔莊嚴肅穆,兩道遠山眉前沉後揚,高聲道:
“軍需官聽令。”
隊列中走出一人,抱拳:“末将在!”
“我軍弓箭,存量多少?”
“禀軍師,随軍的弓箭,輕弓一千張,重弓兩百張,巨弓三架。輕箭五萬支,重箭五千支,巨箭一百支。”
北柴颔首:“好。”
複又道:“姜蘭聽令。”
姜蘭,是從都城華泱開始追随箭士,百發百中,忠心耿耿。如今義軍成形,姬蓉任她為「穿楊将軍」,統領一千弓兵,并給這一千人的隊伍取名為「神箭軍」。
姜蘭站在隊列中部,往橫跨了一步,紅色盔纓迎風而起,抱拳高聲回話:
“末将在!”
北柴命令道:
“命你率神箭軍攜帶我軍所有弓箭,于白虎嶺西側峽谷埋伏。若見敵軍,放其通行,待我信號煙一起,放箭射殺。一炷香之內,放光五千六百支箭。”
“末将領命!”
上前取走令箭後,姜蘭恭敬地回到隊列中央。
北柴又拿起下一支令箭:
“楚宏、宋翔聽令!”
“末将在!”
“命你二人率一千人,于峽谷首端埋伏。待我信號煙起,投石封路。”
“末将領命!”
“陳钊、左正清聽令!”
“末将在!”
“命你二人同樣率一千人,于峽谷尾端埋伏。待我信號煙起,投石封路。将敵軍圍堵在峽谷之中,成甕中之鼈。”
“末将領命!”
“衛杉、趙英、軒轅葵聽令!”
衛杉,姬蓉手下第一個女将軍,也是迄今為止武力最高的,能與姬蓉打成平手。
趙英,力大無窮,擅使長刀。其本是忠臣之後,卻因帝王昏庸淪為草寇。後折服于姬蓉北柴之威名,散寨投靠。
軒轅葵,戶部侍郎之女,女扮男裝多年,本是要關守将,忠于朝廷。但其父親為民請命,死于炮烙,其深感君王不仁,投靠姬蓉。
“末将在!”
“命你三人率一萬五千人,埋伏于白虎嶺東側。待西側戰起,率兵攻城。另,命五百人高喊:将軍已死,降者不殺。”
“末将領命!”
軍令到此,公羊绶一行人多有不滿——攻城和埋伏的将領都是姬蓉麾下的女将,而姬風麾下的将領,只分到投石封路的任務。
于是跟一旁的謀士小聲嘀咕:
“這計謀是好,只是先鋒皆是女将,若是有個三長兩短,折損的,不還是咱們義軍的隊伍?”
北柴的眼睛動了一動,落到公羊绶身上,便問:
“公羊先生還有疑問?”
公羊绶往前一步,道出緣由:
“軍師排兵布陣,似乎有些草率。我主姬風麾下,有五大龍虎之将,軍師為何不讓其攻城,反而拉去設伏?并非老夫不信衛杉将軍,畢竟一介女将,萬一有何差池,不勝反敗,豈不挫傷我軍士氣?”
對此,北柴只是淡淡一笑,道:
“我已立軍令狀,有何差池,軍法處置。”
一旁的謀士拉了拉公羊绶,小聲道:
“老師莫急,先且等候三日,看她靈不靈。若不靈,到時候再做文章也不遲。”
公羊绶搖頭,他雖看不慣北柴桀骜的樣子,但到底還是想着大局,若是義軍的第一仗铩羽而歸,對士氣的打擊是不可估量的。
“恕我直言,軍師之計,有一纰漏。”
北柴問:“哦?洗耳恭聽。”
公羊绶道:“你在白虎嶺布下天羅地網,但如若,藩都守将固守不出,你的羅網,待該捕誰?”
“呵呵......”
北柴垂眸,喉嚨間發出低沉的輕笑,顯然對一切掌控在手。再擡眸時,眼神多了三分了然:
“藩都守将,名為「白守旺」,寵子滅女,扶雄淩雌,妻妾一共九人,所生子嗣,凡是女子,一律棄江,生死由天。這樣一個人,諸公認為,可有破解之法?”
公羊绶不覺得這有什麽,雖然他不是這類惡毒之人,但縱觀天下,尤其律例禁止女子從政之後,這樣的事情并不罕見。
“願聞其詳。”
嘴上這麽說,卻并不認為北柴有何妙計。
木臺之上,北柴一根一根地收攏墨玉折扇,擡手,叫來一個勤務兵:
“來人,去準備一套粉色羅裳,呈送給白守旺将軍。”
勤務兵懵了:“啊?”
北柴接着道:“羅裳之下,附一書信,便寫——為白将軍量身而造,但請将軍一試,是否合身。”
勤務兵當即明白:“是!”
一個視女子如蝼蟻的人,被送了一套水粉色的羅裳,該是什麽表情?
散帳後,姬蓉笑着上前來,小聲埋怨:
“你這招也太損了。”
北柴轉身,佯怒地瞪她一眼:“有空耍嘴皮子,不如練練槍法,明日可是一場硬仗。”
姬蓉有模有樣地抱拳,表情卻是一副讨好模樣:
“謹遵軍師軍令。軍師還有沒有其他的吩咐?”
北柴凝眸,目光落上她眉骨的疤,那是救殷娘時弄傷的,之後挺險陳沙,傷口暴露在風沙之中,便留下疤來,細細的一道,斜在眉峰的位置,卻因肌理損傷長不出眉毛,一眼便看到了。
心軟了下來,柔聲說:
“軍師累了,主公可否垂憐,幫我捏捏肩膀?”
“得嘞!”
二人獨自在營帳中,姬蓉從來沒有大将軍的架子,只如一頭喜歡黏着主人的愛犬,要是主人願意親近,她便搖着尾巴樂颠颠去了。
溫暖的掌心附上雙肩,小心翼翼地揉捏着。
一面捏,一面想,北柴的肩膀實在硌手,得多吃一些。
東風緩緩而過,掀起營帳簾子的一角,卷起三兩黃沙。
北柴坐在長凳之上,感受着肩上舒适的力道,眼神漸漸心疼起來。
擡手,摸上姬蓉的左手。
揉捏的動作停了下來,姬蓉往前一步,小腹貼着她的蝴蝶骨,問:
“怎麽了?”
北柴握着她的左手,慢條斯理地撫開手指,攤平的掌心裏,橫卧着一道猙獰的宛如蜈蚣的疤——那是陳沙路上,無水無糧,姬蓉隔開掌心喂她喝血留下的。
纖細的手指動了一動,指腹摸上凸起的刀疤,一下接着一下,落上柔唇。
唇瓣與刀疤觸碰,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姬蓉心裏卻“嚓”了一下,酥酥麻麻。
“用這雙手,打一個天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