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番外2賜爵
番外2 賜爵
因為二皇子子是在七月上旬出生的,沈妙坐完月子就是中秋節,時間緊迫,所以這回的宮宴還是太後操持的。
沈妙只需要安心養身子,別的事就不用管了。日子過得順心,狀态恢複得就更好。
出了月子,沈妙面若芙蓉,身段玲珑有致,依舊是年華正好的大美人一個,誰也看不出她如今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中秋宮宴是在晚上,但貴妃的冊封禮則是白日進行,因此宗親勳貴的女眷和命婦們都是上午入宮觀禮,然後去永壽宮參拜貴妃的。
這就是不同了,上回的靜貴妃冊封後,皇帝可沒讓命婦們去觐見,如今這位卻要受禮。女眷們心中都有了數,打算回去後要跟家裏提個醒,得叫人把對宸貴妃的重視再提提,從前那些閑話可別說了,也不要招惹永盛伯府的人。
這回晉位,趙霖也問了沈妙的意思,要不要把永盛伯府的爵位升一升,變成永盛侯,但沈妙興致缺缺。
于是趙霖也懂了,永盛伯府的爵位不變,但他給沈妙的生父賜了一個爵位,長樂伯。
可惜的是沈妙并無同胞兄弟繼承這爵位,但永盛伯的兒子多啊,于是他們打起了過繼的主意,這回女眷們進宮除了參拜觀禮,另一個目的就是說動沈妙同意過繼這個法子。
沈妙自然是不會同意。
後妃的娘家人有時候是個助力,但也是個大雷。況且她在伯府時,那些堂兄弟們本就對她輕視,嫌棄她是累贅,她怎會讓他們占了自家的便宜?
她可不欠他們的,從前她是享受侯府的用度,可侯府也占用了她生母的嫁妝,那可是價值幾十萬兩的嫁妝,用來養一個她綽綽有餘。
若說真要報答,那也是報答給了她生母巨額嫁妝的外祖家,但她從未見過他們。
她曾經也好奇過為何外祖家沒人來看他,雖說不是權貴可也是巨富的商人啊。進宮後她叫人去打聽,才知道生母去世後,外祖家在京城沒有人庇佑,但他們還有龐大的家産。沒有貴人庇佑的富商,猶如小兒抱金小兒抱金行于鬧市,很快他們被一權貴盯上,設了圈套奪走了外祖家的財産,将其趕出京城。
那設下圈套之人便是先皇後的母族,如今那些人早已流放到嶺南,十代不得科考,已然是惡有惡報。
如今外祖一家回了祖籍雲貴省,置辦了幾十畝學田,讀書耕種,日子過得平淡安順。沈妙也沒想過再與他們聯系,畢竟十多年未曾有過只言片語,何來感情?就這樣吧,互不打擾,過自個的安心日子便好。
Advertisement
對于永盛伯府的過繼要求,她直接了當的拒絕了,說未見寸功卻得了這個爵位,本就心中有愧,哪敢特意叫人過繼傳承這爵位呢?
永盛伯府的打算落空,老夫人心頭直罵她是白眼狼,卻敢怒不敢言。
晚間的中秋宴上,沈妙着一襲紅衣,帶鳳凰金冠,尊貴無比,成為全場最矚目的焦點,也是這京中少女們豔羨的對象。
靜貴妃坐在下首,安靜的看着這一切,眼神恍如一潭死水,毫無波瀾。
同樣是貴妃,她的身邊卻十分冷清。
不過她如今也不甚在意,或許是木魚敲久了,心也漸漸麻木。
宮宴結束後,沈妙便摘了這頭冠,純金打造的,委實有點重,這一晚上頂得她脖子都僵了。
她坐在浴池裏泡澡,讓秋分替她捏肩按摩,按着按着她就發現那力道不對了。
“皇上?”
趙霖見自己被他發現,便不再掩飾,脫衣下水。
沈妙知曉今晚躲不過,便主動一些。
不過最後關頭還是叫他避孕了。
她不想再生了,想要好好歇息。
趙霖也覺得是該歇歇,兩人達成一致。
時間一晃就到了九月,宮中種植的丹桂逐一盛開,香味随風四散,整座皇宮都沉浸在清甜的桂香中。
沈妙讓人撿了不少桂花,用來做桂花糕、桂花蜜釀,做好後最饞的就是龍鳳胎,這兩娃如今長了不少小米牙,喜歡吃有味道的東西,這甜津津的糕點、蜜餞是他最愛的,咬不動就抱着它們舔舔啃啃。
沒過多久,菊花也開了。菊花開的時候,正是吃大閘蟹的好時節。
因為蟹肉性寒,趙霖不讓沈妙多吃,每次都是吃那麽一點點。就因為每次都吃不夠,沈妙越發抓心撓肺的想,這回趁着他出宮了,沈妙就偷偷叫人蒸了一大籠,再配上熱熱的黃酒,吃得十分過瘾。
最後還是叫趙霖發現了,誰讓她不勝酒力,醉了就歇在菊花叢中,結果着了涼。
但他能怎麽着,人還病着呢,打不得罵不得,只好哄着。
吃過蟹膏,天也漸漸的涼了下來,這時候傳來了西北邊境騷亂的消息。
三年前邊境就亂過一回,那回也是冬天,附近的小國們缺衣少糧了就會到大盛的邊關小城搶劫。上一次晉王力主出兵蕩平他們,确實有了一些效果,誰料短短三年,那些人又卷土重來。
這回比上回還嚴重些,上回西北邊關鎮守的将領們還能抵抗,這回卻是幹脆的丢兵棄甲,打都不打就跑了。
趙霖被氣得半死,每年的軍饷、過冬的棉衣、軍糧都是按時送過去了,沒有一點的拖欠短缺,好吃好喝的供養着,偏偏這些人遇到了賊人卻是直接棄城。
他那些銀子米糧都是白給的!還不如拿去喂豬呢!
他恨不得立即派軍将那些逃兵叛将都殺了,但他到底性格沉着,并不是急性子。
憤怒過後,這事仔細琢磨琢磨就發現不對勁了,裏頭必定有貓膩。
不過那些犯上作亂、殺傷西北邊境百姓的小國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
趙霖把鎮國公叫來了,将邊關的折子遞給他,“大哥,你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
鎮國公原就是帶兵打仗之人,看到那些逃兵們,更是氣急,罵道:“這些酒囊飯袋,該死!”
“請皇上允許臣帶兵擊退敵軍,捉拿叛兵。”
“準了。”
趙霖更想徹底肅清敵軍,把他們的老巢都掀了,但國庫有限不敢有太大的動作,而且邊關肯定是出了內賊。
當然獨自讓鎮國公帶兵他也不太放心,讓老六勤郡王也跟去當副将了,還給了他另一塊兵符,關鍵時刻可以調集南境的軍隊,用來制衡鎮國公。
這倆人的主要目的是去清剿敵軍保護邊關百姓的,調查內賊這事,趙霖另派了心腹欽差私下調查。
有鎮國公和勤郡王牽住衆人的注意力,欽差調查得很順利,盡管還沒完全查明,但所有線索都指向鎮北侯。
鎮北侯啊,趙霖又想起當初在京城第一酒樓見到鎮北侯世子時的場景,那時他就覺得他是個心思深沉之人。
趙霖沒有立馬發作,反而給寧氏晉升了位份,從最末的答應升到貴人。
雖然還是低階嫔妃,但足以叫寧氏激動。這是不是說明皇上不讨厭她了、原諒她了?
趙霖開始每隔幾日就去一趟寧氏的宮殿,點上迷香,再回到永壽宮。
不過這事除了他和沈妙的身邊人知道,旁人卻不知道,一時間宮中人都以為寧氏突然得了聖寵。
又過了半月,寧氏接連晉位,從貴人到貴嫔再到婕妤。這事漸漸傳到了宮外,鎮北侯府開始熱鬧起來。
寧氏的晉升速度讓後宮衆人側目,眼紅不已。
也有人覺得沈妙失寵了,但沈妙早已知曉趙霖的打算,也十分配合的閉宮謝客,彷佛一副大受打擊心灰意冷的模樣。
除夕宮宴上,寧氏獻舞,趙霖再度将為其晉位,寧婕妤成了寧妃,也算是高位妃嫔。
寧妃風頭無兩,作為她的娘家,鎮北侯府也成了炙手可熱的香饽饽,向鎮北侯府上送禮讨好的人不計其數。
人越是得意就越容易露出破綻,寧氏封妃後不過三日,趙霖就接到了彈劾鎮北侯世子的奏折。
趙霖留中不發,反倒将彈劾之人狠狠斥責了一番。在旁人看來,皇帝這是愛屋及烏,舍不得懲罰鎮北侯府的人。
巧了,鎮北侯府的人也是這樣想的,見到皇帝偏袒這一舉動後,他們行事是越發放肆毫無顧忌。
此時,邊關的騷亂逐漸平息,皇帝派出的心腹欽差也拿到了鎮北侯克扣軍饷、攔截物資發往敵國售賣的證據。
但還差一些關鍵的,估計藏在侯府之中。
趙霖決定給它添一把火。
建新二年二月,趙霖下旨讓寧妃回府省親。
這可是連兩位貴妃都沒有的待遇,不僅寧妃歡喜壞了,連鎮北侯府的人也樂昏了頭,張燈結彩,大肆鋪張,沿街揮灑銅錢,好一副鮮花着錦烈火烹油的鼎盛場景。
寧妃坐着十六擡的鳳鸾轎回寧府,随行侍從有兩百餘人,浩浩蕩蕩,場面十分壯觀。
但她不知道,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宮侍,而是上過戰場的将士,腰間都藏着要人命的利器。
寧妃跟着家人團聚的時刻,這些人則是将府中侍衛暗暗放倒,潛入了密室搜尋證據。
當然這件事瞞不了太久,不過一刻鐘,鎮北侯就發現了端倪,但寧妃省親帶回的兩百餘人,都是軍中好手,又早有準備,輕松制服了他們。
直到這時鎮北侯府的人才醒悟過來,這并不是什麽榮耀全族的皇妃省親,而是變相的抄家搜尋。
寧妃也明白了,皇帝對她哪有愛寵,全是利用!
她是最先崩潰的,當場吐出一口鮮血就昏了過去。
搜羅了一個時辰,将士們在侯府找到了兩間密室,下面藏着幾百箱白銀,十來箱珠寶首飾,還有五六箱田産地契商鋪契書。
地産是不如當年的承恩公府中多,可白銀堪稱巨額,況且這些資産都是侵占軍饷、變賣軍用物資所得,其性質更為惡劣。
除了財物之外,他們還在侯府裏發現了一條通往城外的暗道。
這個可是讓趙霖結結實實的吃了一驚,若是哪天大盛國力衰微,敵軍打到了京外,跟住在這鎮北侯府的人有了聯系,悄悄從暗道裏進來,那京城危矣,大盛危矣。
但這事不能張揚出去,若是其他人家也有樣學樣,如何是好?
他叫将士們填平并堵死了那條暗道,又悄悄暗查城內的府邸,看看有無其它暗道。有的話,也一樣填平堵死。
鎮北侯府通敵叛國,侵占軍饷,這是重罪,判罰自然比從前的承恩公更重一些,誅三族,剩下六族則是将男子淨身,再與女子一道發配到嶺南、東北、西北苦寒之地,世代不得科考,不得為官為吏。
寧氏自然是褫奪妃位,貶為庶人。
趙霖留着她的性命,并非是心軟或是憐惜,而是寧氏庫苦求他饒命,她願意茍活。
趙霖同意了她的請求,但也提出了條件,他要寧氏寫下鎮北侯府犯下的諸多罪狀,再每日去城門口誦讀,一日三次,東南西北四個城門輪換。每座城一個月,時間到了就去另一座城。
他要讓天下的人都知曉鎮北侯府犯下的罪過,知曉叛國通敵會遭受什麽。
寧氏為了保全性命,竟也答應了。
寧氏離開京城的時候,平定邊關的将士們也回京了。
鎮國公作戰勇猛,指揮有度,确實有功,趙霖也不吝啬,将其爵位恢複到郡王,封號依舊是先帝給的瑞字。
“臣謝主隆恩。”
只有失去過才知道曾經擁有的是多麽珍貴,瑞郡王這一聲拜謝發自內腑。盡管他還不是親王,可皇帝這個舉動讓他明白只要自己努力、自己立了功,皇帝不會記恨從前而刻意打壓他,不給升爵,他還是有接母妃出宮榮養的那天。
勤郡王在戰場上也是有勇有謀,表現出色,趙霖将其擢升為勤親王,追封其母為貴妃。
勤郡王亦是十分感動,心中默默發誓至死效忠皇帝,即便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
他将成為皇帝最有力的臂膀,永遠支撐他輔助他。
雖然打了一場仗,耗費了不少物資,但從鎮北侯府查抄的這些財物足以填平戰争所耗。
趙霖也沒将其收歸國庫,而是發給了作戰的将士們,還活着的人,獎一年軍饷,犧牲的人,發三年軍饷、免除家中稅賦一年。
戰争結束後,是需要修養生息的,趙霖給西北邊陲的幾座城池免了三年的稅賦,希望他們能早日恢複元氣。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發展。
到了七月,龍鳳胎滿兩歲了,二皇子也一歲了,會叫父皇母妃,也會叫哥哥姐姐。因為哥哥姐姐在地上能跑能跳,刺激得二皇子早早學會了走路,扶着牆追他們,追不上了便看向沈妙,兩眼淚汪汪的,指着哥哥姐姐說“壞壞”,沈妙作勢要懲罰龍鳳胎,結果二皇子又說“不打不打”,把沈妙樂死了。
這幾個活寶哦。
她正打算再說些什麽的時候,太監劉順進來了,說宮外有人求見她,還遞了個镯子。
一看那镯子,沈妙便想起來了,來人是花大姐。那年她和皇帝墜崖後,就是花大姐将他們帶回家中又請了郎中診治。離開時,她曾給了花大姐這個手镯,讓她若是有了難處,便拿這镯子來向自己求助。
一晃三年過去了,花大姐從未聯系過她,沈妙還以為對方過得很好,沒想到今日卻突然得了她的消息。
沈妙便對劉順道:“你給潛府的人傳個話,讓她們把那人送到宮門口,你再去接過來。”
“是。”
沈妙看着镯子,不禁猜想,花大姐到底是遇到了什麽事竟然要動用這镯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