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早朝散了,蕭維懷獨自走出殿門一路上收到大臣們自以為隐晦的眼神。
朝堂上發生的事傳了出去一時成為京都的熱門話題,說到懷王都是疼愛未婚妻什麽的。
江語想得有些入神,蕭維懷被她看得臉頰發熱,“阿語,阿語?”他輕聲喚着。
“啊,看完了?”江語回過神看到他已經發下手中的小冊子。
“嗯,完了,我有些不懂你可以給我說一下嗎?”
“好啊。”江語給他講解起了一些難以理解的地方。
兩人梳理了一遍,蕭維懷若有所悟,“出海這種事我可以組一隊,也不要和宮裏說。世家出海的也有一些,有你這些方法我想我們的船隊可以走遍你寫的那些地方。”
江語當初交給他的畫上面記錄了那些種子的原産地,有些不在一個大洲想要盡快走遍還是比較難的,現在有了這些先進的法子就可以實現了。
“我也是這樣想的,只是京都的傳教士都住在哪裏?我有些問題想要問問。”
“那些傳教士走了一批剩下的全在宮裏,一般不太能外出。”
“這樣啊。”江語有些失落。
“不過我倒是能問一問他們,你把你的問題寫出來我去問吧。”蕭維懷說出一個方法。
“行,我現在就去寫。”江語風風火火的拉着蕭維懷到書房寫自己想問的情況了。
她寫了整整一大張的問題,囑咐蕭維懷記錄的時候要仔仔細細地不許有遺漏。
“我知道了,你放心吧,不會有遺漏的。”蕭維懷笑着看着她。
Advertisement
“那就好。”
“嗳,維懷,左主事你問過他沒有?”江語詢問。
“我把你寫的東西給他看過了,左主事看完後驚嘆不已,要不是我攔着他都要來拜訪你了。”
江語被這直白的誇獎弄紅了臉。
“他決定住在京郊的莊子裏了,到時候就拿我作伐子這樣他也不至于丢官無法和妻族交代。”
“好,那你們先按照我給的法子盡快種吧,幸虧莊子裏有水稻,現在這個季節放魚苗下去也還可以。”江語說道。
“我們也是這樣想的,你還有什麽想做的就一并在莊子裏實驗吧。”蕭維懷看着她想着自己要再讓手下把莊子裏收拾一遍,好讓阿語做更多想做的事。
“你不說我還想不起來,你有沒有離得遠的莊子?就是周圍人比較少的。”江語猛地想起一件事。
“有一個,在京郊邊緣了,人跡罕至的。”他回想了一下才想起自己那個小莊子。
“那就好,我有一個關于天花的法子能不能在你哪裏試驗?要一些出過痘的大夫和牛就好了。”天花,古代聞之色變的疫病。
牛痘,可是穿越人士必蘇出來的。
“你能不能仔細說說。”蕭維懷驚訝地看着她。
江語将牛痘的好處告訴他,“那就是說有了這牛痘以後就不用擔心天花了?”
“嗯。”江語看着難得失态的人。
“我回去就一起去做這件事。”蕭維懷也知道這事多重要。
“維懷,南邊如何了?”江語關心地問。
“嗯,死傷比預計的少些,你放心有外公在那裏沒一個官員敢克扣的。就是朝廷的糧食今年恐怕不好了。”蕭維懷上朝沒多久就明白了其中的官話。
“這樣嗎?你給外公去信就說要不試試以工代赈的法子,讓災民們有事兒幹,這樣降低了鬧事的機率也加速了朝廷一些大型工程的建造時間。再順便在黃河兩岸種些樹什麽的。”
“要不你寫個折子?”
“我寫個折子吧,他用不用是他的事。”蕭維懷對自己那幾個血脈沒有什麽多餘的想法了,頂多以後報複他們,恨意倒是少了很多。
江語也沒再說了,這法子其實只要好朝廷還是會用的,畢竟很多世家的根基在南方,南方只有安定下來他們的基業才不會受損,因此對這個政策不會有太大的阻撓。
果不其然,三日後新的赈災政策由左相帶去了南方各官員的手裏。
江語加急寫出來了牛痘的方子讓蕭維懷謹慎安排了人去做,她囑咐了每個人戴着口罩、燒醋消毒、通風等現代防疫方法。
而種地的莊子也收拾好了,下了魚苗、蝦苗等。江語拿出了自己之前讓系統兌換的養殖書交給了蕭維懷去找靠得住的人做。
江語閑了下來一時還有些不适應,倒是蕭維懷忙得飛起沒有一日三次往江府報道一時還有些不習慣。
不過沒過幾天江四幾人就來了,江明、江海倒是中了雖然還是倒數的但也是喜事了,其他人沒中,不過也沒有氣餒。
他們是江三帶着來的,“三伯,爹你們來了!”江語激動地迎了上去。
這麽久沒見還有些想念呢。
“是啊,不過這京都可真大啊,好幾次都走錯了,要不是你三伯我知道問路,靠他們就不知道去哪兒了。”江三得意地說。
李二丫歡喜地看着丈夫孩子,“別站在外面了都進家吧。”江語帶着人進門。
“妮兒,這房子可真夠大的。還真漂亮啊,有氣派!”江三看着這屋裏的下人、擺設、景色,感覺眼睛都不夠看了。
“是夠大的,我跟娘當初剛進來的時候都差點兒迷路。”要不是秋黎她們江語還真的要瘋了,這路七拐八拐的。
“也是哈。”江三幾人還是有些拘謹,“謝謝啊。”對着幾個上茶的丫鬟不停地道謝,讓丫鬟們不知所措。
“你們都下去吧。”江語吩咐。
大堂裏只剩下江家人氣氛才熱烈起來,李二丫問着孩子的情況,江語和江三讨論着族裏的生意。
“現在族裏都富裕起來了,靠你留下的那些就夠吃喝的。族老讓我說你放心他們一定會約束好族裏的小子們不給你拖後腿。”江三帶着族中的口信來的。
“那就好,族老們我還是放心的。”江語點點頭。
一行人舟車勞頓,只唠了一會兒就瞌睡連連,江語帶着他們到前院收拾好的房子內休息,休息好了吃一頓熱飯、洗個熱水澡,有什麽第二天再說。
江三和兒子一起來京都不僅是為了送兒子參加第二年的春闱,更多是為了在京都看看侄女有沒有什麽事兒需要幫忙,也能為自家多掙些錢。
江語知道了他這個想法,“正好,三伯你跟我爹娘他們可以一起去京郊的莊子裏,你機靈也能幫我防着些。”
“工錢我給您掏。”江語大氣地揮手。
“這咋行?你是我侄女,我給你幹活還能要你的錢?不用錢,你就讓你海哥住這裏抵了就好了。”
“這不行。”江四第一個就不同意。
“你別說話,就你那腦子能想個啥?”江三怼到,“就按我說的做,工錢就不用了。家裏的地讓你三伯娘找些短工也能做,你幾個哥哥不幹活的時候也該學些下地了。”
江河幾人被江全要到造紙廠去給他幹活了。
看江三這麽堅持江語他們也沒說反對的話,只想着到時候想個由頭給錢也可以。
江四幾人是個閑不下的性子,沒待幾天就急急忙忙地催着江語帶他們去京郊。
江明和江海則是到京都有名的書肆逛了,找些江語說的雜書。
江安、江寧被喜歡孩子的魏娘子帶着識字、玩耍,他們也都有人看着江四夫妻就更不擔心了。
江語也想看看莊子上的試驗田怎麽樣了,就帶着三人出門了。
江語母子坐上馬車,江四兄弟坐在後面的馬車上,在衆多眼線的目送下大搖大擺的出了城。
蕭維懷的莊子離得不遠,大約不到半個時辰就到了。
江語正準備下馬車就看到蕭維懷伸出手,她在李二丫的調侃下扶着蕭維懷下了馬車。
一行人走到莊子裏,這個莊子并沒有一路看到的一些莊子那麽恢弘,而是透露着一股濃濃的簡樸風。簡單來說就是地和幾間瓦房。
“莊子上的人都是信得過的,也都是種田的一把好手,左主事這幾天一直住在這裏,岳父岳母、三伯的房子就在左主事隔壁,互相有個照應。”蕭維懷帶着幾人簡單介紹。
江四三人一直種的是小麥,稻子沒種過,因此見到田裏的人就下去詢問着。
江語在蕭維懷的帶領下認真地觀察着稻田裏的魚苗漲勢。
“這幾天左主事一直照看着,小的們也一刻不敢放松,這魚啊長得還是很快的,其他的也長得不錯。鴨子群已經能夠下蛋了。”一旁的管事順勢說道臉上全是開心地笑容。
“這樣很好。”江語知道種地自己沒有發言權,只是問着一些孵蛋、養殖的事情。
她邊問邊和管事說着自己在下河村養殖的經驗。
江語吃飯的時候才真正見到左主事,這是一個瘦高的男子,長相端莊,面容嚴肅,身上還沾有幾點泥點。
他是和江四他們一起來的,說着種地的經驗聊得頗為愉快。
看着他們聊得入神江語沒有上前打擾,只是站在一旁和蕭維懷說着出海的事。
吃飯時左主事才認真看向她,“這位想必就是江先生了。”他站起來向江語鞠了一躬。
江語吓了一跳,側過身子回避這一躬,“左主事您這是?”按理來說應是江語向他行禮,但還沒行禮就被先發制人。
“先生所作吾已認真測算過,也找來了先生上書的幾本農書,按照您的方法不僅南方糧食産量大增而且魚肉将價廉,蝦肉、鵝肉等都會出現在尋常大秦子民的膳桌上。”
“北方田地耕力得到保護,大豆等也能充饑賣價。這實在是天大的好事,而這都是先生一人之功,您不辭辛勞寫下種植之法教予我等,難道當不得左某一句先生嗎?”左先生的話讓江語感到高興又有些小小的羞恥感。
衆人都感激地看着她,他們都是江語路上救濟的流民,現在又被雇傭種田參與這能提高産量的大事都感到榮幸。
江四三人也與有榮焉地看着江語,處在衆人視線中心的江語有些不好意思,臉上紅彤彤的,連脖子都紅成一片。
一旁的蕭維懷見到她快要害羞的逃走才出聲讓衆人吃飯,他則帶着江語和江四他們說了一聲離開這裏了。
“怎麽了?”江語走到外面才平複下心情。
“出海的人都已經找好了,為了不引人注意他們三天前就已經悄悄地走了,我找了一些常年航海的好手,加上機靈的小子保證能在一年內找回來。”蕭維懷得意地對着江語。
一副要誇獎的模樣逗笑了她,江語看了看四下無人墊起腳親了他的臉頰一口。
兩人紅着面傻兮兮地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