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章
第 2 章
畢翠英鬧了這一場也沒鬧出個結果來,最後兒子和兒媳婦跑到老丈母娘家過了有一個月。
畢翠英實在是想孫子想的沒辦法。最後讓眨巴眼去把孫子接回來。
賀大蘭哪裏肯讓婆婆把自己兒子接走,這是她最能拿捏婆婆的地方,死活不答應。孩子小,一直跟着媽,也不願意回去。
眨巴眼和親家說了半晌的話。何大蘭她媽也覺得嫁出去的閨女一直賴在婆家不成個事,這段時間村上都說三道四。話說的不要太難聽。
她也幫着親家公勸自己的閨女,好說歹說才把女兒女婿勸回家。
吳游二人帶着孩子回來後,村上的人背後沒少說閑話。
哪有媳婦和媽吵架,兒子不管媽帶着媳婦和孩子去丈母娘家了。
這個兒子是白養了。
也有人說他估計是當年生病燒壞了腦子,否則幹不出這種事來。
有人背地裏罵他窩囊,不是男人。
說他的不僅又男人,也有女人,甚至還有老人孩子。
吳游走在村子上聽到這樣的話,他都好似沒聽見一樣。
不過,從那以後,畢翠英也不鬧了。
村子上的人對他們一家,坐下來閑聊,提到他們家也都是撇撇嘴。婆婆不是婆婆,媳婦不是媳婦,兒子也不是兒子。有些嘴碎的都說他們這一家有得鬧,日子過不長。
何大蘭雖然看婆婆不順眼,做飯也沒少婆婆一口吃的。地裏的活婆婆不幹,她也不抱怨,慢慢村裏人風評就偏向何大蘭。對吳游的評價才稍稍改觀。
Advertisement
第二年,何大蘭又懷了孕,這一胎不穩,肚子又大,到後期的時候辛苦。畢翠英就把孫子帶在身邊。
有一次,何大蘭就聽到婆婆教唆自己兩歲的兒子,說她這個媽不要孩子,是個壞人,有了弟弟不疼他,肯定天天打他這類話。
何大蘭哪裏忍得下,和婆婆吵了嘴,一氣之下挺着大肚子沒瞧清楚路,摔了肚子,送到醫院,大人是保住了,孩子已經沒氣。
畢翠英丢了個孫子,還要伺候兒媳婦月子,心不甘情不願,天天鼻子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和何大蘭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何大蘭要回娘家,畢翠英不讓,吳游也說沒有月子回娘家的道理,而且真疼來折騰去做不好月子,也不讓他媽插手,自己照顧何大蘭。
這天隔壁村的表弟成親,請他去喝酒,他多喝幾杯。村上有人來說他媽和他媳婦又吵了,吵得太兇,他爸也不管事,讓他回去看看。
他也被煩透了,如今又喝了酒,就放任不管了。
他媽和他媳婦也不是第一次吵,吵來吵去都那麽點事。
深更半夜醉醺醺回到家,畢翠英見到他,撲上來就對他罵他媳婦,讓他以後管管他媳婦。
吳游醉的應了聲,然後就摸進自己黑洞洞的屋裏去,朝床上一躺,根本不管。
第二天當他醒過來,發現何大蘭躺在地上,身子都已經涼了,不知道什麽時候喝藥死了。
何大蘭死了,吳游并沒有多少難過,後事該怎麽辦怎麽辦,倒是何大蘭娘家的人過來大鬧喪禮,又是摔又是砸,把吳游家砸了稀碎。
事後,畢翠英罵何家,罵何大蘭沒良心,丢下孩子不管就這麽走了。
孫子她照樣疼成寶。
吳游聽着自己媽對自己媳婦抱怨,聽着村上的人罵他沒用,自己媳婦也不管,若是那天晚上自己不喝醉酒,哪怕是自己早點回來,自己的媳婦就不會死。
各種指責他害死了自己的媳婦。
那麽好的媳婦,懂事又能幹,小産做月子,就不管不顧,讓自己的媽欺負,活活将自己的媳婦欺負喝農藥死了。
一個個惋惜何大蘭的同時,對他就是無盡的指責。
何家那邊更不用說,自己好好的閨女嫁過來三年就沒了,還是因為和婆婆吵架,自己男人不管不問逼死的,逢人就罵吳游沒用,是個孬種,害死了自己的女兒。
何大蘭死後,吳游窩在家裏哪也不去,大門也不出,不是躺着就是躺着,除了帶兒子的時候會笑一笑,然後就像個廢人一樣。
他在家躺了幾個月,有一天他忽然穿戴整齊出門,畢翠英因為他要去哪裏,卻不想他是去給何大蘭上墳。
不年不節的,他提着攔在,裝上稭稈,買了些火紙,扛着鐵鍁就去田裏。
夏天雨水足、陽光足,草長得茂盛,雖然只過去幾個月,何大蘭的墳頭草已經長了許高。
吳游給何大蘭的墳頭填土,然後燒了紙,對着何大蘭的墳坐了一天,最後天黑了才扛着鐵鍁提着籃子回去。
第二天吳游就出門去打工了,孩子丢在家給畢翠英和眨巴眼帶。
有的人說他是受不了村上人的閑言碎語,受不了人家對他指指點點才出門的。
也有人說他是見到自己的媽和孩子就想到被自己害死的媳婦,所以才出門的。
還有的說他是傷心了,想離開這傷心的地方,出去換換心。
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麽出門打工,也不知道他去哪裏打工。
他出去後,除了每個月打一次電話,彙款讓自己爸媽養兒子,什麽都不說。
村上的人都說他可能在外面找了女人,在外面過日子了。
也有的人說不像,若是真的在外面有了女人,哪裏還會給家裏寄錢養這個兒子。
出去的一年後吳游回來了。
他不是自願回來的,是被逼回來了。
這次不是畢翠英去鬧,因為畢翠英這次不知道他打工的地方。
這次也不是逼他回來給他娶媳婦。
這次是因為他的兒子病重。
眨巴眼和畢翠英在家帶孫子,孫子生病,發了幾天燒一直不退,去鎮子上的醫院,又是吃藥又是吊水,又是物理降溫又是藥物降溫,白天燒退了,晚上就又燒起來。今天退了,明天又起來了。
眨巴眼和畢翠英帶着孫子去縣城,折騰了兩天,孩子還是沒見好。
他們覺得是孩子吓掉了魂兒,去找虔婆子算一算,在哪兒掉魂兒,去把魂兒找回來就好了。
隔壁村找了虔婆子算一算,是在南北溝上的橋上掉魂兒的,兩口子按照虔婆子所說的方法,買了幾刀火紙,又盛了一碗米和一碗水,在橋上擺好,在旁邊的盆裏燒紙,一邊燒紙一邊叫魂兒。
火紙都燒完了,然後用紙灰和着水,讓孫子喝下去。
孫子喝了,也是奇了,第二天燒退了,人也有了精神了。
但是到了第二天晚上又不行了,孩子又燒起來。
兩口子實在沒有辦法,最後聽一個小診所的大夫說,這樣的方法就要灌腸,這樣才能降燒,兩口子病急已經無計可施,便讓大夫給治一治。
這一治,孩子當天晚上不燒了,老兩口都誇還是小診所的大夫有辦法,那些醫院裏白送了那麽多錢,也沒講自己的孫子給治好。兩口子罵了醫院裏的庸醫。
只是兩口子沒想到孫子的身子不燒了,反而越來越涼。
在吳游回到家的時候,孩子已經涼透了,一點氣都沒了。
沒到四歲的孫子就這麽沒了。
老兩口哭得死去活來,一邊自責一邊怪吳游不早點回來,怪吳游把孩子丢給他們,自己不帶孩子。
老兩口抱着孩子屍體去小診所鬧,讓診所賠他孫子。
吳游不哭不鬧卻抱孩子抱回去,任憑老兩口和小診所鬧去。
他将孩子洗幹淨,穿上幹淨的衣服,然後抱着孩子去何大蘭的墳前,在何大蘭的墳旁邊挖了個坑,把自己的兒子放在家裏的木箱裏。
木箱是當年何大蘭的陪嫁,原本放的是何大蘭的衣服,後來何大蘭去了,裏面放的便是孩子的衣服。
那些衣服還在裏面,吳游也将孩子放在衣服上,一句話不說,将箱子給蓋上,然後就這麽将自己的孩子給埋了。
畢翠英從小診所回來,得知孫子被吳游這麽給埋了,對吳游又打又罵,罵他沒人性,罵他是個蠢貨,罵他是窩囊廢,什麽難聽罵什麽。
吳游就坐在門前的石頭上,任由畢翠英打罵,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整個人靜靜坐着,垂着頭,像個木偶一樣。
從回來見到兒子的第一眼,一直到将兒子埋了,他一滴眼淚都沒流。
時候村上的人都說他冷血無情,自己親骨肉被人這麽害死了,不去找人家算賬,就這麽把兒子抱回家埋了。
親兒子死了,竟然一點都不悲傷,連一滴淚都沒流,簡直不是人。
吳游全都聽在耳裏,一個字不反駁。
也不是不反駁,而是他已經不說話了。
不和村上的人說話,不和眨巴眼和畢翠英說話,逢年過節家裏來親戚他也不招呼。
老兩口也許是對自己孫子的愧疚和想念,短短兩三年好似老了十幾歲,原本還烏黑的頭發,兩三年間全都白了。
畢翠英又想着給吳游找個媳婦,再給自己生個孫子。
她和吳游說,吳游充耳不聞,不做任何回應。
畢翠英然後就開始張羅起來。
此時的吳游已經三十出頭。
三十出頭男的,死了老婆孩子,而且都是被他一家害的,上哪裏能夠找到媳婦?
托媒人,媒人都不願意給他們找。
畢翠英給了媒人不少好處,天天跑沒人那裏拖人辦,最後沒人才答應下來,說幫他看看,好的女人肯定是沒了。
畢翠英也不求對方是不是好女人了,只要是個女的,能夠給她生個孫子就行。
媒人十裏八鄉找,聽說吳游家的情況,即便是給的聘禮高,人家也不願意嫁。
二婚的不願意,醜的長麻子的也不願,身體有點缺陷的也不同意,就是那些憨傻的,人家爹媽也不同意将閨女嫁到他們家。
最後媒人給畢翠英說,有個外地的,腦子不太好,但是人長得不錯,要聘禮有點高。
畢翠英一聽外地腦子不太好,還要高聘禮,就知道這所謂的聘禮不是聘禮,就是買女人的錢。
吳河村以前也出現過這樣的,那女人智商有問題,憨憨傻傻,被本地人從外面騙來的,然後賣給了吳河村一個老光棍,最後生了個孩子。只要孩子不吃親媽的奶,以後不會憨傻,那孩子如今也長了十幾歲,精靈得很。
畢翠英想自己家的情況,在看吳游現在一句話不說,每日悶悶的,別人和他說話他也不搭理,最好的情況也不過是傻笑兩聲,和傻子也沒什麽區別,自己還有什麽好挑剔的呢?
只要對方能生孩子就行。
畢翠英和媒人說好了此事,錢也準備好了,就等着媒人牽線,促成這事。
但是沒過幾天,媒人來和畢翠英說,那賣家将人賣給別人的,一問才知道那人給錢不僅多還爽快,人都已經領走了。
畢翠英失落了一陣,拜托媒人再給找找有沒有合适的。
這種事哪裏是天天有,在畢翠英等着媒人消息的時候,吳游越來越不對勁了,因為他捕魚人說話幾年後,終于開口說話了,但說的都是瘋話,行為也荒誕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