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
第 1 章
吳河村有兩條河,一條東西,一條南北。
東西的叫吳河,南北的沒有名字,附近的人都叫他南北溝。
吳河和南北溝将方方正正的吳河村分成了“田字格”。
吳河村在附近算比較大的村子,有百十戶,五六百人。
都說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其實村子大了什麽人都有。
吳河村就有一個不一樣的人。
為什麽不一樣?
因為他是個瘋子。
瘋子叫吳游,是村裏“眨巴眼”吳天勝的兒子。吳游的媽是隔壁村子的,姓畢,叫畢翠英,年輕時是十裏八鄉的美人。
吳游小時候很正常,機靈活潑,聽話懂事,上了學學習也是班級裏數一數二,鄰裏都誇,羨慕眨巴眼和畢翠英好福氣生了這麽聰明的兒子。
那會兒他沒有“如花”這個外號,村裏的人都喊他大游。
吳游有個弟弟叫小率,比他小兩歲,但很多年前溺水死了。
也是從他弟弟溺死,有人開始說他是瘋子。
那會兒是夏天,幾場暴雨過後,吳河和南北溝都漲滿了水。天放晴後,太陽毒辣辣地曬着,人燥熱難受,就想到河裏紮個猛子涼快涼快。
特別是男孩子,會游泳的就迫不及待要下水。
Advertisement
盡管家裏千叮咛萬囑咐不要下河游泳,這些孩子貪玩的勁頭上來,早就将爸媽的話抛到九霄雲外去,撲通撲通全都紮進河裏。
他們不僅比賽誰游的遠,還比賽誰會的花樣多,個個都想在夥伴們面前顯本事。
吳率人小游的倒是快,不一會兒就在一群人大前面。
游着游着就見到吳率撲騰着水喊救命,後面跟着的夥伴都奮力游過去救人,游在前面的當然是心急的吳游,比平常快了許多。
所有人都以為他游過去是救弟弟的,卻看到他手不斷地拍打吳率,将吳率朝水裏按。
都是孩子,誰都沒見過這陣仗,當時都被吓住了。有的小夥伴緊忙游上岸;有的小夥伴沖着岸上喊人救命,沒一個敢上前去的。
當有大人趕來将兄弟二人撈上岸,吳率已經沒氣了。
就這樣,吳游成了溺死自己親弟弟的兇手。
那年吳游十二歲,吳率十歲。
吳率死後,吳天勝和畢翠英呼天搶地地哭,畢翠英哭暈過去幾次。
吳游作為害死弟弟的兇手,被吳天勝剝光衣服吊在門前樹上抽,抽得滿身是傷,腿上都抽出血來,一道道傷痕像網一樣縱橫交錯。
村子上的鄰居聽着吳游撕心裂肺慘叫,實在不忍心,上門好說歹說才勸住吳天勝将吳游給放下來。
人沾到地就暈過去了,當夜發起高燒,吳天勝和畢翠英也不帶去醫院,也不給吃藥,就讓孩子渾身是傷那麽疼着,燒着。
吳游燒了兩天,躺在床上看着就要奄奄一息,還是吳天勝的堂哥看不下去,将吳游送去醫院。
後來吳游撿回了命,燒退了,傷也好了,但是人卻憨了。
以前嘴甜的孩子,在村子裏見到誰都叫人打招呼,還喜歡誇人,有點好東西就喜歡和小夥伴一起吃一起玩,特別招人喜歡。
從醫院回來後,他不說話了,見到村上人也不打招呼,總是埋着頭,聳着肩膀,頭發長長了也不剪,遮着眼睛。村裏的長輩同他說話,他也就嗯啊回應。
同學知道他溺死自己弟弟,背地裏什麽難聽的話都罵,同學的家長知道,也都讓孩子不和他走得近。慢慢地他被同學疏遠孤立,後來直接被欺負。
學生知道他爸不疼媽不愛,欺負他也就變本加厲,很多次被學校外的混混打得鼻青臉腫。吳天勝和畢翠英見了也是罵一句:“沒用的東西,有本事弄死你弟弟,你怎麽不弄死那些人!”
有一次他真的反抗了,摸起石頭将一個小混混砸得頭破血流,對方找到學校,也找到了他爸媽,事情鬧得很大,最後吳天勝直接讓他辍學。
十四歲的吳游辍學之後無所事事,每天悶在家裏頭,村上人還總是指指點點說閑話,吳天勝就讓他跟着別人去打工。
那個年頭童工不算什麽稀奇事,吳游十四歲個頭已經長起來,像個大人,說是十六七歲也有人信的,拿着別人的身份證就跟着外村遠房親戚走了。
這一打工就是五年,除了過年的時候回來,平常都不回來,也不給家裏電話。
那年頭手機沒有普及,一個村子也就小賣部有一部座機,出去打工的人,有個什麽事,也都是把電話打到小賣部,小賣部的人叫人來接,或者回電。
吳游在外面一年到頭也不給家裏一個電話,吳天勝和畢翠英偶爾想兒子了,也只能和遠房親戚聯系,詢問兒子情況。
五年來,吳游每年回來除了帶幾件衣服,什麽都不帶回來。
別人大包小包,吃的、用的、玩的,給家裏爸媽、兄弟姐妹和孩子買許多東西,他什麽都不買。
村上的人都說他沒孝心,白養了十幾年。
畢翠英聽到這話,一個字不維護,在村上人看來,這就是默認了吳游是個不孝順的白眼狼,一年到頭,電話沒一個,電報沒一個,就是信也沒一封。
至于掙沒掙到錢,吳天勝和畢翠英都沒提,沒提那就是肯定沒掙到。
十幾歲的孩子在外面能掙什麽錢,家裏不倒貼都不錯了。
十九歲在村上已經不小了,也到了說親的年紀,吳天勝和畢翠英沒再讓他出門打工,在家裏給他說親。
因為有了不好的名聲在外,說親不太好說,陸陸續續相看了幾個姑娘,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就是因為那個原因,沒有一個願意的。
後來有看中吳游的,但是畢翠英沒相中姑娘,覺得人家姑娘,不是個頭不行,就是臉蛋不行。
媒人問吳游的意見,吳游不說話,多問幾遍他就說:我不想相親。
不相親怎麽行?
姑娘大了要嫁人,小夥大了要娶媳。
畢翠英到處托媒人給吳游說親,就是沒有一個合适的,相了一年沒有結果。
後來畢翠英從親戚那裏知道,吳游在外地打工,有個相處不錯的姑娘,人長得不錯,是外地的。
畢翠英一聽是外地的,心裏就不樂意。
外地媳婦靠不住。附近村子已經有這樣的先例,讨了外地媳婦,後來媳婦跑了,找都找不到,還是要找本地的。
即便吳游多次說自己要去出去打工,畢翠英都不同意,罵他被外面的婊-子勾住了,是個沒心沒肺的東西。還罵那個沒謀面的姑娘,什麽難聽的話都罵。
鄰居的老婆子都聽不下去的話,從她口中一個個蹦出來。吳游被罵地跑去了外婆家。
在又一次的臭罵之後,吳游在一天晚上收拾東西離家出走了。
不用問,就是去找那個姑娘了。
畢翠英像發了癫。從親戚那裏得到地址。連夜就趕去了吳游打工的地方。尋了一天,找到了吳游,也看到了和吳游在一起的姑娘。
她撲上去劈頭蓋臉,就給人家姑娘一頓打一頓鬧。罵人家姑娘不要臉,是狐貍精,勾引自己兒子,罵了一串葷話,什麽難聽罵什麽。
在那個年代,清清白白的姑娘被這樣一頓罵,想死的心都有。最後沒有臉皮再待下去離開了打工的地兒。去了哪裏也沒人知道。因為這個事,吳游也被指指點點,丢了這份工。
最後,吳游被畢翠英拎回了老家。
回到老家後,畢翠英就繼續托媒人給吳游找姑娘找媳婦。十裏八鄉的姑娘凡是有點意向的,全都見了,吳游是一個都看不上。畢翠英倒是看上了好幾個,但是人家姑娘沒瞧上吳游,更沒瞧上他這個家。
這事情一拖再拖,拖了好幾年。眼看着吳游都二十二三歲了。在那個年代,村裏頭小夥二十二三歲還沒說好對象的,已經算是大齡了。若是再拖個兩年,更不好找,還會被別人說閑話。
終于在吳游二十四歲的時候,給他娶上了媳婦。
吳游媳婦是隔壁鎮子的,名叫何大蘭。
何大蘭個頭不高,臉蛋也不怎麽漂亮,比吳游還大上兩歲。因為爸死得早,她是家裏老大,幫着媽從小照顧下面幾個弟弟妹妹,一直拖到現在才嫁人。
吳游沒有看上何大蘭,是他媽畢翠英看上了,幹活卻是一把好手。家裏家外,田裏田外都打理的井井有條。
村子上沒有誰家媳婦能有他家媳婦能幹,自打兒媳婦進門,她是兩手一攤,什麽事都丢給了兒媳婦,自己落個清閑。和村子上的三姑六婆閑聊了起來,面子上覺得有光。
只是畢翠英不知道這個媳婦是個硬脾氣。
進門的頭一年還好,婆媳關系尚算融洽。後來何大蘭生了娃腰杆子硬了,和畢翠英開始對着幹,動不動大吵大鬧要帶着孩子回娘家。
畢翠英哪裏允許,最後鬧到婆媳之間大打出手。畢翠英也是個心狠的,打架下起手來毫不留情。媳婦被打得頭破血流。
吳游看到自己的媳婦被打,孩子在一邊哇哇地哭,他沒有幫着自己的媽,幫着自己的媳婦。直接一把畢翠英甩在了牆根底。
畢翠英當即就像發了瘋一樣,又是哭又是鬧又是叫,扯着嗓子喊兒子兒媳婦打她不能活了。整個村子的人都能聽到她的聲音。引來了村上的人圍觀。
畢翠英一看村上人來看,進屋就摸着繩子要吊死在門前樹上,讓老天爺收了自己不孝的兒子、兒媳婦。
畢翠英畢竟是不想死的,繩子都在門前樹上結好了,脖子伸進去了,那腳下的凳子就是不踢。
村子上的人又是勸又是拉,就是拉不動。畢翠英好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罵兒子,罵兒媳婦,說自己的命苦,攤上了這樣不争氣的。
她又把當年小兒子被溺死的事情又翻出來說。說自己的小兒子如果現在還活着,那肯定給自己娶個好兒媳婦,自己也不用受這樣的罪。
都是這個大兒子,害的他命苦。
一邊哭一邊罵一邊說着委屈。哭的滿臉淚水,一身汗。
村民們指指點點,也有勸吳游,給他媽認個錯。媳婦再親親不過媽,何況當年若不是因為他,他弟弟也不會死。吳游都裝聽不見,帶着媳婦抱着兒子去醫院,根本不管畢翠英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