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11章
索雅安眼中閃過懼怕,強自鎮定地提醒道:“可葉府畢竟不宜私設公堂,我到底與崔四公子有些淵源。”
阿俏實在忍不住了,接話道:“經過官府又怎樣?今兒去你住處的人,便有一些是尹知府派來幫襯我家老太爺和大小姐的。”
豆蔻冷聲幫腔:“索小姐好像還不明白一些事情,你被帶來葉府的根由,是冒充我家小姐試圖騙取錢財,人證可是不少。只這一條罪名,便夠你受的了。”
“我何時騙取過錢財?……”索雅安說着便已反應過來:她說什麽都沒用了,葉家祖孫兩個分明是布好了局抓她,不論怎樣,都能尋個罪名發落她。
不行。
不論如何,她都要想法子拖延,崔定初一定會救她。
她雙手絞在一起,死死的,腦筋開始飛快地轉動,回想着當初提過的應對之策。以崔定初的習慣,不管什麽事,只要說出口,便是已然做了充分的準備,便是沒有,也能得到一兩日的時間。
她深深吸進一口氣,雙手慢慢松開,自然地交疊,眼神平靜地望向葉知許,“林林總總的事,我不能否認,終究是我有錯在先。而我的過錯,與我的身世相關,與您也有很深的關系。”
葉知許揚了揚眉,“哦?怎麽說?”
索雅安視線在對方臉上逡巡着,“我們的容貌這般相像,難道只是偶然麽?”
葉知許仍是反問:“不然呢?”
索雅安看了看豆蔻、阿俏。
葉知許道:“無妨,你只管說。”
索雅安沉了片刻,上前一步,略略壓低聲音,神色凝重而哀傷:“家母其實也是沈老太爺的親生女兒,與您早故的生母一母同胞,只是出生那日被黑心的産婆動了手腳,送出府賣給了一戶人家。
“那戶人家待家母極好,她便一直不曾認祖歸宗。
Advertisement
“如果不是家逢變故,境遇變成了寄人籬下,我也不會想起當年的事,并耿耿于懷。
“因着外祖父不知所蹤,你生母也已不在,我就算想認親,只找你這葉家人也不能改變處境。
“我們明明是親表姐妹,處境卻是天差地別,我便有些鑽牛角尖了,開始處處模仿你,仿佛言行和你一樣,就也能得到你的福氣。
“崔四公子知道這些,派人查過,正因此,才為着你一直開解我,勸我不要橫生是非,惹你心煩。”
豆蔻、阿俏面面相觑,又來回打量葉知許和索雅安,已是半信半疑。
畢竟索雅安有一句話沒說錯,毫無血緣關系卻非常相像的人終究是極少數——尤其傾城的容貌又不同于一些很普通的面容,哪裏那麽容易找到相似的。
葉知許卻是目光玩味,“年月久遠的事,收買一個産婆或她的後人,也不太難。”她唇角上揚,笑容流露出欽佩之情,“你們還挺聰明的,連這種後招都想得出。”
居然油鹽不進,聽到什麽都不為所動。索雅安沉了聲音:“我已說了,崔四公子知情,便是到了公堂之上,我也會一字不差地說出這些……”
葉知許接道:“到那時,你的崔四公子會推出人證幫你,我會落個刻薄無情把表親告上公堂的名聲——可是這樣?”
索雅安說不出話了,在對方變得鋒利的視線逼視之下,沒了底氣,垂下眼睑。
“如何都要跟我攀上關系,無恥至極。”葉知許不再壓抑火氣,“掌嘴三十,杖責二十。”
“是!”豆蔻、阿俏異口同聲,利落地把人帶出去。
葉知許按着眉心,對前世的自己有了些許原諒:本就是有心算計無心,他們還把什麽都想到了,栽那麽大跟頭,不完全是自己遲鈍的緣故吧。
她喚上吳媽媽,去了松鶴堂。
崔定初來了,沒讓長輩一起過來。此時,葉老太爺正看着他運氣,還沒來得及說什麽。
葉知許走到祖父身邊站定,态度冷淡地問崔定初:“崔四公子莫不是認為,到了今時今日,事情仍是你能一力承擔的?”
崔定初莫名有種她與自己正面交鋒的感覺,面上卻要扯出溫煦的笑容,道:“表妹怎的忽然與我生分了?到底出了什麽事?”
“索雅安在我手裏。”葉知許任由心頭的嫌惡到了眼中,“我怕壓不住火氣把她剮了,來祖父這邊順順氣兒。”
崔定初震驚,噙着笑的面容完全僵住。任他如何思慮周全,也沒想到事态能急轉直下到這地步。
“你們謀算的是什麽,你最清楚。”葉知許道,“參與其中的,還有你姑母、王媽媽。你我之間的事,已不是退親就能了結的。只你一人來見我祖父,未免自恃過高。”
崔定初幹咳一聲,找回自己的聲音:“這……這其中一定有誤會,表妹能不能跟我說仔細些?”
葉知許冷笑,“是有個很大的誤會:我以為你品行尚可,卻不想你貪財下作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她轉向葉老太爺,“這人慣會巧言令色颠倒黑白,只等着我們說出什麽再狡辯,依我看,不如等人證湊齊了,再看他怎麽說。今晚就請一位官差陪他喝喝酒、說說話。”
葉老太爺凝視着崔定初,緩緩颔首,“到時候我看情形,這筆爛帳實在讓人頭疼的話,我便交托給尹知府。巧了,有幾位官差正在外院飲酒,就請一位陪陪崔四公子。”
“老太爺、表妹,何必将事情弄得無法轉圜?”崔定初道,“我便是犯了天大的錯,你們也不必為我與崔家生出嫌隙。”
“為你?生嫌隙?”葉知許挑眉,不屑地笑了,“今時今日的崔四公子,怕是還沒那個分量,要不然,你也不至于貪財到瘋魔的地步。”
阿俏走進來,對葉知許附耳低語兩句。
葉知許綻出明豔動人的笑,“我這兒又多了一個人證,與崔四公子熟稔得緊,你不妨先見一見,和他對質。”
葉老太爺則吩咐道:“把幾位官差請過來聽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