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黃金稻米
黃金稻米
第一批抵達的游客一半是南桂縣城來的,有的甚至還跟烏家莊的村民沾親帶故,這裏成為熱門地區後,他們也借着走親戚的名義過來湊熱鬧。
其餘的來自天南地北,省內省外。
村路狹窄,兩邊不是房子就是村民的菜地,為了不堵塞交通和方便游客,村委會早早在村口豎起牌子:外來車輛統一停放在小廣場。
村裏格外熱鬧,所有人都不得閑,男女老少都動了起來,老人守在自家門口賣點瓜果蔬菜,小孩戴着紅領巾奔跑在村路上為游客指方向、告訴他們哪片山坡更漂亮,更值得去,并提醒——
“想去看靈芝王需要到村委會預約,沒有預約不能進,被發現會有警察蜀黍來抓人哦,還要罰錢!”
能去往靈芝地的山路口現在都有村民守着,沒有預約,不管是本地人還是游客,一律不得入內。
人太多難保會踩壞草藥,驚擾到山裏的小生靈,就規定每天只有50個名額,預約費20元,不貴,很多人想看靈芝王,排起的長隊一眼望不到頭,村委會人手不夠,要從縣/鎮政府抽調才勉強維持得住秩序。
沒預約上也沒有關系,作坊門口有個臨時搭建的土特産攤位,一大早十三叔公就領徒子徒孫在準備。
做的是本地特色,用的也都是烏家莊的土産,有些原來店鋪就有賣,部分游客也吃過,有些則現做現吃。
香味散出去,還沒到停車的小廣場就能聞到,勾的人口水直流,堵在攤位前不肯走,後面排隊的人着急,伸長脖子一直催。
“前面的,買完就讓開啊,我們後面的人還要買的啊,你堵在哪裏算怎麽回事。”
同樣被抓壯丁的還有烏蘭蘭和烏梅,她倆本來負責的是店鋪的售前售後,現在紮着圍裙戴着袖套當起售貨員,掄一柄大勺哐哐敲的鐵鍋。
“已經買了的游客請往旁邊走,不要擋住後面的游客,謝謝大家的配合!往前走的路口還有兩輛甜水餐車,木薯羹、芋圓都是我們烏家莊産的,大家可以去嘗嘗!”
喊的嗓子都啞了也沒多大用,後面做東西的伯娘、嬸娘也忙的不行,扭糖環、包蕉葉果、豆腐釀、苦瓜釀、豆腐菜葉包、烙紅糖糯米果、蒸發糕、捏鹹湯圓、蒸芋頭糕、炸紅薯餅、熬木薯漿糊桂花羹……都是剛端上來就被搶空。
另外有一口鍋焖的是假蒌葉米飯,之前有村民想在店鋪挂賣稻米,後來靈芝王的宣傳視頻一出去,烏桃就沒讓稻米在店鋪上新,全改為線下,游客覺得好吃,當場就可以買。
才一個上午的時間,已經運過來四撥稻米,最新一撥也馬上要見底,還有很多游客沒有買到,因為前面排隊的人一買就是上百斤。
烏夏林說今年收上來的晚稻特別好,不僅顆粒飽滿,煮出來飯香濃郁,還有一圈淡淡的金黃色,就好像在發光,尤其在燈光下看起來更明顯。
攤位前的這鍋沒有打燈光,在太陽的照射下也會呈現金黃的色澤,游客一開始以為是科技狠活,還拍視頻吐槽,被烏蘭蘭聽到,小姑娘很氣憤,想上去理論,被烏梅拉住。
從淘米下鍋到出鍋,過程就在那,動沒動手腳都看得見,再說香味和口感總做不了假,一碗都沒有吃完就立馬轉回去再排隊,已經說明了一切。
到中午,做出來的東西都已經賣光,忙碌半天的人也要去吃飯,她們可是連口水都沒有時間喝,下午還要接着忙,不吃飯可撐不住。
十三叔公留了兩盆米飯,又炒了兩個菜,大家夥圍在竈臺旁邊吃,讨論着今天村裏的熱鬧。
攤位前擺了暫停營業的牌子,游客見沒有東西賣了也就沒繼續擠在這,而是跟着村裏的小孩去看烏家莊的舊村址。
那是一片早已經被單獨保護起來的青磚瓦房,很有年代感,鋪路的河卵石是從村河撈的。
而造臺階的石塊還有來歷,老一輩說是很久以前從山上被水流沖下來,剛發現時表面還有看不懂的符號,當時請人來看過,沒看出名堂,村裏人也不敢亂碰,後來有個路過的老道士說這是先祖的庇佑,盡管拿去用,這才造了石階。
經過近百年的風吹日曬雨淋,石階上的符號只剩下一個模糊的輪廓,有喜歡研究的游客在上面發現了類似化石的東西。
烏夏林本來忙的腳不沾地,聽說有人在舊村址發現化石,他啊了一聲,趕忙召集人手過去看,剛出門就差點跟要進來的人撞上。
“哎喲!”烏夏林後退到一邊。
來者有三人,兩個老人,一個看着只有十六七歲的小姑娘,衣着都很普通,那老太太一看就是身體不好,臉色蠟黃蠟黃的。
跟在烏夏林後面的烏海潮只當三人是普通游客,想預約看靈芝王的,便指指門口的公告:“不好意思啊,現在已經暫停預約了。”
第一批預約上的游客已經由專車送到烏桃家山腳下。
進山有很多注意事項,由烏桃負責跟游客說明,可以拍照、錄視頻,但只能在指定位置,不能随意采摘山林的草本,不能大聲喧嘩。
金貓是猛獸,為确保游客安全,烏桃讓它們回深山了,等游客走了再出來,游客覺得遺憾,他們很想拍金貓趴卧在菌蓋的畫面。
視頻跟現場還是有區別的,那種對大自然未知神秘的震撼蕩着每個游客的心神,他們站在底下,仰頭跟這株巨大的靈芝對視,已經忘了拍照,喃喃自語。
“這麽大的靈芝……”
“保佑我今年能上岸。”
“保佑我家人身體健康,平安順遂。”
“希望自己工作順利,掙大錢,給爸媽買大房子,過想過的生活。”
不管是真有用還是心理作用,從進入烏家莊他們就感覺不一樣,明明這段時間都沒有下雨,空氣卻是雨後清新,舟車勞頓趕來的疲憊好像沒了。
尤其在吃過這裏的東西後,那種一直壓在胸口的沉重似乎被什麽東西挪開了,身體變得輕盈,腦子清醒,心情愉悅,精神是從未有過的放松。
烏桃側身靠在旁邊的樹幹,淡青色的棉麻外套和黑色的土布長褲、老北京布鞋,編在腦後的麻花辮……神色淡然的和這片山林融為一體,安靜的聽着衆人的祈願。
除了挂紅綢那天會焚香點蠟,今後都是不允許的,游客也不能在這裏逗留太久,烏桃會适當回答他們提的一些疑問,比如這株靈芝是什麽時候長在這的,之前怎麽沒有被發現,金貓會攻擊進山的村民嗎,諸如此類。
“偶然就發現了,”她拿掉落在肩膀上的松針,提醒道,“兩分鐘後帶你們離開,要拍照的趕緊。”
衆人才想起來自己忘了合影,靈芝前面有一圈新打進去的竹簽圍欄,游客只能站在外圍。
出來時,有人問烏桃:“你們村的稻米是什麽品種啊,好香!像鍍了一層金。”
領隊是烏桃,還有好幾個村民跟在後面,他們也有好多年沒有來過這片山林了,變化真的很大,到處都是草藥,撲鼻而來的都是藥香,他們也走的小心翼翼,生怕踩到。
“品種很多,每家種的都不一樣,我們這水土好,種出來的稻米才格外香,你們是在小廣場那邊吃到的?”她沒有下去看過,是黃瓊拍了照片。
那人道:“對啊!可惜只買到一碗,後面隊伍很長,我們因為趕着去預約,就沒有再往回排,我們是從省外來的,第一次吃假蒌飯,真的太好吃了,還買了兩百斤米,就是那個假蒌葉我們不認識,不知道哪裏有賣。”
“等會你們出去的時候留意一下路邊,看到家門口有擺攤賣菜的可以問問,我們這邊家家戶戶都種假蒌葉。”
烏桃只送他們到山腳下,會有人開車帶他們回小廣場。
剛出來口袋裏的手機就一直在振動,把游客全送走了她才看,微信消息噼裏啪啦,差點爆炸。
村微信群消息一條接一條,看都看不過來,@她和烏夏林的最多。
“桃桃,沒庫存上新了,挂售罄了啵?”
“稻米不夠,下午還要不要賣?好多人問,都沒有買到。”
“木薯粉也不剩多少。”
“我們這邊人手不夠,再找幾個人過來幫忙。”
“游客想坐竹排。”
“想留宿的游客怎麽安排?是讓他們去鎮上還是?”
烏夏林正忙着,回了上句沒下句,管不過來,幾個村幹事也忙的腳打後腦勺,只能挑最緊要的先處理。
“游客太多,為安全考慮,各家各戶都不許讓游客留宿自己家,讓他們去鎮上或者縣城的賓館酒店!”
“不要讓游客下河!不要讓游客下河!很危險!住在附近的村民趴窗戶看着點,有游客想下河的一定要阻止!”
烏夏林一邊回消息一邊喊正在吃飯的烏蘭蘭和烏梅,“你倆抽時間看手機啊,店鋪沒庫存了,挂售罄!”
烏梅往嘴裏扒拉飯菜,腮幫子鼓鼓的,“我們也忙啊,這不剛吃上飯。”
“吃完記得去搞店鋪的事,”又想起什麽,烏夏林擡頭往後看,那祖孫三人還在那,他招手喊那個小姑娘過來,指給烏梅看,“還有吃的嗎?給那邊的老人拿點,他們從很遠的地方來的,還沒有吃飯。”
剛才他簡單了解過,那個老太太生了重病,在他們那邊治不好,聽人說烏家莊有一株巨靈芝,是山神的化身,祈福會很靈,才讓孫女帶着找過來。
至于為什麽是才讀高中的孫女,不是兒子兒媳,這裏面又有另一層故事,烏夏林沒繼續問,只是祈福很靈驗這個是怎麽傳的?他怎麽不知道。
烏梅往盆裏看,就剩下一點底,她撓撓頭,跟那個小姑娘說:“不好意思啊,就只有剩飯剩菜了,要是不介意的話……”
“沒關系的。”那小姑娘感激的沖她鞠躬,跑過去攙爺爺奶奶。
烏梅找了三個幹淨的碗,把剩下的米飯和菜全刮進去,勉強湊了三碗,讓他們祖孫坐在門口的小凳子吃。
那老太太自生病以來胃口就很差,吃不下東西,瘦的皮包骨頭,被抽去所有力氣似的靠在老頭身上,由老頭一口一口為她吃。
也神奇,她竟然張嘴全吃了,也沒有像之前那樣吐出來,最後把一碗飯吃的幹幹淨淨,她還意猶未盡的吧咂嘴,還想吃。
烏梅看着挺心酸的,又跑進裏面辦公室拿出之前桃桃姐給自己的糕點,本來有一大盒的,都被她吃的差不多了,就剩下幾塊零碎的。
“這是我姐姐給的,很好吃,你們嘗嘗。”
今天被飛蟻搞到崩潰,就先寫到這,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