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風水寶地
風水寶地
那天下午烏桃領着幾個族老和村民去看了靈芝王,當時每個人都很震撼。
怕再發生偷盜行為,當天晚上族老和烏夏林就組織村中的青壯在靈芝地附近搭帳篷,輪流守夜。
第二天族老請天生公擇日,定在五天後拜靈芝王。
期間烏桃抽空收了一批木薯幹,就是按照當時和烏夏林說的價格,品質好的價錢就高點,這比往年別人來按幾毛錢收的掙了不知道多少。
村裏人都特別感激烏桃,時不時往她家送點東西,雞鴨鵝魚肉瓜果蔬菜什麽的,不值什麽錢,但都是他們的心意。
烏桃有事忙,經常不在家,李水琴也不白要村裏人的東西,每回都有來有往的,不叫人家吃虧,別人也就更樂意替她家說好話。
這天黃瓊給烏桃拿點從娘家帶回來的白糖糕、糖環和灰水粽,跟李水琴說起另外一個事:“陳春美這個臭八婆,說的那些都是什麽話,琴嬸,請族老出面管管吧,不能由着她這麽鬧下去。”
陳春美想私下協商不成,惱羞成怒,就開始四處說烏桃的壞話,她以前也說,但沒這麽過分,現在是什麽難聽說什麽,因為烏老二進拘留所了,就等判決。
烏桃根本不露面,一切交涉都由烏蘭蒼或者律師來。
要求賠償的金額巨大,陳春美這輩子都沒見過那麽多錢,烏老二兩口子那點棺材本都拿出來給烏明鵬買房買車了,哪還有錢賠給烏桃,再說那不是幾千幾萬,是幾千萬!幾千萬!
沒錢、耍賴不管用,判決下來就會強制執行,烏老二的老婆現在也是天天鬧,要烏明鵬兄弟倆湊錢、找關系,說什麽都要先把烏老二撈出來,其他事以後再說。
他們也去找過烏洪傑,是陳春美和烏明鵬去的,她和烏明鵬住在縣城,自以為是城裏的體面人,逢年過節給烏洪傑送禮的也是她和烏明鵬,烏洪傑礙于情面也會讓他們進門,可像前幾天直接無視的還是頭一回,還讓他們以後都不要再來,直接讓保安轟他們出去。
心比天高的陳春美覺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路上跟烏明鵬大吵特吵,對烏明鵬又抓又打,堅決不許他給烏老二出一分錢。
在外面鬧還不算,現在又回娘家撒潑打滾,罵道:“烏桃她憑什麽!那是要錢嗎!分明是要我們的命!那幾朵破靈芝就敢要幾千萬,她怎麽不說幾個億!她失心瘋了!想錢想瘋了!沒男人要的老姑娘,現在發癫了啊!”
烏家莊大部分人都姓烏,同一個宗族,世世代代都住這,只有小部分是遷居進來,族譜和宗祠不在這,清明重陽也不能和烏氏宗族一起祭拜,他們要回自己宗族那邊,但既然是遷居,那他們原來的宗族其實已經散落的不成樣了。
陳春美家就是遷居的外姓之一,她家在烏家莊有點不受待見。
烏家莊并不排外,也沒有看不起外姓人,不受待見的原因是陳春美的親爹既是酒鬼又是賭徒,九十年代那會在家開賭坊,各種借口引誘村民去賭博,搞得不少人家雞犬不寧,甚至家破人亡。
後來被烏氏宗族聯合懲治,才夾起尾巴,再賭也不敢像之前那麽明目張膽了,再後來政府嚴查賭博,她爹被人告發,進去蹲了好幾年,出獄後就老老實實在家種田,再也沒有生事。
有這麽個爹,難怪陳春美會長成這樣,上梁不正下梁歪。
不過,歹竹也能出好筍,陳春美的大哥陳春生從小就是個木讷的老實人,只知道埋頭幹活,半天嘣不出一個屁,老婆是其他村的,離烏家莊還有些遠。
陳大嫂有自己的心眼子,對這個經常回娘家炫耀自己在縣城有房有車的小姑子挺不喜歡,以前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懶得計較。
後來烏老二把李水琴告上法庭,鬧的沸沸揚揚,結果李水琴沒事,烏老二倒是被族老和村委教訓一通,梁子也徹底結下。
助農店和作坊開起來,別人都能從中撈到好處,黃瓊那幾個小媳婦還跟着種藥,掙了不少錢,陳大嫂看着眼熱,也想跟風,可她那個愛炫耀的小姑的公公把烏桃得罪完了,她家也有茶油、生姜這些,愣是不敢拿過去賣。
聽說烏桃要收木薯,陳大嫂又動了心思,精挑細選弄了最好的,打算這兩天拉過去試試,哪曾想烏老二又去偷人家的靈芝,人贓俱獲,跑都跑不掉。
陳春美說這些話時陳大嫂本來在屋外收木薯片,今年她和陳春生種了半個山坡的木薯,哪怕幾毛錢一斤也行,多少賣點錢。
烏桃給那麽高的價格,陳大嫂看自家曬的這些木薯片,都是很好的,一點黴斑都沒有,外表曬的金黃,裏面是白的,肯定能給到兩塊五一斤,她說什麽都要去試試,說不定烏桃看在質量好的份上,願意收呢,那就是一大筆錢啊!
再聽陳春美在裏面說那些,陳大嫂就拉下臉,隔着門嗆道:“你能不能安分點過你自己的日子!還嫌把我們害的不夠慘啊!要不是因為你慫恿你公公告人家,至于成現在這樣?你縣城有房有車有工作,不用愁,我們要在村裏生活,被你這麽一鬧,眼看到手的錢都飛了,這麽多木薯,烏桃要是不肯收,你讓我們喝南風去啊!”
這幾天全是被人指着鼻子羞辱,想回娘家耍耍脾氣的陳春美一聽這話就炸,跑出來叉腰站在門口跟自己大嫂對着嗆。
“我說大嫂,你不幫着自家人也就算了,怎麽胳膊肘還往外拐,你想把木薯賣給烏桃那個老姑娘,呵!以前說你腦子蠢你還不高興,就算我公公不告不鬧,你也沾不到好處!人家姓烏的是一個族的,整個烏家莊都是他們的,一手遮天!你姓什麽?人家看得上你這點木薯,別過去讓人笑話了!”
陳大嫂看着陳春美冷笑一聲,“是!我腦子笨,所以才嫁進你們陳家,早知道這樣我就找個姓烏的,現在還能跟着人家吃香喝辣,不至于在這受你這種人的氣!前頭胖嬸家也不姓烏,不僅賣木薯,水稻甚至地裏的瓜果蔬菜都能賣,你倒是跟我說說這叫什麽事,是為什麽!”
陳春美被堵的沒話說,滿臉通紅,轉身回去跟爹媽告狀。
陳大嫂對陳春美的怨氣從原來的五分飙升到十分,因為外姓雖然不能拜烏氏的宗祠,有事也請不了族老主持公道,但烏家莊劃分為好幾個屯,每個屯選一個主事人,不管是烏姓還是外姓,有了事都可以喊這個人來調停。
就說種藥和助農店,有些人臉皮薄,不好意思去問,就讓屯裏主事的作為代表去打聽,好幾個屯都這麽幹,陳家所在的這個屯也是,別的屯明年開春差不多都能種上草藥,有不少還打算養竹蜂,就陳家這個屯不行,主事的人回來說:村委說這附近有桉樹,土質污染嚴重,不适合種藥。
烏夏林哪知道污不污染,當初種桉樹的時候他也沒反對,說不合适的肯定是烏桃。
後來主事的那個人私底下也悄悄跟陳大嫂說了,是烏桃沒有點頭。
陳春美職校畢業就在外面混,很少回烏家莊,回來也是為了炫耀,從來聽不進去別人的勸,也看不見烏家莊的變化。
陳大嫂是沒多少文化,但她清楚烏桃現在烏家莊的影響力有多大,連族老和烏夏林都聽她的,自己這個小姑子還看不清形勢。
就說陳家這個屯的桉樹,當初也是因為陳春美回來鼓吹,大家夥才跟風種上的。
陳大嫂越想越氣,自己家的東西明明不差,就因為陳春美總鬧幺蛾子,把烏桃給得罪了,現在人家不收,東西賣不出去,拿什麽過年!
今天屯裏主事的人來找過,讓她明天拉幾袋好的木薯片過去碰碰運氣,“我跟烏夏林說過了的,你家的木薯片曬的很好,現在收木薯的事烏桃不怎麽管,都是烏夏林負責,你拉過去讓他看看,都是一個村的,他也知道你家的難處。”
這個你家指的不是整個陳家,而是陳大嫂兩夫妻的小家,他們很早就分出來單過了,只因為陳家就這一塊宅基地,所以才擠在一起生活,公婆、兄弟、妯娌之間矛盾非常多,鬧起來也是夠讓人笑話的。
除了烏老二,烏家莊再找不出像陳大嫂家這麽雞飛狗跳,天天幹仗,幾個孩子都吓得躲外面不敢回家,餓的不行了就在別人家門口蹭來蹭去,別人看他們可憐,偶爾會給他們分一點吃的。
初秋那會野菊花盛開,他們也跟着村裏的小孩去摘,賣了點錢,放學就守在作坊門口,用手裏的錢買幾塊散裝的糕點。
作為村主任,這些事烏夏林都知道,陳家那幾個孩子他也經常見到,現在村裏人的生活不像以前那麽貧苦,孩子不至于連身新衣服都沒有,可陳家這幾個……還真沒有,灰撲撲的,很髒。
跟陳春美大吵一通,陳大嫂也不等明天了,立馬就喊從地裏回來的陳春生把曬好的木薯片裝袋,她自己用手推的獨輪車拉了兩袋到村委大院,收木薯的地點就是這。
烏桃就開始那天來看過,之後就一直是烏夏林在負責,今天他要去鎮上辦事,不在,就換成了黃瓊。
掙了錢、有事幹的黃瓊說話辦事比幾個月前更加利落,在賬目方面也很有天賦,她原本是不會做表格的,烏桃讓她管一下作坊和助農店的事之後她就自學,做出來的表格相當專業,一目了然,替烏桃省去了很多麻煩。
門口有不少拖拉機、三輪和摩托,都是拉木薯來賣的,被叫過來幫忙的幾個青壯正有條不紊的稱重,黃瓊在旁邊記錄、看質量、算錢。
有個跟黃瓊關系最好的姐妹淘,叫莫慈萍,家住在舊村坪那一帶,初秋的時候從烏桃那裏買了不少藥苗,現在長勢很好,明年春夏交接時就能采摘,烏桃都跟人談好價錢了,抛去成本、人工,也能掙六七萬,這還是因為種的少,要是那一片都種滿,一年起碼能掙幾十萬。
這個數字是黃瓊幫莫慈萍算出來的,莫慈萍激動的一晚上沒睡,大半夜給在外做水泥的老公發微信,讓他明年別出去找活了,就在家種藥!
見陳大嫂推着獨輪車過來,莫慈萍用手肘撞撞黃瓊,示意她往那邊看,低聲道:“她怎麽來了?車上的是木薯?臉皮真厚。”
黃瓊皺眉,“陳春美是不是回娘家鬧了?”
“對啊,上午就開始吵了,嚎喪一樣。”
“那邊屯的伯爺找夏林叔求情,說陳春生家的木薯曬的很不錯,又說他家有多不容易,陳春美做的那些事他們都沒參與過,不知情,想讓夏林叔收下陳春生家的木薯。”
“我說呢,她怎麽敢來,原來是有人來說了,那現在是收還是不收?”
“先看看吧,要是品質好就收。”
“那桃桃那邊……”
“桃桃只說不搭理烏老大和烏老二,其他人倒是沒怎麽提過,陳春生……”黃瓊嘆氣,村子也不大,誰家過的好,誰家過的孬,一眼就能看見,“他跟陳春美确實不一樣,他老實,幹活也賣力,就是太木了,不知道變通。他家木薯品質要是真好,我們收了,桃桃應該也不會說什麽。”
等了大半個小時才輪到陳大嫂,排隊的時候就有人竊竊私語,不是針對她,說的是陳春美,可她臉上還是火辣辣的。
好不容易排到自己,她也不敢擡頭,默默把兩蛇皮袋木薯從獨輪車上搬下來,幫忙的青壯立馬就提到稱上稱重。
“兩袋,160.7斤,蛇皮袋的重量就不減了,本來也沒有多重。”
要是用籮筐裝來的,就要減去籮筐的重量。
袋子打開,将木薯片全倒在鋪了塑料布的地上,黃瓊仔細檢查,确認都是好的,才跟陳大嫂算錢。
“160.7斤,薄厚适中,片狀均勻,品質不錯,按兩塊五一斤給你算,總共401.75,算402,行的吧?這已經是最高的價格了。”
陳大嫂沒想到她們真收,還能給到兩塊五的價格,往年別人來收,最多就是一塊。
“行行行!”她趕忙點頭,将手放衣擺上擦了又擦,才接了黃瓊數過來的錢。
她收好錢喜滋滋要走時又被黃瓊喊住:“蛇皮袋拿回去啊。”
“哦哦哦!”一激動就把袋子忘了,陳大嫂很不好意思,站在那猶豫了會兒才吞吞吐吐的問,“那個……我家裏還有很多,你們還收不收,都是曬成這樣的,沒有壞,真的,都是好的。”
村裏每戶人家種了多少地,産出大概多少斤,黃瓊心裏都有數,陳大嫂家那半坡的木薯曬幹後最少也得兩萬多斤。
其他人就算了,來多少都能收,只要品質好,可陳春美的娘家……收個幾百斤她可以做主,兩萬多,那就得掂量掂量。
莫慈萍在旁扯黃瓊的衣袖,将她拉到一邊,“別急着應,先問問夏林叔。”
黃瓊點頭,給烏夏林發微信,這到底怎麽個收法。
沒有立馬得到答複,陳大嫂很忐忑不安,心想多半是沒戲。
其他人也怕數量收夠了,後面再拉過來的就不要,他們又不好意思直說,就旁敲側擊打聽:“阿瓊,桃桃有說收多少斤嘛?”
“收夠工廠需要的量。”黃瓊也留了個心眼,沒把話說死。
很快就輪到下一個。
陳大嫂還等,黃瓊算完兩個村民的錢才去看微信。
烏夏林回複:“品質好就收,不好就不要,桃桃不會在意這點小事的,重要的是把控好質量。”
黃瓊收起手機,對陳大嫂說道:“收,你拉過來吧,不過醜話說前頭,質量不好我們不要的。”
“哎哎哎!我知道我知道,我現在就回去裝車!”說完陳大嫂就火急火燎回家裝木薯去了。
陳大嫂回到家時陳春美已經走了,還把家裏的雞鴨抓了四五只,換以前陳大嫂肯定要罵人,但現在沒空,她把一家老小都喊過來幹活,又去鄰居那裏借拖拉機,把剩下的木薯全拉到村委大院,挑挑揀揀,分出好幾個檔次,最後賣了四萬三千多塊錢。
這件事烏夏林從鎮上回來就親自去找烏桃說明原委,烏桃倒沒覺得怎麽,她确實不太在意,只有李水琴嘀咕了兩句。
晚上吃飯李水琴還不忘念叨:“村裏誰家沒有木薯,哪個生活又是容易的?同情陳春美娘家算怎麽回事,她背地裏說你多少壞話,她那大哥大嫂能不知道?哼!”
烏桃淡定夾菜吃,不跟她掙這個。
其實下午黃瓊有拍過陳春生家的木薯給她看,可以說是收上來的這些木薯當中品質最好的,她是惡心跟烏老二一夥的人,但陳春生确實沒有做什麽,只不過收兩萬斤木薯,她不至于連這個肚量都沒有。
第一批芋圓出廠和拜靈芝王巧合在同一天,南桂縣城有跟烏桃合作的那家品牌奶茶的分店,當天就用上了這批較比其他要貴的芋圓,然後營業額破歷史記錄,還有很多下課趕來的學生沒買到。
拜靈芝王的儀式放在上午,準備供桌、供品、蠟燭和線香,族老以及村裏的男女老少來了一大半,都小心翼翼的避免踩到林間的草藥。
被烏桃喊來拍宣傳素材的何老師看着這株巨大的靈芝,震驚到說不出話,在底下呆滞了好幾分鐘才找回飛出去的七魂六魄。
這個活,就算烏桃不給錢她也會來拍!
這株靈芝将會作為烏家莊的祥瑞之兆放在助農店首頁當宣傳,出現在鏡頭裏的金貓本就是國家級保護動物,它們趴卧在菌蓋上,金棕色的皮毛和琥珀色的眼睛,跟投下來的那縷太陽光交相輝映,熠熠發光。
底下是神情肅穆的村民對着巨型靈芝跪拜,随風飄起來的紅綢是祈福,是請願,整組畫面特別像古書裏記載的神話故事,一經放出就登上熱搜,烏家莊成為衆多網友想來打卡的熱門地點。
預料到會這樣,但烏桃不想把烏家莊變成一個網紅打卡地,游客太多也會影響村民的正常生活,一開始她就把自己的想法跟張清讓說過,南桂縣也做了應對措施,但還是有大批游客湧入社灣坳鎮,跋山涉水找到烏家莊。
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