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山茶油(上)
山茶油(上)
長輩在院外撿茶籽,烏桃就在廚房收拾剛拿回來的鴨零件。
将鴨零件洗淨焯水,放入鍋中,加啤酒、生姜、幹辣椒、老抽、生抽、冰糖、甜面醬,少許雞粉以及香料包。
香料有:白芷、良姜、八角、桂皮、香葉、草果、山奈、砂仁、花椒,一直開蓋炖煮,将酒味揮發,直到鴨零件完全煮至入味,香辣味飄的滿屋子都是。
烏蘭水抽抽鼻子,笑道:“桃桃這是又做什麽好吃的,今天的流水席還沒有吃過瘾啊。”
老家的飯菜是真好吃,他總惦記,二嫂給他帶出去的米糧瓜菜早吃完了。
他不像大哥,家裏只有夫妻兩人吃飯,他那幫朋友有事沒事就喜歡到家聚,尤其這幾個月,把他從老家帶出來的好東西全吃沒了,害他沒得吃。
“鹵鴨頭鴨掌,說是想吃辣的了。”
“這是好了吧?怪香的,我進去看看。”
烏蘭水進去後就沒再出來,拿了個鹵好的鴨頭蹲在回廊上啃,辣的嘶嘶哈氣也不舍得放下,烏桃給他倒了碗酸梅湯。
酸梅湯是昨晚上煮的,正好這段時間有山楂,煮了放在冰箱冰着,李水琴從來不許她多吃冰的東西,她也只偶爾偷偷喝點。
“這個當下酒菜最好,桃桃,再鹵點呗,明天小叔拿回去給你小嬸嘗嘗。”自家人不用客氣,烏蘭水一直這麽大大咧咧的。
烏桃自己也在啃鴨掌,含糊道:“鍋裏還有,都拿走吧,再做也沒有鴨零件,外面賣的不如村裏人養的好吃,我媽也不許我買外面的鴨肉雞肉,說都是飼料養大的,不好吃,浪費錢。”
這點烏蘭水贊同:“确實不如自家養的。”
以前他也沒覺得有多大區別,現在吃出不同來了。
今天吃了流水席,又做了鹵味,到晚上也不餓,李水琴就沒有煮晚飯,一家人坐在回廊上吃烤紅薯,聊着最近村裏發生的事,還有烏洪傑想讓烏桃幫的忙。
Advertisement
這事烏蘭蒼就是帶個話,桃桃要是願意幫忙是最好,要是不願意他也不強求,上一代的情分是上一代,不能讓桃桃替他們背。
烏桃還沒有表态,李水琴就哼道:“八竿子打不着的關系,幹嘛要幫,烏老二欺負我們的時候他怎麽不出來說句話,現在有事了想起桃桃來了,什麽東西。”
顯然,李水琴還耿耿于懷,在路上碰到那三家人她都翻白眼。
臨睡前和張清讓視頻,烏桃提起了這事,經過一番思量,張清讓決定幫這個忙。
烏桃:“為難嗎?”
她和張清讓的關系并沒有明朗,即使兩人真有點什麽,她也不該跟張清讓開口,太不妥了,其實說完後她就後悔了。
“你別胡思亂想,幫這個忙我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不為難。”
烏桃松了一口氣,“那就好。”
“真的沒關系,你能想到找我幫忙,我很高興,”張清讓笑了笑,揭過這個話題,“明天要忙什麽?助農店運營的還好吧?我看評價都不錯的。”
“嗯,挺好的,明天要去鎮上榨茶油。”
最早摘回來那批茶籽已經能榨油了,剛好大伯和小叔在家,明天能幫着她一塊運茶籽過去。
“山茶油?”
下鄉考察時張清讓也了解過本地的山茶油,是個好東西,市場上賣的也貴,烏家莊周邊的山林有很多茶樹,聽說沒有種桉樹之前更多,後來就砍了。
如果山茶油能單做一個品牌,對烏家莊乃至南桂縣來說都是一大助力。
于是張清讓問道:“對茶油你有計劃嗎?”
烏桃點點頭,“有的,我說,你聽聽,看有什麽要補充。”
山茶油有油中之王的稱號,任何人都能食用,沒有禁忌,尤其對心腦血管、三高的人群,吃茶油是最好的。
同時也适合減肥的群體,比網上吹噓出來的橄榄油、椰子油好了不知道多少倍,茶油還能美容養顏、亮膚美白、滋養頭發,孕婦吃了還能提高産乳量,小孩腸胃不好也可以試試茶油,能改善的。
助農店之前從來沒有對任何農産品進行過視頻宣傳,更沒有新品預告,但這次的山茶油烏桃下了本錢,專門請人跟着自己去油坊拍制作素材,采摘的部分也拍了點,到時候剪輯進去就行,只可惜沒有拍到山茶花開。
離烏家莊最近的鎮子叫社灣坳,一個臨江的小鎮,烏家莊的村河就是彙入這條江,去鎮上可以走公路,也可以撐竹排走水路。
第二天,烏桃在家吃過早飯就和烏蘭蒼、烏蘭水一起吧曬好的茶籽運到鎮上的老油坊。
提前聯系好的攝影師是烏桃的高中同學,一個短發的女孩子,本專業學的是烹饪相關,後來自學攝影,自己在縣城開了家店,平時拍拍婚紗照、全家福什麽的,能付得起房租。
烏桃下車抱歉道:“不好意思啊,何老師,讓你趕這麽早過來一趟。”
她同學姓何,外號就叫何老師。
“害!拿錢辦事,有什麽不好意思的。”何老師跟烏蘭蒼他們打過招呼,就開設備跟着一塊進油坊。
今天來鎮上榨油的人挺多,光是烏家莊的就有好幾戶。
鎮上有兩家油坊,但只有這一家能榨茶油,另一家主要是榨花生油、玉米油、豆油。
烏桃跟油坊的老板說想拍點視頻,老板很爽快就同意了,他本來就認識烏蘭山,李水琴到鎮上買東西也經常給他拿土貨,蔬菜水果,家裏有什麽帶什麽。
“想拍什麽不行啊,跟伯爺還這麽客氣,今天就先榨你家的茶油。”
“那謝謝伯爺了。”
“哎呀,你這丫頭怎麽不聽大人說話的呢,都讓你別客氣啦!蘭蒼啊,你侄女太懂事啦!不虧是去北京讀書回來的。”
烏蘭蒼笑着附和,二弟在的時候什麽人都認識,關系能攀到外省,個個跟他稱兄道弟,要是他還在,桃桃不知道比現在輕松多少。
古法榨油的步驟有些許繁瑣,哪怕是曬幹的茶籽也要先在油坊烘烤過,防的是有些不夠幹,達不到标準。
這個油坊老板最有經驗,只要用手掂一下就知道茶籽有沒有完全幹透。
以上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把烘好的茶籽放在巨大的碾盤上碾磨加工,直到把茶籽碾成細碎的粉末狀。
第三步,把茶籽粉末倒入蒸籠,沒有蒸熟的茶籽很難榨出油,且出油量不高,浪費茶籽。
蒸熟後倒出來做成一個個圓形的茶油餅,再把油餅放進油床開始壓榨,這一步非常耗費體力,而且全程都是人工操作,沒有借用機械。
鎮上的兩家油坊都是采用古法榨油,不管是茶油還是花生油,都帶着一股特別濃郁的香氣,色澤也好看。
外面有很多人說這種榨油方式不科學,油也不健康,不如調和油,不知道這種說法有沒有依據,本地人代代都是吃這樣榨出來的油,也沒見不健康,倒是城裏的調和油,炒菜都不香,跟清水似的。
榨完油的茶餅還能留着喂豬、裝魚簍裏當魚餌也特別容易抓到黃鳝和泥鳅。
還可以拿來護理頭發,取适量茶餅搗碎,用熱水泡過再拿毛巾包在頭上,過半個鐘頭再洗掉,頭發可柔順了。
烏桃日常就是用茶餅、何首烏及其他幾味中藥做的土方洗發水洗頭,頭皮不癢,不會出頭屑,發梢也不會幹枯開叉。
這次運出來的茶籽沒到三千斤,榨出來的茶油留一部分自家用,給大伯小叔一些帶回去,剩下也沒有多少,跟其他幾戶村民的一起才勉強湊夠一千斤。
何老師說她盡快把視頻剪輯出來,到時候發烏桃郵箱。
“謝謝,”烏桃邀請道,“要不去前面那家店,我請你吃粉餃。”
“好啊!”
“走。”
粉餃是這邊的特色小吃,外形跟普通餃子差不多,只不過面皮是用煮熟的米漿加生粉做出來的,口感黏糯。
常見的餡料是豬肉、蓮藕、馬蹄、涼薯剁碎混在一起,粉餃上鍋蒸熟後再澆醬汁,吃辣的就放剁椒,味道很獨特,也是本地人愛吃的早點之一,其次是腸粉和切粉。
這家粉餃店上學的時候她們經常來吃,味道沒變,只是多了幾種餡兒,價格也漲了。
“早就聽說你回村搞發展,還想着什麽時候約你一下,沒想到你先找我。”何老師一口一個粉餃,而且都要蘸滿剁椒醬。
烏桃不太能吃辣,就少放點,“想拍視頻就突然想到你了,記得你以前跟我說過。”
“昨晚上我熬夜刷你們村那家店鋪的評論,牛啊,買個東西跟打仗搶糧食一樣,真有那麽好吃?”
烏桃指指座位上那包東西,這是她專門給何老師帶的,“回去試試就知道了,保證你吃了還想。”
“喲~”何老師表情誇張。
東西好不好吃暫時不清楚,但剛才那個茶油是真的香,她以前還聞不慣茶油的味道,更不喜歡用它來炒菜,她媽媽倒是喜歡,經常托人買茶油。
“你家這個茶油也賣幾斤給我吧,我拿回去給我媽炒菜,老太太對茶油情有獨鐘。”
“不用買,已經另外裝了一瓶放進袋子了,回去嘗嘗,要是覺得好吃,再來照顧我們村店鋪的生意。”
“嘿,你做生意都做熟人頭上的啊。”
“差不多。”
二更完成。
如果吃得慣茶油的話,我是非常建議大家買茶油的,尤其家裏有老人的,有高血壓高血脂的,吃茶油對身體蠻好,前提是能買到真正的茶籽油,別在超市、網上買,那些多半是假貨,要麽就是不純正的,家裏有親戚在農村的可以讓對方幫忙買點,真挺好的,我家就一直吃的茶油,自己家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