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流水席(下)
流水席(下)
豬骨粥是本地辦各種席面都會做的,選用豬筒骨、扇骨、棒骨、尾骨炖出高湯,再放米粒熬制鮮香濃稠,加一把蔥花,飯前來上一碗,很香的,再撈一塊炖到軟爛的大肉骨頭,筒骨更好,能嗦骨髓,油汪汪的,配着粥吃正正好。
烏桃就愛喝這種大鍋粥,比回家自己做要有滋味,小時候跟家裏人去喝喜酒,第一件事就是去盛豬骨粥,能吃好幾碗,撐到後面都吃不下飯了,現在排隊等粥的小孩就跟她小時候一樣。
“桃桃過來這邊。”烏蘭蒼招手喊她。
李水琴跟她說:“你大伯邊上那個就是烏洪傑,記得嗎?”
“還有點印象。”
她讓負責打粥的伯伯幫忙打四碗,青花瓷的兩碗是她和李水琴的,碗也是從家裏帶來,另外的白瓷碗是給大伯和烏洪傑。
其實大伯回來前已經在微信上跟她提過烏洪傑的事,要說烏洪傑這種人上位以來清清白白、幹幹淨淨也沒人信,但他也有自己的底線,這次是被人推出去當替罪羊了,如果有人能拉他一把,是可以從這個只在南桂縣發酵的漩渦中出來的。
但這個事烏桃決定不了,她也沒有這個能耐,幫不幫烏洪傑、怎麽幫、後續對她和烏家莊的發展利不利,都先跟張清讓商量過。
她也說不上來為什麽,遇到這種事最先想到的是問張清讓的意見,可能是張清讓身上有股讓她放松、信任的感覺,潛意識裏覺得對方很可靠。
“大伯,嘗嘗十三叔公熬的骨頭粥,”她把粥用傳盤端過去,順着也喊烏洪傑一聲二伯,按輩分這樣喊确實沒錯,“吃羊肉和驢肉那兩回你和小叔都沒有回來,怪可惜的,我媽還說留點羊肉給你們。”
“國慶去外地看你堂哥了,”烏蘭蒼喝了一口粥,“嗯!我都好久沒吃這種大鍋粥了,香!”
烏洪傑也低頭喝粥,還真別說,這粥熬的特別有水準,米粒入口即融,米香混着骨頭的肉香、骨髓的細膩,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今天流水席的幾頭豬都是村裏人自己養的本地土花豬,個頭沒有白皮豬那麽大,勝在肉質緊實,又是吃紅薯藤、蘿蔔青菜這些長大,基本不喂飼料,口感要比外面賣的普通豬肉好很多。
大骨頭熬粥,豬頭肉就做鹵的,香料都是十三叔公問烏桃要的。
在她家做過幾天飯,老頭子就瞧上了廚房裏的調味料,像八角、桂皮、香葉、幹辣椒、草果、豆蔻、砂仁、陳皮、茴香等等,都讓烏桃單獨給他拿了點,給錢,烏桃沒要,還說以後缺香料就管她要,家裏有的是。
Advertisement
豬的各部位都安排了一道菜,豬下水就做酸菜豬雜煲、爆炒腰花、醋溜肝尖、啫啫煲豬心粉腸豬肝豬舌瘦肉五件套、酸梅爆炒豬大腸……
梅菜扣肉是本地酒席的主菜,沒有它就不成席,還有白斬雞、炖鴨肉、豬肉丸子湯、叉燒等等。
流水席上的食材幾乎都是在村子裏買,家家戶戶都有菜地,自家的菜難道還不如外面賣的好?就算前陣子挂賣了不少,可東摘點西拔點也是夠的。
村裏有好幾口大魚塘,每年都湊錢往裏面放魚苗,等過年就撈上來,按戶頭分,有鯉魚、脆脘、草魚、白鲢、鲶魚、鲫魚、羅非,種類也挺多的,不過本地人還是偏愛用脆脘做糖醋魚。
将皖魚刮鱗去內髒,切花,裹上澱粉下鍋炸至酥脆,再把熬好的醬汁往上一澆,刺少肉脆,口感又是酸酸甜甜的,老人小孩都愛吃。
用絞好的魚肉和面粉炸出來的魚腐也特別受歡迎,不管是配豬肉炒還是打湯都好吃,牙口不好的老人就愛吃煮的軟乎乎的魚腐。
烏桃是跟烏蘭蒼他們一桌吃的,李水琴不愛坐這,自己端了碗去找相熟的老姐妹,一邊聊八卦一邊吃,不夠再去邊上讓打菜的人再給。
又不限量,管飽的,吃不完還能打包,不過這是幫忙切菜做菜上菜洗碗的人才有的權利。
烏桃就不受這個條件限制,她要想吃,十三叔公另外單做給她拿回去,就算跟烏蘭蒼他們一桌“官”吃飯,往她碗裏夾菜的人也不止烏蘭蒼一個人。
烏洪傑:“桃桃啊,這個糖醋排骨好吃,最中間這塊肋排給你。”
烏桃伸碗過去接,“謝謝二伯。”
“桃桃你不是最愛吃大腸頭了嘛,吶……”烏蘭水也給她夾。
其他叔叔伯伯、姑姑嬸嬸——
“吃個大雞腿,桃桃,看你瘦的,得多吃點,姑娘家家不要太瘦,對身體不好。”
“來塊魚,我記得你小時候最愛吃魚。”
有個伯伯更誇張,直接端起那盤叉燒花生往她碗裏撥,“都是自家人,那麽斯文幹嘛,桃桃吃啊,以前跟你爸媽來我家吃喜酒,你最喜歡抓花生米吃。”
“好了五伯爺,真的可以了,我碗裝不下了……”
這些人,都在她的童年裏出現過,也記得她喜歡吃什麽,有些習慣是變了,但她愛吃家鄉的飯菜,這點永遠都不會變。
這頓流水席從中午吃到下午,烏家莊所有村民都來了,連烏老二兄弟三個都拖家帶口拿着碗來吃,跟人也說說笑笑。
這種氛圍下別人也懶得再戳他們之前那些事,但總歸看烏老二有點不順眼,招人讨厭。
沒有吃完的菜都讓幫忙的那些女人打包帶回家,像沒有派上用場的雞爪雞頭雞脖子、鴨掌鴨頭什麽的也都分了分,誰要就拿走,烏桃要了一些鴨零件回家做鹵味。
烏蘭蒼兄弟倆今晚不回縣城,這陣子烏桃在家忙壞了,偏偏國慶之後他們工作也多,總不得閑回來,今天難得回來一趟,說什麽都要留一晚,最起碼幫着把茶籽果收完。
山上成片的茶籽果大部分已經收完,一些長在犄角旮旯的烏桃還沒來得及摘,不過早上去樹林外圍就能看到一堆一堆表皮還帶着不知名牙印的茶籽果,山裏的小生靈們在替她幹活呢,要不然她一個人也摘不了那麽快。
“今年的茶籽果結的多,個頭又大,茶籽又飽滿,沒見有空殼的,”烏蘭蒼拎個小板凳在院子裏撿曬好的茶籽,“估計能榨不少油,是打算留着自家吃還是賣啊?”
李水琴:“桃桃說留一部分,其他的就賣了,村裏不少人都等着跟我們家的一起賣,300~350一斤,誰不想賣。”
同樣在幹活的烏蘭水驚訝:“這麽貴?以前都是二三十一斤,翻十來倍?賣得出去?”
他還挺憂心的。
“我也覺得貴,連烏夏林都覺得貴離譜了,但桃桃說這個價算中規中矩,她主意大,就聽她的呗。”
這麽高的價格,也難怪今年村裏人那麽積極的摘茶籽果,而且已經有人拿去鎮上油坊先榨油了。
一更。
依舊是非常忙碌的一天,三月三放假,好多親戚從城裏回村,母上大人讓我帶他們進山找雞枞,教他們采茶,認野菜……
今晚肯定少不了雞枞炒土雞,百花菜雞蛋,香椿雞蛋,以及其他一系列不知道學名的野菜盛宴,春天,吃野菜的季節,好吃,但我真的吃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