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炖驢肉
炖驢肉
這批石斛的品質比上一批要好,所以價格也翻倍,但沒人有意見,甚至都進山要采收了還互相忽悠。
“玉君啊,看在咱倆從小到大的情分上,你勻點給我,放心啊,我不白要,照價給錢,你看怎麽樣?”
“不怎麽樣,方犟犟,你別打我們九安堂的主意,沒戲。”
“哎呀,你再考慮考慮嘛。”
“呵。”
見邵玉君油鹽不進,方圖就去找何關蓮,不認識也沒事,聊着聊着就熟了。
不得不說這老頭子是真能唠,逮着誰都能一通說。
路上跟何關蓮聊的非常愉快,還約好回省城請吃飯,但石斛這個事不管他怎麽磨嘴皮子,何關蓮都不松口。
宋淑和烏桃并排走,悄聲道:“他平時也這樣嗎?”
“嗯,臉皮厚。”
開始接觸的時候她覺得方圖有種世外高人的閑散,現在完全就是個老頑童,愛吃愛喝愛玩,現在還老惦記她的藥酒。
何關蓮一行人是頭次來,就跟方圖他們第一次來時的反應一樣,對能這樣仿野生長在馬尾松樹幹上的石斛驚嘆不已,采收的時候都格外小心。
除宋淑一家人是湊熱鬧外,其他人都是收藥材小能手,就連烏夏林都有經驗,畢竟他上次也來幫忙了。
人多,采收的就快,一筐一筐的往烏家院子裏擡,數量比上次多一倍,全部要在這裏加工成楓鬥。
這是一個非常繁瑣的過程,捆綁石斛的龍須草已經提前準備好,方圖和邵玉君親自上陣。
Advertisement
兩人都是炮制藥材的高手,帶來的孫輩和徒弟也個頂個出衆,哪些藥材切片、哪些是能直接晾曬,哪些需要炒制,比烏桃做的專業多了。
他們忙他們的,烏桃也有自己的事情做,山上的茶籽都要落了,她要去摘回來曬幹脫殼,還有園子後坡的板栗,李水琴說掉一地,從底下經過都紮腳。
所有人都不得閑,連年紀最小的小潔都背着一個小筐撿板栗。
十三叔公讓他的老夥計從別的地方弄了四五十斤驢肉、一副驢下水和一盆新鮮的驢血。
驢肉這會正在清水裏泡着,準備用這些來做個全驢宴。
家裏不缺錢,李水琴早跟十三叔公說好招待客人的飯菜要體面,不能失了禮數。
有她這句話,十三叔公也是什麽稀罕做什麽,當然也不能太另類,适得其反就不好了。
這兩天家裏的菜單烏桃是不管的,平時她也沒管過,最近一次吃驢肉還是在北京的時候,和宋淑一塊去吃的驢肉火燒、驢肉餃子湯。
屋裏院外肉香混着藥香,在山腳下都能聞到,把隔着山坳那邊的烏老大三兄弟饞的不行。
烏老三默默搗鼓自己那堆修車的工具,烏老二則和烏老大對着烏桃家的方向罵罵咧咧。
“一個丫頭片子,把烏夏林還有村裏人耍的團團轉,不就是會種兩棵破草藥嗎,有什麽了不起,回頭就去給她拔了!”
烏老二不是嘴上說說,他是真去過,但在外圍就碰到了好幾條眼鏡蛇和三角線,手臂那麽粗,沖他嘶嘶吐信子,還好跑得快,才沒有被咬。
烏老三手上的動作一頓,悶聲提醒自己這個總是惹事的二哥:“族老警告你好多次了,別生事,你還想幹什麽,人家種人家的藥,又沒有攔着不讓你種。”
“是沒攔着,但藏着掖着了!”烏老二面目猙獰的嚷嚷,“都是藥,一樣的地,怎麽她家的就能種活,我的就不行!白白浪費幾百塊錢買種子,屁都長不出來!族老?呵!別以為我不知道他們打的什麽主意,不就是自己家現在也種了石斛,指望烏桃這個死丫頭幫他們賣嘛!”
烏老三不作聲了,他從小跟烏老二就不親近,以前總打架,後來因為争地,二嫂還到他家門口燒紙詛咒過,關系冷了幾年,是大哥從舊村坪搬到他家住了才借着機會緩和了點。
上告那件事他完全不知情,是烏夏林上門調解了才知道的,他也勸過二哥別把關系鬧這麽僵,沒必要的,等李水琴氣消了,他們再賠個禮道個歉,說些好話,那條路還是能走的,可二哥一點沒聽進去,非要告,現在好了,要花錢租路。
他和烏蘭山是一塊長大的發小,以前兩家誰有點事都會互相幫忙,也經常聚在一起喝酒,烏蘭山出意外沒了,他也難過了好多天。
烏桃哪有時間管烏老二幹了什麽,家裏的活都忙不過來,才撿了兩筐茶籽,黃瓊就和小姐妹們上來找她,幫忙幹活是一件,還有就是姜糖做出來了,讓她幫看看,黃瓊還另外做了些冬瓜糖。
她婆婆開春時在地裏種了很多青皮大冬瓜,吃又吃不完,賣又不值錢,現在家裏還堆着半屋子,黃瓊別的不太會做,但冬瓜糖卻做的很好吃。
冬瓜去皮洗淨切成大小等份的條狀,用食用石灰水浸泡一夜,這樣泡出來的冬瓜條是脆的,撈出來洗掉表面的石灰水重新放入清水中再浸泡,洗淨放開水鍋中煮熟,拿出自然晾涼,一層層鋪上白糖,等到白糖充分融化滲進瓜條,再回鍋炒至反沙即可。
烏桃洗過手拿起一根嘗了嘗,口感清涼,甜而不膩,很有小時候的味道。
她問:“不錯的,打算挂賣?”
“對啊,家裏冬瓜太多了,與其那樣賣了,不如做冬瓜糖,能多掙點。”黃瓊笑着說道。
店鋪剛開設的時候村裏老人覺得胡鬧,不相信這樣就能把東西賣出去,等她們這些年輕的掙到了錢,那些年紀大的也不說了,還會幫着幹活。
烏桃合計了一下最近能賣的東西,很散,數量也難保證,畢竟都是季節性的,所以店鋪從來不放預售,都是售罄即止,上新看情況,搶貨憑運氣。
她對黃瓊說:“我家也有很多冬瓜,你再問問誰家還有的,湊一湊,集中起來再雇幾個人把冬瓜糖做出來,就在村委大院吧,那邊新建的制作坊已經能用了,你負責監工。”
事情太多,她一個人不可能大包大攬,很需要幫手,村裏老一輩多少有些固步自封,對新事物也不太懂,運作不開,像黃瓊她們這樣的年輕小媳婦就很适合,腦子活絡、膽大心細、能接受新事物、學東西也快。
能得到認可,黃瓊高興之餘也沒有忘了問:“要不要跟夏林叔打聲招呼?店鋪和作坊的事之前都是你負責,讓我監工……”
“沒事,我已經跟他說過了,你放開手腳去做,有決定不了的再來問我。”
“哎!”
今天院子一整天都鬧哄哄,柴火的消耗也是飛快,烏夏林這個村主任都要拿起斧頭劈柴。
廚房的大鍋咕嘟咕嘟炖着驢肉,加了十多味中藥材,那香味比昨晚的羊肉都饞人。
天上龍肉,地下驢肉的說法可不是白給的,驢肉沒有豬肉的油膩,也沒有羊肉的膻,味道極其鮮美。
也滋補,阿膠就是用驢皮熬的,有一道名菜叫扒阿膠,用料就是炖好的驢皮澆上特制的湯汁,吃起來軟糯彈牙,口感極佳。
今天十三叔公也做了這菜。
跟驢皮一塊炖的還有驢排骨、帶肉的驢骨頭、大塊的驢肉、驢下水,香的人直流口水。
晚上的主食是驢肉餃子和驢肉湯包,另外有一道川味的全驢毛血旺,用料有驢血、驢腸、驢肚等,麻辣鮮香,味道獨特。
炖好的驢肉切出來擺盤,也有做幹鍋、五香的,紅燒的。
蔥爆鮮驢肉也是今晚主菜的一大亮點,還有驢肉丸子湯、純驢肉湯等等,看的人眼花缭亂,不知道先吃哪個。
烏家莊本地是極少吃面食的,會做面食的人也少,用驢肉做餡兒的餃子和湯包更是少見,來幫忙的本地人都是頭次吃,被燙着舌頭了也不舍得吐出來,因為湯汁實在是太鮮了。
像方圖他們,自以為吃遍了天下所有山珍海味,卻都饞烏桃家的飯菜,一口一個餃子都不過瘾。
驢肉炖到用筷子輕輕一戳就脫骨,藥材的香入到肉裏,一口下去唇齒留香,回味無窮,好吃到恨不得整個人埋進鍋裏。
這一頓每個人都吃的非常滿意。
何關蓮一行走的時候特別感謝了烏桃,還說:“張部長特意交代,以後有需要幫忙就直接跟我們聯系,不用客氣。”
她給烏桃留下了聯系方式。
“我會的。”
将他們送到山腳下,烏桃站在原地目送車子離開。
石斛鮮條加工成楓鬥需要時間,何關蓮不可能一直守在這,既然數量和品質已經驗證完畢,就只需要等烏桃把楓鬥郵寄到指定地方即可。
方圖和邵玉君也在國慶假期結束後帶着各自采摘的其他藥材、石斛離開,一起的還有宋淑一家。
烏桃準備了很多土特産,她和村裏的一個同族堂哥直接開車将宋家人送到省城的機場。
“一路平安,下次再來玩。”她抱了抱宋淑。
宋淑拍拍她的背,“注意身體,別太累。”
“嗯。”
送走宋淑一家,烏桃順道去了表叔和表姑家,吃過晚飯就連夜趕回村,跟從外地出差回來的張清讓錯過。
即使張清讓在省城,烏桃也不一定有時間赴約,太忙了,村裏好多事等着她安排。
有個專門的制作坊就是方便,原材料集中到一塊,再從村子裏雇人,工資從人工成本裏扣,看似自家賺少了,其實沒有,可以去應聘做工呀,工資有了,東西賣出去又得一筆錢。
像路邊的野菊花、野秋葵、山頭的野山楂,但凡能吃的都被摘到制作坊加工,然後賣出去,村裏的小孩現在都能自己掙零花錢,一斤野菊花能換五毛錢呢。
姜糖、冬瓜糖、山楂片、柿子、板栗這些賣的特別好,幾乎都是剛收到貨就立馬回頭又下單。
雖然定價有點高,但真的不愁賣。
店鋪客服是兩個讀完職高就工作的小姑娘,後臺的咨詢消息從早到晚沒有停過,她們忙的連中午飯都沒時間吃。
“瓊姐,冬瓜糖還能再做點嗎?好多人想買,姜糖也是,你問一下桃姐,看能不能再上一批。”
黃瓊拿着對貨單,也是忙的團團轉,“現在上不了,做不出來,生姜和冬瓜都沒有了,讓他們買別的吧。”
“都賣完了……”本來存貨就沒有多少,根本不夠搶。
黃瓊擡頭:“柿子也賣完了?!”
村裏有柿子樹的人家可不少,其中幾戶還是專門種的,滿山坡紅彤彤的柿子,有脆的,也有甜軟的,摘過來足有三千斤,這麽快就沒了?
小姑娘把電腦屏幕轉過來給她看,一臉生無可戀道:“早沒了,有個人一開始買的五斤裝,今天突然又下單三百斤,把最後的存貨都拍走了。”
黃瓊立馬給烏桃打電話,“桃桃,柿子又賣斷貨了,桂嬸她家還有嗎?還要不要上?啊?拿去做柿餅了?那山楂呢?也沒有了?那行吧,我讓客服下架。”
得,什麽都沒了,連野菊花都掃空。
今天真是太忙了,家裏母豬産崽,我媽讓我給母豬煮月子餐,又要摘春茶,又要搬蜂箱放到荔枝山上去,現在荔枝花開的正好,讓小蜜蜂出去采蜜。
驢肉是真的好吃,不過我家這頭驢是從小養的,對它有感情,不舍得下手。
唉,算了,我給它養老送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