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蒸米粉
蒸米粉
晚上,烏桃跟張清讓說起巨靈芝的事,其實就算她不說,張清讓也從別的渠道得知了,那麽大一株靈芝,着實罕見,就怕被不懷好意的人惦記上。
“我已經跟相關部門打過招呼,這株靈芝要過官方明路,作為烏家莊的一大亮點進行宣傳,也趁勢打消某些人的念頭。”張清讓說道。
現在烏家莊的藥材已經小有名氣,種植一旦形成規模,将會有更多藥商莫名而來,也會吸引大量游客進村參觀,重點打造一兩處特色也是發展的關鍵。
之前都沒聽說過這個地方,現在又憑什麽說那裏的藥材是最好的?總要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巨靈芝正好走中了這步,張清讓樂得在背後推一把。
“我也是這麽想的,不過這件事還得你幫忙,畢竟在這方面我沒什麽人脈可以找。”烏桃趴在枕頭上,聲音很輕,似乎極累。
“放心,交給我,”張清讓頓了頓,“今天是不是累到了?”
一下子去這麽多人,事情肯定也不少。
“嗯……有點。”烏桃打了個哈欠,眼皮慢慢磕上。
忙活一整天,晚上她還要把客人送到村民家借宿才回來洗漱,是真的有點累了。
張清讓柔聲道:“那睡吧,晚安。”
“嗯,你也是,晚安。”
只有方圖徒孫四人和邵玉君祖孫兩人住烏桃家,其他人都是兩個一組借宿村民家,早飯就沒有在一塊吃。
人多,烏桃也比往常早起來幫李水琴做早飯,其他人也陸陸續續起來搭把手。
“桃桃,今兒吃什麽呀?”
“蒸米粉。”
Advertisement
幹米粉提前放溫水泡軟,剁一些豬肉末和雞蛋、蔥花攪勻,将泡好的米粉鋪在刷過油的蒸屜中,放上調好的肉沫上鍋蒸十分鐘,拿出擺上蝦仁、河蚬肉再蒸三四分鐘,最後加點青菜再蒸一兩分鐘,出鍋後澆上做好的醬汁拌一拌就能吃了。
醬汁是蒜末、香菇、蘿蔔幹碎炒出香味再加生抽、耗油調味,最後放澱粉水勾芡,要是不喜歡澱粉的粘稠也可以直接加開水。
平時烏桃都是拿蒸米粉當中午飯吃,現在家裏有客人,就做些比較頂飽的。
除此之外,李水琴還煮了秋玉米、奶芋、紅薯,全部裝在一個竹篾編的小圓筐中端上來。
一人一碟蒸米粉,不夠蒸屜裏還有,自己去加,愛吃辣的也可以放兩勺辣子。
家裏辣椒醬種類很多,麻辣、香辣、酸辣、豆豉、蒜香都有;小配菜還有香菜、小蔥、紫蘇,想要別樣一點的也可以加折耳根、緬甸香菜,保證一口下去永世難忘。
在村民家借宿的其他人吃的也是米粉,只不過她們的是濕米粉,主人家早早去村口的米粉店買回來的,做法簡單,味道卻出奇的好。
到烏桃家後,看桌上還有奶芋,就又一人吃了幾個,剛好消耗完。
昨晚上太忙亂了,采摘回來的藥材還沒有處理,他們就在院子裏忙自己的,還問烏桃借用了些工具。
烏桃則把茶籽、野菊花弄出來晾曬,又去挖生姜,等中午另一批買家到了,吃過中午飯再一起進山采收石斛。
做姜糖最麻煩的就是給生姜去皮,烏桃逮了幾個免費勞動力幫自己幹活,午飯前就削了快一百斤生姜。
中午飯還是請十三叔公來做,他自己帶了一桶小河魚,說今天要做個下飯菜,黃豆焖魚仔。
這是桂區北部的一道特色菜,黃豆先幹鍋炒香後放涼水浸泡直到表皮有小氣泡漲起,接着将處理過的野生小河魚加米酒、鹽、蔥姜水腌制入味,再起鍋燒油,待油溫升高就把小河魚依次放進去炸香。
光是這一步已經饞的人直流口水,十三叔公單獨盛一些炸河魚出來給衆人當零嘴吃,河裏現撈的野生小魚就是比飼養的好吃,有魚刺也不要緊,都炸酥脆了,吃着特別香。
烏桃也愛吃炸魚,逢年過節李水琴都會做一大盆炸草魚塊、炸小白條、炸泥鳅、炸小鲫魚,她就喜歡用手拿着蹲在回廊上一邊吃一邊饞一只耳和大師。
“你七伯昨晚上連夜去下的魚簍子,今天早上去看,七八個簍子全滿了。”十三叔公一邊揮舞着大鐵勺,一邊和烏桃說話。
七伯就是十三叔公的兒子,按輩分烏桃喊他七伯,村裏人的輩分就是這樣的,有時候連她自己都暈。
吃着剛炸出來的小河魚,她含糊道:“留着自家吃多好。”
“哪吃得完,這種小魚又不經放,半天就死了,你媽說你打小就愛吃炸魚,今天叔公專門給你露一手。”
都三十好幾了還能被長輩們這麽寵着、惦記着,她的眼眶突然有點熱。
黃豆焖魚仔的配菜有酸筍、紅泡椒、生辣椒、蔥姜蒜、番茄,先把酸筍放入沒有油的鍋炒幹水分,再另起鍋放油将其他配菜加進去炒香、調味,然後倒入泡發好的黃豆,加水蓋上蓋子焖煮到黃豆變軟,最後放炸好的魚仔翻炒,收汁。
這個菜酸辣開胃,黃豆香糯,魚仔外酥裏嫩,是非常好的下飯神器,當然,吃不慣酸筍就另當別論了。
烏桃家也有酸筍,是用大頭竹的嫩筍做的,有兩缸,平時炒田螺、石螺、炒粉都會放一點,做風味焖鴨的時候也放,再加點紫蘇葉,酸酸辣辣的特別好吃。
黃豆焖魚仔剛出鍋的時候那股酸筍味确實讓一群地道的北京人受不了,但越聞越上頭,恨不得現在就盛一大碗米飯先吃。
左等右等都等不到第三波買家,方圖這個嘴饞的小老頭忍不住抱怨:“他們到底來不來啊,不來咱們就先吃,哪有讓我們餓着肚子幹等他們的道理。”
這都快十二點了,其他人餓的多少有點受不了,烏桃有準備茶水點心,其實餓不着,就是架不住廚房傳出的香味,勾的人肚子裏的饞蟲全跑出來。
烏桃看手機,人是烏夏林代她去接的,說已經在回村的路上,還有十來分鐘就到。
昨天那頓羊肉夠豐盛,今天午飯就以河鮮為主,南北口味都有,也有好些本地的特色,像甜味叉燒、肉丸、炸肉、梅幹菜扣肉、白斬雞、滑魚片、幹蒸等等。
全裝盤上桌後,烏夏林也把人送到了。
加他一共有八個,也是有男有女,都是中年人,衣着很樸素,言談舉止也近人,沒有給人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對烏桃家的招待更是連說破費。
彼此介紹過,便依次入座。
飯菜的香味太誘人,不是山珍海味,卻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要好吃,每一道菜都招人喜歡,米飯的消耗速度比昨晚還快。
“烏主任,這些食材都是村裏人自己的?”其中一個中年女人詢問同桌的烏夏林。
烏夏林知道這一行人身份不簡單,他到縣城去接的時候是縣政府那幾位親自陪同,本來要一塊來的,這位女士說沒必要搞這麽大陣仗。
“是,菜是自家菜地的,雞鴨魚肉這些也都是自家養的。”
他本來想客套表示下都是些鄉野東西,不知道合不合口味,可人家吃的挺香,再說烏桃家的飯要是都不好吃的話,省城那些星級飯店都要倒閉。
“難怪……”何關蓮感嘆,“能有漆樹茶這樣的好東西,這個地方确實不同凡響,連這樣普普通通的食材都能做出如此美味的佳肴。”
她低頭端詳碧綠瓷碗中的白米飯,顆顆飽滿,煮的也軟硬适中,更有米香四溢,不需要配菜都能吃一大碗。
大人物在想事,烏夏林識趣不打擾,只埋頭幹飯,烏桃家的飯菜就是比自己家的好吃,這幾天他要天天來蹭飯。
中午沒有上酒,一個是飯後還有正事要忙,不宜飲酒,二個是家裏的米酒存量也不多,昨天已經喝的差不多了。
飯後還有一道甜點,豆奶南瓜球。
家裏的老南瓜太多,豬都吃膩了,白放着又可惜,之前挂了十幾個到店鋪賣,秒光後也沒有再上架,太忙,忘了。
現在就想趁人多,幫着消耗點。
豆奶是用黑豆做的,昨晚上提前泡了,今天用石磨磨成黑豆漿,煮沸;南瓜去皮,用挖球器挖成一個個的小圓球,先用開水燙熟,再和同樣煮過的黑豆漿一起裝碗,愛吃甜的也可以加糖。
南瓜自帶清甜,瓜肉綿軟,入口即化;黑豆漿濃稠噴香,順喉嚨滑入進胃裏,整個人從裏到外都暖起來,輕盈的像踩着雲朵,飄在空中。
午飯吃的太撐,甜點的份量都控制在一人三四個南瓜球的量,衆人以為自己吃不下,結果一口一個都不過瘾,吃完還想再來一碗。
方圖不用徒弟幫忙,自己過去打第二碗,還振振有詞:“這玩意兒适合我這種老年人,桃桃啊,回頭告訴我怎麽做,走的時候我扛兩個南瓜回北京自己搗鼓。”
“南瓜多的是,您随便拿。”
“嘿嘿~我肯定不跟你客氣。”
老頭子的小算盤打的噼裏啪啦響,這回親自來,除了石斛,他還惦記着烏桃家的土特産,不搜刮幾大包回去就不姓方。
一更!
昨晚上下了好大的雨,今早樹林裏很多枞樹菌,摘都摘不完,我也是吃夠了,清明節到現在一直吃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