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開店鋪
開店鋪
烏桃知道顧令說的有道理,但現在不行,不是她不願意,而是,“還沒有擴大種植規模,後續到底有多少人願意種藥也不好說,跟方老和九安堂的合作其實很随意的,我們産出多少他們就要多少,價格也都是盡量往高處擡,你們顧家……說實話,我了解過的,只是先前不清楚顧家和張清讓還有親戚關系,抛開這個不談,據我所知,顧家在價格方面都壓得很低,如果合作,這個價格我沒法跟村裏人交代,畢竟有方老和九安堂的高價在前,你們壓太低會讓村裏人覺得吃虧,不肯賣的。”
以為是走一趟親戚,會一下朋友,沒想到還有這個局等着自己,烏桃也沒心理準備,不過該說的還是要說清楚。
張清讓還是第一次聽到烏桃一口氣說這麽長的話,不由得驚訝,說到底還是自己考慮不周,只想着讓烏桃見見這些人,好為烏家莊往後的發展擴人脈,卻忽略了某些利益關聯,确實是她的問題。
她截住話頭:“桃桃說的也有道理,她在村裏生活,就不能不顧及這些,合作的事不如等過一兩年種植規模上來了再看,現在先不急,如果那邊需要,不防先從方老先生手上買一批藥材。”
顧令苦笑着搖頭,“那邊現在是什麽情況你又不是不知道,方老手上的都是搶手貨,保命的東西,誰也不嫌多,哪怕自己用不上,拿去送人情走關系也好。”
那就沒什麽好說的了,幫自家侄女是一回事,其他人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張清讓也是有自己的私心和考量的,烏家莊的藥材種植将作為桂區的重點發展項目,這鍋肥水可不能流外人田裏去。
她是桂區的官,總不能幫外人撬自家的牆角。
烏桃說完自己的就不再搭話了,看桌上的東西已經消耗的七七八八,兩個老頭也酒意上頭,被自家小輩勸去休息,其餘人閑聊了會兒,就差不多散了。
帶來的土貨山貨,除了烹饪起來比較麻煩、不能直接吃的,像醬牛肉、風幹兔、果幹、魚、瓜菜這些已經吃完了,那些人走的時候還順帶,反正就住隔壁,又不怕被外人看見。
烏桃也是要走,張清讓送她到門口,張清澤也跟出來,非說要和烏桃談生意。
“你能不能別胡鬧。”張清讓警告道。
“我才不是胡鬧,桃桃姐,你專門弄個果幹零食鋪吧,我班上的同學都喜歡吃,就是買不到,要不讓我代購也行,我拿一成,其他都歸你。”
張清澤覺得自己的提議很好,下一秒就被老姐敲腦門,“你省省吧,我們大人還排隊等着呢,哪輪得到你們這幫小屁孩。”
“這個倒是可以考慮,”烏桃看這姐弟倆打打鬧鬧挺好玩的,她要是也有個親弟弟或者妹妹就好了,“本來我也計劃開個專門賣烏家莊土特産的線上店鋪,以集體的名義,不過這事要回去跟村裏人商量。”
“你忙得過來?”
Advertisement
“招人呗。”
“你有計劃就好,不過也別太累着自己。”
“嗯。”
跟姐弟倆到了別,烏桃開車回表叔家。
折騰一天,她也累了,洗完澡就睡下。
第二天吃過早飯,和兩家人一起出門逛了逛,給李水琴買了幾件秋冬換穿的衣服,又在海底撈吃了一頓,下午她就差不多該回去了。
上到老下到小都舍不得烏桃,尤其幾個小的,抱着她一個勁說:“表姑/姨媽,記得常來看我們,要帶好吃的哦,等我們放寒假就回去陪你過年。”
他們爸媽在旁邊說:“就惦記着吃。”
表叔和表姑叮囑烏桃開車注意安全,又塞了紅包、禮品什麽的,才肯放她走。
張清讓本來說要過來送,臨時有個重要會議,就不能親自來送了,其他人代她去送也不合适,怕烏桃有心理負擔,就只好讓張清澤過去。
快到高速路口的收費站,烏桃停下車,“我都跟她不用送的,怎麽還麻煩你跑一趟。”
家裏司機把張清澤送到這,還有張家給的回禮,特別多,跟表叔表姑的一起,再次把後座和後備箱堆滿。
“不麻煩,等放假了我還想去桃桃姐家玩呢,這些都是我爺爺還有爸媽讓拿過來的,這兩箱是姐姐的。”張清澤指着東西說道。
“替我謝謝你家人,也歡迎你來我家,到時候給你做好吃的。”
來的時候帶一車,回去的時候也沒有空車,烏桃是臨近傍晚才到家,李水琴已經在煮飯了,在山腳下就能看到袅袅炊煙。
一只耳狂奔出去接人,尾巴搖的跟螺旋槳似的,興奮的圍着烏桃打轉。
“哎喲,怎麽這麽多東西啊,你又亂花錢,家裏又不缺,買幹嘛呀。”看到車上的禮盒,李水琴以為是烏桃買的。
烏桃抱着東西進屋,“有些是表叔表姑送的,剩下的是張清讓,我也說不要,她們非要給,就只能帶回來了。”
李水琴這才沒再說什麽。
中午在省城吃了頓火鍋,烏桃這會早餓了,放好東西又把車子開進車庫就洗洗手準備吃飯。
今天的晚飯李水琴做的是豬肉丸子山菜湯、牛腩腐竹煲、清炒藕片。
村裏有位阿叔很會做豬肉丸,就拇指大小,肉質緊實有彈性,打湯最好,山菜其實就是山上野生的苦麥菜,單吃又苦又澀,但和豬肉丸一起滾湯就別有一番風味,本地人辦酒席也經常做這道湯。
牛腩也是村裏伯爺送的,腐竹是烏桃的舅舅昨天拿過來的,他們村有人專門做豆制品,腐竹、豆幹、千張、豆皮都有。
蓮藕是鎮上放周末回來的學生去挖的,現在正是吃藕的季節,粉的脆的都有,村裏人嫌麻煩,都不想挖,就這些孩子愛玩,一大幫人去搗鼓荷塘。
外面再多美味佳肴,也還是家裏的飯最好吃,烏桃破天荒比以往多吃了一碗飯,湯也喝幹淨了,就剩下一些牛腩,她家很少會留剩飯剩菜到明天,吃不完的基本都拌了喂貓喂狗。
她不在家的這兩天,李水琴自己也沒有幹其他事,倒是先前黃瓊說的那幾個小媳婦來過,問烏桃什麽時候去看山地,黃瓊都已經開始種第二批藥材了,她們不能落後啊。
“我看她們挺着急的,就跟她們說了明天上午過去看,舊村坪也不遠,從村河石橋過去會快點,小時候也帶你去過幾次,你要不記得路了我明天和你一塊去。”
烏桃想了想,“那就一塊去吧,你順便問一下表姑要不要也種點,比她種菜種玉米掙錢。”
她也知道這個表姑過的挺不容易的,前幾年是老公在家帶孩子,她出去打工,現在換過來了,可她老公也沒掙着幾個錢,她一個人又要帶孩子又種了很多水稻田,很辛苦。
“那我問問,”李水琴想起來說,“這兩天好多人問呢,我不知道你怎麽打算的,就沒敢應。”
“嗯。”
烏桃洗漱出來就上樓休息了,吃飽喝足的大師趴在窗臺上舔爪子,時不時擡起肥肥的腦袋沖她喵一聲。
微信上好多消息,她挑緊要的回。
張清讓:“到家報平安。”
“到了,剛洗完澡。”
“要睡了?”
“還沒。”
“還得再謝謝你送來這麽多東西。”
“你已經謝過了,不用再說,而且那也沒什麽,就是一些土貨山貨。”
“還是要謝的,我家裏人很喜歡吃,今天早上老爺子還特意讓阿姨給煮了一大碗米粉,他以前胃口沒這麽好,身體也時好時壞,現在是吃什麽都香,尤其愛吃你家的土特産。”
張清讓一點都沒有誇張,為維護爺爺退休老幹部的形象她還含蓄了,她不能跟烏桃說爺爺把剩下的東西都貼上名字鎖起來了吧,多丢人,為了口吃的。
不過,也确實好吃,還是那種說不來、無法形容的好吃。
昨晚見識過,烏桃能想象那個畫面,不由低笑出聲:“老爺子喜歡吃什麽你跟我說,別的沒有,瓜果蔬菜我家還是有的。”
說不定以後真的有很多事需要張清讓幫忙,不管怎麽樣這層關系總要維持,成年人哪有那麽多的感情用事,先把事業搞起來再說,至于愛情……就順其自然吧。
“哈哈哈,那我以後就不客氣了,往後我家吃的菜啊肉啊就從你家訂購。”
逐漸熟悉後,兩人說話也随意也很多。
烏桃也跟着笑:“歡迎。”
明天彼此都有事要忙,就沒有聊很晚,互相到了晚安就睡了。
…
早上,烏桃在一陣陣鳥鳴中醒來。
也奇怪,都要入秋了這些小鳥也沒有南遷,往年這個時候都已經成群結隊起飛了。
李水琴做了蒸雞蛋和枸杞紅棗豆漿,吃過簡單的早飯,烏桃就挎個竹籃去外面撿鴨蛋和雞蛋。
家裏養了好幾種鴨子,白色羽毛的北京鴨、嘴部有紅色肉瘤的番鴨、還有本地人最喜歡養的高郵鴨和巢湖鴨,也有專門生蛋的蛋鴨,個頭比肉鴨要小一圈,挺瘦的,喂不胖,但很能下蛋。
雞鴨都是散養,除了那幾只老母雞有專門的窩下蛋,其他的都是自己找地方,有的幹脆就地下了,嗑碎都是常有的事。
雞/鴨蛋都有青皮,也有軟皮蛋,這種就單獨留出來炒着吃,不做其他了,之前給親戚朋友送了點鹹鴨蛋,都說好吃,烏桃打算再腌幾甕。
撿蛋路過生姜地,一只耳又在周邊新刨出幾個老鼠洞,烏桃看着地裏長勢奇好的生姜,突然有了主意。
村裏有不少人種姜,吃不完,又賣不了多少錢,不如做成姜糖挂到網上去賣,線上店鋪也不用等明年了,今年就籌辦起來,不過這事還要先跟烏夏林商量,不能一下子搞,得找幾戶帶頭才管用。
烏桃想着還早,不用着急去舊村坪,結果蛋撿到一半,黃瓊就領着幾個小媳婦來了。
“你們怎麽來了?我還想等會下去找你們的。”她提着一籃雞鴨蛋。
黃瓊笑道:“她們着急,我就帶她們上來了,還有多少沒撿?我們幫你。”
“已經撿完了,拿回家就跟你們去,我媽也一起。”
“琴嬸也來?那好啊。”
那個地方之所以叫舊村坪是因為那原來是烏家莊生長隊的養殖場,烏桃的爺爺就被分配到這養過豬。
老一輩以前也是集中在這附近建房子生活,後來改/革/開/放,土地又重新分配過,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在外圈建房子,搬離了舊村坪,久而久之,這一片就成了閑置的沙土地。
在烏桃看來,舊村坪的地理位置很好,背靠山嶺,村河圍繞,河對岸就是村路,在這裏種菜、種玉米和紅薯都長的特別好。
很多人都是跟着來看熱鬧的,不知道烏桃像個風水先生似的一會看河水一會挖沙土是幹什麽用,想種藥的那幾戶離她最近,一邊看一邊聽她說。
“沙參、玉竹、白術、黃芪、百合和貝母都能種,這幾樣需求量挺大,價格也不低,種子和幼苗我都有,你們如果想要種,可以先選一塊地實驗。”她沒有一下子把話說死,給了對方考慮的空間。
看都看過了,哪有白看的道理,幾戶人經過一番商量,就決定按烏桃說的,找一塊最好的地先種,要是有得賺,明年就擴大規模。
一直沒插話的烏夏林提醒道:“種子和幼苗你們就從桃桃這裏買,不要去外面瞎搞,種不活了又賴人。”
之所以說這個話,是因為有些村民自己跑去外面賣種子,回來撒一地,結果一棵都沒有長出來,白浪費錢。
“我們都讓桃桃來看地了,肯定是從桃桃這裏買啊,外面那些人哪信得過啊。”
她們在這邊說,李水琴也在那邊和烏桃的表姑說,“你家離舊村坪又不遠,就跟着她們種一點,回頭讓桃桃幫你賣,比你種玉米要好。”
“我又不會種藥,能行嗎?”
“哎呀,你不會可以問桃桃啊,她懂,你看黃瓊不也種的挺好。”
“黃瓊本來就比我厲害,聽說她現在都開始種第二批了。”
黃瓊家也是在附近,烏桃平時很少來村裏,黃瓊想着今天機會難得,就好說歹說讓烏桃上她家吃飯,她已經提前回去跟公婆準備了。
看過沙地,定下幾時開耕種藥,烏桃的任務也暫時完成,被衆人領着去黃瓊家吃午飯,同來的還有烏夏林和幾個村幹部,這對向來門庭冷清的黃瓊家來說是大好事,很有面。
烏桃有事要和烏夏林商量,關于土特産店鋪的,光是她手上那些“回頭客”預訂的數量就不少,靠她家是供應不上的,不如分出去讓村裏人也跟着賺。
黃瓊家是老房子,席面就擺在客廳,一共三桌,烏桃和烏夏林一個桌,兩人商量店鋪的事其他人也聽得見,老的聽不懂,年輕的卻豎起耳朵。
烏夏林一聽就覺得有門,“這個主意好,前幾天我去縣城開會,上邊的領導也提過兩句,桃桃啊,這可多虧了你,讓我在這些大領導跟前露了臉,就沖這,你說怎麽做就怎麽做,反正從石斛開始到現在,我們也沒有虧過是不是。”
“藥材和其他農作物分開發展對大家都有好處,有些山地不适合種藥,但房前屋後、果園這些地方能種不少瓜果蔬菜,夏林叔你也知道,我家之前請人做果幹,也是小賺了的。”
這個烏夏林當然知道,因為他也搭着烏桃這輛順風車,把家裏的荔枝幹龍眼幹什麽的賣了,雖然價格不如烏桃家的高,可比收購價要高很多了。
有個小媳婦聽兩人說這麽多,那心早就跟着飛了,忍不住插話道:“那什麽時候開店鋪啊?我家的那些能不能放上去賣?現在不是有很多直播帶貨嗎,我們也可以搞一個的啊。”
“人家說正經事,你搗什麽亂。”她婆婆出聲。
“我就問問嘛。”
有錢賺的事,大家都關心,烏桃理解她們的心情,“我有幾個朋友想訂購一些果幹、菜幹、大米、五谷雜糧這些吃的東西,你們後面要是得空,可以曬一些,品質好的我統一收。”
她剛剛看過,村河的水和附近的土地都有得到淨化,種出來的東西不會差,那同樣的,烏家莊的地下水源應該也淨化的差不多了,水井的水能正常喝,最近不少村裏人都在說。
烏家桃桃要收菜收米糧這個事就像一陣大風刮過烏家莊,意動的可不止一兩家,菜地少的都緊急多開辟一塊,桃桃特意強調用井水澆菜,說城裏人就愛這樣種出來的,他們也照辦。
烏夏林也打報告向上申請開了個烏家莊土特産助農店鋪,從商标到後續的一系列手續都跟開了挂似的,特別快,沒幾天就下來了,主要管理人員是烏桃,村委會協助。
烏桃把店鋪鏈接轉發到朋友圈,言明以後想要土特産可以自行進店鋪選購,同樣是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第一單生意來自于張清澤,他就等這天了,領着同學把上面剛挂出來的辣椒醬、米餅、果脯全買了。
辣椒醬是烏桃家的,米餅和果脯都是幾戶人家湊的,總共也沒有多少,在村委大院打包發貨後,第二天就到省城,當即被瓜分完,連渣都不剩。
米餅好做,家裏都有多出來的大米,磨成粉加糖、井水和勻,用模子壓出來再上鍋蒸熟。
這是本地最傳統的口味,創新一點的就花生碎、芝麻碎、堅果碎,學雲南那邊加食用鮮花也可以,有的人家也加豆沙。
豆沙同樣自家種的紅豆熬煮出來的,又香又沙,綿而不膩,口感特別好,做豆沙酥皮餅和糖果子都好吃,烏桃還教她們做綠豆糕。
來購買的基本都是熟人,要麽就是熟人介紹來的,但無一例外都成回頭客,再來一單的頻率頗高,全家老少齊上陣都供不上貨,但大家夥開心,因為賺到錢了。
店鋪也賣生鮮蔬菜,原以為寄過去會焉了不好吃,看評論區返的圖,菜還是水靈的。
全是好評的新店難免遭同行下黑手,但買家根本不鳥這些,一上新就秒光,想搞小動作的人都買不到,自己沒吃過就出來說,沒可信度。
…
烏家果園。
昨天宋淑帶家人從北京過來,在省城下飛機後轉動車到的縣城,烏桃開車出去接。
一到這個地方宋家人就感覺神清氣爽,路途的疲憊一掃而空,烏桃帶着四處逛了逛,她們看什麽都稀奇,今天也是早早起來跟着烏桃撿蛋、摘菜、摘果、挖生姜。
烏家莊的店鋪宋淑也關注,只搶到兩盒米餅,公司領導喜得千金,她就裝去送禮了,放假前領導還特意問她要了店鋪地址。
宋淑挽起衣袖蹲在地上,戴手套幫忙撿挖出來的生姜,把上面多餘的泥土抖掉再放進竹筐,她沒幹過這種農活,動作很生疏,又慢,但樂在其中。
“這麽一大片能做多少姜糖?”
“我也不知道,先做着呗,有多少賣多少。”
“你家這些土特産現在可是搶手貨了,上架幾秒鐘就斷貨。”
“有不少人在朋友圈幫着宣傳了。”
“這裏生活挺好的,難怪你想回來,”宋淑扭頭看和一只耳玩的很好的女兒,會心一笑,“小潔怕是不願意走了,她很喜歡一只耳和大師。”
“等放寒暑假,你帶她來這邊多住幾天,小潔的眼睛好點了嗎?”
“好多了,多虧你寄來的石斛花。”
“有效果就行,跟我還客氣。”
她們在這邊挖生姜,宋爸宋媽就拿小鋤頭挖野山藥,昨天的晚飯就有野山藥豬骨湯,二老喜歡得很,今天說什麽都要自己挖一棵回去。
中午李水琴下來喊她們回去吃飯。
女兒的朋友第一次來家,當媽的肯定要大顯身手,李水琴就恨不得把家裏所有好吃的都搬上桌,還想着明天把家裏那兩頭羊宰了做烤全羊吃。
烏桃一看這桌菜就知道李水琴擺起了藥膳宴。
靈芝蒸豬心、天麻魚頭湯、白芍豬尾、玉米須煲蚌肉。
家裏有新鮮的大河蚌,昨天村裏人剛送上來的,一個足有菜盤那麽大,李水琴就用秋玉米的嫩須做了道玉米須煲蚌肉,這道民間菜味道鮮香清甜,老人小孩都喜歡吃。
另外還有日常吃的,銀山寶不用說,最近餐桌待客的老演員了,像乳鴿、焖鴨、炖牛肉、紅棗枸杞蒸雞。
怕宋淑一家吃不慣這邊的口味,就沒有放味道很特別的配菜,像魚腥草、紫蘇這種,李水琴就收起來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