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收藥
收藥
那邊确實遠,而且不靠近村路,車子只能停在路邊,步行穿過一片稻田,再翻過兩個嶺頭才到,也不知道黃瓊一個人怎麽忙活得過來。
半個山頭的淡竹葉和穿心蓮算小有規模,價格的事不知道怎麽的就傳開了,烏夏林又出動了村裏的拖拉機,所以跟來幫忙的男人也有幾個,主要是把捆好的草藥從山頭搬到車上。
烏桃就是一開始教黃瓊她們怎麽收割,後面黃瓊就不讓她動手了,怕累到她,她就四處看看。
淡竹葉生長的地方有茶樹,10~11月采收茶籽,榨出茶油來又是一筆收入,這對農村人來說就是不需要成本投入的好事,畢竟茶樹長在這裏不用除草施肥,它自己就開花結果了。
來幫忙的小媳婦也不是沒有私心,按25一斤算,抛去成本少說也能掙兩萬多,在村裏種地一年到頭也才掙這個數。
她們平時跟烏桃接觸不多,婆家也夠不上關系,娘家更不用說了,都不是一個村的,八竿子打不着,她們不敢開口,就想先從黃瓊這裏探探口風。
“阿瓊,你替我們問問桃桃,看能不能行,我們家裏那些田地你也是知道的,幾個兄弟沒有分家,一塊種,我們能撈幾個私房錢?眼看孩子明年就上初中了,到處都要花錢,總得攢點。”
這幾個都是平日裏跟自己聊得來的,黃瓊也知道她們的難處,哪個當媽的不為孩子打算?她自己不也這樣。
她爽快道:“回頭我幫你們問問看,至于種什麽藥材,這個你們說了不算,我說了也不算,得看桃桃怎麽說,可不是每塊地都能種淡竹葉。”
“這個我知道,”另一個快嘴媳婦接話道,“族老他們家的山頭挨着桃桃家的,種的就是石斛,聽說都已經跟外邊的老板談好了,就等明年采摘,啧啧啧……幾千塊一斤啊,我想都不敢想,我公婆這幾天老是念叨,說我們家的地怎麽沒挨着。”
“我怎麽聽說是上萬一斤?之前桃桃賣掉的那些,聽夏林叔說挺貴的。”
“石斛本來就值錢。”
“那其他幾戶人應該也動心思了吧?”
“有那個意思,不過我聽說他們想再看看,明年族老的石斛要是買得出去,他們就跟着種。”
“也挺精的。”
Advertisement
“石斛幼苗貴啊,而且聽說桃桃也沒有那麽多,這東西又精貴,裏頭的講究多着呢,別人想種還不行呢,你沒聽說烏老二從外面買石斛苗回去種,結果死了大半,剩下沒死的也被老鼠啃了,根本種不活。”
“啊?還有這事啊,烏老二活該,誰讓他不幹人事,報應了吧。”
幾個小媳婦一邊幹活一邊東拉西扯的閑聊,都是村裏最近幾個月發生的新鮮事,說着說着就已經到中午,淡竹葉收割過半,黃瓊的公公也騎摩托車送飯來了。
烏夏林這個村主任貌似特別閑,早上來了就沒走,陪着烏桃四處看,李水琴送飯來時他還厚臉皮的蹭一頓。
話梅豬肋排、紫蘇田螺肉、淮山蒸雞肉、幹煸四季豆和板栗雞湯,米飯還是用柴火鍋,特別香,放一勺紫蘇田螺肉下去拌一拌,都不用其他菜就能吃掉一大碗。
做肋排骨的話梅是之前烏桃摘的酸梅,家裏留了一些,平時就不怎麽吃,李水琴今天想起來了就拿幾個做菜。
做法不難,話梅提前泡水,肋排焯水洗淨,然後放油煎至兩面焦香金黃再加生抽、米酒,最後把話梅連同泡的水一起倒入,蓋上蓋焖煮三十分鐘,把湯汁收濃就可以出鍋。
話梅本來就鹹,如果不是特別重口,就不需要另外加鹽,這道菜好吃不膩,去年李水琴也常做。
田螺家裏也不缺,村裏人經常去大魚塘的淺水區撈田螺、撈石螺,一桶一桶的,就有人專門送到烏桃家,現在家裏還養着兩桶,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吃完。
黃瓊家的菜也豐盛,雞鴨魚肉都有,要是沒有烏桃家的香味做對比,她家這個也算是酒席級別的了。
不過一處幹活,飯菜都是擺在一起吃,覺得哪個菜香就多伸幾下筷子,都是鄉裏鄉親的,又不會說什麽。
“我估摸今天就能把淡竹葉收完,”烏夏林抱着碗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吃着用螺蛳肉拌好的飯,“下午桃桃就在廣場那邊稱重吧,稱好了先放那邊,等收完穿心蓮再一起運走。”
烏桃點頭:“嗯,我也是這個意思。”
之所以這麽重視,也是因為黃瓊這是開了個頭,烏桃就要借住這個頭讓村裏人先看看,種藥不吃虧。
這跟烏夏林想的歪打正着,所以也跟着上心,拖拉機都是免費幫黃瓊拉貨,不收錢。
下午把淡竹葉拉到村委廣場,烏夏林就搬出之前稱草藥的電子貨稱,又安排幾個村幹事過來幫忙,當着圍觀村民的面稱重量。
黃瓊的公婆帶家裏的孩子也來了,親耳聽到烏桃一筆一筆的算錢。
村民議論紛紛——
“25一斤,光這些就有一萬多了吧?我也沒見黃瓊怎麽施肥啊,就種在那裏,偶爾去看看,就能掙這麽多?”
“這個算什麽啊,石斛才值錢,再說前陣子上山挖的草藥也賣的挺貴啊,族老他們家掙了最多。”
“他們跟桃桃走得近啊,早早就把好的、貴的挖走了,等明年賣石斛又賺一筆。”
“先賣出去再說吧,萬一賣不出去呢,以前種桉樹的時候也說能掙錢,可你看現在,地都壞了,樹也賣不出去。”
“唉……”
他們議論他們的,絲毫不耽誤黃瓊收家裏的草藥,第二天也是早早去山頭忙活。
穿心蓮最好是清晨或者傍晚太陽不大的時候采收,黃瓊不明白為什麽要這樣,但烏桃既然這麽說,她照做就是,花了三四天才弄完。
全部稱重裝車後,烏桃給她轉了定金,貨到北京後又把尾款給她。
這次總共賣了三萬八千多塊錢,加上先前賣的,黃瓊這幾個月光是賣草藥就賺了不少,她可開心了,收到尾款的第二天就提着兩只雞和一大塊豬肉去了烏桃家,以表感謝。
家裏的雞都吃不完,李水琴當然不會要,連豬肉都不收,“都是一個村的,互相幫襯也是應該的,這些你拿回去。”
黃瓊不拿,趁李水琴不注意就閃人進來,笑道:“這是我公婆讓拿來的,琴嬸就收下吧,雞養在外面,等過年送人或者自家吃也是一樣的,豬肉放冰箱凍起來,又不會壞。”
連着忙了好些日子,烏桃也累,今天難得不出門,也不幹其他活,就躺在回廊的老藤椅上打盹,懷裏窩着一只肥貓。
黃瓊進院門時她就醒了,“瓊姐,你真的不用這麽客氣,這些你拿回去給孩子吃吧。”
黃瓊的孩子之前跟着來過兩次,瘦不拉幾的,倒不是家裏吃不上肉,聽李水琴說是天生的,随孩子的爸。
“家裏有,”黃瓊在小凳子上坐了,也不廢話,跟烏桃說起自己小姐妹也想種藥的事,“你要是得空的話能不能幫看看?她們幾家的山頭都是挨着的,就在舊村坪那一帶,山腳是沙地,旁邊是村河,你們家也有一小塊地在那邊的,是吧?琴嬸。”
李水琴:“對,是有一塊地,以前種玉米,現在借給桃桃的表姑種菜了。”
烏桃有個舅爺表姑在烏家莊,婆家住在村中心靠社公廟的地方,平時沒事也喜歡帶孩子來找李水琴聊天。
聽這麽說,她快速過了一遍沙地适合種什麽草藥,沙參、白術、金銀花、玉竹和紫草、大薊都可以。
村河的源頭就是大泉口,水源和土地的變化應該比其他邊緣地帶更快,種出來的藥材藥用價值更高,确實可以考慮。
“找個時間讓她們帶我去看看地,要是合适就試着種,她們家裏人知道嗎?”為保險起見,烏桃留了個心眼。
“知道的,要是沒有長輩點頭,她們也不敢這麽做,你去看地的時候我讓她們把公婆還有其他長輩也帶上,你看呢?”
不得不說,黃瓊做事比村裏人一般人要周全,烏桃也是欣賞她這點,才願意跟她多走動,關系也比其他人要好一些。
早上做了點芋泥焦糖布丁,烏桃自己吃了兩個,留兩個給李水琴,剩下的就讓黃瓊帶回去給孩子吃。
黃瓊一開始是不要的,她覺得桃桃家的東西哪怕就是缸裏的井水都比自家的好,每次來幫忙幹活,琴嬸都讓她拿吃的回去,公婆和孩子都愛吃,孩子吃上瘾了還一個勁嚷着還要,她哪好意思再拿,可架不住琴嬸硬塞。
現在村裏的小孩不愁吃穿,像蛋糕啊奶茶這些村裏的商店就有賣,實在沒有的就去鎮上。
不過布丁,黃瓊的孩子也是第一次吃,有六個,正好三個孩子一人分倆。
“琴婆婆家總是有很多好吃的,媽,我們家什麽時候也能有啊。”
“等媽有空了就給你們做,現在不是忙嘛,”黃瓊正跟公婆商量秋天種藥的事,“是這樣,桃桃今天跟我說還能再種點板藍根、黃精和白芷,我想着反正秋收之後也沒有什麽活了,不如種上,來年又能多掙點。”
淡竹葉和穿心蓮已經掙着了錢,兩個老的現在完全放心把家裏的地交給兒媳婦打理,兒子沒了,孫子孫女還小,他們老了又幫不上多大忙,這個家以後都得指望黃瓊。
“你盡管去種,遇到不懂的就多問烏家桃桃,她在北京讀過大學,又在那邊工作,見過大世面,知道的比你多。”
“哎!”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