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日常
日常
淡竹葉和穿心蓮在本地常見,但也沒有到漫山遍野都是的地步,像黃瓊這樣種滿整半個山頭的更是頭一份,村裏人并不看好。
淡竹葉主要是清熱瀉火,村裏人都會挖回去自己煮水喝;穿心蓮有清熱解毒、消腫等功效,暑天時就會煮一鍋拿去喂雞喂鴨,李水琴就經常這麽做。
下午烏桃去黃瓊家的山頭看回來,就微信上問了方圖,收不收這兩樣,她知道方圖不大看得上這些尋常藥材。
方圖确實是看不上,但這是從烏家莊出來的,他就得慎重考慮,可不能再看走眼。
“數量多少?”
“不加工的話淡竹葉有七八百斤,穿心蓮也有六七百的樣子,品相都不錯,按25的價收,您要沒意向我就再聯系九安堂。”
25已經是頂天的價格了,再貴就沒法,畢竟不是名貴藥材,新鮮的草藥又吃重,如果幼苗不是被靈泉水滋養過,烏桃都不好開這麽高的價,多少有點坑人。
電話那頭的方圖也覺得坑,不過,“話先說明啊桃桃,我這是信任你才收的這個,換別人我都不想浪費時間,淡竹葉和穿心蓮哪兒沒有啊。”
“是,特別感謝您對我的信任。”
“那石斛這個事你是不是也稍微讓讓步,給我個最大份量。”
烏桃有點無語,這小老頭太會順杆子往上爬了,“這不行,之前就跟您說過了的,您現在怎麽又提,一碼歸一碼的,不能混為一談,您要不想收,那我問問邵悅或者其他人,總有要的。”
這下方圖急了,“別別別……我就開個玩笑,你年輕人怎麽還跟我這老頭子計較上了,小氣了啊,收收收……還有啊,別忘了你承諾過我的酒!”
“……知道,不會忘的,給您一塊寄過去。”
事情定下後烏桃又給黃瓊打了電話,告訴對方明天就可以收割淡竹葉,穿心蓮就放在早上或者傍晚,盡量避免太陽大的時間段。
從山頭回來黃瓊就心不在焉,剁紅薯藤喂豬的時候還差點剁到手指,為了能種草藥,她可是跟公婆保證過不會虧本的,這萬一賣不出去……
Advertisement
直到烏桃電話裏跟她說明天收割,她才松了一口氣,看着一家老小期盼的眼神,她又連忙追問:“那價格?”
“都是25一斤,是目前最高的價了。”
黃瓊拿手機的手猛地用力,破音道:“25一斤?!真的嗎桃桃,真的是25嗎?!”
種之前烏桃雖然跟她說過有15-20一斤,可這種事很難說準,現在聽到這個價格她都不敢相信,一再确認。
“真的,瓊姐,不過要盡快采收,你明天多找幾個幫手,我讓夏林叔安排幾輛拖拉機幫你運到村委廣場稱重,确定好數量才能跟買家要定金,你看行嗎?”
黃瓊喜極而泣:“好好好!我現在就找人明天跟我一塊過去,謝謝你啊桃桃。”
“不用。”烏桃挂了電話。
這邊黃瓊的公婆急忙問:“有人要了?”
“嗯!桃桃讓明天就采割。”黃瓊一邊說一邊把飯菜端上桌,她讓公婆和孩子先吃,自己拿手機忙着找幫手。
她不像桃桃能花錢請人來幫忙,村裏也少有這樣的好事,誰家有個什麽都是喊相熟的人家,再管兩頓飯,好點的就多塞一個紅包。
…
“桃桃,吃飯了!”
“哦,就來。”
下午有人拿了半桶黃鳝上來,就是之前烏桃教養竹蜂的那幾家,他們從家族的魚塘挖了不少野生黃鳝,記着烏桃從小就愛吃,就給拿了點。
烏桃确實愛吃鳝魚,是因為小時候爸爸經常去魚塘邊挖黃鳝、塘角魚回來做給她吃,也不是多複雜的做法,就是用柴火鍋煮米飯的時候把處理幹淨的黃鳝切成拇指左右的長段,加姜絲和米酒,放在飯面上蒸,等飯熟了,黃鳝也跟着熟了,魚肉很嫩很鮮,一點都不腥,她還喜歡用蒸出來的湯汁拌飯吃,能吃三碗飯。
後來工作,烏桃也試着複刻這道蒸黃鳝,卻沒有家鄉的味道,也許是人工養殖出來的黃鳝又肥又膩又腥,也許是從小為她做這道菜的人不在身邊,就始終不是記憶裏那個她懷念的味道。
自從買了電飯煲,家裏已經有好多年沒有用柴火煮過米飯,今天李水琴收拾東西就順道把這個老鍋子翻出來,別說,一如既往的好用,煮出來的米飯很香,底下還有一層飯焦,也就是鍋巴。
平常母女倆用來吃飯的是一個正方形的不知道是什麽木材的老桌子,黑色,很堅硬,柴刀都砍不動它,桌腿和邊沿都有雕刻紋樣,聽奶奶說這是她嫁過來時娘家陪的嫁妝之一,就是記不清是什麽木了。
桌子有些矮,配了四把小凳子,烏桃很喜歡在這張桌上吃飯,就像回到小時候,一家人圍着這張小桌一邊聊天一邊吃飯。
“以前你爸還想挖幾條黃鳝給你寄到北京去,找半天都找不到,村裏人說是豬場蓋在上面弄臭了地下水,還有那個桉樹,總之是鬧心,已經有好長時間找不到黃鳝泥鳅田螺這些了,你小時候可是泛濫成災,”李水琴說起來就滔滔不絕,“這兩年倒是好了啊,前陣子收水稻的時候田裏有很多黃鳝,這野生的就是比外面靠飼料養大的好吃,不肥不瘦正正好,外面那些白送給我都不吃。”
烏桃碗裏是用湯汁拌好的米飯,上面還堆着鳝魚段,而她現在正啃鍋巴,“外面的鳝魚也不便宜,人家都挑肥的。”
“貴有什麽用啊,又不好吃,少放一點調料都腥死。”
李水琴總有自己的堅持,認為只有家裏的才是最好的。
不過确實是這樣,外面市場買的鳝魚都要做重口菜,紅燒或者打火鍋、做毛血旺的配菜,要是沒有辣椒就壓不住鳝魚的腥味。
李水琴說什麽就是什麽,烏桃也不反駁她,等說夠了她就會自己換下一個話題。
“黃瓊那半個山頭的淡竹葉和穿心蓮能賣多少錢?說起來她一個寡婦也挺不容易的,在外面打工吧,村裏又瘋言瘋語,說她在外面找人了,不會養孩子了。這回來了吧,也有人說閑話,她公婆老了,身體又不行,幫不上多大忙,這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全指望她。”
“三四萬,确切的要等明天稱完重才知道。”
“那也不少了,比賣荔枝值錢。”
“夏林叔跟我說想動員村裏人把黑葉荔嫁接成情人荔。”
“哎呀,他這個人,之前又不是沒說過,可誰也不聽啊,現在看其他村賣情人荔得錢了才開始着急,等嫁接好結果,價錢又下去了,回頭又要埋怨他。”
要說烏夏林這個村主任也挺不容易,溜須拍馬、油腔滑調是真,可也真心想為村裏辦事,讓大家的生活能好點,村裏人一門心思種桉樹的時候他就勸過,可誰也沒聽,還嫌他攔着不讓別人發財,後來桉樹賣不出去,土地又廢了,他又落埋怨。
烏桃想讓村裏人種藥,好擴大種植規模,這是好事,但牽扯到村民利益,她就不能先開口,而是要等別人上門來求,這樣就算将來有什麽也怨不到她頭上,這就是烏蘭蒼開始時不讓她起頭的原因。
現在她也沒有表态說大家都可以種藥,就是那些有意向的她也是先去考察對方的地,不會一下子拍腦袋保證能種活。
銷路這塊她倒不至于特別擔心,有方圖和九安堂這兩棵大樹,她不愁烏家莊的藥材賣不出去,更何況又意外多了個張清讓,她覺得這人比方圖都靠譜。
…
省城,張家。
身份職位擺在那裏,張清讓就不太能閑下來,已經好些天沒能回家吃晚飯,今天破天荒回來早,而比她更忙的張唯景夫婦倆也稀奇的回來了。
“爺爺,爸,媽。”張清讓跟長輩問好了才落座。
表哥表姐已經帶孩子回北京,最近家裏倒是清淨,只是各人的手機總響個不停,連還在讀高中的張清澤都不能幸免。
他轉過頭可憐兮兮道:“姐,你那位朋友什麽時候再寄東西來啊,班上一大半同學都問我要,說他們爸媽都覺得好吃,想訂購,要不你把那位姐姐的微信推給我,我跟她談合作。”
前陣子烏桃寄來很多幹貨,張清澤拿了幾袋果幹去學校,場面就失控了,連老師都打聽是從哪裏買的。
張清讓忍不住擡手敲弟弟的頭,“談合作?我看你是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烏桃賣出去或者送出去的東西有多搶手她完全知道,名氣已經相當響,不知道多少人拿着錢眼巴巴在排隊等,連爺爺都問過她好幾次。
“怎麽了嘛。”張清澤捂着額頭不服氣,但也沒辦法,除了爺爺,他最怕的就是姐姐。
“想跟她合作的人能從邕江頭排到邕江尾,你就省省吧。”
“那……”張清澤焉了,“那我跟她買點果幹總可以吧。”
“不可以。”
“為什麽啊!”
“因為沒有,你別去給人家添亂,她最近夠忙的了,又要釀酒又要幫着村民收草藥。”
聽到這裏,張唯景插了句:“烏家莊已經開始大規模種植草藥了?”
因為漆樹茶,張唯景也開始留意起小小的烏家莊,那位姓烏的姑娘好像特別入他女兒的眼。
“還沒有,只有少數幾戶,不過七八月的時候有不少村民上山挖草藥,賣了不少錢,烏家莊的夏主任往上彙報工作時有特意提過,接下去有意向種植草藥的村民也多,這個發展方向很值得鼓勵。”
張唯景點頭:“嗯,農村的發展還得靠年輕人,要是能多幾個像烏桃這樣的人才,我們桂區也不愁發展不起來。”
張清讓頓了頓,有意維護:“桃桃也不容易的。”
一開始她調查烏桃也只是想多了解這個人,才好更進一步,以為是農村姑娘到大城市求學、畢業拼搏的勵志,卻沒想到烏桃經歷過那麽慘痛的變故,以至于在北京再無立足之地,才不得已回老家。
晚上兩人終于湊了個時間視頻,背景依舊是那張拔步床,窗臺的大師翻着肚皮呼呼大睡。
張清讓笑道:“怎麽,大師今晚不去捕獵了?”
“最近懶了。”
“你呢,明天要忙多少事?”
烏桃靠着椅子擺弄芭蕉扇,屋子冬暖夏涼,現在也用不上扇子,她就是弄着好玩,答道:“沒別的,就是幫村裏的一戶人收淡竹葉和穿心蓮,稱重了好讓藥商付錢。”
“酒都釀完了?”
“差不多,藥酒還在配方子,有幾味藥材沒有現成的,要過兩天進山去找。”
“還有餘貨啊?”張清讓忍不住打趣。
烏桃狡黠的眨巴眼睛,“找找還是有的。”
又不是把所有山頭都鏟平,村裏人挖走的也是認得出來的草藥,那些不認識、又長在大山深處的,還沒有被人發現。
聽她這麽說,張清讓眉尖蹙起,“不要一個人去危險的地方。”
“不危險。”
深山對她來說沒有危險,她還想再去一趟大泉口看看水源淨化程度,再從那邊找點藥材,不過這個就沒必要現在跟張清讓說了,這人還是挺擔心她的。
第二天,烏桃覺得自己起的算早,沒想到下樓就看見黃瓊和村裏幾個小媳婦在幫李水琴幹活。
家裏清晨要喂雞喂鴨喂豬,活挺多的,李水琴不想女兒那麽累,這些事就從來不讓烏桃沾手。
“桃桃起來啦,”幾個小媳婦熱情跟她打招呼,“早飯在桌上,都給你端出來了,琴嬸說你每天也差不多是這個點下樓。”
烏桃站在回廊上跟她們說話,“你們來這麽早?吃了嗎?”
“都吃過了,這不等着去收淡竹葉嘛,我們也沒有做過,怕幹不好,弄壞了,所以想先過來問問你,你教我們怎麽做。”
她們是都吃過了,但聞着香味就忍不住咽口水,烏桃家的飯菜是真香,可她們今天是有正事,不是來吃飯的,不好再蹭這一頓早飯,要是被家裏長輩知道,又該說她們不懂事,不知道禮數了。
這麽多人等着,烏桃只好加快速度。
知道她今天要去那邊忙,光喝粥肚子餓的快,李水琴就專門做了豬雜米粉,是清湯,不油膩,又放了嫩菜葉,看着就非常有食欲。
烏桃早上從不吃太油的東西,家裏也一直是這樣的飲食習慣,早飯以清淡為主,重油重辣都沒有的,辣椒醬拌蘿蔔幹已經算是很辣的了。
她坐在桌邊吃的津津有味,大師就圍着桌腿打轉。
李水琴已經喂過它了,它就是嘴饞,還想再吃,烏桃就給了它一塊瘦肉。
戴好鬥笠要出門時,李水琴又把裝好的溫水、墊肚子的糕點肉脯給她帶上,“挺遠的,你餓了就吃點墊墊肚子,中午我送飯過去。”
“不用了,我騎車回來吃就行。”
“來回一趟都要個把鐘,哎呀,你就聽我的。”
烏桃只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