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D.大唐雙龍傳(八)很肥喲~
D.大唐雙龍傳(八)很肥喲~
“你此事做得魯莽了。”宋缺得知消息後,對玉華道:“便是要與靜齋一戰,也應該是為父和梵清惠,哪裏需要你出手。靜齋傳人專修《劍典》,你資質雖不下于師妃暄,但于劍道不能專一,恐怕要遜其一籌。此戰不比其他,靜齋來者不善,分明是想取我兒性命。”
玉華神色很是凝重,但依然對宋缺施禮道:“父親放心,女兒自有分寸,師道與秀珣的婚事已經提上了日程,魯妙子前輩也答應了,至于玉致,父親還是和寇仲談談吧,倒不是女兒偏心那小子,只是,哪怕單純論聯姻,寇仲比李密的兒子好多了。瓦崗,可是人才濟濟,若真聯姻,到時候招降反而尴尬,寇仲的少帥軍則不同。他争霸天下,心卻不在成王稱帝,比李密這樣的野心家,要好掌控得多。況且此人氣運之強,幾乎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可見,冥冥之中,天道有定。”
宋缺聽着玉華的分析,點點頭:“我兒放心,師道的婚事不日即将昭告天下,玉致的事,也容為父想想。”
半個月後,玉華如約來到揚州栖靈寺(今揚州大明寺)。沒有逞匹夫之能,此戰雖然天下各路人馬都在觀望,但玉華還不至于大大咧咧、單槍匹馬便來應戰,她随行的,有數百名精銳兵士,非為沙場百戰之兵,而是她自己一手策劃,借鑒了許多超時代的東西訓練出來的護衛。此一戰,玉華其實根本沒有把握,可惜,她不是誠于劍道之人,她還有太多的事情沒有完成,自然惜命得很。魯妙子不愧為工匠宗師,宋商聯姻達成後,玉華曾向他請教某樣東西的做法。而憑借着玉華模糊不清的描述和拙劣的圖案,竟然真讓魯妙子給研究了出來。
這一戰,縱使不能贏過師妃暄,但全身而退,卻是可以的。這一戰,勝了固然好,敗了,有她這數百護衛将要展現的可怕武器,這連宋缺都還未曾知曉的武器,足以震懾群雄。玉華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對不對,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便再也無法關上。可是,歷史的進程,在《大唐雙龍傳》中,早就和正史不同了,雖然最後仍然是李唐一統。而現在,它有了無數可能。連魯妙子都為自己親手制造出來的這件東西心驚,他預感,自己也許隐隐觸摸到了未來的軌跡。不管怎麽說,這樣東西,必定長時間被掌控在宋閥之下,掌控在她宋玉華手中,決不能外洩。
月上中天,寺中九層之高的“栖靈塔”尤為宏偉,也尤為莊嚴。玉華負劍登塔,心中暗道一聲可惜。這等建築,經此一戰,恐怕要毀了。玉華對佛教,并非排斥。佛教經義勸人向善,本意是好的,只可惜,被有心人利用,竟然妄圖幹涉政治。
“宋大小姐來了。”師妃暄早已到了塔頂,背着她的色空劍,如水月華下,在遠處觀戰的人看來,真如天外飛仙。
玉華嘆了口氣:“是啊,我來了。只可惜,如此壯觀的佛塔,今日恐怕要毀了。”
“宋大小姐一向對我佛門成見甚深,不想,也會惋惜麽。”師妃暄問道。
“妃暄錯了,其實無論佛道,于我何幹,佛教、道教,玉華都沒有偏見。”玉華也不急着和師妃暄動手,凝望着塔頂的月亮:“宗教,是一種信仰,它可以教化世人,也可以給人勇氣和依托,可是,靜齋所為之事,難道僅僅是佛教的事嗎?在玉華看來,佛教教義中雖有糟粕,但勸導人心向善,卻是很好的。可是,教義雖好,還需看教衆如何。梁武帝為什麽滅佛,那些寺廟中藏污納垢,可不是玉華誣陷的。況且,靜齋摻和到天下之争當中,還要代替上天選擇明君,未免太過霸道。宗教就是宗教,涉及政治,就休怪我等不留情了,或者說,玉華一直想問靜齋一句,你們慈航靜齋哪來的資本,可以代替天下選擇君主呢,憑諸天的菩薩佛祖麽?”
師妃暄心性堅定,并不為玉華的一番話動搖:“我佛慈悲,靜齋自祖師地尼以來,代代參悟天道,如今隋朝氣數不再,李唐氣運正昌。”
玉華不禁嗤笑出聲:“我佛,我宋玉華,這麽多年來,最不信的,就是漫天的神佛,那寺廟中供奉的泥塑木雕,甚至搜刮百姓錢財灌注的鎏金銅像,哪裏值得我跪拜。生而為人,一跪父母,二跪這讓我成長的天地。那淨念禪院的銅鑄大殿,那麽多的精銅是哪裏來的,大家心知肚明。多說無益,你我還是先比試過吧。”
師妃暄默然半晌,道:“既如此,還是先用劍商量吧。”她緩緩拔出劍,對玉華做了個手勢:“請,妃暄的道,由妃暄的劍來扞衛。”
遠處,暗中觀戰的人群,只看見兩道身影在月光下的栖靈塔上,來往交戰,飄渺若仙,然而懂劍之人,卻看得膽戰心驚,冷汗涔涔。
宋缺也來了,他沒有和玉華同行,而是瞞着玉華來的。畢竟是自己最出色的女兒,他不希望就此折損在這一戰中。可惜,他被截住了。天刀宋缺可以秘密前來,那慈航靜齋齋主自然也可以秘密的離開帝踏峰。
Advertisement
“不想,宋閥主也來了。”
宋缺見到梵清惠出現,心下就是一沉。連靜齋齋主都親自來了,可見,這一戰,靜齋是想置玉華于死地了。他死死盯着梵清惠,這一次,也不知道玉華怎麽想的,僅帶了數百騎護衛,若是靜齋僧兵盡出,恐怕兇多吉少。而梵清惠,便是算出他可能會前來,而專門來堵住自己的。
“梵齋主來得,宋某人便來不得嗎!”宋缺一聲冷笑,與梵清惠糾纏多年的朦胧情愫,蕩然無存。慈航靜齋支持李閥便罷了,而今,梵清惠竟然想殺自己的女兒,還專程在此截住自己,防止自己最後出手救人。
聽到宋缺的冷笑,梵清惠心中一恸,她自認自己是對的,是為了天下大勢,可是,宋缺竟然如此對她,宋玉華是他的長女沒錯,可是,一個醜陋而毫無才華的女人生下的女兒,憑什麽值得他如此看重。
宋缺刀在手,和梵清惠就這樣僵持着,兩人不約而同的将一半的心神放到了高塔上的比鬥中。
“妃暄果然厲害,不愧為靜齋歷代以來,第一個達到劍心通明境界的人。”玉華的劍,斜斜的插入塔頂瓦片中,右肩隐隐有血跡滲出。此戰,她雖還未敗,但勝算,太小了。
“宋大小姐果真天縱奇才,若是在靜齋門下,一心修習劍典,恐怕死光亦可期了。上一次聽到宋大小姐擊敗宇文化及時,還是超一流高手,如今,已隐隐有宗師氣度了。”師妃暄心下不是不驚訝,宋玉華的劍法,原本利劍無意,頗有破盡萬法的氣勢,然而越到後來,劍勢越加清澈柔和,動作平緩,甚至步伐不動,只橫劍在頭前輕輕一個環繞,便撥開了自己極快劍勢。想到此處,她心下更加凝重,全然沒有了占上風的喜悅。
“妃暄觀宋大小姐後面的劍招,頗有些借力打力之妙,莫非宋閥竟然和邪王那個大魔頭有所勾結,倒是妃暄小看了大小姐,不想大小姐還學過‘不死印法’。”
玉華握着劍柄道:“邪王乃是不世奇才,玉華當真佩服得緊,但此劍,可和‘不死印法’沒有半點關系,玉華曾有幸見過以為前輩高人,此劍法,名太極劍,玉華也不過習得皮毛罷了。不過,比起《劍典》這般毫無佛教真意的劍法,倒是高深得多,玉華不能悟透,也不稀奇。”
師妃暄并不相信玉華的話,“太極”的确是道家真意,可她從沒聽說過有“太極劍”一說,想到宋閥和魔門邪王石之軒有所勾連,她臉色沉了下來。親手殺死宋玉華,花費的時間太多,遲則生變,若是魔門前來救援,就糟了。當下一聲清嘯,問道:“宋閥與魔門勾結,栖靈寺諸位高僧何在?”
“阿彌陀佛。”一聲聲宏大的佛唱響起,九層栖靈塔下,出現了九個和尚,身披袈裟,圍着佛塔盤坐在地上,唱着佛號。九人內力深厚,佛號聲在夜空下久久回蕩,不絕于耳。随着佛號,栖靈寺中諸多殿閣的大門敞開,湧出不少手持鐵棍的武僧。
玉華眼神一厲,這九個和尚,皆是摸到超一流門檻的人物,若單打獨鬥,自然不是自己的對手,可是,九人聯手,再加上一個師妃暄,以及諸多武僧,蟻多咬死象,千古真理。
“看來你慈航靜齋,今天是鐵了心要留下我了!”她應該慶幸麽,這些人中,竟然沒有弓箭手,李閥一大門閥,莫非也算漏了這一點,或者李建成從中給李世民搗亂?
那廂,宋缺一聲厲喝:“讓開!”
梵清惠不為所動,緩緩拔劍:“今日,說不得要與宋閥主做過一場了,若想救宋大小姐,閥主請先殺死清惠。”
“真當宋某不會殺你。”宋缺咬牙切齒的說道:“慈航靜齋欲殺我兒,宋某打開殺戒,便從你開始吧。”
且不管宋缺與梵清惠數十年糾葛如何清算,玉華右肩負傷,被圍在中央,向下掃視,舉起手指,極不優雅的吹了一個口哨。
刷刷刷,黑暗中,躍出一隊人,正是玉華帶來的護衛。這些人手中并未持有刀劍,也沒有急着殺向中心營救,整齊劃一的擡手,手中托着一件奇怪的管狀物。
“宋大小姐以為這數百人,能夠在短時間內救得了你嗎?妃暄原以為,小姐只是對靜齋有偏見,哪知,竟然和魔門勾結,那就莫怪妃暄不再留情了。”
九位高僧一躍而起,腳踩塔壁徑向塔頂而來,師妃暄色空劍出手,再無保留。
玉華見此,腳尖一點,從塔頂而下,嘴裏一喝:“動手!”
電光火石間,一陣砰砰亂響,玉華在半空墜落,跌落至塔身第三層,與一躍而上一名高僧交手十餘次,反手向塔身一怕,輕飄飄的落在地上。劍被換到左手,玉華一道劍光過去,那些武僧齊齊後退,不敢直面鋒芒。
“還要打麽,師仙子。”玉華輕輕問道,同樣落到地面的九位高僧和師妃暄,她眼光環顧四周,笑得很高興,将劍緩緩歸鞘,長袖一揚,一把小巧精致的事物出現在掌中。
“這,這是——”九位高僧,終究有幾位修行不足,心境産生了波動,臉上出現了驚駭的神色。就在剛才短短數息間,也不見玉華的數百護衛有什麽動作,外圍的武僧倒地一片,身上唯有一點紅色的血痕慢慢浸染開來。舉手投足間,殺人于無形。
“是那些管子。”師妃暄的聲音有些顫抖,雖然武功練到化境,內力外放,形成刀芒、劍芒,數十米開外殺人并非難事,可宋玉華的這些護衛頂多算是三流高手,除了外家功夫了得,內力并不深厚,但他們手上持有的那些黑漆漆的管子,竟然能發射出物體,速度之快,肉眼難以捕捉,力道之大,一旦擊中敵人,絕難避開。此等手段,非人力可為,乃是神佛一般的威能。
“阿彌陀佛。”九僧垂首看來一眼諸多倒地的武僧,突然間,手掌前伸,直直向玉華拍來。此事根本無法善了,唯有先殺死宋玉華,才能找都突破口。
玉華劍已歸鞘,踩着輕功步伐,躲避着諸僧的攻擊,左手一揚,砰砰砰,連續三聲,只見西南方位身形幹瘦身高最高的那位老僧身形一頓,跌落在地上,一手捂腰,而腰上,鮮血泉湧。玉華趁機,跳出了包圍圈。
“動手!”再無顧忌的她,命令護衛全力向中心射擊,而這些被震撼的僧人,這才覺得應該先解決那些手持黑色管子的護衛,卻來不及了。每當有人要襲擊護衛時,玉華總會左手持劍,将其逼回中圈,直到一刻鐘後,還有零星的砰砰聲響起。
滿意的點點頭,玉華微笑着望向栖靈塔下唯一還站立着的人:“師仙子,這感覺,是不是很暢快。”地上許多人并沒有喪命,卻受傷不輕,失去了行動力,躺在地上,□□之聲不絕于耳,九位老僧,兩名死忘,六人受傷,其中四人,将師妃暄圍在中央,才使得其全身完好。現在,她是唯一能夠站穩的人了。
師妃暄如墜冰窟,這般聞所未聞的暗器,太過可怕,便是躲過一枚,瞬間便會有無數枚如影随形。因為速度快、體積小,超一流高手的護體真氣能震落一枚、兩枚,可十枚、二十枚呢?
“我知你們很多人,都瞧不上魯妙子前輩,雖然其機關之術直可通神,天文地理樣樣精通,可自從他受傷後,武功不複,你們便看輕于他了,可我宋閥不會。我宋閥神機營經營數十年,所追求的,又豈是你等能夠理解。”
玉華并沒有下令格殺師妃暄,她只是問道:“師仙子,如今,你可還認為,我宋閥,比不過李閥。論民心,我宋閥遠強過李閥,論實力,如今,我這護衛只是區區百人,宋閥大軍雖不能人人如此,但裝備之精良,不需多言。”
“不知宋大小姐意欲何為,若是想取妃暄性命,盡可下手。妃暄敗于小姐,無話可說。”
“不,師仙子,玉華既然想要和仙子相談,便不是想要取仙子性命了。”玉華淡淡一笑:“先前玉華就說過,我宋閥對佛道之争沒有興趣,靜齋本是佛門清淨之地,何必管天下的糟心事呢。若靜齋答應,不再摻和天下争霸之事,玉華可以代表宋閥承諾,待到天下一統,佛教仍可在中土傳教,我宋閥絕不會做出扶植道教、打壓佛教之事。只是,百姓信仰自由,官府不會幹涉,當然,佛教亦不可摻和朝政,若佛門之中出現違法犯罪的教衆,也需同受律法的制裁。我宋玉華不敬神佛,但我尊重每個人的信仰,靜齋若此時退出,我決不食言。”
師妃暄靜立了一會兒,看着一地哀嚎的教衆,突然問道:“那宋閥、宋大小姐與魔門的關系,又如何解決呢?”
“魔門原起于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最開始謀求的,不過是政治上的利益,與佛門宗教,并不沖突。邪王與陰後的恩怨玉華并不理會,但若天下一統,魔門所求不在傳道,亦會有所約束,重理各家學說,與靜齋,卻是沒有沖突了。”
師妃暄遲疑着,不知該如何是好。今日看來,李閥勝算太少,宋閥大事恐怕不遠,只是,她從小所受的教育,靜齋的道,便是框扶正義、導正世局,如今宋閥這般,算是正了世局嗎?
“妃暄,答應她。”一聲虛弱的輕嘆響起,師妃暄擡眸望去,梵清惠臉色慘白如紙,嘴角邊還有一絲血跡,對她道。
玉華同時回頭,看見了臉色慘白的梵清惠,以及一個意料之外的人物。
宋缺負手而立,望着月光中站在護衛圈那一面的長女,望着那威力奇大的暗器,聽着那一番言語,心頭閃過一絲複雜的嘆息,而後,露出欣慰自豪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