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種種情感
種種情感
三月,春寒料峭,但東風中已有破土而出的青草的香氣。
菜市場是個最有人間煙火氣的地方,民以食為天,中國人一日三餐的食材盡在于此。
攤位上擺着一只只胖大的白蘿蔔,一塊塊厚切南瓜,一捆捆韭菜黃,一根根細長茄子和黃瓜,一盒一盒的小尖椒、雞蛋和豆腐,一包一包的胡蘿蔔和一筐一筐鮮豔欲滴的西紅柿,滿目生鮮,五彩缤紛。
銀白色的刀魚在水箱裏游動,鱗光閃閃,纖細迷人。但它們不是在春潮迷霧中逆流而上的長江精靈,而是普通的海刀和湖刀。盡管如此,魏寒章依然瞧得入迷。刀魚是她最愛吃的一種魚,肉質肥美鮮嫩,僅有魚刺細密這一個缺點。
她想,似乎越美好的事物越有某種極端的瑕疵。
魏家就住在菜市場裏面,經營着一個賣副食品的店鋪,亦店亦家,前面是櫃臺和貨架,對着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市場,後面單獨隔開一間,是爸爸修理鐘表的地方,然而窗戶對着大街,交通的噪音也無可避免,所以魏家前後都很熱鬧,從不安寧。
在此處長大的魏寒章,倒是練就了兩樣本事,一是在嘈雜的環境中也能集中注意力學習,二是睡眠好,打雷也驚不醒。
魏寒章的媽媽因為快人快語,脾氣直爽,人送綽號“小辣椒”。菜市場人聲噪雜,需要吼來吼去地說話,長此以往聽力便不是特別靈敏,但嗓門卻越來越大。魏媽媽此時正拿着計算器在跟客戶算賬。那個老舊的小計算器,破裂的邊角被透明膠綁了幾層,卻還能一直使用,好多年了。日複一日地發出熟悉而機械的标準女聲普通話:“等于零。等于零。等于零......”
魏寒章的心算能力很強,每每報出的數字都和媽媽用計算器按出的一樣。她邊聽大人們讨價還價,邊看着腳邊堆積的隔壁攤子的莴筍和山藥,它們剛從地裏拔出來不久,還粘着新鮮的泥土。
今天是周日,她在思考周二要交的那篇八百字練筆作文要怎麽寫,主題是最敬佩的人。最敬佩的人是誰呢?單單一個人,她可想不出來,她敬佩的是勞動人民這個群體,生活中樸實但善良的普通人。還有...... 魏寒章漸漸有了思路。
周一大課間,陳會甲也在想着作文怎麽寫。老半天了一個字都憋不出來,便秘也沒這麽長時間的。他擡起頭對着空氣抱怨道:“這作文...... 我實在寫不出來了,要不我去死吧。”
李孝寅背靠着他的桌子,慢悠悠地說道:“至于嗎?你随便挑個名人不就行了,又不需要真情實意。”
陳會甲問道:“你寫的誰?”
“博爾特。”李孝寅無所隐瞞。
“對哦,我寫個天才就好了。”陳會甲獲得啓發。
李孝寅卻搖頭道:“敬佩的意思是尊敬和佩服。我覺得,可以因為某人是天才而佩服他,卻不能因為某人是天才就尊敬他。”
和語文老師一樣對漢字詞語的意義敏感,李孝寅覺得“佩服”和“崇拜”一樣,有上下級關系,“欣賞”的姿态平等,“尊敬”包含着一種距離。“喜歡”是坦誠的親密,“愛”打破以上種種邊界、無限包容,也是人類能擁有的最珍貴的情感。
陳會甲突然靈機一動:“我能寫你嗎?”
李孝寅懶得理他。
陳會甲喊道:
“寅哥?”
“孝哥?”
“小李子?”
“孝寅?”
“李孝寅!!!!!!!”
李孝寅沒有回頭,邊翻書邊笑道:“诶!乖兒砸喊我幹嘛?”
陳會甲欲言又止,欲言又止,最終還是閉嘴了,并打消了剛才要寫李孝寅的念頭。
他扭頭去問任泰豪,因為他覺得任泰豪是個鬼才。
“這普通人嘛,就是你的某個親戚、朋友、老師、同學,這名人嘛,無非古今中外四個緯度,細分為政治人物、經濟人物和文化人物,敬佩的點呢,無非人物的品質、精神和人物的事跡、成就,司馬遷、岳飛,華佗,蘇武,林則徐、魯迅、雷鋒、袁隆平、蘇格拉底、亞裏士多德、亞歷山大大帝、拿破侖、南丁格爾、馬克思、居裏夫人......”任泰豪侃侃而談,一連說了幾十個生活在不同時空的人物。
按他的說法,只要足夠了解一個人物,随便遇到什麽作文題目都能扯上去,因為任何一個真正偉大優秀的人物的一生都是包羅萬象的,其內容之複雜豐富,跟缪斯噴泉一樣用之不竭。
陳會甲聽着他的方法論,不禁十分好奇:“你寫的是誰啊?”
任泰豪說寫完了再給他看。
董三醒問同桌寫的是誰,李豫則說他寫的是萊布尼茨,與牛頓同時代的微積分的獨立發明者之一,一個不輸給亞裏士多德、達芬奇、羅素的公認的通才。最令他感興趣的是,三百年前,萊布尼茨就曾設想過一臺幫助人類精确地進行理性思考的邏輯機器,以克服日常語言模糊不清的致命缺點,此想法正是現代計算機概念的雛形。
董三醒對一個人的最高評價和對一道題的最高評價都是一句“蠻有意思的”,所以當李豫則得知三醒寫的是魯迅,還挺意外,這是一個中規中矩的選擇,畢竟很多同學都會寫魯迅。對此,三醒解釋道,考場上時間緊張,只要涉及到寫人物,就寫自己最熟悉最不容易出錯的人物,能洋洋灑灑寫滿、自圓其說就行,這樣能得個中等偏上不拖後腿的分數,比如說49分。
周二,嚴老師花了一整節課的時間講作文。
“這是個練筆作文,我本來不準備多講的,但是有兩篇風格迥異的作文引起了我的興趣,一個虛,一個實,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我讀出來大家一起讨論鑒賞下。”
她拿起最上面的作文本。
“這是任泰豪的。他最敬佩的人是齊天大聖孫悟空。”
有同學笑出聲來,陳會甲沒想到任泰豪說歸說,寫歸寫,最後還是犯了中二病。你小子果然留了一手,還帶寫虛拟人物的。
任泰豪的作文汪洋恣肆,大開大合,把孫悟空的品格描述得面面俱到,嚴老師讀完後,評價道:“這篇作文主題明确,結構嚴謹,論據充實,情緒飽滿,語言流暢,字跡清晰,六點都做到了。我認為,孫悟空幾乎是一個完美的神話英雄形象,但作為寫作對象容易太大太空,八百字根本裝不下,需要集中火力攻打一個地方,穩準狠,字字珠玑,才能增加密度,讓文章拿在手上沉甸甸的。”
“密度大”和“沉甸甸”都是嚴老師慣用的話術,就是指文章有內容,有真材實料。她給任泰豪的删改意見就是朝着這個方向走的。
“我們南省的高考作文趨勢是議論和思辨,大家要避免大量的抒情,抒情容易華麗而流于表面,有矯揉造作之嫌,但是适當的抒情會增加文章的美感,魏寒章這篇的開頭就是此類。”嚴老師讀道,“歷史上有很多人為普通人的利益奮鬥過。他們有的名垂青史,有的被荒草湮沒,每當我想起他們,就如同熱愛大地的人想起春天的泥土......”
“‘泥土’這個意象極其樸實,樸實到極致反而有種新鮮的美感,而這‘泥土’又是來自‘春天’的,春天代表着希望,所以她接下來舉的幾個人物參與的事件裏,有封建王朝的絕響,有革命前夜的鐘聲,說明人類進步的歷史,往往伴随着新生命分娩的陣痛和吶喊,好像每一粒破土而出的種子,都必須充滿勇氣和力量。看似平平無奇的意象的挑選,卻促成了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
“力量”也是嚴老師常用的詞,她說偉大作品中的‘真’不是來自某種知識和新的想法,而是一種力量,一種喚醒人心、提升人的心智的力量。作為北中的語文高級教師,嚴筱晴經常在期刊雜志上發表文學評論,不僅循循善誘學生欣賞經典文學作品,也擅長從學生自己的文章中找到亮點加以褒獎、拓展和深化。魏寒章聽得臉紅,因為她并沒有在寫作的時候做這麽多考慮,倒是聽了老師的分析,猜想自己可能是運用到了神秘的潛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