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逃離變故
09 逃離變故
李元乾将車停在靜安王陵寝宮門外不遠處的林子裏。上官雲溪透過車窗瞧見宮門宮牆上懸着缟,守衛們的甲白衣作底。
她下了車,想要近前,卻被李元乾攔住。
此時,有皇室車駕緩緩而來。
被侍女扶着下了車的是王皇後,她神情恍惚,腳下不穩,說着要随先王而去的話,被攙扶着進了陵寝宮門。
雲溪走出去再次被李元乾攔住。
他小聲說:“聽聞王皇後悲痛失智,如今幫不了你的。未免被哥哥的人帶回去,我們還是入夜再進去吧。天就快黑了,再等等。”
醜時,李元乾打暈小門的兩名守衛,與上官雲溪換上守衛服潛進王陵。
見到靜安王棺椁,上官雲溪滿目心驚。
她撫着棺椁跪地,泣不成聲...
瞧她這樣難過,李元乾心疼,怕她在這有冰的墓室裏受寒,着急帶她走。
他輕拍她的肩膀,說道:“走吧,如果被人發現,我哥會派人來帶咱們回去的,那時你就出不了城了。”說完,将她拉起來,發覺她的手冰冷且顫抖着,便用手臂摟住她,拖着她離開。
被打暈的守衛醒來,只知身上的甲裹得亂,被人動過,問了換崗的人,聽說陵寝內無事發生,才松了口氣,又怕被問責,便沒将遇襲的事說出去。
清早,懷羽都開了城門。
李元乾與上官雲溪着百姓素服來到這昔日永祚王都的城門外。
刺眼的陽光灼得雲溪哭了一夜的眼睛生疼。
她用手遮着光,瞧見城樓之上是金色的羽字城旗,從前那紅色的永字旗已被取代了。
此時,守城将士示意排隊入城的百姓退至兩旁,讓出道路。這是宮中有貴人要出城。
兩人忙躲于百姓身後。
出城的不是別人,正是懷羽新君李元桢。
他身着輕甲,騎着一匹白鬃駿。身後緊随兩隊侍衛與一隊載着箱子的車馬。
他那輕甲并不高調,可上官雲溪還是瞧見了上面繡着君王服才有的龍形紋。
他看起來心情不錯,精神抖擻...
上官雲溪眸子裏僅存的那一星半點希望的光亮全然熄滅了。
她本想沖上前攔住馬,當面質問。可瞧見他心情不錯的樣子,她怕了...
她想:我離開兩月有餘,你心情不錯,竟做了雙城之主,卻一直把我丢在塗山谷。若真如李元乾所說,我露面,極有被你軟禁的可能。畢竟,你奪了我的王城,該如何面對我呢。
上官雲溪默默看着李元桢離開,腿腳灌了鉛似的沉重。
待大隊人馬走遠,她将李元乾拉到一旁,問道:“你能确定我哥
哥是因墜河失蹤麽,還是,你哥對他...做了什麽...”
“別多想。久良回宮後和我見過了。據他所言,雲海的确是失足墜落的。他已帶人沿河尋了個遍。我想着,水流急,尋得慢,雲海若是傷着了被人搭救,耽擱在外,也有這樣的可能。”
“你哥有沒有派人去尋他?”
“有的。尋不着。”
“是了,他不也尋不着我麽。”
上官雲溪若有所思,打消了入城的念頭,她說:“我不回去了。但能不能托你一件事,想辦法讓秋洛從宮裏出來和我會和。她或許知道得更多,我也想帶着她去找哥哥。”
“秋洛出城我哥一定會有所察覺,會命人跟着她尋你。我和你去找雲海吧!”他說。
“你的好意我心領了。還不知要在外面耽擱多久呢。你回從臨去吧,城裏的事務要緊。”
“從臨已經是郡城了,城主我都不想做,何必回去做個郡王?能于廣闊天地自在行走,還能幫到你,才是我樂意的。讓我和你一起去吧。”
從臨并沒有李元乾記挂的事務,如今他記挂的一切,只有眼前人。
上官雲溪還在猶豫,李元乾已經上了車。
“從哪裏開始呢?”他問。
她蜷縮在廂內,想了想,輕聲說:“沿那條河流的方向走吧。”她全然沒有能找到哥哥的信心,竟有那麽一刻覺得,自己只是在逃避。
逃避李元桢,逃避新都城。
“那我們往北,尋不着就出懷野,尋到為止。”他說。
李元乾覺得遠離懷羽,雲溪的悲傷、沉郁會随時日消減。是該啓程了。
他揚起馬鞭。
李元桢今日出城時高興,是因為他終于可以将上官雲溪從塗山谷接回宮中了。
對他而言,距離上次與雲溪見面,才過了四日而已。
他一貫是蒙面混在給流人營運送物資的隊伍裏偷瞧她的。
平日格魯以隼報平安并不能使他放心,他定要親自去瞧才行。
李元桢的那只隼有個來歷:十年前雙城清剿流人後,李元桢在郊野見奄奄一息的流族少年自己都性命難保了,卻用雙手暖着從雪地中撿起的雛鳥。
他覺得這少年本性善良,便将他诏安,讓他做了從臨人。
那少年便是格魯。他将隼養大訓熟,送給李元桢,作了謝禮。
上官雲溪被流族殘部擄走那日,李元桢以隼傳書,托格魯找到流人,帶去他的話:只要他們看護好公主,待他接她回城,流人殘部便可擁有自己的土地,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再不用以劫掠為生。他還承諾:塗山谷躲藏其間,族人一應生活物資不會間斷,他會命人按時送過去。
上官雲溪被扣在塗山谷的兩個多月裏,李元桢在宮中忙極了:命兩隊永祚侍衛尋雲溪、尋雲海,還得确保他們必定無功而返。又命一隊暗衛定時向塗山谷運送生活物資,自己也會時不時藏匿其中暗訪。
還同時盤算着合并雙城的大計:借機讓孫臣二位閣老瞧見案頭有卷雙城合并圖。
見他二人對那圖紙頗感興趣,他便以心中和并雙城的宏偉暢想打動他們。
而後又将趙朔喚來說是一起商研雙城合并的可行性,實則只是判斷這三位永祚重臣的心意。
孫、陳、趙三人皆是滿腔熱血的臣子,向來擁戴李元桢。
聽聞他的創想,各個熱情高漲、興奮不已。
畢竟,能輔佐君主開疆拓土、開創盛世,是能臣一生夢寐以求之事。
在斷定自己已取得永祚重臣的信任與支持後,李元桢在朝會上提出了雙城合并的計劃,并言明已與閣老、将軍商議過了,計劃可行。
衆臣聽聞這一計劃雖頗為震驚,倒無人反對。
李元桢便命于公公宣讀了他們商議的結果:将永祚更名懷羽,從臨更名臨郡。并告知:随着雙城統一外牆的修砌及城民居住、營生範圍的擴大,雙城終将化身一座磅礴的王都,名為懷羽都城。又承諾:他與公主上官雲溪誕下的子嗣将尊從上官姓氏,還王都于上官氏族。只待他迎回公主,新王登基與封後儀典将一并舉行。
如此圓滿,自然無人反對。
此後,李元桢特命從臨重臣前來永祚,一并朝會,以示歸心。從臨重臣早得靜安王旨意,對他唯命是從。
上官雲溪不在,李元桢少了許多欺瞞的麻煩,也不用擔心上官雲海忽然出現改變時局,他大可瞞着她,做好各種安排。
因而,他狠心将她留在塗山谷。他雖不願謀城,可又确實想将心中那座磅礴的王都落成。
如今大局已定,終于能夠接上官雲溪回宮,他便于朝會宣布好消息:流人松了口,他将親迎公主回城。
未曾想,興沖沖帶着侍衛來到塗山谷,卻不見雲溪、不見流人,只見拔營留下的痕跡,只有格魯遠遠跪拜在那裏。
李元桢心中大驚,策馬上前,問道:“人都去哪了,公主呢?”
格魯回禀:“公主前日夜裏悄悄離開的,我的族人已四處找尋,未果,想着公主已經往回城的方向去了,女子趕路走得慢些,可能需要一兩日時間吧...”
“她離開了為何不及時傳信告知!你的族人去了哪裏?!”李元桢厲聲問到。
“族人失了公主,不敢面對主上,昨日夜遷往遠處了...”
此時,李元桢額上青筋爆起,厲聲呵斥:“她若有閃失,流人遷至何處,羽都的軍隊踏平何處!”
他調轉馬頭,對一旁的侍衛頭領武青大喊:“找啊!所有回城的路,找!”說完,揮鞭往回去的路上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