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舊人
舊人
長安下了一場秋雨。凍雨将枯槁的黃葉摧打而下,鋪了滿院。
羽林今日休沐,洛清澤手沒有差事卻也沒閑着,一大早跑到了侯府的書房窩着。
宗平拿着食盒過來的時候正好瞧見他擺弄着書房的沙盤。這東西本是戰時将軍帳中用以推演戰局所用,但洛家的孩子打小是看着戰例長大的,年紀尚小上不了戰場,那麽這沙盤就成了對局之地。
只不過如今許久沒人用過了。
“喲呵,這才什麽時辰,世子一大早上這來做什麽?”宗平把食盒裏的金銀卷和清粥端出來,一面布筷一面道,“黎老管家找了你半天,我見着這邊亮着燈,想着你約莫在這,便拿了早飯過來。”
“我在想……究竟該如何利用好帶去的那些鐵騎。阿姐去了月餘,平日裏也沒個信,羽林沒了差事,我總不能一直閑着。”洛清澤捏着枯枝,在沙盤上比劃了兩下,“我多少能猜到她的想法。她讓鐵騎分散出去,為的是讓欽州州府看不清虛實,不戰而懼,是兵者的大忌,但這樣只是拖延時間。”
宗平看着他在沙盤上标注出地點,點頭道:“嗯,繼續。”
“假使……州府會畏于這樣的壓力而等到大理寺拿到真正的佐證,可在兵力相差甚大的前提下,他們也一定會揮戈破局。”洛清澤皺着眉,喃喃道,“正面不能打的,但雁翎的兵也不可能南下,阿姐不可能考慮不到這個情況,那麽剩下的可能便是……因地制宜地借以他人之手。”
“世子覺得,主子會從哪下手?”宗平抱着臂,含笑又問了句。
“向西的茨西二州直屬長安,調不動的。”少年板起臉,來回踱步道,“往南是荊州,荊楚之地多水師,還要防着南境的嘉水關外有異動,往北調也不合适。那就只有東面的丹州了!但是……”他話音一頓,又有些困惑,“丹州守備軍的兵力也不強,再者說……阿姐要用什麽由頭才能說動州府呢?借守備軍得有正當的調令和理由才是。”
“丹州猜的是對的。”宗平伸手在他腦袋上狠狠揉了一把,“不過小世子,誰同你講的一定得是守備軍了?”
他手勁太大,揉得人頭皮生疼,洛清澤嘶了聲,矮身躲了過去,還不忘抱怨道:“宗大哥,你下手輕點啊,別再給我摁矮了!”
“老侯爺便夠高了,再瞧瞧你兩個姐姐,小世子,我像你這麽大的時候,還沒你高。”宗平收了手,反過來啪一聲拍在他背上,“擔心這些有的沒的,倒不如真正琢磨一下你阿姐到底打算如何處理眼前的困局。”
洛清澤聞言目光微滞,道:“不動守備軍啊……那,私兵嗎?可這丹州有哪家的私兵能起到和鐵騎一樣的效果呢?”
宗平含笑不語,他已經給了方向,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點,這于人成長沒有益處。
Advertisement
“你自個兒想去吧,記得把早飯用了。我得走了,禁軍那邊還有公務要處理,不然等主子回來了,雜七雜八的事情怕是又得堆成山。”說着便扶着刀走遠了。
少年癟了癟嘴,悶悶地坐到了桌案前,他心裏藏着事,吃東西都顯得心不在焉。
私兵,能夠震懾州府的私兵,還是能夠給調動而不被責備的私兵……數量上是做不到的,那便只能說這支數量不足的兵有與雁翎的鐵騎相似的聲勢。鐵騎是打出來的名,這種聲勢在大梁境內無人出其右,那麽這些能夠被洛清河征調的私兵也不可能是這一類,那就只能是……
他筷子一頓,眸子驀地瞪大。
州府私用守備軍阻攔三法司辦案已是觸犯律法,以此師出有名又有其聲勢的,其中一個可能就是大梁皇族。
這不巧了嘛,丹州可是有位王爺在呢,還就是當今天子的皇子!
他把筷子一扔,也顧不得什麽平日裏的禮數,腳下一踏直接輕功翻上了屋頂。
宗平還未走遠,洛清澤緊趕慢趕的,在府門前把人截了下來,他跑得太急,落地時差點一個踉跄。
“怎麽了這是?”
“宗大哥……”洛清澤緩過來一口氣,眸子在日光下亮閃閃的,“雲玦,雲玦是不是跟着過去了?”
宗平聞言一愣,随即哼笑了聲。
這便算是默認。
洛清澤長舒了一口氣,這才笑了。
“我知道了。”
海東青振翅掠過長空,随着呼哨聲俯沖而下抓住了人手臂上綁着的臂縛。
洛清河取了它腳上綁着的竹筒,從随身的包袱裏摸了條肉幹喂給它,溫明裳在溪邊取了水回來,瞧見她擡起手重新将戰鷹放飛。
要擺脫州府的眼線不容易,她們中途繞了好幾次路,就連從城中出來的車馬如今也未必知道她們的具體位置。
雖然一開始溫明裳提的是去固縣,但實際上自她們啓程,她指的方向确切來講是固縣治下的一個看似毫不起眼的村子,欽州的地圖甚至沒有将這個地方标出來,若非特意問詢過,根本不可能知道有這麽個地方。
洛清河閑暇時候琢磨過這其中的因由,但她确實沒想明白溫明裳究竟是怎麽确定證物就在此的,抛去源自慕奚和大理寺的檔冊信息,唯一的可能便是她早在這案子發生前就已經接觸過相關的東西。
而這個信息或許早就被許多人忽略了。
只不過溫明裳還是那個态度,對這事閉口不言其中因果。
往北走已近曠野,馬匹奔馳在鄉野間都能感受到與長安截然不同的氣息。遠遠地能瞧見屋舍的影子,日頭還高懸在天際。
但很快,她們被人攔了下來。
“站住!”那人站住田壟上,身上穿着的是粗布短打,手裏還拿着農具。
洛清河剛勒住了馬,溫明裳就扶着馬鞍跳了下去。
她現在做這動作倒是熟練。
“這裏不歡迎生人。”見她下馬,男子警惕地看了她們兩眼,冷聲道,“你們若是借道而過,還請快些離開。”
“我們并非借道。”溫明裳先作了一揖,“而是想來見一個人。”
眼前的人皺着眉,在看見她身後的洛清河腰間還配着刀的時候目光更加凜冽。
“這裏沒有你想見的人。”他生硬地開口,“快些離開,否則別怪我不客氣!”
洛清河聞言眸光微微一動。
她能看出眼前的這個人不通武藝,這話說出來也只不過是為了威懾外人,外加給自己壯壯膽。
“有或是沒有……閣下看過這個或許才能下定論?”溫明裳笑了笑,似乎并不在意對方的冷漠,她從袖帶中取了一塊木牌,遞到了對方跟前。
北林的弟子牌?洛清河扶着刀若有所思狀。
那人看見木牌上的紋樣的剎那一愣,他目光在眼前言笑晏晏的女子和那塊木牌上來回梭巡,許久後才伸手接過。
“你是什麽人?這東西從何而來?”
“一位故人的學生。”溫明裳一手搭在腕口,“這東西自然是我的。”
那人在原地站了須臾,從衣襟裏拽出一支挂在脖頸上的短笛,他抓着老舊的笛子,吹了幾個音節。
不多時便有人圍了上來。
“津哥兒,這兩個人是誰?”人群中,有個瞧着不過豆蔻之年的少女細聲細語地問道。
男子沒答話,他轉回身,這次看的卻是洛清河。
“刀交出來,你不許進去,在此候着。”他哼了聲,又指了指溫明裳,“你若是想見村老,自己一個人同我們進來。”
溫明裳聞言眸光一滞,轉頭看向了洛清河。
新亭的制式其實不适合鐵騎的馬戰,但洛清河說過這是洛氏的長輩所贈,想來自然是意義非凡,這麽突然地交出去……
洛清河自然注意到了她的目光,她低笑了聲,利落的解了刀,随手抛了過去。
“接着。”
男子接了刀,把它給了身邊的另一人,道:“既如此,你跟我來。你們幾個,看着她。”後半句說的是洛清河。
洛清河瞥了眼溫明裳。
溫明裳沒回頭,但她指尖抵在腕口系着的繩結上,輕輕轉了一圈。
洛清河于是收回目光,抱臂站在了馬匹邊上。
山野路難行,有的時候瞧着近在咫尺,實際卻是相去甚遠。那人領着溫明裳彎彎繞繞走了很長一段,才隐隐瞧見了遠處炊煙袅袅的村落。
“不知如何稱呼?”溫明裳四下看了一眼,忽然開口道。
男子回頭掃她一眼,聲音依舊冷冰冰的,“望津。”
這個名字……同音啊。溫明裳眼睫顫了下,嗯了聲表示知道了。
他們在最東邊的茅草屋前停下,望津推開院門,在門前輕叩。
“先生,有客。”
屋裏響起了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響,而後便是蒼老的一聲嘆。
“帶她進來吧。”
望津這才推開門,但他沒有進去的意思,只是在溫明裳跨門而入後便虛虛掩上了破舊的柴門。
屋裏點着炭火,熏得人昏昏欲睡。
床榻邊的老婦人烤着火,面容枯槁。
溫明裳隔着恰到好處的距離,彎身一禮後道:“晚輩見過先生。”
“你叫什麽名字?”老人擡起頭,那雙眼睛明明早已渾濁不堪,卻在一瞬仿佛擁有了可以洞悉人心的力量。
溫明裳不閃不避,直直地對上她的眼睛,拱手道,“晚輩姓溫,單名顏字。”
“溫顏。”村老低聲喚了句,而後道,“美人顏似玉,對此弄鳴弦。[1]不錯的名字。你來此找老朽何事?”
“來傳一封信。”溫明裳道,“也是來求取一樣東西。”
老人凝視着她,反問道:“是蕭承之的信,還是你自己的信?”
“信在此,是先生的信,也是我的。您看過便知。”溫明裳自招文袋中取出一封信箋,她眉目淡然,接着道,“至于取何物,我的回答如舊,您看完後便有答案。”
但眼前的老人沒有拆開的意思。
“我以為他辭官北林,也就歇了管這些瑣事的心。”她似乎是哼了聲,“倒是不曾想到遠隔千裏,會有再見到他的弟子的一日。丫頭……你多大了?”
溫明裳垂着眸,道:“十八。”
老人一哂,道:“年歲不大,心倒是不小。”
“先生不看看這信嗎?”溫明裳穩着聲音,但若是細看,卻能發現她指節無意識地收緊着。
“不必看。”老人呵了口氣,把那封信随手抛入了火盆中。
溫明裳眸光微變,來不及開口就又聽見她道。
“這信是不是蕭承之寫的,不重要。但你此行前來,為的是什麽,老身卻一清二楚。”
“你要的是元興六年至九年的州府稅銀賬冊。”
溫明裳捏着指尖,道:“但先生并未拒絕見我,這是否也說明了先生并不是不可能将這東西給我?”
老人支着拐杖不語。
兩人一站一坐,一時間屋內滿室寂靜。
良久後,溫明裳才聽見她重新開口。
“村中簡陋,你與同行人若是不嫌棄,便先住下,至于旁的……容後吧。”
[1]出自唐代寒山《詩三百三首二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