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終章
終章
等太子回到東宮時,鳴翠軒的大火正是燒得最燦爛的時候。
站在幾百米外,仍覺得熱浪撲面而來。
太子在鳴翠軒門口被鄧衷攔住。
“殿下不能進去,裏面火勢太大了!”
太子看着眼前的大火,目眦欲裂,“救火!救火啊!為什麽不救火!”
鄧衷抹了一把臉上的黑灰,目露哀傷道:“不是不救,而是救不了。陛下派我賜死良媛,我本想勸良媛逃出宮去,良媛卻不想連累殿下,将自己反鎖在屋中,這把火是從裏面燒起來的,等發現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太子一拳打在鄧衷臉上,将他打倒在地。
鄧衷全然不反抗,任憑拳腳落在自己身上,連聲也不吭。
太子打完鄧衷,又要奔入火場,被随後趕來的趙佗一把死死抱住。
“殿下,不能進啊!良媛為了殿下從容赴死,為着良媛的這份心意,殿下也要保重自己的身體啊!”
太子雙目赤紅,彷如魔怔,絲毫聽不進趙佗的話。
他不肯相信,衛昭居然真的就這樣離他而去,只是嘶吼道:“孤要進去,孤要進去!孤命令你,放手,讓孤進去!”
趙佗死死地抱住太子,任憑他怎麽擊打也不松手。
一片混亂之際,紫鵑從外面沖進來,撲倒在太子身前,“殿下,良媛死前有一句話讓我帶給殿下!”
太子聽到這句話,終于恢複了神志。
他緩緩轉過頭來,看着跪在地上的紫鵑,問道:“她說什麽?”
紫鵑啜泣着開口道:“良媛她說,她說她不怪太子殿下……”
太子看着紫鵑嘴唇開合,恍惚間,眼前出現一抹盈盈倩影。
那抹倩影轉過身來,露出衛昭的臉,溫柔地對他笑着。
“太子殿下,我不怪你,我們都沒有錯,只是生錯了時代。我只希望,如果有來世,我們能生在一個人人平等的時代,你不是太子,我不是宮女,我們可以相愛一輩子。”
說完這句話,她的身影慢慢變淡,直到消失不見。
太子恍惚中伸出手,撲了個空。
眼前什麽也沒有,只有一場大火。
等火勢終于被撲滅,宮人來報,說在房內找到了一具燒焦的屍體。
太子終于再也忍不住,發出一聲悲鳴。
“衛昭!”
一口鮮血噴出,筆直地倒了下去。
***
衛昭因為一場大火與太子相遇,也在一場大火中結束了自己短暫而燦爛的一生。
在生命的最後,她終于按她個人的意志實現了她的想法。
衛昭死後,鄧衷被參,雪花般的折子飛向皇帝。
朝堂上,西山大營統領楊全率先出列,歷數鄧衷數條罪狀,樁樁罪不可赦。
皇帝知道楊全是太子的人,不怒反笑道:“你們都覺得鄧衷是朕手裏的一把刀,可朕問你們,這把刀殺的人,可有一個無罪的?”
群臣靜靜地站在朝堂上,沒有一個人敢出來為鄧衷說話。
皇帝看了一眼站在禦座下方的太子,最終甩袖離去。
天家父子相争,金銮殿中的氣氛格外壓抑沉重。
皇帝在早朝上發了一通脾氣,下了朝,便将鄧衷宣到禦書房。
鄧衷一進門,就被劈頭蓋臉扔了一把折子。
皇帝指着他怒道:“看看,看看,都寫了些什麽?獵宮戰役時假傳聖旨,威脅武将,私自調動軍隊;救災時中飽私囊,大肆貪污……鄧大督公,朕沒想到,你的膽子居然這麽大了。”
鄧衷跪在地上,“臣無話可說。”
皇帝冷笑一聲道:“你當然無話可說,朕派你去賜死衛良媛,你卻想着私放她出宮,你這是犯了欺君之罪。”
鄧衷從地上擡起身,挺直腰板,從懷中掏出一份懿旨,雙手高舉呈給皇帝。
“陛下,衛良媛有貴妃娘娘給她的出宮懿旨,為了遵循娘娘生前遺願,鄧衷不得不犯下欺君之罪。娘娘生前常與鄧衷說,鄧衷的命是陛下給的,鄧衷有負陛下厚愛,任憑陛下處置。”
提及貴妃,皇帝眼中有一瞬間的失神,他看着跪在地上,跪得筆直的鄧衷。
想起他也曾被貴妃傾注心血,一手帶大,雖是宦官,卻君子六藝無一不通,貴妃是把對太子無法觸碰的情感都灌注到了他的身上。
皇帝閉了閉眼,靠在禦座上。
“鄧衷,你犯下欺君之罪,本該處以極刑,念在貴妃的情面上,朕不殺你,你去皇陵替貴妃守墓去吧。”
鄧衷将腰間象征尚鸾臺督公身份的腰牌取下,放在地上,高舉雙手,深深趴伏在地上,對着皇帝行了一個大禮。
“臣,謝陛下隆恩。”
鄧衷被貶去守皇陵,臨走前去東宮,見了許久不出門的太子最後一面。
他告訴太子,衛昭生前最後一個願望就是希望太子能做個好皇帝。
“如果太子殿下你能做個好皇帝,她願意與你下輩子再相遇。”
太子聞言,久久不言。
隔日,終于重整衣冠,邁出了房門。
衛昭死後一年,魏高帝退位讓賢,太子朱煜登基,推行科舉、府兵和均田制,開鑿大運河。
大魏皇朝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直至二十年後,國庫內依舊有新政時百姓上交的糧食,富裕程度可見一斑。
新帝登基後三年,揚州城內一個不起眼的巷子拐角,悄無聲息開張了一家小食鋪子,名叫衛氏糕點鋪,掌櫃的是個小娘子,桂花糕做得尤其好吃。
八年後,魏文帝朱煜駕崩,舉國缟素。
魏文帝這一生,可以說是傳奇。
他在位不過短短十一年,卻推行科舉、肅清長江水患、廣開言路、五次禦駕親征、結束了戰亂不止的時代,使百姓生活重回平靜。
魏文帝在位時期,後位空懸,後宮空無一人,有傳聞說他不舉,也有傳聞說他好男色。
野史記載,他還異常信奉神佛,在位期間大興佛廟,積累功德,沉迷研究轉世之說,僧人數量曾高達十萬人之巨。
臨終前,有人問他,如此虔誠信佛,是為了什麽?
他卻道:“朕不信神佛,但求修得來世,與一人再相見。”